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紅軍時期粟裕曾兩次蒙冤
紅軍時期粟裕曾兩次蒙冤
作者:張 寧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6年第10期 日期:2017-04-28 瀏覽次數:7825
在中共黨史上,粟裕3次蒙冤。粟裕于1958年被誣為“反黨反領導的極端個人主義者”的經歷多有見諸報端,但前兩次蒙冤的經歷則鮮為人知。
“反政治委員制度”
1933年,粟裕被任命為紅七軍團參謀長兼第二十師師長。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時,軍團政委蕭勁光因抵制王明的錯誤路線被撤了職,中央派樂少華來擔任政委。樂少華剛到七軍團作報告時,恰巧粟裕從戰場上回來。“軍團長尋淮洲見我到了會場門口,就走出來同我打招呼,剛簡單說了幾句,樂少華就在會上拍桌子大罵:我在報告,哪個還在講話?當時他還不認識我,竟對軍團長如此態度,顯然是要當眾耍一個下馬威。”粟裕后來回憶說。
在閩贛邊界執行牽制任務時,一次,紅七軍團阻擊向江西前進的第四師李默庵部,消滅了一部分敵軍。“我從前線跑回來請示是否要繼續追擊。尋淮洲同志說:‘好,好,好!’樂少華同志沒有作聲,我以為他同意了,一轉身就走了。他卻突然跳起來大叫:‘站住!政治委員制度不要了?回來回來!’我們只得停止追擊。當晚,軍委來電批評我們為何不繼續追擊,他才沒說的了,但從此卻把我作為反對政治委員制度的危險人物加以限制和監視。”
1934年11月,紅七軍團和閩浙贛蘇區的紅十軍合編成立紅十軍團。1935年1月,紅十軍團轉移到浙江西部遂安縣茶山村,關于部隊如何擺脫困境,政委樂少華等人主張回贛東北休整。而粟裕提出分兵浙西南和贛東北的主張,他認為紅十軍團只有3000多人,和敵人相比力量懸殊,只能分散打游擊。最終粟裕的意見被否決,且再次引起了樂少華的“厭煩”。茶山會議后,紅十軍團在安徽懷玉山失敗,軍團領導方志敏被俘,劉疇西陣亡,2000多主力覆沒,僅粟裕、劉英率800多人的先頭部隊突圍至閩浙贛根據地的崇山峻嶺中。
“參與分裂省委活動”
1935年2月,以紅十軍團突圍部隊為基礎,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正式成立,粟裕任師長,劉英任政委。有一次,粟裕帶領大家一天一夜急行軍90公里,連打7仗,才沖出包圍圈。然而,就在這艱難險惡的浙南游擊戰爭環境中,粟裕再次蒙冤。
1935年9月,挺進師已發展到近千人,根據地已在江山、龍泉、遂昌等5縣之間建立起來,縱橫百余公里。9月,敵人集中32個團六七萬兵力,圍攻根據地。19日,挺進師主力跳出包圍圈,10月與閩東特委負責人葉飛等會師。不久,“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成立,劉英為書記,粟裕任組織部長,葉飛任宣傳部長兼共青團書記。臨時省委成立后,劉、葉兩人產生矛盾。1936年2月,粟裕寫信給閩北特委書記黃道,請黃協調。劉英得知后甚為不滿。秋天,又發生了挺進師誘捕閩東特委書記、挺進師政委葉飛的“南陽事件”。當時,粟裕正活動于位于閩浙邊境的慶元縣內,劉英以省委名義送來一封信,要粟裕趁與葉飛見面的機會,把葉飛押送省委。后在押送途中,遇到敵人伏擊,葉飛乘機脫險。
隨后,劉英召開臨時省委擴大會議,會議足足開了半個月,對葉飛等人缺席批判,說粟裕參與了“葉飛、黃道分裂省委的活動”,放跑了葉飛等,接著,在組織上又給了粟裕留黨察看的處分,撤銷了他的職務,降為省委辦事處主任。從浙南革命斗爭的全局出發,粟裕違心地作了“申明”,這場黨內斗爭才算結束。
但粟裕并沒有怨恨劉英,他說,當時我們都還很年輕,又失去了和上級的聯絡,這就不能不使我們在思想上行動上和問題的處理上,留下不成熟的痕跡。1942年,劉英因叛徒出賣在溫州就義后,粟裕派人幾經周折,將劉英的愛人和孩子接到了蘇中根據地。
(原載《揚子晚報》7月13日,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