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給生命加一點寬度 ——訪新四軍老戰士孟一蒙
給生命加一點寬度 ——訪新四軍老戰士孟一蒙
作者:施正祥 戴德夫 陳曙光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3年第8期 日期:2013-09-27 瀏覽次數:7838
孟一蒙(左)與胡同開(中)、胡晶晶在一起
今年85歲的新四軍老戰士孟一蒙,在革命老區鹽阜大地知名度很高,但也頗受爭議。有人說他是個“有福不會享的老傻瓜”:他享受離休干部待遇,每月離休金6000多元,可他處處精打細算,省吃儉用,別人扔掉的舊棉襪他撿回來洗干凈照穿不誤;也有人說他是個“老古怪”,喜歡孤獨,一個人洗衣做飯樂在其中;更多的人則伸出大拇指夸贊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人”:孟一蒙助人為樂長達60年,捐出愛心款20多萬元,實物30多車,受助者超百人,地域橫跨全國13個省、市。
4.82萬元愛心捐款,灑向了四個“干孫女”
2013年1月30日上午,孟一蒙冒雪來到江蘇省徐州市邳州碾莊鎮韓莊村韓廣正的家,就為了見到坐在搖籃里10個月大的小女嬰。女嬰甜美的笑容十分可愛,孟一蒙當即向韓廣正捐款4600元。原來,這個小女嬰是52歲的韓廣正收養的患有腦瘤的棄嬰,急需手術治療費30多萬元。看到報道的第二天,孟一蒙曾冒著嚴寒驅車來到邳州尋找韓廣正,結果由于人生地不熟,未能如愿。回家后,孟一蒙總覺得心里不踏實,這次他再到邳州,首先向邳州電視臺新聞中心求助,熱心的新聞中心劉晨一主任立即派車護送,這才有了這次見面。盡管這名身患重癥的女棄嬰不足一歲,連個姓名都沒有,可孟一蒙早已把她視為自己的第四個“干孫女”,經常打電話給老韓,詢問手術治療費籌款的進展情況。
2006年3月,孟一蒙從報紙上看到云南省昆明市環衛工人胡同開,多年先后收養21個被遺棄孩子的報道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即向胡同開匯去現金2000元,并于當年中秋節前夕專程赴昆明看望胡同開和他收養的胡晶晶。濱海至昆明相距2500多公里,為了節省路費,他坐了一天的汽車到南京,又坐四天四夜的硬座火車才到昆明。由于是第一次到昆明,再加上不知道胡同開確切住址,孟一蒙找到胡同開的住所時,已是深夜12點多鐘。由于長時間坐車,孟一蒙的雙腳腫得像饅頭一樣。他特意給胡同開、胡晶晶帶來了禮物:給老胡的是八枚毛主席像章,給胡晶晶的是一雙嶄新的旅游鞋。他還買來好多月餅、水果,和他們一起歡度中秋佳節。臨別前,孟一蒙與胡同開簽訂了一份協議書,承諾每年承擔“干孫女”胡晶晶撫養費2400元。
2007年3月,孟一蒙不遠千里來到海南省澄邁縣福山鎮,看望收養14名棄嬰的拾荒好人姚義德和收養的女孩姚春雨。見到了姚義德和姚春雨,孟一蒙像親人久別重逢一樣親切,不僅出錢給物,還簽訂每年承擔2400元撫養費的協議書。現在,“干孫女”姚春雨已經上小學四年級了。
2007年5月,孟一蒙來到上海市崇明縣港西鎮新港村,看望收養五名棄嬰的顧惠民和他收養的殘疾女孩顧逸飛,簽訂了每年支付2400元撫養費的協議書。同年7月,得知越劇名角趙志剛通過義演籌集善款16萬元,讓顧逸飛住進了上海華山醫院,孟一蒙又風風火火地趕到華山醫院,送來了營養費和滋補品。
孟一蒙在給予物質幫助的同時,還十分注重與“干孫女”進行情感交流、溝通,鼓勵她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爭做生活的強者,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幸福的明天。幾個孩子的來信,他都當作寶貝一樣收藏,每當她們提出來濱海看望爺爺奶奶并當面感謝時,都被他婉言謝絕。
古道熱腸,看到誰有難處總想幫一把
1952年3月,時任浙江省軍區司令部通信隊指導員的孟一蒙,了解到山東籍戰士小王因為給妻子治病,家庭經濟困難時,他就從津貼費中拿出8元錢送給小王。因為小王的妻子家庭成分不好,他被得知此事的領導批評“階級立場不明確”,盡管受到了批評,孟一蒙仍堅持悄悄幫助這名戰士,先后支持了他50多元。
