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徐孝旺:52載傾力構筑紅色高地
徐孝旺:52載傾力構筑紅色高地
作者:阿 友 責任編輯:束華靜 來源:《鐵軍》2016年第11期 日期:2017-05-22 瀏覽次數:7830
一名72歲的退休教師,52年來耗盡積蓄搜集整理新四軍三支隊抗日將士資料,以民間的力量恢復重建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舊址和14位抗日將領故居與烈士墓。他是長年的導游,是宣講鐵軍精神風雨無阻的義工,他的大善大愛感動了鄉親、觸動了子女。
徐孝旺在宣講
一名72歲的退休教師,52年來耗盡積蓄搜集整理新四軍三支隊抗日將士資料,以民間的力量恢復重建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舊址和14位抗日將領故居與烈士墓。他是長年的導游,是宣講鐵軍精神風雨無阻的義工,他的大善大愛感動了鄉親、觸動了子女。
紅色基因 播種心間
1938年冬,新四軍三支隊副司令員、政委譚震林奉命率部進駐皖南門戶繁昌,司令部設在群眾基礎好,經濟較寬裕,進可攻退可守的馬仁山麓中分村。繁昌是皖南門戶,位于蕪湖至銅陵一段長江的突出部,是瀕江諸鎮交通要隘。在中分,譚震林和來自安徽蒙城的民運工作隊女戰士田秉秀(后改名葛慧敏)相識、相知到相愛。1939年6月,經延安總部特批,譚震林和田秉秀在中分喜結伉儷,洞房就是村民徐友仁家的老宅。烽火連天未及安享蜜月,為駁斥國民黨散布的新四軍“保存實力,游而不擊”的誣蔑,三支隊在譚震林領導下,從1938年12月至1941年初,共進行了大小200余次戰斗,取得了斃傷日偽軍2000余人的輝煌戰果,尤以1939年威震敵膽、五戰五捷的繁昌保衛戰最為著名。
1944年秋,一聲啼哭,中分村貧農徐崇法家生了個男娃,取名徐孝旺。小孝旺自幼體弱多病,參加“婦抗會”的母親便一再叮囑他:“兒啊,你的名字是譚司令愛人田秉秀給取的,他們當年舍生忘死一次次打退了日本鬼子,保住了家鄉免遭生靈涂炭,你要永遠記住那些用鮮血和生命換來和平的大恩人吶。”小孝旺似懂非懂卻鄭重地點點頭,幼小心靈自此也播下了紅色種子。
還原歷史 告慰英烈
時光荏苒,1964年底的一天,擔任中分大隊會計兼團支部書記的徐孝旺接到一封來自北京的信,信封上寫著“安徽省繁昌縣中分村董思學收”,那時對于來往信件都要登記,經過多方打聽,徐孝旺從母親那得知,董思學就是中分村當年的“婦抗會”主任。徐孝旺后來得知,那封信是當時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夫人田秉秀所寫。董思學收到信后感動得淚如泉涌,董思學因家庭出身在多次政治運動中受牽連,親人唯恐避讓不及,而當年的老領導卻在戰友人生最灰暗之時寫信問候,還希望她去北京做客。至此,深受感動的徐孝旺開始萌生收集新四軍三支隊抗日資料,傳播紅色文化、宣傳前輩高風亮節和軍民魚水深情的念頭。雖然這些戰斗就發生在家鄉,但徐孝旺查閱檔案資料發現這段史實記載不夠詳盡,只是一些零星的片段。
為讓英烈精神永放光芒,1965年徐孝旺在轉任中分小學校長后,利用業余時間深入戰役發生地,走訪健在的本村老人和當年參戰支前的老民兵,收集民間記憶、收藏抗日遺物,使許多氣壯山河的塵封往事復蘇再現。隨著追尋的深入,有一天徐孝旺在縣直機關走訪時,偶然覓得一本記錄新四軍三支隊在繁昌活動的史料,他雙眼放光如獲至寶,借回后花了整整三個晚上,一字一句不落謄抄下來。寒來暑往,在一種無形力量的敦促下,徐孝旺系統記述、考證和研究了新四軍三支隊在中分村發起參與的系列戰斗與統戰活動,這些新發現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北京、安徽等地新四軍研究會專家的高度肯定。1983年,譚震林夫人田秉秀專門給繁昌縣寄來一篇譚震林關于繁昌保衛戰的珍貴回憶材料,材料字里行間洋溢著開國元勛對繁昌人民支援新四軍抗戰的充分肯定,流淌著對老區人民的無限感念。
