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慷慨平生付馬蹄——李一氓詩作賞析
慷慨平生付馬蹄——李一氓詩作賞析
作者:魏冉 責任編輯:祝新漢 來源:《鐵軍》2013年第8期 日期:2013-09-29 瀏覽次數:7851
李一氓
新四軍中群賢云集,兼具革命家與詩人身份的俊彥不可勝計,李一氓就是其中的一位。這位四川籍的革命先驅,早年曾參加過南昌起義和紅軍長征,做過主編,并編譯過馬列主義著作。抗戰初期,李一氓在新四軍中擔任要職,皖南事變后,赴淮海任行政公署主任,其間作了不少題材內容各異的詩文。
1942年,阿英主編的《新知識》雜志里刊登了李一氓的《七七感懷》,時距日本侵略者發動盧溝橋事變五周年。這首詩風格豪邁,意境闊大。其中的“琴書冷落詩人老,慷慨平生付馬蹄”,突顯詩人投筆從戎之決絕,頗有古人“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氣派。“新亭風景無須泣,泗上蜂屯子弟兵”,則一掃晉室南渡時士大夫傷感山河變異、新亭對泣的頹然,抒寫了新四軍于風起云涌的救亡時局下決心克復神州的愛國豪情。
在淮海區任職期間,李一氓在政權、金融、法治等領域的工作頗有建樹,與此同時,他還注重敵后文藝工作的建設發展,組織成立了湖海藝文社淮海分社。在觀看了某次文藝演出后,李一氓即興賦詩《觀會演》。此時抗日戰爭臨近尾聲,人民振奮地等待著期盼已久的勝利。“桃紅柳綠菜花黃,田疇農村百樣忙”,眼前春意濃濃,一片生機盎然,短詩寥寥數句,如一幅速寫,將根據地人民的干勁十足與滿懷壯志勾勒出來。
《愛園》是李一氓感懷詩中的又一代表作。1945年夏,詩人任蘇北行政區主任委員,駐留于江蘇省泗陽縣北部的愛園。眼見昨日之敵后成為今日之和平鄉村,百廢待興,而無數仁人志士不復生矣,詩人觸景生情,詩作一氣呵成。“漫草壯詞留石壁,還從淮水逐胡戈”,石壁淮水作為感傷意象歷歷在目,承載著無數不朽忠魂,讀來令人唏噓不已。“萬花種就江山闊,志士生成肝膽多”,烈士雖逝,但壯志可彰,英名長存。
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新聞工作者和軍事評論家楊潮(筆名羊棗)被國民黨特務殺害于杭州獄中,李一氓聞訊后,賦詩《悼羊棗》:“廠衛禍成皆汝怨,湖山幸自惜人才。冷侵元夜如霜月,一紙凄涼未忍開。”詩人將國民黨反動派與明代特務機構“廠衛”相提并論,譴責國民黨殘害人民。在詩的結尾,詩人用了霜月這一凄清意象,因象寄情,將一紙凄涼彌散開去。
1947年,年僅22歲的新聞工作者、阿英的兒子錢毅在淮安石塘采訪時被國民黨軍殺害。作為阿英好友,李一氓作《悼錢毅并贈阿英》一詩,痛悼英靈:
久遲春信到清明,沂水沂山躑躅行。
野冢石塘初哭子,黨碑元祐舊鐫名。
佇看泰岱陣云起,自有文章意氣橫。
揮手桃花潭上別,淮南柳色草青青。
聽聞錢毅被害,詩人于山水間徘徊不前,氣憤難平。北宋年間,奸相蔡京將政敵司馬光等人的“罪行”刻于石碑,稱“元祐黨人碑”,政治斗爭自古云譎波詭,如今好友之子長眠地下,更令人傷痛不已。詩人目睹泰山上云層涌動,又想到其人雖逝,但留有文章縱橫于天地之間,稍覺寬慰。尾聯以李白別汪倫喻自己與阿英情義深厚,并以此作結。全詩雖沉郁哀痛但不消沉,自有一股昂然之氣充沛于字里行間。
李一氓有逸群之才,縱觀其一生,文韜武略,內外兼修。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其詩作中反映出的精神境界與戰友情懷至今仍引發讀者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