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紅軍風骨
紅軍風骨
作者:黃朱清 撰文 王路奇 攝影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2016年第10期 日期:2017-05-11 瀏覽次數:7840
來顯合
城市:湖北麻城市
時間:2016年4月25日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來顯合
紅軍,編入新四軍,健在的,還能受訪的,實已稀少。
在湖北省麻城市,我們有幸找到一位:來顯合。“來”姓,在宋代編成的《百家姓》中是沒有的。來,象形字,甲骨文中象麥粒形狀,這個字本意是小麥。作為姓,是多起源姓氏,源于虞姓、姒姓、子姓等。中國現有4100多個姓氏,姓“來”的不多。
說到來姓,來顯合笑了,“姓‘來’的有糧吃。”
其實,他是苦出身,小時候饑寒交迫,吃不飽肚子,靠砍柴、放牛為生。因為家里窮,窮則思變,開始向往革命。來顯合生在麻城,麻城是“黃麻起義”發源地之一。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湖北省黃安(今紅安)、麻城地區逐漸有了共產黨的影響和活動。1927年春,兩縣黨的特支改為中共縣委,黨的組織和農民協會迅速發展,加入農協會員達到18萬人。1927年11月,黃麻特委在七里坪召開會議,決定以黃、麻兩縣農民自衛軍為骨干,群眾武裝予以配合,奪取黃安縣城,組成工農革命軍鄂東軍。翌年,鄂東軍在黃陂木蘭山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5月,進入河南光山縣創建革命根據地。7月,第七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一師。黃麻起義創建的紅軍和蘇區,是后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和鄂豫皖蘇區的重要來源及組成部分。來顯合,在這片紅土地上受革命潮流影響,1935年參加了紅軍,編在羅山獨立團。這一年,來顯合21歲。
來顯合,生于1914年,今年虛齡103歲。現在,他與大女兒生活在一起。大女兒叫來勇堅,她家的居所,位于麻城市區的建設路上。
與來顯合見面,我們有點驚詫:已過百歲的老人,竟然無需扶助,可以獨自行走來到客廳。他還剩一顆下牙,說的是麻城方言,神清氣正。女兒說,父親早上散散步,早餐稀飯、牛奶,習慣午休,下午聽聽京戲和神話故事。
王路奇問:“來老,您是新四軍哪個部隊的?”
來顯合回答:“四支隊”。
四支隊,支隊長是高敬亭。來顯合最早見到高敬亭,新四軍還沒組建。高敬亭是河南新縣人,出任過紅二十五軍七十五師政委。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長征北上,高敬亭奉命重建紅二十八軍,在大別山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這期間,高敬亭曾到羅山獨立團調過部隊,來顯合時任這個團的文化教員,他對高敬亭印象:黑黑的,鼻梁高,個頭不很高。1937年抗戰爆發之后,原活動在鄂豫皖邊紅軍第二十八軍和鄂豫邊紅軍游擊隊,整編成新四軍第四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來顯合所在獨立團,編入該支隊九團。
一說四支隊,王路奇笑對來老,“新四軍對日軍第一仗,就是四支隊打的。”
來顯合回答說,“蔣家河口戰斗,是我們團打的。”
蔣家河,發源于銀屏山北麓,在安徽巢縣東南郊約5公里處,與裕溪河交匯,形成蔣家河口。1938年初,日軍進攻皖中,合肥、巢縣等地淪陷。根據中央命令,高敬亭率部隊奔赴皖中和皖東,成為新四軍進軍敵后最早的隊伍。四支隊抵達皖中,目睹日軍侵略蹂躪,遂令九團尋找戰機打擊。這個團老紅軍多,智勇兼備,善打游擊戰。5月中旬,九團抽調偵察隊和兩個連隊的一部分兵力,傍晚潛入蔣家河口。第二天上午,巢縣方向駛來日軍2艘汽艇,九團潛伏部隊一舉出擊,斃敵20余人,繳獲部分槍支,新四軍無一傷亡。國民黨致電葉挺、項英:“貴軍四支隊蔣家河口出奇挫敵,殊堪嘉慰。”
來顯合為尋訪組題字
來顯合說,蔣家河口戰斗,是兄弟連打的,這一勝仗,把全團的斗志振奮起來了,大大鼓舞了我們的抗日信心和決心。
在敵后開展游擊戰,新四軍的生存條件險惡,沒有百姓支持寸步難行。來顯合說,老百姓掩護新四軍,新四軍愛護老百姓,軍民魚水情。他清晰記得,有一年,夏收夏種的季節到了,他們部隊看到群眾勞力缺少,就組織下地幫助插秧,恰巧遇上新四軍軍長葉挺路過,葉挺拍了張照片。前幾年,來顯合讓女兒去安徽合肥,托新四軍紀念場館的同志尋找葉挺拍的這張相片。
提起高敬亭被殺,老人甚感痛惜。高敬亭率新四軍部隊抗日,先后在皖中取得十多次戰斗的勝利。他被逮捕押往安徽肥東縣境內,1939年6月24日,高敬亭被處決在青龍場,時年32歲。20世紀70年代,解放軍總政治部作出了為高敬亭同志平反的決定。
追憶往事,來顯合珍視紅軍生涯。土地革命的年代,紅軍的隊伍,最喜歡唱《八月桂花遍地開》。這支歌的原名《慶祝成立工農民主政府》。1931年,原在鄂豫皖蘇區工作的紅軍三十二師副師長漆德瑋等一批同志,調到江西中央根據地工作,把這歌傳唱到了江西。第二年,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蘇區轉移到四川,這首歌又在四川流傳起來,一首革命歷史歌曲,伴隨著紅軍的足跡,響徹大江南北。在我們鏡頭前,來顯合情不自禁唱了起來:“八月桂花遍地開,鮮艷旗幟豎啊豎起來,張燈又結彩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這歌曲,這旋律,跨越時光80多個春秋,來顯合依舊熟悉。
