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農業專家的老區情 ——高級農藝師項覺生幫助農民增產增收記事
農業專家的老區情 ——高級農藝師項覺生幫助農民增產增收記事
作者:徐守祥 責任編輯:趙雨希 來源:《鐵軍》2016年第10期 日期:2017-04-26 瀏覽次數:7825
項覺生是江蘇省啟東市高級農藝師,也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農業專家。他為了助推發展啟東的大蔥產業,不僅多次建言獻策,還協助十多個村的村干部流轉土地一萬多畝,幫助老區人民鼓起了錢袋子;他為了幫助老區人民掌握更多的科學種田技術,通過30多次講座,兩年培訓農民1300多人次,還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地傳授現代農業新技術;他多次為種植蠶豆的農戶講述高產栽培管理技術,還費盡心思培育和改良品種,使一大批老區人民增加了收入。許多人對他都贊不絕口,“項覺生做的好事實事,我們天天看得到,就是數不清啊!”
一篇調查報告 助推一方產業
去年年底,從啟東市王鮑、合作、寅陽、東海、海復等幾個鎮的十多個村傳來喜訊,二萬多畝的大蔥基地喜獲豐收。在豐收的喜悅中,種植大蔥的專業戶和這些村的村民更是對項覺生感激不盡。要說事情的經過,還得從一篇調查報告說起。
2012年,河南省蔬菜銷售經紀人李繼中、谷春泉等人,在啟東市王鮑鎮元北村流轉土地500多畝種植大蔥獲得大豐收,每畝產值達到一萬多元,指導他們種植大蔥的項覺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長期在“三農”一線的項覺生知道,近些年來,在農村從事種田的人越來越少,導致農村不少土地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有的土地拋荒半拋荒,有的土地雖然勉強種了,但產量不高,收入甚微。現在土地轉租后,不僅有每畝800元至1000元的地租收入,每年還有少說二三萬元的打工收入,脫貧的問題就解決了,如果這一經驗在面上推廣,可以使大批老區人民增加收入。
于是,他與已經退休的農林局老局長施云汀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撰寫了一篇題為《一根大蔥帶動一方產業》的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既分析了啟東種植大蔥在自然條件、地理位置、土壤資源和機械化程度四個方面的優勢,又列舉了種植大蔥不僅可以帶動一方產業的發展,還能使老區人民得到豐厚回報。同時還提出了四條建議:一是要穩步發展大蔥基地。建議每年保持在一二萬畝,逐步發展,適度規模,防止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二是要有技術支撐。由于啟東以前沒有種過大蔥,對它的技術流程不熟悉,因此必須有技術人員及有豐富經驗的種蔥能手作技術指導。三是因地制宜選擇好品種。引進的大蔥品種要適合本地耐熱、耐寒、耐旱氣候。四是組織好訂單生產。新開辟的種植基地要與大蔥生產合作社簽約購銷合同,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種植,一旦市場發生變化,也能確保大蔥種植戶和出租土地農民的利益。
項覺生他們的調查報告有理有據,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這也更加堅定了項覺生為發展這一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擴大大蔥種植規模,必須有連片的土地為基礎。為了幫助種植戶流轉更多的土地發展大蔥產業,項覺生走村串戶,與十多個村的村干部一起做農民群眾的思想工作,現身說法講流轉土地給老百姓帶來的好處。在各級領導和新聞媒體的推動下,經過項覺生他們的辛勤工作,在短短的兩三年時間里,啟東的大蔥基地發展到兩萬多畝,全市100畝以上的大蔥基地達到20多個。
一份培訓計劃 助民科學種田
打開項覺生的文件夾,你就會發現,近兩年來,他每年都有一份對農民的培訓計劃。為了幫助老區人民不斷提高現代化的耕作和栽培管理技術,掌握科學種田知識,多年來,他不計報酬,不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節假日,只要老區人民需要,他再忙再累都堅持無償為老區人民做培訓。近兩年來,他先后在鄉鎮、農村、集市、科普超市進行農業新技術講座30多次,培訓農民1360多人次,向農民發放農業科普資料、技術掛圖15種、3000多份,現場向農民解答有關農作物新品種及高產栽培管理技術一萬多次。
