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人物寫真 > 新聞界的文化驕子范長江
新聞界的文化驕子范長江
作者:劉小清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紀實》2013年第2期 日期:2013-09-30 瀏覽次數:7832
范長江
兩次秘密離桂與九個月漫漫長路
抗戰爆發后,作為《大公報》著名記者的范長江奔走于熱血戰場,發表大量戰地通訊,為《大公報》贏得了聲譽。然而,卻因一篇政論文章改變了范長江與《大公報》的關系。此文即《抗戰中的黨派關系》。它與《大公報》總經理張季鸞的理念大相徑庭。裂隙由此產生并不可愈合。范長江以一種“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姿態,放棄了報館讓其統領戰區記者隨蔣介石大本營,并配有專車、電臺的優惠條件,毅然選擇離開。這是一次重要抉擇,他擺脫了羈絆,揮灑出一個正直記者的道義與人格的力量。
范長江一直有個心愿,即成立一家“沒有資本家”的新聞通訊社。這便是“國際新聞通訊社”的緣起。1938年10月,范長江以社長身份與同仁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新聞陣地,并與國民黨國際宣傳處簽定供稿協議。這是一個特別的團隊,擁有專職和兼職記者200左右,遍及內地、港澳臺以及南洋等地。國新社的意義在于打破國民黨中央社一統天下的局面,同時免除進步新聞工作者的后顧之憂,“支持他們不為五斗米折腰,一旦失業,合作社性質的國新社就是退路?!彼陨缬褌兌挤Q國新社為“我們的家”。范長江將記者安排到前線戰區采訪報道??梢哉f,戰時媒體的大量稿件都來自于國新社。范長江的視野由此更加開闊。他訪問延安,采訪八路軍,與共產黨人周恩來、董必武、胡愈之成為朋友。后來在周恩來的介紹下成為中共秘密黨員。
1939年底的一天,國新社派往皖北采訪的記者李洪,因報道新四軍抗戰而遭到桂系李品仙部隊活埋。范長江聞訊悲憤地大喊:宣傳抗日,何罪之有?從此,范長江對新四軍抗戰有著更多關注。
1941年,因皖南事變的爆發,形勢發生急劇變化,團結抗戰的“政治曲線”瞬間降到“零點”。時在廣西桂林的范長江成為國民黨重點迫害對象。八路軍桂林辦事處主任李克農根據周恩來指示,通知范長江立刻轉移。4月,國民黨中宣部下令同時關閉“青記”和國新社。
秘密撤退到香港的范長江遂與鄒韜奮、夏衍、金仲華、喬冠華等創辦了中共在香港的第一份報紙《華商報》,并依托香港的特殊地緣優勢,進行抗戰宣傳。及至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失守。范長江又與駐港進步文化人緊急大撤退。其中除柳亞子、鄒韜奮抵廣東外,范長江與茅盾、田漢、夏衍、洪深等均到達桂林。國民黨當局對眾多進步文化人云集桂林頗多顧忌,要求全部移至重慶,經過“思想考察”后“再酌任用”。
范長江此時已有清晰目標,即往新四軍蘇北抗日根據地,從事抗戰新聞工作。他在香港已對蘇北抗戰文化事業的發展頗多了解,心有所屬。而此時的蘇北文化界亦十分關心大后方的這位同仁。早在范長江與沈譜燕爾新婚時,在蘇北的《江淮日報》就曾報道過范長江婚訊,以及其岳父沈鈞儒先生的賀勉詩。其中“行俟勝利日,再飲合歡杯”成為佳話。青記會遭查封后,《江淮日報》載文抗議,高度肯定青記會為國家為民族服務的赤誠以及功績。蘇北文化協會也發表《告國人書》,“愿作后方進步人士的后盾,熱烈歡迎青記總會從不要文化的地方移到急迫需要文化的地方—新蘇北來”,“長江先生等之事業,在此當有更堅強之保證”。
一面是摧殘,一面是歡迎。涇渭分明,不難抉擇。時在重慶的周恩來得知范長江的想法后,特派張友漁秘密抵桂轉告黨組織同意他的選擇,要求范長江立即啟程。
又是一次秘密離桂。在一個風雨之夜,范長江喬裝潛行,經湖南、湖北,然后由長江水路抵滬,最后輾轉至蘇北鹽阜區。由于途中困難重重,這一走竟歷時九個月??芍^長路漫漫。此行,范長江夫人沈譜曾如此記述:
“組織上決定讓長江到新四軍里去。我要同他一起走,他就走不成。因為,我們住的公寓主人同特務有關系。于是我就留下來,掩護他走,什么東西都不動。那天正好下大雨,他拿了很簡單的行李,到一個小站上了火車。我送他回來,有人問我,他到哪里去了?我說,他到陽朔看山水去了,雨中的漓江景色是很迷人的。長江從此不回來,所以有人甚至對我說‘你被長江遺棄了’。我心中當然有數,也只好裝出愁眉苦臉的樣子。”
正是沈譜的“被遺棄”,掩護著范長江一路前行。他的前方雖沒有漓江景致,卻有著根據地一片云霞燦爛與朗朗晴空。
采訪臺兒莊時,范長江(右一)與關麟征軍長(右二)等合影
連續兩個電文傳布蘇北觀感
停翅港,蘇北阜寧縣的一個村莊。地名很美,給人以無限的遐想。1941年7月,鹽城反掃蕩后,新四軍軍部即轉移到這里。仿佛契合了某種昭示,新四軍猶如翱翔展翅的大鵬,暫棲此地,抖落一路征塵,以待來日沖天一搏。
1942年8月底的一天,范長江抵達停翅港,見到了代軍長陳毅。陳毅對范長江說:“早就接到南方局電報,知道你要來,真實盼望已久啊!”
