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高舉鐵軍旗幟 鑄造紅色豐碑
高舉鐵軍旗幟 鑄造紅色豐碑
作者:黨亞惠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2017年第3期 日期:2017-12-22 瀏覽次數:7837
鹽城,一方紅色熱土,一座英雄之城。這里是皖南事變后新四軍重建軍部的地方,是華中敵后抗戰的總指揮部。鹽城有248處革命遺址,亭園塔碑,亦館亦址,無不再現那段蕩氣回腸的抗戰歷史和軍民魚水、同仇敵愾的感人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之一的新四軍紀念館。
鹽城,一方紅色熱土,一座英雄之城。這里是皖南事變后新四軍重建軍部的地方,是華中敵后抗戰的總指揮部。刻骨銘心的紅色歷史是這座城市的深刻記憶,血肉和信仰鑄就的豐碑是這座城市的精神淵源。鹽城有248處革命遺址,亭園塔碑,亦館亦址,無不再現那段蕩氣回腸的抗戰歷史和軍民魚水、同仇敵愾的感人故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之一的新四軍紀念館。
新四軍紀念館全景
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
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山門
鹽城有個“新馬泰”
1941年1月20日,皖南事變后,新四軍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在鹽城重建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分會、華中黨校、魯藝華中分院、江淮銀行等機構亦相繼在鹽成立。金戈鐵馬、烽火硝煙中,新四軍成為華中抗日戰場的中流砥柱,鹽城亦成為華中敵后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劉少奇、陳毅、粟裕、黃克誠、張愛萍、洪學智等領導同志都曾經在鹽城指揮抗戰,留下了光輝印記。1984年,為紀念新四軍的豐功偉績,經中共中央宣傳部和江蘇省委批準,在鹽城恢復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新建一座紀念館,在市中心建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又稱“大銅馬”。由于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泰山廟)、“大銅馬”和新四軍紀念館同處在鹽城市區主干道建軍路上,鹽城人親切地稱之為“新馬泰”。
新四軍紀念館主館區是一座現代化的地標性建筑,外形呈“四”字形設計與新四軍的“四”相意會。圖案醒目的“N4A”臂章鑲嵌在主建筑正門上方,十分鮮明地凸顯新四軍的文化特征。“N4A”東、西兩側分別建有兩面旗形花崗石陰雕畫,藝術地再現了“兩軍會師”和“重建軍部”的歷史場景。拾級而上,展廳門楣上懸掛著李先念題寫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重建軍部紀念館”金字匾額,熠熠生輝,奪人眼目。在5000多平方米的展覽大廳內,運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再現了新四軍八年抗戰、十年征程的烽火歲月。
新四軍紀念塔“大銅馬”位于鹽城市中心,由青銅澆鑄,高4米,長3.8米,重3250公斤。遠遠望去,一位年輕英武的新四軍戰士,身背大刀,手握韁繩,騎在高揚前蹄的戰馬背上,面向朝陽昂首前進,象征新四軍東進鹽城,開辟華中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堅定信念和不屈精神。塔基刻有原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張愛萍上將的親筆題詞:“新四軍重建軍部紀念塔”,塔銘為書法家鮑審手書。該塔現為鹽城市地標性建筑。
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中共中央華中局舊址(泰山廟),位于鹽城城西先鋒島上。泰山廟成為重建后的新四軍軍部機關和中共中央華中局駐地,1986年10月與新四軍紀念館同時對外開放,2006年5月,泰山廟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作為中國人民抗戰史上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和見證者,現已成為紅色文化游覽勝地和愛國主義教育課堂。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新四軍紀念館建館30年來,歷經了三次較大規模的改擴建,館區面貌煥然一新。2004年國務院頒布《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新四軍紀念館搶抓機遇,開始了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2005年7月,江蘇省委宣傳部提出,要通過3至5年的努力,把新四軍紀念館打造成全國新四軍抗戰文化的收藏中心、研究中心和展示中心。“三個中心”的目標定位為新四軍紀念館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當年主館陳列展覽納入中宣部“533工程”。2006年,新四軍紀念館被列入全國重點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獲得國家重點資助。
2007年,新四軍紀念館搶抓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契機,先后爭取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和市財政共3000多萬元,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地實施了新四軍紀念館改擴建工程。2009年10月,新建新四軍人物館,該展館是主展館陳展內容的拓展和延伸。在近3000平方米的展廳中,展示了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近900位杰出代表的閃光經歷,激勵我們為民族復興、祖國強大、人民幸福貢獻所有的聰明才智、譜寫歷史嶄新篇章。新四軍人物館分為《治國精英》《將帥風采》《群星璀璨》《英烈千秋》四個陳展部分,開創了新四軍英雄群像展覽的先河,也成為眾多專家學者、紅二代和廣大游客追尋先輩先賢足跡的勝地。