為了使課講得通俗易懂、生動活潑,項覺生做到“四個堅持”:一是堅持每天收看收聽廣播電視里有關科技農業專題節目,及時了解和熟悉當前科技農業的新知識、新信息;二是堅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聽取老百姓對農業新技術的要求和想法,把他們最需要的科學種田知識吸收到講課內容中;三是堅持從報刊雜志上、電視上看到的和從基層干部群眾口中聽到的眾多信息中選擇老百姓最為關心關注的內容匯編成冊,形成資料庫;四是堅持精心背好每一堂課,先后撰寫了“四青作物高效栽培管理技術及產業化開發”“高品質棉花高產栽培技術”“大棚設施栽培管理技術”等培訓材料。
為了提高講座效果,他根據不同人群、不同季節、不同產業,分門別類講好每一堂課。南陽鎮合豐村、大興鎮捷東村、北新鎮雙仙村等是“四青作物”生產基地重點村,他就著重對“四青作物”的品種、無公害栽培技術及產業化開發等方面作專題技術培訓;惠萍鎮永勝村、近海鎮近農村、民主鎮民新村等是大棚蔬菜種植基地,對大棚蔬菜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十分迫切,他就重點為他們培訓了大棚韭菜、西紅柿、茄子、甜瓜等作物的栽培管理技術。在課堂培訓的同時,項覺生還為殘疾人、三峽移民、大學生村官、農村婦女干部和個別迫切需要獲得某種農業生產技術的農民開“小灶”,甚至一對一的傳授幫教。
合作鎮周云村大學生村官沈鑫海剛到村里任專業合作社銷售部長,對農業生產技術、農作物和銷售流程不是很熟悉,項覺生就經常帶領他深入大棚、田頭,現場介紹各種蔬菜的特征特性、栽培管理技術、蔬菜安全和農產品質量檢測等方面的情況,手把手地幫助指導他向上申報綠色食品項目的各項手續和需要掌握的各個環節,還帶領他參加南通、南京優質農產品展銷會。經過項覺生的培訓幫助,沈鑫海很快熟悉了各項實用技術和專業合作社的各項銷售流程,先后申報國家級綠色食品6個,其中雙胞山藥和香沙芋獲得了江蘇省首屆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綠色食品。寅陽鎮大學生村官黃胤凱想在村里發展特糧特經作物生產,為老百姓開辟一條增產增收的路子,但缺乏這方面的知識。項覺生知道后,不僅專門向他傳授特糧特經作物新信息、新技術,還為他所在村的農民培訓特糧特經高效種植模式和栽培管理技術,幫助他引進寧紫薯4號甘薯等新品種,并贈送了50多本農業技術書籍。在他的幫助下,村里種植的紫薯獲得了優質高產,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一次種子改良 脫貧一方百姓
蠶豆是啟東農民的一大產業。為了把這一產業做大做強,項覺生走村串戶,堅持在全市各個鎮鄉的蠶豆種植基地巡回培訓講座,手把手地傳授蠶豆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項覺生認為,要想讓農民在這一產業上獲得更好的收入,必須要在改良蠶豆品種上做文章。但培育種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僅要找到原種,還需要資金和培育基地。
為了找到品質優良的蠶豆原種,他多方調查打聽,通過信息網絡到處查找,終于在鄰縣的一家種子公司找到了40多斤優質原種。項覺生服務老區人民的熱情深深地感染了南通啟吾農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郭輝,他自告奮勇承擔了培育原種的經費和幫助落實了兩畝培育基地。為了確保種子的培育質量,項覺生與同行施云汀多次到培育基地幫助指導,面對面地傳授育苗、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技術。終于這兩畝蠶豆獲得了每畝210公斤的好收成,比面上的蠶豆增收50多公斤。他們把這批培育的蠶豆良種贈送給合作鎮的25個貧困戶和低收入戶種植。去年5月,他們種植的40多畝蠶豆同樣獲得每畝200多公斤的好收成。這批蠶豆作為種子價格收購,又使這些農戶每畝增加800多元的收入。
初戰的勝利使項覺生非常高興,他又購買了800多斤優質蠶豆種,開展了第二輪的培育。目前,這批蠶豆良種在培育基地長勢喜人。據測算,經過兩至三年的培育,啟東一大批種植蠶豆的農戶將通過品種改良,經濟效益有一個明顯的提高,許多老百姓將從種植蠶豆中得到更多的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