追尋紅色記憶的征途坎坷多,即便家庭發生種種變故也未能讓徐孝旺停下腳步。徐孝旺的父親1980年去世,此后他多年如一日地照料年邁老母;妻子不堪生活困頓拮據,撇下4個未成年孩子悄然離去,從此他既當爹又當媽獨自將兒女們撫養成人。不為名不為利,徐孝旺多年奔波只為還原真實歷史的大義之舉深深感染了鄉親父老,更讓中分的青少年因為有了紅色基因而倍感自豪榮光。
2004年9月,徐孝旺退休了,但他沒有含飴弄孫安享天倫,在那份最動情的期盼中,加快了紅色記憶素材的征集步伐。
2006年,徐孝旺老人得知有個開發商要在一處旅游景區修建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舊址的消息后,如坐針氈,逢人便疾呼,“那里根本不是原司令部舊址,如果將抗戰歷史歪曲或商業娛樂化,那是對歷史和先烈的大不敬,是對后代的不負責!”寢食難安的他不斷地向有關部門陳述,一定要尊重歷史、尊重文化,最后項目被停建。徐孝旺隨即動員村民將譚震林等14位新四軍三支隊將領居住過的房舍進行掛牌保護,并提議在中分村原址修建三支隊司令部舊址紀念園,還原細節復活歷史,讓后代記住一個血與火浸漬淬煉的真實中分。一個白發蒼蒼老人無私的奔走呼號,立即得到鄉親們的響應,他們紛紛以各種方式支持紀念園的修建。徐孝旺主動將每月退休工資悉數拿出,中分村民5次自發籌資40余萬元開工建設民間紅色紀念園。
自費建園 終生宣講
工程進展順利,一磚一瓦凝聚老人心血。最艱難時,徐孝旺不僅花光十多萬元積蓄,還借了不少債,最后靠子女贊助幾萬元工程才得以收尾竣工。8個月后,在紀念新四軍成立70周年和譚震林將軍誕辰105周年之際,繁昌縣新四軍三支隊紀念園終于大氣落成。徐孝旺將司令部舊址、譚震林故居、三支隊陣亡將士烈士墓整修一新,特別是三支隊司令部完全依據歷史原貌修葺,在原址重現了檐角高蹺、四廂八正、木樓花窗、內設天井的典型徽派建筑,就連建筑的樑柱、石鹼都是徐孝旺從周邊鄉鎮舊房里花錢移拆運來的。舊址建設遵循“原汁”,內飾更要仿照“原味”。徐孝旺從全國各地募集來記述新四軍三支隊在皖南活動的書籍、圖片、書信、報刊、光盤等史料,以及將士們用過的槍械大刀、馬燈油燈等戰斗生活用品,還原了抗戰將士的戰斗生活原貌。此外,徐孝旺不顧年邁,攀爬周邊群山徒手搬運石塊,親手仿制了當年敵我力量對比態勢沙盤。為使全村整體格調接近原貌,徐孝旺挨家挨戶做工作,號召鄉親們不建造豪華的別墅洋樓,全力保留當年的青磚小瓦老民居。
2012年4月,紀念園被命名為蕪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被列入安徽省政府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聞聽佳訊,徐孝旺激動得老淚縱橫。自從紀念園開放后,徐孝旺的生命煥發出激情,成為這塊紅色陣地唯一全職義務管理員兼講解員,他把自編的順口溜巧妙融進解說詞中,每天穿著仿制的新四軍軍服,早上八點準時坐在司令部舊址接待室內,隨時為參觀者提供服務,不厭其煩地向每一位游客講述將士住過的民居、用過的物品、戰斗的細節以及村民與抗日的故事。紀念園建成近10年來,徐孝旺義務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參觀者約10萬人次,現場宣講抗戰歷史3000余場。
隨著紀念園聲名遠播,譚震林大女兒譚涇遠2012年又送來《譚震林傳》及紀念譚震林誕辰110周年像冊首日封,以豐富紀念園展品。2014年8月為紀念譚震林在中分村結婚75周年,譚涇遠特地同丈夫虞大江一同送來父母當年的結婚照,譚震林的兒子譚曉光與媳婦唐卓婭等也都來到紀念園,并簽字“追尋父親足跡”以作留念。同時,昔日譚將軍的戰友傅秋濤之女、江渭清之子、賴少其女婿也都送來書籍等紀念品作展品。而今,令徐孝旺感到欣慰的是,當地政府已經確定將中分村打造成紅色文化村,抗戰紀念園后續的修繕和擴建也將得到政府支持。
巍巍馬仁山,多年以前,新四軍三支隊無數革命先烈的熱血灑在這片熱土上;而今,勤勞樸實的中分人用綠葉對根的情意守護頌揚先烈忠魂,將鐵軍精神代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