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趙亞夫的鄉土中國夢
趙亞夫的鄉土中國夢
作者:潘春華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6年第11期 日期:2017-06-16 瀏覽次數:7832
趙亞夫(右)看到農民種的草莓豐收,比農民還要高興。
在古城鎮江有一位老人,用55年的行動表達著他對這片鄉土的眷戀和夢想,他就是江蘇省鎮江市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鎮江市農科所原所長、黨委書記趙亞夫,一個長期扎根句容茅山革命老區的農技推廣人員。
初夏,筆者前往句容農村采訪,一排排草莓大棚、一座座農家小樓展現在眼前。1986年,趙亞夫從日本帶回的20棵草莓苗在此生根、發展,通過草莓致富的農民蓋起的樓房,被親切地稱為“草莓樓”。“要致富,找亞夫,找到亞夫準能富”,這是被當地農民傳頌了20多年的一句話。
年少立志 幫助農民致富
1941年,趙亞夫出生于常州,兒時的夢想是做一名新聞工作者。但真正讓趙亞夫確定志向,并最終扎根農村的是一次少年時期的經歷。當時他在醫院看到,一個小時內,三位農民均因貧病交加無力醫治而相繼離世,這對年少的趙亞夫觸動很深。從此他有了一個夢想,就是通過自己努力,讓農民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
1958年,趙亞夫于常州高級中學畢業后,考入江蘇省宜興農學院農學專業。1961年,20歲的趙亞夫被分配到鎮江農科所工作,在武進、丹陽、宜興等縣農村蹲點了七年。其間,為了使農民解決溫飽,趙亞夫虛心向農業老專家學習,潛心研究水稻、小麥高產技術。他和同事們一起,在宜興縣推廣小麥、雙季稻一年三熟制,創建了全省糧食單產最高的生產大隊。
日本之行 催生三次探索
1982年,趙亞夫第一次來到日本,學習水稻種植技術。日本愛知縣的渥美半島,到處郁郁蔥蔥,山上有林,坡上有果。“那里的氣候、地貌和鎮江山區類似,我們那里大多荒山禿嶺,人家卻建得這么美!”巨大的反差讓趙亞夫難以平靜。從那時起,趙亞夫為夢想描繪藍圖:要讓句容茅山老區像日本渥美半島一樣,滿山的果樹,滿坡的蔬菜,滿崗的鮮花,滿山的財富。此時的趙亞夫已經40歲了,他從學日語開始,不分晝夜地鉆研學習水稻、草莓、無花果、葡萄栽培技術。走出國門,看到了與發達國家農業的差距。第二年從日本回國,很多人都捎帶家電,他則帶回20棵草莓苗和13箱的農業科技書籍。就是從這20棵草莓苗開始,他率領農科人員與農民兄弟們一道開始了艱苦的探索。
趙亞夫的第一次探索,就是高效農業。他手把手地教農民種草莓,“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他感覺到一戶一戶地教太慢,就建起了上千畝的農業示范園,讓農民在里面學習、實踐,很快就帶動了一大批農民。茅山老區白兔鎮草莓種植戶紀榮喜1989年開始在趙亞夫的指導下種草莓,早就蓋起了樓房,開上了小汽車。“草莓品種是趙老推薦的,技術也是他親自教授的,我們兩口子就靠5畝地,一年賺個30萬元沒問題。”
草莓、葡萄、無花果、有機米……從最初的白兔,到春城、大卓、黃梅、茅山、后白、天王、高資、上黨等鄉鎮,趙亞夫推廣一個成功一個。
他的第二次探索,就是以種植大戶為龍頭,牽頭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把農民集中起來,讓農民學會經營和管理,“幫助農民銷,實現農民富!”隨后方繼生草莓專業合作社第一個成立,并取得成功,丁莊葡萄、黃梅桃子等一個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也相繼成立。這些組織面對市場、對接市場,把農業變成了產業。如今茅山老區各種各樣的農業合作社達到400多個,覆蓋農戶3萬多戶。
發揮余熱 讓最窮村致富
句容戴莊試點是趙亞夫的第三次探索。他在蘇南丘陵地區最落后的一個小山村,組建綜合型有機農業合作社,創建了有機農業產業園區,試點生態農業,創造農業經營與農村管理“合二為一”新模式,并以戴莊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帶動20個村。
2001年,趙亞夫從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崗位上退下來了,他以志愿者的身份來到戴莊。當時的戴莊,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村集體不僅沒有分文積累,還倒掛了80萬元,是鎮江市最窮的村。他決心用最新生態農業理念探索一條貧困村的致富之路。
