《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連載 > 中央紅軍長征群像
中央紅軍長征群像
作者:夏明星 孫津津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2016年第9期 日期:2017-04-20 瀏覽次數:7833
長征中,楊得志、楊勇、楊成武披堅執銳,立下汗馬功勞,他們是基層指戰員的優秀代表。多年后,周恩來曾幽默地說:“三楊(陽)開泰,長征小菜!”
披堅執銳層——“三楊開泰,長征小菜”
楊得志(1911.01.03—1994.10.25)
楊 勇(1913.10.28—1983.01.06)
楊成武(1914.10.27—2004.02.14)
楊得志、楊勇、楊成武,是我軍著名戰將,軍中稱為“三楊”,在長征中他們各有出色表現。
生死攸關 兩度渡江
長征中,楊得志大部分時間擔任紅一軍團第一師第一團團長。1935年1月1日,根據中革軍委命令,他指揮紅一團由龍溪到達回龍場渡口,承擔突破烏江、為全軍開路的重任。
紅軍剛到渡口,對岸的敵軍就開起火來。楊得志立即組織火力予以壓制,幾發炮彈就將敵軍一座由破廟改建的據點轟倒。楊得志一邊及時組織火力偵察,一邊收集情報:原來,對岸是當地軍閥侯之擔的部隊,戰斗力雖不強,但地勢對他們十分有利。附近村里的老鄉說,國民黨軍逃離村子時,把一切都破壞了,不要說是船,連一塊像樣的木板都找不到。老鄉們還說,渡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大木船,大晴天,好船夫。一時之間,三樣皆無,如何渡江?指戰員們的點子一個個冒出來,卻又一個個被否定。
楊得志心急火燎,再次拿過望遠鏡觀察對岸的情況,突然發現江心漂浮著一樣東西,細看是一節很粗的竹子。他靈機一動,興奮地拉過身旁的團政委黎林,指著江心的竹子說:怎么就沒想到呢,扎竹排!大家都說這個辦法好,又可就地取材,于是全團立即動手干起來。
很快,竹排扎好了,戰士們爭著要劃第一只竹排強渡過江去。楊得志決定,從一營挑選8名水性好的戰士,在傍晚時分進行試渡。天漸漸黑了下來,戰士們跳上簡易竹排出發了,10米、20米……竹排征服著一個個巨浪,漸漸遠去。楊得志舉著望遠鏡,恨不得飛過去助他們一臂之力。突然,竹排在江心斜立起來,剎那間又被白浪沖倒,沖向下游,只見幾個黑點被埋進了漩渦,再沒有浮出來。8位勇士被巨浪卷走了,岸上的楊得志和戰友們熱淚如雨。
“一定要渡過去!”楊得志把繼續試渡的任務,交給一營營長孫繼先,并將地點選在下游一處江面較寬的地方。竹排上增加了一些扶手,戰士們紛紛跳上竹排,在密集火力的掩護下又一次破浪前進。冒著槍林彈雨,小小竹排終于安全地抵達對岸。這時,渡過江的勇士們沖殺到山頂陣地,爆炸聲、喊殺聲混成一片,迅速打垮了敵人。楊得志、黎林并肩登上竹排過江。強渡烏江成功,為紅軍開辟了一條生命通道!