紅軍培育了來顯合,紅軍精神一直滋潤著來顯合的人生。
羅山獨立團,曾兩次整編為紅二十八軍二四四團,在鄂豫皖蘇區三年游擊戰爭中,無論是保衛蘇區黨政機關,還是反國民黨的清剿,來顯合出生入死,從沒考慮個人安危。抗戰時期,來顯合在新四軍四支隊兩個團任過職:管理排長、軍需長。之后編入了新四軍二師,在團里干過供給,在師部做過軍械工作,他服從抗日的需要,黨叫干啥就竭力干好啥。解放戰爭,歷經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來顯合是負責軍械保障,曾創造便攜式槍榴彈箱為戰爭服務。新中國成立初期,來顯合從華東軍區裝甲兵軍械科長位子,轉到煤炭部兗州機械廠,任工會主席13年,持之以恒為職工送去關愛和溫暖。
來顯合妻子曹蘭英,浙江德清人,家境貧寒,家里把她送給了江蘇的蘇北地區人家。1946年,新四軍北撤,她鐵心跟著部隊走。在部隊,有幸與來顯合相識相戀,1950年結成伴侶。1995年,因患直腸癌去世。45年相濡以沫的生活,育有5個子女。來顯合的家教:守規矩,不惹事,不貪小便宜,不拿別人一針一線。來顯合離休不久,舉家從山東遷回了麻城。他不以老紅軍自居,他享受的醫療待遇,不允許家里人“沾光”。女兒說,“父親要求很嚴,拿他醫療本,即使開包消炎藥也不行。”
早已是耄耋老人,來顯合有心臟病、肺氣腫、高血壓等老年病。不過,他生活有規律,心態愉悅。據說,他是麻城唯一健在的紅軍。傳播革命傳統,來顯合為社會各界講了幾十個場次,又資助貧困學生,圓他們的大學夢。
“我是紅軍,是老黨員,傳不好紅軍的精神,就沒法子向黨交代。”
來顯合寫過一首自勉詩,題為《不忘過去是真賢》:無數英烈長眠去,換來今日艷陽天。革命還需艱苦干,不忘過去是真賢。
2015年7月,由兒女陪同,來顯合又一次回到紅安縣七里坪鎮。這里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誕生地,曾被命名為“列寧市”。踏上這個鎮的紅軍廣場,來顯合回憶說,當年從紅軍編為新四軍,就是從這里開完誓師大會,隨即隊伍開赴了抗日前線……
憶念紅軍、新四軍,是融化在來顯合血液里一輩子的情結。
記者感言 4月中下旬,“搶史”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路奇相約,一起赴渝采訪新四軍老兵。從重慶返回南京,動車必經麻城。“黃麻起義”的“麻”就是麻城,這場爆發在長江以北地區的農民武裝起義,揭開了鄂豫皖地區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蘇維埃政權建設的序幕,并為創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起了先導作用。因此,我倆回程時特意在麻城下了車。在麻城紅土地上尋訪到來顯合,要深謝一個團隊:何光耀,湖北省黨史辦副主任,是他把我們尋訪的設想傳遞給麻城;鐘世武,中共麻城市委史志辦主任,是他委派副主任曾鋒接站,曾鋒又約請機關同事開私家車到高鐵站迎候;張曉麗,麻城市休干所所長,是她幫助查詢離休老干部的信息,還領路找到來顯合的居所。中國新四軍研究會部署搶救新四軍老戰士史料工作,是2014年開始的,鐵軍影視中心至今尋訪到的幾百名新四軍老兵,曾經是紅軍的,唯有來顯合一人。
來訪者王路奇(中)、曾鋒(右二)、張曉麗(左二)爭相拍攝來顯合題詞
1928年4月,朱德率領南昌起義隊伍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在井岡山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5月25日,中共中央決定,全國各地工農革命軍定名為紅軍。之后,又逐漸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紅軍,是中國土地革命時期誕生的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隊伍,是人民軍隊的前身。每當我們聽到“十送紅軍”、“紅軍不怕遠征難”的歌聲,總會瞬間激蕩起對紅軍的敬仰之情。回顧新四軍的成長史,之所以譽為“鐵軍”,“鐵”就鐵在戰爭中千錘百煉鑄就的堅定革命信仰、堅強革命意志和堅固革命風格,從而使這支隊伍如鐵流東進,所向披靡,無往而不勝。紅軍戰士來顯合,原本為了土地、為了生存而參加革命,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建立蘇維埃民主政府,開展打地主、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土地的要求。沒想到,日軍來侵略我們了,在民族和國家危亡之際,來顯合義無反顧,奔赴抗日前線殺敵寇。抗戰勝利了,又想不到聯手抗日的國民黨背信棄義,調轉槍口向共產黨軍隊開戰。解放戰爭開始了,來顯合跟著部隊繼續征戰,向著建立新中國的目標出生入死。來顯合說過,從參加紅軍開始,就沒有想過活著回來。在革命生涯里,他沒有任何私心雜念。
今天的中國社會,生存環境變了,條件好了,待遇高了,價值觀多元化了,來顯合紅軍本色并沒有褪色。中國有句常說的古話,“心底無私天地寬”,是啊,人只有自己能夠克制住了私欲雜念,心地才會明亮、暢亮,有了這個前提,才會有快樂、常樂的心態。其實,來顯合的長壽并無秘方,也有常見的老年疾病,或許紅軍胸懷就是他延續生命的根本法寶。紅軍風骨,無疑是來顯合為我們樹起的精神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