當初剛到戴莊時,卻并沒有得到村民的認可。趙亞夫勾畫的農村小康圖景,在村民們看來是天方夜譚。趙亞夫第一次辦的科技講座,只來了兩個人。回家后,趙亞夫一連幾天都沒睡好覺,他知道,農民是現實的,于是他決定要用實實在在的效益證明給農民看。
再度來到戴莊時,趙亞夫承諾給試種的農民免費提供有機“越光”稻種苗、有機肥和技術指導,不管好壞,每畝以1200斤水稻市價保底收購。
聽過講座的杜忠志答應嘗試栽種1.6畝“越光”稻。趙亞夫來到村里,和杜忠志同吃同住,教他種殖技術。杜忠志按照趙亞夫教的方法,精心培育,當年就收獲了700余斤“越光”稻,加工出來的大米賣到了8元一斤。杜忠志徹底服了,他現在逢人便說:“跟著趙亞夫,肯定能致富。”
杜忠志是戴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是戴莊第一個在趙亞夫的指導下富起來的農民。如今他承包了有機桃園,還種植有機水稻和有機草莓,年收入20多萬元。杜忠志的示范效應,調動了農民參與有機農業的積極性,隨著有機農業面積逐年擴大,一大批農戶富了起來。去年,戴莊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3萬元,是2003年的9倍,由貧困村一躍成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和中國最具魅力休閑鄉村。
古稀老人 仍在田間忙碌
三次探索,讓老區農民的夢想生根、發芽,開出幸福之花。幾十年間,趙亞夫每年至少有200多天“泡”在農民的田地里。他把百位農民培養成技術能人、致富能手,他手把手教過上千家農戶,為農民授課30萬人次,編寫實用農業讀物超百萬字。他先后完成“稻麥栽培新技術”“草莓良種引進及其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江蘇丘陵地區農業發展技術新途徑”等科研項目15項,其中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項,出版《草莓品種及栽培技術》《無花果栽培新技術》《草莓栽培技術圖說》等專著。他創建了江蘇省丘陵山區農業綜合開發(句容)實驗園,創建了我國南方最大的草莓生產基地,創建第一個江蘇省(白沙)有機農業試驗基地。
幾十年來,趙亞夫的農業科技項目到哪兒,富裕就到哪兒,累計在茅山老區推廣發展高效農業250萬畝,直接給農民帶來200多億元收益。趙亞夫給自己定了“不收指導費、培訓費、不搞技術入股”的“三不”原則。2008年,趙亞夫被授予“江蘇省科技興農模范”稱號,開表彰會時,他竟沒一件像樣西裝。省里給他的30萬元獎金,回去后被他捐出來發展戴莊農業。
如今,已是75歲的古稀老人趙亞夫,步履日漸蹣跚,精力也不如以前,但仍舊忙碌在田間地頭,每周都會有三到五天的時間到老區村組幫助農民解決問題。
趙亞夫的手機里存了200多個農民的電話,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記滿了農民的各種需求,不少農民也把他的電話號碼倒背如流。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每個月都要去一次綿竹,在當地建立起高效農業示范園。他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我要為農民服務一輩子,踐行鄉土中國夢。”
55年的農村實踐,趙亞夫用汗水和智慧辛勤澆灌著“鄉土中國夢”,他也因此獲得了社會的尊重和認可。2013年,趙亞夫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14年,趙亞夫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2015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等單位授予“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今年“七一”前夕,趙亞夫又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在北京受到大會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