1935年5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會理召開擴大會議,確定紅軍繼續北上,搶渡大渡河,同紅四方面軍會合。5月24日,楊得志受命率領紅一團冒著大雨急行軍一晝夜,奔走80公里,搶先到達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
駐守在安順場的國民黨軍,做夢也沒有想到紅軍會來得這樣快。楊得志指揮部隊迅速向國民黨守軍發起猛攻,不到半小時,全殲國民黨守軍兩個連,控制了安順場,并弄到一只小船。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兩岸叢山聳立,河道陡峻,險灘密布,水流湍急,素有天險之稱,太平天國名將石達開率軍北渡未成,全軍覆沒于此。如今,紅軍前有國民黨守軍,后有追兵,能否強渡成功,關系全軍安危。
5月25日拂曉,楊得志決定,第一營營長孫繼先率領二連連長熊尚林等17名勇士,強行渡過大渡河。楊得志命令,炮兵連將3門八二迫擊炮和數挺重機槍布置在陣地上,輕機槍和特等射手也進入岸邊陣地進行火力掩護。強渡前,他親自作戰斗動員:“紅軍的希望,就在你們身上。你們一定要堅決地渡過河去,消滅對岸的敵人!”紅一團的勇士們在船工幫助下,乘著唯一的那條小船,在驚濤駭浪中,冒著國民黨軍射來的槍林彈雨,越過100多米寬的河面,沖到了北岸,接著又渡過了第二船。紅一團的勇士們,摧垮了國民黨軍一個營的防御,全殲國民黨守軍400余人,占領了灘頭陣地。楊得志乘第三趟船過了河,指揮渡河部隊堅守安順場渡口,為全軍奪占了生死攸關的渡河立足點。隨后,他指揮部隊協同紅四團飛奪瀘定橋,保證紅軍主力順利渡河北上,甩掉了國民黨軍的追擊。
兩次強渡,印證了楊得志的指揮特點:“作戰勇敢,敢打硬仗、惡仗、苦仗,關鍵時刻過得硬,頂得住,上得去,拿得下。”
長征途中,紅一團大部分時間作前衛,指戰員們見毛澤東的機會極少。1935年9月,紅一團官兵見到了毛澤東,楊得志趕忙派人買些梨子來招待,并請毛澤東講形勢。毛澤東高興地對大家說:紅一團在這次大轉移中立了大功,你們一直走在我前面,要講,應該由你們講!
殊死拼搏 激烈血戰
長征中,楊勇大部分時間擔任紅三軍團第四師第十團政委。1934年11月15日,紅十團接連突破國民黨軍三道封鎖線,進至桂陽東南兩路口地區。
這時,蔣介石己判明紅軍突圍的戰略意圖,忙調集“圍剿”中央蘇區的20萬重兵,組成五路“追剿”軍,利用湘江作屏障,構筑第四道封鎖線,企圖將紅軍聚殲于湘江和瀟水之間地區。11月25日,中共中央、紅軍總政治部發出《關于我野戰軍進行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戰役渡過湘江的政治命令》,要求中央紅軍“進攻部隊應最堅決果斷的粉碎前進路上之一切抵抗,并征服一切天然的和敵人設置的障礙,掩護部隊應不顧一切阻止及部分的撲滅尾追之敵”。
當日,紅四師以楊勇所率紅十團為前衛團,向國民黨軍湘江防線界首段前進。11月27日,紅四師到達湘江邊,紅十團于次日首先渡過湘江進至界首。軍團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指示楊勇等團領導:在界首以南光華鋪、楓山鋪地區構筑工事,保障渡河點,掩護軍委縱隊和紅九、紅五軍團渡江,并要求部隊堅守陣地,沒有命令不準撤出陣地。
楊勇堅決服從命令,迅即組織部隊驅逐反動民團,掩護工兵架設浮橋,構筑工事。
剛剛構筑完工事,國民黨桂系第七軍獨立團和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就向他們撲來。11月30日,桂軍向紅十團陣地發動十幾次沖擊,戰斗十分激烈。楊勇深知,能否堅守住陣地,關系著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和后續部隊能否順利渡過湘江。因此,他和團長沈述清組織部隊不惜一切代價,在光華鋪、楓山鋪地區與國民黨軍展開殊死搏斗。不久,團長沈述清在指揮一營反沖擊中壯烈犧牲。當天下午,紅四師參謀長杜中美代理紅十團團長,又在坡崗上與國民黨軍反復爭奪陣地的戰斗中飲彈陣亡。一天之內,兩任團長犧牲,楊勇毫不畏懼,聞訊趕來,繼續組織部隊與數倍于己的國民黨軍激戰。幾度危急時,他帶領部隊堅決實施反擊,以頑強的戰斗意志,鞏固住了陣地。堅持到12月1日上午,楊勇指揮全團以犧牲400余名指戰員的沉重代價,終于與紅三軍團和兄弟部隊一起,完成了掩護中央機關和軍委縱隊在界首渡江的任務,譜寫了血戰湘江的悲壯歷史。楊勇之勇,在湘江之戰中體現得最明顯!
1935年1月,在赤水河畔的土城戰役中,楊勇又一次帶隊沖鋒,子彈從他的右腮入,唇部出,一進一出,楊勇失去了6顆牙。當時,血如泉涌,用嘴指揮不了戰斗,他就用筆下達命令,臉上是血,手上是血,筆上是血,紙上也是血……最后昏倒在血泊中。楊勇臉上留下的一串彈窩,30多年后才在北京醫院做手術填平。楊勇之勇,于斯亦可見!