陳毅的熱情,根據地全新的環境,以及意外見到錢俊瑞、揚帆、黃源、胡考、王闌西等文化界同仁,讓范長江倍感興奮,心情怡然。數日后,軍部舉行歡迎范長江文藝晚會。部隊干部戰士與地方群眾成群結隊來到軍部,既是欣賞文藝晚會,也是為了一睹范長江這位大記者的風采。陳毅率先講話,介紹了范長江的記者生涯,高度肯定其為具有正義感的新聞戰士,對他艱苦跋涉來到根據地表示熱烈歡迎。在熱情濃烈氣氛的感染下,范長江激動地致答謝詞。他稱終于來到了這向往已久的地方,感受到根據地軍民同仇敵愾的抗日氣氛,同時也為能直接投身火熱的抗日文化生活而興奮。繼之,軍魯迅藝術工作團的文藝演出將氣氛推向高潮。
范長江抵達根據地,新聞媒體亦聞風而動。華中局、軍部機關報《新華報》與鹽阜區黨委機關報《鹽阜報》,聯袂在毗鄰停翅港的陳集鎮舉行“報人座談會”,歡迎范長江先生。這次會議讓范長江充分感受到了同仁的熱情,而更讓范長江興奮不已的是報人們的一項提議,即成立“中國青年記者總會華中辦事處籌備會”和“鹽阜區青年記者分會”。自己多年為之奮斗的事業,在抗日根據地得以延伸發展,范長江自然是責無旁貸,熱情推動。
1942年9月底,蘇北秋高氣爽,天空寧靜而悠遠,大地上果實累累,展現出蘇北秋色所特有的魅力。范長江充滿熱情地參與根據地的各項活動。27日,在范長江與新聞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青年記者總會華中辦事處籌備會”和“鹽阜區青年記者分會”同時宣布成立。月底,鹽阜區青年救國總會成立。范長江應邀到會發表祝詞。他說:“蘇北的朋友們,你們是幸福的。全國有成千上萬的人,生活在暗無天日的世界里,他們向往根據地,幻想著當家做主人的生活,盼望著、夢想著天上掉下救世主,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你們要珍惜這里的一切。努力、再努力地工作,不辜負勞苦大眾的希望,為解放全人類而不息奮斗!”范長江從國統區而來,可謂有感而發。
10月中旬,在蘇北根據地民主政治中具有特別意義的鹽阜區第一屆參議會,在阜寧縣岔頭莊隆重召開。范長江作為新聞界代表被選為參議員并出席會議。范長江一貫追求民主政治。會上,一些參議員特別是地主士紳代表,對民主政府紛紛提出善意批評和建設性意見。新四軍代表陳毅和當選參議長的三師師長黃克誠躬親聆聽。范長江興致盎然,全身心地捕捉每一個信息,以敏銳的目光悉心研究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民主政治。
為了及時地對外宣傳新四軍與根據地建設的真相,范長江向軍部建議,設立對外宣傳的新聞發報電臺。此后范長江即以此電臺向延安新華社發出首電,介紹新四軍與敵后根據地情況:
“華中敵后抗戰形勢,向因敵偽封鎖致真相難明。而事實上,敵偽在華中統治之基礎,因我抗戰勢力之發展,日見動搖……完全在陳部(陳毅所部)保護下,不受敵偽蹂躪之同胞有千萬余人,地區有百余縣……該部地區內,遵照國府各級參政會組織規定并進一步使之成為真正的民意機關,選舉各級政府實行民主,以團結全民,堅持敵后艱苦斗爭。各階級關系,在民主的原則下,日益融洽。各黨派人士及地方紳士現皆積極參加政治,共同支持抗戰……先在各方來此抗日民主根據地之男女青年,絡繹于途。梁啟超之六女公子亦在蘇北作地方民運工作。上海圣約翰、滬江等貴族大學學生,現在敵后根據地任區鄉級干部,與蘇北人民共同生活著,比比皆是。人心所趨,使敵偽者亦有不少發出難于清剿之嘆者?!?/span>
這是一份很長的電文,范長江從多角度將其對根據地的感性認知對外傳布。
隔日,意猶未盡的范長江又發出第二個電文:
“抗日民主根據地之建設與發展,在國際輿論中及在華僑心目中,在中國政治生活上已被視為有決定性的力量……上海、南京、武漢三大城市,皆在新四軍威脅之中。華中群眾對新四軍感情甚好,多呼為‘四老板’、‘四老爺’、‘四爹’等。記者本估計蘇北根據地甚小,物質生活必極度很難,而環境亦異常險惡,今日一切均出意外。亦足證革命勢力與人民結合之后,有不可思議的偉大創造也?!?/span>
