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左政:青春激蕩在江淮
左政:青春激蕩在江淮
作者:趙東云 責任編輯:趙雨希 來源:《鐵軍》2016年第10期 日期:2017-05-12 瀏覽次數:7839
知道“左政”這個名字,純屬偶然。在2012年一次采訪新四軍女戰士梅福林老人時,梅老說自己只是一個文藝兵,建議我去拜訪安徽省離退休女干部聯誼會的會長、老大姐左政,說左政革命經歷十分豐富,很值得一寫。梅大姐還親自帶筆者造訪左政。
坐在手推車上的左政雙目已經失明,聽力也有嚴重障礙,歲月滄桑盡顯于老人布滿皺紋的面龐。采訪中老人突然表示:她要唱一支軍歌。隨即,老人放開歌喉,一邊歌唱一邊揮動著雙手,臉頰有了血色,神情也顯得飽滿起來。目睹眼前這一幕,我不覺為之動容,在腦海中,仿佛又看到了一位新四軍女戰士的颯爽英姿……
浙中名城金華,依山傍水,風景秀麗。1917年7月31日,左政誕生于金華石楠塘村,原名徐秉淵。左政的父親徐秀卿是晚清秀才,為人敦實,一生行醫,家境殷實。徐家是一個大家庭,左政兄弟姐妹9人,她排行最末。
左政7歲起就在家鄉小學開蒙讀書,14歲考入杭州省立女子初級中學。左政的青少年時期,正值民族危亡之秋,內有軍閥混戰,外有帝國主義步步緊逼,山河破碎。1931年爆發“九·一八”事變,日軍肆意吞并祖國東北神圣領土,杭州各校學生旋即舉行示威游行。左政和愛國學生一道,勇敢地走上街頭,抵制日貨、積極進行抗日宣傳、募集資金救助難民。1935年左政在上海大同大學附中讀高中,她積極參加“一二·九”運動,向當局請愿呼吁抗日。
1937年暑假,左政回到家鄉金華,適值“七·七”事變爆發,當地與上海的交通斷絕,左政只得在省立金華中學借讀。在此期間,左政參加了抗日救亡宣傳隊,愛國青年們走上街頭、深入村鎮,用演講、話劇、歌唱等形式進行宣傳,喚起民眾抗日激情。1938年,左政高中畢業,進入上海大同大學學習期間,深受同班同學、地下黨員張佩玉的影響,接受進步的革命思想,并參加了地下黨組織。
那時上海為淪陷區,斗爭環境十分險惡。中共地下黨組織給左政指派的任務是做學生工作,左政和同學們籌劃出版一份進步刊物。為取得刊物合法性,黨組織指派左政與學校交涉,最終得到同意后內容并沒有交校方審查。刊物出版后,學校當局感到震驚,連忙找左政談話,并給予警告處分。組織上認為左政已被敵人懷疑,決定讓左政趁暑假來臨之際,離開上海前往新四軍淮北根據地。
1942年秋,左政等100余名上海各大學的師生,帶著抗日救國、追尋光明的理想,分批通過敵人重重封鎖線和關卡,陸續抵達淮北抗日根據地。在撤離過程中,左政擔負了部分組織動員工作和交通聯絡工作。
進入根據地后,左政參與了江淮大學的籌建工作。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上海各類學校紛紛停辦,或被迫進行奴化教育,學生面臨失學、失業,愛國知識分子處于彷徨之中。中共中央華中局、江蘇省委根據黨中央關于大量吸收知識分子到根據地、進一步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示精神,決定在在華中抗日民主根據地創辦一所綜合性大學——江淮大學,校址定在淮北根據地洪澤湖畔的仁和集。
1943年10月5日,江淮大學在仁和集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陳毅、張云逸、彭雪楓、劉瑞龍等黨政軍領導同志親自參加。不久,江淮大學成立了學生黨支部,支部委員會由沈曾華、侯忠澍、左政等五位同志組成,左政任組織委員,支部的組織領導直屬華中局,具體工作委托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分校黨組織領導,時任抗大四分校的政治部主任邱一涵同志直接負責。
邱一涵是原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著名革命烈士袁國平同志的夫人,皖南事變前夕才離開皖南來到江北。邱一涵工作嚴謹負責,很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她告訴左政等支部同志們說,江淮大學有許多知名教授,知識分子、青年學生多來自大城市,家庭條件不同,政治覺悟層次不同,因此,江大支部同志應根據不同對象,采取不同方法做好團結和思想工作。邱一涵耐心細致的指導,對左政幫助很大。作為組織委員,左政經常到邱一涵那里匯報工作情況。匯報完畢,熱情的邱一涵總會留左政住宿。左政離開上海后,與家人斷絕了聯系,有時難免想家。每次住宿,邱一涵與左政睡一張床,兩人無話不談,邱一涵像大姐一樣與她交流工作經驗,談學習,談長征,談延安……每次離開時,邱一涵總要送給左政一些自己省下的肥皂、布鞋之類的日常用品,親密無間的談話與關懷,使左政感到無比溫馨。
