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戰略前瞻性與文化價值
戰略前瞻性與文化價值
作者:《解放軍報》原社長、高級編輯 黃國柱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6年第11期 日期:2017-04-25 瀏覽次數:7863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戰爭與和平一直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兩個輪子。人類精神財富的構成中不可或缺的便是關于軍事和戰爭的文化。毛澤東主席早就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因此,無論從我軍成長史還是軍事文化發展史的角度看,《島嶼戰爭論》的貢獻都是卓越的,不僅具有與時俱進的戰略前瞻性,還具有相當高的文化價值。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戰爭與和平一直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兩個輪子。人類精神財富的構成中不可或缺的便是關于軍事和戰爭的文化。毛澤東主席早就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因此,無論從我軍成長史還是軍事文化發展史的角度看,《島嶼戰爭論》的貢獻都是卓越的,不僅具有與時俱進的戰略前瞻性,還具有相當高的文化價值。
尚武精神的宣示:向海洋要安全要發展
近代西方國家的崛起,伴隨著海盜行徑、強盜邏輯和尚武征服、侵略掠奪的合理性解釋,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慘痛的百年屈辱和深刻的反思。就文化層面而言,許多有識之士痛感漢民族尚武精神和海洋意識的缺失,是導致近代衰落和民族屈辱的重要原因。日前網絡上播出了俄羅斯的國家形象宣傳片,配以普京騎熊在森林河流中奔跑的PS圖片,并發出警告:不要惹我!十分令人震撼。再相比好萊塢大片中層出不窮的美國英雄們不息演繹的速度與激情,我們文化基因中的欠缺顯而易見。“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忍字頭上一把刀。”“英雄本是傻人為。”……我們不是沒有尚武的成分,而是相對比較弱勢。無以言說的歷史和現實都時刻提醒我們,精神的羸弱、英雄主義的缺失曾經是民族精神的致命軟肋。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島嶼戰爭論》中,作者灌輸了一種強悍的精神元素:“制島,則制海;制海,則制天下!”“要駕馭島嶼戰爭的大棋局,必須把握全局,周密籌劃,抓住要害,打贏戰爭!”清醒地告誡我們,“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頒布,島嶼的經濟資源價值突顯,一個島嶼就涉及一大片海洋利益,一個小島爭端就可能引發一場大的沖突”。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對于海洋島嶼的維護、保衛、爭奪將顯得更加復雜和艱難。中華民族必須準備“打贏兩種戰爭:準備的戰爭和真實的戰爭。準備本身就是戰爭”。為此,書中特別強調了新時期人民戰爭的偉力有待深入挖掘,必須用好政略、軍略、謀略,大力加強以強悍精神、軍人血性要素為特征的軍隊文化軟實力建設。作者依托自己長期的海島作戰訓練的實踐經驗,總結提煉出關于島嶼進攻作戰的十大原則,成為本書指導性最強的實用部分。作者特別強調了登陸作戰場“是名副其實的死亡地帶”的特殊性,指揮員要敢于拼決心、拼實力、拼速度等戰斗精神方面的關鍵性要求。此外,關于心理戰的《心論:兵不血刃的戰場》,則圍繞“知心、攻心”,在士氣和精神層面上作文章,啟人心智。
戰爭藝術的體驗:關鍵細節決定成敗
對于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來說,無論準備的戰爭,還是真實的戰爭,都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猶如一部長篇小說,首先要做的是故事結構上的大布局,然后再作情節和細節上的鋪排。《島嶼戰爭論》表明,圍繞島嶼戰爭的頭緒和細節都將是非常宏大和繁雜的。僅以海島作戰的各種保障為例,就指出了選擇登陸場、工程保障、時間地點、數量質量、信息指揮、配送管理等八個方面。同時,統籌島上和島外兩個戰場,建設信息化指揮平臺、實施扁平式諸軍兵種集中指揮也都極端重要。
翻開厚厚的《島嶼戰爭論》,島嶼作戰仿佛是一幅立體的圖畫:天象、海象、氣象和島(陸)象“四象”俱呈,衛星、計算機網絡、無人機和武裝偵察同行。具備這種全方位的視角,才有可能“撥開戰場的迷霧”,形成正確的戰役戰術判斷。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書中關于軍種結合部可能出現嚴重隱患的論點,相當令人警醒:聯合作戰,既有各軍種獨立擔當的戰場,也有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戰場,既有各軍種之間的銜接,也有同一戰場、同一地域軍種之間行動的銜接。戰爭準備中,各軍種的主要精力集中于自己的主要戰場、主要作戰任務、主要作戰行動能力建設,而往往忽視軍種結合部的能力建設,可能導致產生想象不到的薄弱環節,進而影響戰爭的進程和結局。《島嶼戰爭論》十分重視武器裝備保障,特別是信息化新型武器以及“特色菜”(殺手锏、五味子、新殺手包括裝備的保養)在島嶼戰爭中的重要作用,用《戟論》專述其事。