延安新華社立即將范長江的兩電向全國做了播發。延安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以“名記者范長江報道蘇北根據地觀感”為題,刊布以上兩電文。令范長江意外的是,毛澤東看到了《解放日報》刊登的范長江蘇北觀感后,在致電陳毅的電報中特別提到了范長江的兩則電文“很好”,并請陳毅轉告他對范長江的慰問。
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接見范長江
重操舊業,同時擔任兩個“社長”
新四軍與根據地的新聞事業始終是范長江所關注的重點。一天,范長江與陳毅聊起這一話題,并向陳毅建議在蘇北設立新華社華中分社。陳毅說:“這好啊,你來以后條件也成熟了。我看這個社長就由你來當。現在就著手籌辦,有需要我協調的事就來找我?!?/span>
陳毅豪爽的性格與全力支持令范長江十分開心。兩個月時間,新華社華中分社即在阜寧成立。分社與當時華中局、軍部機關報《新華報》同屬一個機構。范長江分別擔任分社社長和報社社長。此后,華中分社開始正常向延安新華總社發稿,報道新四軍及華中根據地的抗日斗爭消息。
電臺是當時通訊有效暢通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軍政治部的直接關懷下,范長江從部隊抽調了五六名素質較好的報務員到分社。報務臺的同志不但收聽延安電臺的電波訊號,同時直接抄收塔斯社、同盟社等外國通訊社的電訊。這樣,國際、國內許多有價值的消息通過他們編印的《無線電訊》及時送達華中局和軍部首長。
繼之,范長江又對分社、報社內部體制進行改革,使之更加正規化。他將一些業務骨干派往新四軍各師,在各師建立新華社的分支機構。先后建有淮北支社、蘇南支社、蘇中分社、淮南分社、蘇北分社、浙東分社等形成一個龐大的通訊網絡。正是通過這些網絡和電波,新四軍堅持敵后艱苦抗戰的真實情況被傳播到海內外。新四軍也因此得到廣泛地贊譽和支持。據資料統計,在范長江的領導下的華中分社發稿量和采用率常居新華社各地分社首位。
1942年冬,正是蘇、德鏖戰的關鍵時刻。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到底勝敗如何,可謂舉世矚目。一天深夜,凜冽的寒風砭人肌骨。在華中分社電訊室,當晚值班人員突然發現一條電文不停地重復著,值班員趕緊緊張地翻譯起來。電文譯出,竟是一條前所未有的、令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士都歡欣鼓舞的好消息:蘇軍在莫斯科附近打敗德軍,斃俘德軍三萬。當晚值班的報務員叫趙元龍。他以后曾如此回憶:“‘三萬’是我所抄收的戰斗電訊從未出現過的數字,我仔細地校對了好幾遍,證明無誤,放下耳機,喚醒通訊員急送長江同志?!狈堕L江收到電文后立即來到譯電室對趙元龍說:“快,快核實一下,消息準確不準確?”當得知準確無誤時,范長江高興得像個孩子:“好樣的,好樣的,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正義者!”他奔出門外,跨上一匹白馬,頂著刺骨的寒風,連夜向軍部駐地急馳而去。很快,這則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喜訊被迅速傳開。抗日軍民奔走相告,揚眉吐氣。
廣泛交朋友,落住“文化村”
由于長期從事記者職業,常與人打交道,培養了范長江喜歡交朋友的性格。軍長陳毅、華中局宣傳部部長彭康、文委書記錢俊瑞是他的朋友,先后抵達根據地的阿英等一批文化人是他的朋友,而當地的士紳名流也成為范長江的朋友。在范長江眼中,只要是贊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戰出力的都可視為朋友。