1944年春,由于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戰場連戰告捷,抗日民主根據地不斷發展擴大,急需補充大批軍政干部,江淮大學全體同學由軍部及地方黨委統一安排工作。淮北區黨委把江大同學組成許多工作組,分派往各地基層工作,沈曾華、左政各率一個分隊到兩個區,參加農村調查和減租減息運動。一年后,左政調回到淮北區黨委,到區黨委直屬機關黨總支任組織委員兼支部書記、政治指導員。時任區黨委書記鄧子恢、副書記劉瑞龍等領導同志,對黨支部的工作給予積極支持,支部組織生活中,首長和警衛員、一般工作人員編入同一個黨小組,積極開展政治學習、進行思想交流,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
1946年6月,國共和談破裂,蔣介石撕毀停戰協議,下令向解放區全面進攻。11月,淮北黨政機關隨主力部隊撤往運東地區,同時決定婦幼病殘人員北撤。此時的左政正值產后,隨機關行動不便,只得帶著孩子向山東撤離。行軍路上充滿危險,連綿的陰雨使道路泥濘難行,左政一班人曉行夜宿,艱難前行,夜晚在老鄉家的草堆、灶房借宿,稍有情況就立即動身夜行。到達膠東后,左政起初在臨時組建的華中干校工作,不久又繼續向東北撤離。
左政等一批人的撤離路線是從威海經海路前往大連。行程依舊伴隨著莫測兇險,左政等人所乘的海船,幾次被敵艦和風浪阻回。第三次渡海,竟在一個荒島邊擱淺,左政和同志們在島上一個殘破廢棄的舊監獄里住了多日,然后又返回山東。此時,威海已淪入敵手,北撤人員輾轉來到膠東里島附近隱蔽,黨組織再次聯系上一艘輪船,護送大家向東北突圍。航渡過程中,風急浪高,險象環生,最終抵達安東(今遼寧丹東)。
1947年冬,左政被黨組織派往安東軍區后勤部政治處任宣傳股長。在此期間,左政先是參加了政治部開展的“三查三整”運動,之后被派往一家兵工廠搞蹲點。左政所在的工作組對職工積極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職工不斷提高覺悟,生產效率迅速提高,工廠面貌煥然一新。
1948年春夏之際,隨著我軍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北撤的同志開始陸續返回。左政先到山東任職,幾個月后再次回到淮北,先后被分配至華中二地委、區黨委工作。此時,黨的工作中心已由農村轉向城市,左政參加了城市工作調研組,在淮南大通煤礦、田家庵電廠等處進行發動群眾、建立工會及黨團組織等項工作。
新中國成立后,左政曾在滁州、蕪湖、合肥等地工作,先后擔任市婦聯主任、工交部干部處長、省委組織部干部處長、省總工會黨組副書記兼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等職。1982年12月離職休養后,左政受聘擔任省女職工委員會名譽主席、省老干部聯誼會名譽主席、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顧問等。
長期以來,無論從事什么工作,左政總是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對群眾滿懷熱忱,贏得了干部群眾的信任與尊重。
回顧崢嶸歲月,左政最懷念的依舊是江淮大學的時光,她忘不了邱一涵大姐的關懷,忘不了江淮大學的師生,更忘不了江淮大地上的革命群眾。1994年10月,輕風送爽,因受邀參加為張愛萍將軍題寫的“江淮大學舊址”紀念碑揭碑儀式,左政又一次來到洪澤湖畔的仁和集,幾十位當年的江大老校友匯合相聚,看著碧波蕩漾的湖水,望著熟悉而親切的一張張笑臉,大家齊聲高唱當年的新四軍歌曲《在洪澤湖上》,大家唱著、唱著,淚水濕潤了這些華發早生的老人們的眼眶。那一幕,是左政感到人生最為幸福的時刻。
2013年5月,左政走完了最后的人生旅程,享年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