1954年1月,孟一蒙回家探親,看到家鄉小關村二組20多個農戶只有一頭耕牛,農忙時節,用人拉犁耕地,當即拿出180元,幫互助組購買了一頭大水牛。1955年,孟一蒙又拿出160元,給小關村購買了一臺雙輪雙劃犁。1956年互助組改為合作社,孟一蒙花費500元,從新華書店買來《三毛流浪記》《抗日英雄傳》《三國演義》等以連環畫為主的通俗歷史讀物,直接送到合作社,豐富社員們的業余文化生活。1957年3月,孟一蒙又掏出100多元,請人用鐵皮制作了罱泥船,送給合作社專門用于積肥造肥。1958年3月,孟一蒙從部隊轉業到浙江省孝豐中學擔任副校長。那時候,學校經費緊張,他就自己出資請來電影放映隊,為學生們放映電影。當時,一些學生由于家里貧窮,吃飯都很困難。孟一蒙得知后,經常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僅兩年時間就向50多名學生捐助1500多元。
2006年5月,濱海縣東坎鎮孟舍村青年志愿者劉猛因遭遇車禍,身負重傷,昏迷不醒,在縣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搶救治療,濱海電視臺呼吁社會愛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孟一蒙看到報道后第二天就到縣醫院捐款2000元。在孟一蒙的帶動和影響下,愛心人士先后捐款1萬元,劉猛最終脫離了危險。
孟一蒙樂于助人名聲在外,常常也招來貪心不法之徒。2008年7月,在濱海縣醫院門前,兩名操鄰縣口音的中年男子找到孟一蒙,聲淚俱下地說他們遇到困難,專程慕名前來求助,還當場出示了身份證復印件和借條,許諾一個月后如數歸還,并提供了手機號碼。助人心切的孟一蒙當即答應,回到家里取出5000元現金。到期后,孟一蒙撥打那個手機號碼是空號,身份證也是假的。每當談及此事,他總有心痛的感覺……
善待他人,嚴待自己,養花種草,讀書寫詩
孟一蒙在人生旅途中,經歷了許多難以想象的磨難和挫折,他用豁達寬廣的胸懷和超乎尋常的毅力,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孟一蒙與老伴趙建娣于1961年春相遇、相識、相知,并于同年12月喜結良緣。婚后,他倆相敬如賓,生育了兩子一女,日子在平靜中一天天地度過。“文革”期間,擔任新灘鹽場人武部部長的孟一蒙,由于得罪了造反派頭頭,于1968年11月被當作“混進革命隊伍里的階級異己分子”,受到了“停職審查,揭發批判,下放勞動”的處理。妻子經不住強大的政治壓力導致精神失常。
1969年10月至1970年元月,孟一蒙調任濱海縣東坎鎮綜合社副主任,因為經濟效益差,綜合社連續三個月發不出工資。為維持家庭日常開銷,孟一蒙將父母傳下來的30塊銀元拿到銀行兌換現金,又將妻子的一件黃呢大衣和兩斤蜜蜂牌毛線變賣現金,勉強維持生計。他轉業到地方后,工資級別30年沒有上調,在縣屬一家企業擔任副廠長14年,卻連著10年未享受應有的福利待遇。許多人常常為他鳴不平,孟一蒙卻十分坦然,他常說,比起當年犧牲的戰友,我已經很知足了。
孟一蒙助人為樂做好事出手很大方,可他對自己卻十分苛刻,他喜歡吃山芋,價格高的舍不得買,總是挑價格較低的買。今年春節大兒子從南京趕回來過春節,在家四天,孟一蒙只花了200多元錢。
在家時,養花種草每天花費孟一蒙三四個小時時間,最多時自家庭院里擺放了300多盆花草,僅蘭花就有50多盆,一年四季散發著濃郁的芳香,還有30多盆梅花盆景,甚是壯觀。孟一蒙出門旅游,經常撿鵝卵石、撿樹根帶回家做根雕,取形見義,傳神寄意,再取個名字,他感到非常得意。
孟一蒙喜歡看書,床上、桌上、沙發上擺放的書籍琳瑯滿目。孟一蒙平時有寫詩的習慣,每當有什么感想,他就會在自家的書桌上鋪上白紙,一邊吟詩,一邊用毛筆書寫下來,現在共寫有3000多首詩,他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黃海鶴翁”。
孟一蒙非常崇尚孟子的“三不精神”,即“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他常說:“共產黨員一生要為人民服務,不能離開了工作崗位,就只知道自己享清福,而忘記共產黨員的黨性。盡自己的力量做好事,為社會造福,是我一輩子的追求。”自警自律,博愛施善,扶貧濟困是孟一蒙一生踐行的諾言。面對別人的不理解和各種非議,孟一蒙道出自己的獨特見解:“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博愛施善、助人為樂既可以延伸生命的長度,又可以給生命加一點寬度,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