蘇北當時有楊芷江、龐友蘭、宋澤夫、計雨亭等一批士紳參議員,他們熱心根據地建設,支持抗戰。范長江常與他們接觸交流,縱談國際國內形勢,切磋詩文,引為知己。范長江是全國著名記者,知識廣博,見解精辟,但為人謙和,故深得大家信任和推崇。阜寧地方報人何冰生,結識范長江后深為折服,欣然寫詩一首以贊,其中有句云:“天界英才大任歸,提高民主筆傳宣。蜀西當局誰知己?蘇北主人獨重賢。”,“海內爭呼名記者,傳家已任衍貽謀。發聾振聵言殊切,救弊補偏意不猶”。
當時云集阜寧的文化人較多,在陳毅的倡議下,擇停翅港南側的賣飯曹村建立“文化村”。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創意。文人相聚,揮毫染墨,賦詩唱和,棋琴書畫,展示了敵后根據地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范長江此后即落住“文化村”。與其相伴的還有阿英、賀綠汀、揚帆、胡考、孫冶芳等十多人。住附近為鄰者還有王闌西、吳薔、沈其震、駱耕漠、孫克定等??箲鹞幕氖姑拓熑螌⑺麄兡鄣揭黄?,形成一種熱烈的文化氛圍。陳毅希望能通過文人云集的優勢,出版專門雜志,反映新四軍和根據地火熱的斗爭生活。為此,組織了一個文化雜志編委會,范長江與阿英、賀綠汀等七人列委員,負責籌備出版刊物事宜。
這是一個寬松、愉快、熱烈的氛圍,這是一個文化氣息濃烈的氛圍。置身其間,范長江心情愉悅,才思敏捷,他以飽蘸激情的筆觸,不停地寫通訊、見聞,筆底流淌著他對新四軍、對根據地一片真摯的情感。
“文化村”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即缺少圖書,無法解決閱讀和資料的需求。為此,范長江曾建議設一圖書館,以解決“書荒”問題。他從上海到蘇北途經蘇中根據地時,了解到抗戰初期鎮江淪陷,鎮江圖書館的藏書被館長柳貽徵先生隱藏起來,以后又轉移到興化農村。范長江向陳毅建議,設法尋找到這批書并轉運“文化村”,以便很好保管,避免珍籍善本落入敵偽手中。陳毅聞知此事后亦十分興奮,他建議先致電興化縣政府詢問情況,如柳先生在興化,最好一并請來蘇北。后來由于軍事形勢的變化,這批書未及啟運,由蘇中新四軍部隊看管。范長江后來專門搞了一份藏書目錄。文化人相互傳抄,引以為快。
1942年底,風云突變。日軍為了挽救頹勢,集中兵力對抗日根據地實施戰略大掃蕩。蘇北亦是日軍掃蕩的重點區域。新四軍軍部決定解散“文化村”,文化人分散安排,或到部隊,或就地隱蔽,或轉移上海等地。根據軍部指示,《新華報》???,華中分社人員也進行精簡。范長江在幾個星期內即做好人員安排等相關善后工作。軍部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和精簡,并離開阜寧轉移淮南根據地。范長江帶領只有七名報務員的華中分社隨軍部前往,從此告別鹽阜區。范長江在鹽阜區雖然時間較短,但卻熱心投身于蘇北新文化運動。他曾說過:“一個記者,如果能為一個偉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可以說,在鹽阜區短暫的日子,是范長江一生為偉大理想而工作的一個縮影。
范長江故居紀念館內珍藏的毛澤東給范長江的親筆信
在另一條戰線上釋放出新的能量
黃花塘地處淮南抗日根據地盱眙縣。是新四軍二師羅炳輝的防地,也是軍部離開蘇北后新的所在地。隨軍部抵達淮南的范長江,除了負責新華社華中分社的工作外,又有了新的工作重心。當時,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抗日根據地普遍傳達,抗日的文藝運動也順勢在根據地廣泛開展,形成高潮。范長江根據華中局和軍部安排,將大量精力放到了領導根據地新文藝運動上。