不難看出,作者所具備的戰略素養、全局觀念、辯證思維以及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的思想方法所形成的島嶼作戰的藝術追求相當全面精彩。特別是在許多關鍵性的問題上的細節提醒,對于我軍未來可能的真正的戰爭和當前不斷延續的準備的戰爭,不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而且具有相當的可操作性。
島嶼文化嘉年華:彰顯“綠色戰爭”價值理念
《島嶼戰爭論》告訴我們,時至今日,島嶼早已不僅是地理學家眼中的人文地物標記,還是經濟學家心目中可貴的資源和財富;島嶼也不僅僅是軍事家眼中“永遠不沉的航空母艦”,還是文化學者心目中不同人類文化的承載地:旅游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音樂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餐飲文化……
千百年來,戰爭作為解決人類社會矛盾最高級、最直接,也最慘烈的沖突方式,同時又融匯體現了當時社會發展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工業水平,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就是一個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證明;另一方面,戰爭無論呈現什么樣的新形態,都離不開其主體——人,特別是高級將領。所以在《將論》中,作者鮮明地指出“打仗,打將”,進而提出為將者必須具有“三才(統御、指揮、政治)”“三德(忠、勇、愛)”“三戒(勝縱、私欲、懈惰)”的綜合要求,從而把關于戰爭文化的思考追求,最終落在了人與武器結合的堅實之處。
世界上所有的軍事理論家在描述關于戰爭的理論時,都不能不思考關于戰爭的本質及其背后的價值問題。從中國古代先賢的“非戰”“慎戰”,反對“妄戰”論,到近代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的論斷;從馬漢的海權論到杜黑的制空權論;從二戰以來的核戰理論,到美國的“海空太空一體化戰爭”理論……隨著人們對戰爭認識的深化,人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戰爭與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法律、宗教之間復雜的、千絲萬縷的關系。而全球一體化特別是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全世界的軍事理論家闡釋當代戰爭的背景意義提供了相當廣闊的空間。在全球經濟發展的總體構架下,國家間在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性越來越得到廣泛的認可。最明顯的例證是近些年來中日之間的領海島嶼爭端,幾乎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但仍沒有對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戰爭價值理論明顯地受到現代國際一體化經濟格局的左右。各國的政治家比他們的前輩仿佛更精于經濟成本與風險的計算,意識到打一場賠本的戰爭是愚蠢的選擇。
基于新的世界大勢,《島嶼戰爭論》警告人們“莫拿國運賭戰爭!”人類幾千年的歷史表明,戰爭是無情的、瘋狂的、殘酷的、血腥的。然而,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人們更多地考慮如何在暴力中尋找文明的法碼,祈求人類共同倫理及國際法來盡可能地避免戰禍的發生。《島嶼戰爭論》就此進行了非常客觀的分析,指出“對交戰行為加以限制,對戰爭受難者予以保護,無疑是人類的福音”,讓人看到“希望的曙光”。并由此得出新的論斷:“非武力斗爭不可避免地逐漸成為政治與戰爭之間的獨立而重要的階段”,未來戰爭演進過程將從“政治——戰爭”兩段論演繹為“政治——非武力斗爭——戰爭”三段論;以減少傷亡和破壞、低耗、環保為標志的“綠色戰爭”理念很可能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
這個很具創新意義的理論闡述,蘊含了讓許多持不同意識形態的人們達成共識的巨大可能性,體現了對人類命運的悲憫和博大的人文情懷。
(據作者在《島嶼戰爭論》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島嶼戰爭論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