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中國為何放棄日本戰爭賠款?
中國為何放棄日本戰爭賠款?
作者: 藍小西 責任編輯:李贊庭 來源:《鐵軍》2013年第8期 日期:2013-09-30 瀏覽次數:7831
二戰期間,日本在亞洲發動戰爭,侵占了中國、朝鮮、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緬甸、越南等不少國家和地區,給以上各國人民帶來了空前的災難。按照有關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日本戰敗后理應對以上各國進行賠償。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在15年的抗戰中,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財產直接損失達1800億美元,間接損失更是驚人,超過了6000億美元。戰后,中國政府除分得日本的30多艘破軍艦等實物外,戰爭賠款一點也沒有追回。
不過,亞洲其他受害國家都基本上得到了應有的賠償。二戰后日本向印度尼西亞賠款8億美元,向菲律賓賠款8億美元,向緬甸賠款2億美元,向越南賠款3900萬美元,向老撾賠款278萬美元,向柬埔寨賠款417萬美元,向韓國賠款3億美元,向新加坡賠款2500萬美元,向馬來西亞賠款2500萬馬來西亞元,向泰國賠款150億日元。向中立國賠款數目:瑞士11億日元,西班牙20億日元,瑞典11億日元,丹麥7億日元,蒙古50億日元。
考慮到日本的能力及發展,盟國最后確定的索賠數額為100多億美元,在這100多億美元中,蔣介石要求中國至少拿一半,各盟國只同意中國拿30%,拖了幾年仍談不攏。1948年美調整亞洲策略,宣布不要日本賠款,臺灣的蔣介石集團為討好美國和日本,竟然放棄了索賠。英國、澳大利亞等國也放棄了索賠。
日本戰后的賠款事宜是受美國操縱的。1946年3月美國政府制定了“臨時賠償方案”、“先期拆遷”計劃,將日本工業設備實物的30%作為直接受日本侵略國家的賠償物資。但隨著中國共產黨在大陸的勝利,美國的外交政策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在遠東方面,美國亟盼建立一個反蘇反共的基地,而環顧全球,只有在它控制下的日本最符合這個條件。于是轉而扶持日本、抵賴賠償,就成為美國的基本方針。
1951年9月4日,美國一手操辦的對日和約會議在美國舊金山召開,出席會議的共有51個國家的代表,南斯拉夫、印度、緬甸拒絕參加,中國被排斥在外。經過美國的多方游說和日本的多次許諾,終于在9月18日舉行簽字儀式,蘇聯、捷克、波蘭拒絕簽字,其余48國和日本共計49國在和約上簽了字。和約第14—18條明文規定,日本應該:(1)對曾受日軍占領并遭受損害的同盟國家提供技術性或勞務性的服務,以幫助其修復損害。(2)日本及其人民在同盟國境內的財產權益,由該同盟國處置。除了這兩條以外,同盟國放棄了對日本的一切賠償要求。至此,各同盟國不懈努力的日本賠償問題終于被美國腰斬。
實事求是地說,國民黨政府在日本投降后向日索賠的態度還是積極的,但國民黨撤到臺灣后,他們為得到美國的支持和幫助,在日本賠償問題上一改原來的立場,轉而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如臺灣當局為求得一個所謂“中國合法政府”代表的形象,1952年4月27日與日本簽訂所謂的“日華條約”,徹底放棄了日本對中國的戰爭賠償。
當時國際形勢固然不利,但應據理力爭,即使一時爭不到,也不能放棄索賠的權力。在舊金山和約后,連菲律賓、印尼、緬甸、越南都表示保留要求賠償的權力。事實上,從1955年起的21年里,日本向東南亞各國又付出賠償費為:菲律賓5.5億美元、緬甸3.4億美元、印尼2.33億美元、越南3.9億美元。
到了上世紀70年代,新中國與日本建交前,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曾表示,如果中方提出戰爭賠償,只要數額適當,他打算賠。而此時的周恩來總理就放棄戰爭賠償問題作了下述指示:第一,中日邦交恢復以前,臺灣的蔣介石已經先于我們放棄了賠償要求,共產黨的度量不能比蔣介石還小;第二,日本與我國恢復邦交,必須與臺灣斷交,在賠償問題上采取寬容態度,有利于使日本靠近我們;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對華賠償,其負擔最終將落在廣大日本人民頭上,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與日本人民友好的愿望。因此,兩國正式建交后,中國政府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