飛奪瀘定 戰功赫赫
長征中,楊成武大部分時間擔任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政委。他在長征中揚名,是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紅軍轉戰到安順場:72年前,石達開所率三萬太平軍將士全軍覆沒于此。在強大的圍追堵截下,蔣介石大喜過望,不禁發出狂囂:叫朱、毛做石達開第二!
由于缺少船只,紅軍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從安順場渡過大渡河,確實面臨著同石達開相同的命運。為盡快渡過大渡河,擺脫國民黨軍的追堵,毛澤東把目光轉向160公里外的瀘定橋,并把奪橋的任務交給了紅四團。
5月27日,楊成武與團長黃開湘率紅四團,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勇猛沖殺,邊戰邊行,打了兩仗,架了一座橋,消滅國民黨軍一個營又一個連,俘虜200余人,第一天走了40公里路,此時距瀘定橋還有120公里!
5月28日拂曉,楊成武接到軍團的急電:軍委來電限我們于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速度的行軍力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偉大的任務。你們要在此次戰斗中突破過去奪取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160里的記錄。你們是火線上的英雄,紅軍中的模范,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完成此任務的。我們準備祝賀你們的勝利!
根據這一命令,紅四團必須用一晝夜的時間,走完120公里路,并在當天奪取瀘定橋。軍令如山倒!楊成武采用“飛行集會”的方式進行了緊急動員。這樣,紅四團指戰員就和時間賽跑起來,也和國民黨軍賽跑起來。大渡河對岸國民黨軍楊森部的兩個旅,也在火速趕往瀘定橋增援。紅四團必須趕在國民黨軍前面到達并奪取瀘定橋,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5月28日上午,紅四團擊潰國民黨軍一個團兩個營,越過猛虎崗和摩西面,又用兩小時架起被國民黨軍炸毀的木橋,繼續前進。入夜后,天下起瓢潑大雨,道路泥濘,寸步難行。為了防止戰士們滑進大渡河,楊成武叫大家解下綁腿帶,接在一起,拉著前行。由于一整天沒有吃飯,指戰員都已筋疲力盡,楊成武又帶頭吃生米、喝雨水,以補充體力。在發現對岸國民黨軍點著火把前進時,他果斷命令部隊佯裝國民黨軍,也點燃火把前進。最終,紅四團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終于在29日拂曉趕到瀘定橋。
這時,守橋的國民黨軍已經撤掉全部橋板,只剩下13根200多米長、光溜溜、寒森森的鐵索。楊成武命令二連挑選了22名勇士,在全團火力掩護下,在鐵索上攀爬。當國民黨軍在橋頭點燃巨大火障的關鍵時刻,楊成武躍出指揮所,奔上鐵索橋,在勇士們身后高喊:“莫怕火,沖過去就是勝利!沖啊,沖啊!”勇士們終于攀爬過鐵索,沖過橋頭的火障,擊潰守軍,奪取了瀘定橋,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
當天深夜,楊成武和黃開湘在橋頭迎來了率右縱隊趕來的劉伯承和聶榮臻。兩天后,他們又迎來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等中央領導和左縱隊各軍團的領導。
6月2日,中革軍委在瀘定橋頭召開慶功大會,周恩來為紅四團頒發了錦旗,還為幸存的18名勇士和犧牲的4名烈士,以及楊成武、黃開湘發了獎,獎品有寫著“中革軍委獎”的列寧服和鋼筆、日記本、搪瓷碗、筷子等。紅一軍團《戰士報》還發表捷報和評論,特別表彰紅四團的戰績。在回顧這段驚心動魄的戰斗歷程時,楊成武寫下過“無邊風雨夜,天塹大渡橫,火把照征途,飛兵奪瀘定”的詩章。多年后,中央領導撰文紀念楊成武時,標準文字為:“飛奪瀘定橋時,他不顧血戰湘江中負下的腿傷,拒絕騎馬,與戰士一起在崇山峻嶺中徒步行軍,一晝夜指揮打了三仗,架了兩座橋,走了200多里路。”
長征中,楊得志、楊勇、楊成武披堅執銳,立下汗馬功勞,他們是基層指戰員的優秀代表。多年后,周恩來曾幽默地說:“三楊(陽)開泰,長征小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