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老兵風采 > 蔣時元:退休不忘初心 社區奉獻十六載
蔣時元:退休不忘初心 社區奉獻十六載
作者:裴義紅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7年第2期 日期:2017-12-11 瀏覽次數:7831
“有難事,找蔣時元。”這是南京市鼓樓區古林社區許多居民常說的一句話。蔣時元今年76歲,原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工作,現為古平崗l號南院的退休黨支部書記。
蔣時元近影
“有難事,找蔣時元。”這是南京市鼓樓區古林社區許多居民常說的一句話。
蔣時元今年76歲,原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工作,現為古平崗l號南院的退休黨支部書記。退休16年來,他不忘初心,牢記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社區做好事,謀善事,奉獻自己的光和熱,讓正能量在社區傳遞。
一分錢打開記憶閘門
蔣時元是浙江東陽人,高中畢業當了兵,退伍后來到屬于國防科工委的第十四研究所,把自己的40個春秋獻給了祖國的國防事業。
2000年初,時任十四所機動處黨總支書記的蔣時元退休了。不知怎的,剛退休的那些日子,蔣時元總覺得心煩不自在,還動不動發無名火。
一天,蔣時元在家翻閱一本老版的《三國演義》,書中夾著一張1953年印刷的一分錢紙幣。看到這久違的一分錢,他耳邊仿佛響起了“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的童謠,思緒的閘門一下子打開了,往事像潮水似的涌上心頭:那時的社會風氣多好啊,拾金不昧,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成為時尚。
他想起了兒時母親常說的話:“人的力氣是用不完的,睡一覺就有了。”“人家有困難要你幫忙,就要不惜力氣去幫!”母親還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兒子。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打小他就樂于助人。
參軍入伍后,他把好家風帶到部隊,好事做個不息,多次被評為“學雷鋒積極分子”。
退伍來到十四所,他從當普通工人到中層干部,排憂解難的事做個不停,成了所里公認的“好人”,他也感到自己是最快樂的人。
從沉思中回過神來,蔣時元頭腦更加清醒:幸福不在于吃好玩好,而在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作奉獻。退休不是為人民服務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找到了由煩惱轉向愉悅的切入點,蔣時元決心退休不褪色,繼續作奉獻。他主動請纓,擔任了古林社區古平崗1號南院退休黨支部書記。他要利用這個平臺,施展拳腳,將陽光灑在社區,把溫暖送給居民。
一件件小事鑄成大愛
蔣時元說到做到,用愛心兌現初心。
說起“夕陽紅”巡邏隊,如今在鼓樓區許多社區普遍存在,并不稀奇。然而,首家建立的,當數古林社區,而這一創意的發起人就是蔣時元。
那是退休不久,蔣時元發現所在小區常有失竊現象,忽而聽說車棚內自行車被盜,忽而聽說曬在外面的衣服沒了,忽而聽說小偷撬鎖爬窗。他想,如果把小區的離退休黨員、積極分子召集起來組成一個巡邏隊,天天在小區內轉,老人雖然不能與小偷搏斗,但起碼也能起個震懾作用。他把自己的想法向社區領導說了,獲得了大力支持。小區的一些60歲、70歲甚至80歲的老人,聽說要成立巡邏隊,紛紛前來報名。蔣時元開動腦筋,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夕陽紅”巡邏隊,并當起了巡邏隊的負責人。“夕陽紅”們巡邏風雨無阻,寒暑無懼,除了防偷防盜,還檢查安全隱患,提醒小心火燭。
“夕陽紅”巡邏隊給小區帶來平安,失竊現象極少發生。巡邏隊伍也不斷擴大,已由剛開始的30多人擴展到現在60多人。
古林社區的“鄰里壽慶”,在鼓樓區乃至南京市,可謂是開了先河。這一創意,也是“有心人”蔣時元提出的。
那是數年前的一天,蔣時元散步時遇到十四所的陳姓退休女高級工程師,便問候道:“老嫂子,近來生活怎么樣,有什么困難需要我幫忙的?”陳高工搖搖頭說:“沒啥,就是會想念兒子,尤其是在年節或過生日的時候。”原來,陳高工年近8旬,老伴已經去世,兩個兒子在美國定居,她因暈機暈車而不能前往,眼看80壽誕將臨,可兒子卻不在身邊,常常自哀自嘆。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蔣時元想到現在有的兒女因工作忙,常常把父母的生日壽誕忘記了;還有的獨居老人,過生日無人慶,倍感孤獨。如何為這些老人排憂?蔣時元想到如今年輕人風行“集體婚禮”,老年人何不來個“集體壽慶”呢!他決定自辦“鄰里壽慶”,讓年內將要過整生日的老人樂上一回。他的這個想法,也得到社區領導的大力支持。
2013年1月的一天上午,古林社區首個“鄰里壽慶”開張了。在大院老年活動室,蔣時元將當年過60、70、80、90歲的46位居民全部邀請來,活動室里大紅燈籠高高掛,他自掏腰包買了壽桃,擺在幾個大盤子里;十四所和社區的相關領導也趕來祝賀,并送上了蛋糕。居民們還進行文藝表演,有獨唱、合唱,還有魔術和戲曲,活動室里熱氣騰騰、其樂融融,壽星們一個個笑得合不攏嘴,有的忙著讓家人照相攝像,留做長久紀念。
如今這一做法已在古平崗1號大院里堅持下來,每年春節后,蔣時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鄰里壽慶”。壽星們高興地說:“在一起過壽慶好啊,既節約了兒女們的時間和金錢,又開心熱鬧,蔣時元為我們想得真周到啊!”
一花引來百花開
蔣時元用自己的熱心贏得了居民的歡心,各種榮譽也朝他涌來,他先后被評為“鼓樓區治安志愿標兵”“優秀公民道德觀察員”“南京市優秀志愿者”“南京好市民”。
手捧證書,蔣時元總感到自己好事做得少而得到的榮譽多。他還想到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前些年生了一場大病,痊愈后體力精力大不如前,有些好事做起來總感到力不從心。自然規律不可抗拒,還是要發動小區更多的人來做好事,行善事,把為人民服務的“根”留住。
小區十四所的退休職工較多,且大多是知識分子,他們渴望有個學習的平臺。蔣時元想大家之所想,與退休職工孫松齡合作,在小區院內開辟了一個“學習與生活”專欄,刊登一些時政要聞、政策解讀以及與居民息息相關的健康知識和生活小常識等,將專欄辦得圖文并茂,有聲有色,深受大家的歡迎。
蔣時元深知,只有大力弘揚正氣,才能涌現更多的正能量。為此,他注重在宣傳上下功夫。先練筆,學習寫稿,有了些眉目之后,便邁開雙腳,在社區轉悠,了解、收集好人好事,寫成通訊報道,在報刊上發表,近些年來在南京市的相關報刊上發表了50多篇。他宣傳好人好事上了癮,覺得光用筆不夠,還得有影。他花了3000多元買了架相機,已是七旬老人了,還跟著行家學攝影,學成后身背相機,走家串戶,專拍凡人善舉,除了投稿登報,還出專集、辦展覽。前不久,他精選了所拍的近百張照片,在社區辦了個“把幸福告訴你”的專題展覽,一些做好事的人見自己上了展覽,開心地笑了,好事做得更勤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蔣時元的傾心宣傳起了酵母作用,居民爭著學好人做好人,以做好事為榮,以幫助人為樂。社區的好人好事就像雨后春筍,層出不窮。
瞧著這么多的正能量在社區傳遞涌動,蔣時元心里就像吃了蜜,由里往外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