1943年秋,“淮南津浦路東第一屆民間藝人代表大會”召開,隸屬新四軍二師政治部的淮南大眾劇團全體成員和各地民間藝人代表共100多人參加。新四軍軍部文工團和一師文工團也派代表參加。范長江受淮南區黨委委托到會作報告。第一次與這么多的文藝工作者和民間藝人直接接觸,范長江特別高興。他詳細解讀了毛澤東的“講話”精神,要求代表們結合根據地的斗爭實踐和各個時期黨的宣傳任務,創作新作品。在創作上要深入生活,向民間藝人學習,走民族化、大眾化的道路。創作是需要素材的,范長江特別介紹了當年采訪“西安事變”的有關情況。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創作素材,并講述很多情節故事。與會代表聽得津津有味。正是在范長江的啟發下,淮南大眾劇團創作出現代淮劇《西安事變》。范長江非常欣賞大眾劇團的高效率,熱情地幫助他們修改劇本。因緣于此,范長江對大眾劇團有著一種特別的情愫。
1944年10月,新四軍二師在路東抗日根據地的天長境內召開群英大會,軍部首長悉數參加。白天檢閱民兵大比武,晚上則由大眾劇團和淮南各地方劇團匯報演出,號稱“百團大會演”。其時,戲臺林立,燈火通明,各唱“對臺戲”,哪個劇團演得好,這個戲臺下的人就多,可謂盛況空前。范長江自然被這樣的景況所吸引,他擁在人群中,成為一名普通觀眾。突然,范長江的腳步停佇在一出地方戲曲《生產互助》的戲臺前,并被劇情深深吸引。他迫不及待地到后臺詢問編劇是誰?編劇被引到范長江面前,經介紹知道他是天長縣楊村鄉高塘村的普通農民,名叫繆文渭,演出劇團也是剛成立不久的民兵劇團。范長江聞此充滿濃厚的興趣,便自我介紹:“我叫范長江,想跟你詳細談談這個戲,明天有人來請你……”次日,縣委宣傳部長帶繆文渭去見范長江。范長江熱情地接待了他,并詳細詢問了他的一些情況。范長江高度肯定他創作了一個好劇本,但也提了修改意見。范長江鼓勵繆文渭好好修改,并提出將這部戲推薦到軍部演出。果然此劇被調到軍部住地黃花塘連演數場。范長江是每場必看,還專門將繆文渭安排到軍部住下修改劇本。當時,陳毅、饒漱石、賴傳珠及譚震林等軍、師首長均看過此劇。范長江還專門寫有《〈生產互助〉及其作者繆文渭》的文章介紹此劇及作者。范長江曾說過:“大眾劇團代表大眾文藝方向,繆文渭代表大眾文藝的創作道路。”范長江對繆文渭的扶持幫助令其感觸頗深。以后成為農民作家的他每每提及此事,總是動情地說:“我能有今天的成績,完全得益于我的益友良師范長江同志?!倍堕L江直接關注的大眾劇團,則被時任新四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的錢俊瑞贊為新四軍中的“狀元劇團”。
作為儒將的陳毅與范長江交往甚多,彼此相互欣賞。1945年的一天,范長江隨陳毅往天長縣考察工作,途中他突然激動地連說:“有了,有了,閻錫山的對子我對出來了?!笨粗愐阋活^霧水,范長江便道來原委。原來,當年閻錫山到無錫,登錫山游覽。仿佛突然有所觸動,閻錫山竟搖頭晃腦地說出一個上聯:“閻錫山過無錫,登錫山,錫山無錫。”說出此句后,閻錫山十分得意,征集下聯竟無人以對。以后因閻錫山登報求對,而為范長江所記。范長江隨即脫口說道:“范長江到天長,望長江,長江天長。”陳毅聞之,拍掌擊節,低吟兩遍,連聲叫好,并稱:“范長江,果然才子也。”
1945年,范長江任社長的新華社華中分社升格為華中總分社,下轄華中戰略區的七個分社。年底,中共華中分局機關報《新華日報》(華中版)創刊,范長江任社長兼總編輯。范長江以戰略眼光積極開始培訓新聞干部,于1946年2月在江蘇淮陰創建華中新聞??茖W校,并擔任校長。在中國共產黨新聞史上,它是第一所正規、專門的新聞學校。范長江有首創之功。之后,范長江還積極推動成立華中新聞工作者協會,促進了華中解放區新聞工作者的交流和新聞工作的開展。
1946年6月,在內戰即將爆發的新形勢下,范長江奉命離開新四軍前往南京。他有了一個前所未有而極富挑戰性的新職務,即中共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地點在南京梅園新村17號。這是周恩來點將的結果。從此,范長江用他的智慧、敏銳和膽識戰斗在一條特殊戰線上。范長江雄辯出色的口才、沉著冷靜的性格、有禮有節的風格以及快速準確的應對,成為解放戰爭初期,中共對國民黨新聞戰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