新四軍人物館展廳
2014年,新四軍紀念館實施了新一輪提升改造,進一步完善了主館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了展陳內容,增加了文物展出的數量,新建了《鐵軍精神與鹽城》專題展廳;對軍部舊址泰山廟進行了整體修繕,對軍部領導人和軍部機關的工作、生活等場景進行原狀復原展示,同時新設專題展廳。
2016年,為進一步完善紀念館的服務設施,紀念館實施了以主館區和軍部舊址基礎設施完善為重點的系列配套工程。全年共完成投資600多萬元,竣工項目9個。先后完成了學術報告廳、海綿型停車場等項目建設。特別是學術報告廳的建成使用,解決了紀念館長期無學術宣傳陣地的歷史。
基礎設施建設的日趨完善為新四軍紀念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實施免費開放、發展紅色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四軍紀念館逐漸由原來單一的革命傳統教育場所發展成為設施齊備、體系完善的紅色旅游重要基地。
中共中央華中局歷史陳列展序廳
業務建設蓬勃開展
文物征集工作,是紀念館得以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證。同時,文物征集歷來是新四軍紀念館業務建設的一個難題。一方面革命文物都是來自于戰爭年代,保存現狀不是太好;另一方面,從體制機制來講,文物管理制度存在一些問題。新四軍紀念館開拓思路,擴大范圍,明確征集方向,進行重點征集。在新四軍人物館的建設過程中,紀念館通過多種渠道有目標地重點征集文物,充實版面陳列。其中有陳毅元帥從未公開的外交生涯音像資料,有鹽城第一任軍分區司令員洪學智在鹽阜地區的照片資料和軍服,有薛暮橋、孫冶方的史學論著、經濟學論著,更有新中國成立后首批授銜的將帥禮服。原國家主席劉少奇之子劉源將軍參觀人物館后,回北京立即與家人商量,捐贈了父親使用過的中國生產的第一支獵槍。劉瑞龍子女將父親抗戰時期使用過的一件軍大衣、三口箱子捐贈給新四軍紀念館,其中軍大衣和兩口箱子,是繳獲日軍的戰利品,具有非同尋常的歷史意義。
近年來,新四軍紀念館努力破解業務建設難題,全館動員,統一思想,不斷加大文物征集力度,文物征集成果可圈可點。僅2016年,就征集文物200余件套,其中168件是直接的日軍侵華罪證,這一成果填補了館藏空白,對史料研究來講是一個突破。2016年紀念館新增珍貴文物405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24件,三級文物373件。新四軍紀念館館長孫為祥表示,2017年紀念館還將再組織一次館藏文物鑒定,提升紀念館文物藏品的檔次。
“學術研究也是紀念館業務建設的重要抓手。盡管新四軍紀念館近年來在學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目前新四軍學術研究力量和成果,與國內其他大館相比,與打造新四軍文化研究中心的目標還有距離。主要存在研究人員不足,研究力量缺乏等問題。對此,我們全館動員,加強學術研究人才的培養,邀請新四軍研究專家學者開展講座,通過交流學習不斷提升,與全國各革命紀念館加強聯系,積極組織和參與全國性學術研討。”孫為祥館長如是說。
2012年,新四軍紀念館編輯出版的《新四軍紀念館故事》一書,獲得新聞出版總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雙百”出版工程重點出版物。2014年9月,新四軍紀念館承辦了中國抗戰史學會年會暨新四軍與抗戰理論研討會,與鹽城市紀委聯合舉辦《新四軍與廉政》學術研討會。201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館與社科聯等部門共同舉辦“鐵軍精神”專題研討會,編撰出版《和衷共濟——新四軍統戰謀略卷》。2016年,根據省委組織部的要求,拍攝制作90分鐘《鐵的新四軍》歷史文獻片,用于全省黨員干部開展“兩學一做”活動學習;舉辦建館30周年系列活動,制作《中共中央華中局歷史陳列展》,編撰出版《中共中央華中局影像記憶》,拍攝《紅色豐碑 輝煌永鑄》專題宣傳片,舉辦“紀念新四軍重建軍部75周年暨革命紀念館(地)建設學術研討會”等。2017年,新四軍紀念館正在組織編輯《劉少奇與華中局》《浴血鑄魂——新四軍劉老莊連》《鏖戰朱家崗》等書籍。
鐵軍精神熠熠生輝
新四軍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鑄就了“鐵軍精神”,雖然歷史硝煙已經遠去,但是鐵軍精神作為一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為人民軍隊的優良革命傳統,卻永遠不會過時,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新四軍紀念館充分發揮教育陣地的作用,開拓創新,不斷豐富宣教內容,創新宣教形式,拓展宣教平臺,深入挖掘鐵軍精神的時代內涵,把鐵軍精神與鹽城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為地方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
配合中心工作,制作專題展覽。近年來,新四軍紀念館緊緊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推進臨時展覽的力度。2013年紀念館配合全省廉政教育主題,建設了《新四軍廉政建設》的專題展覽。2014年,配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制作了《新四軍與老百姓》的專題展覽,成為鹽城市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陣地。江蘇省文物局還將這個展覽作為精品展在全省進行巡回展覽。2015年5月,紀念館制作的《鐵軍印記——新四軍在江蘇抗戰文物展》在全省巡展,這是全省唯一入選的新四軍題材展覽。2015年9月為慶祝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舉辦《浴血奮戰 英雄鹽城——抗戰中的新四軍》專題展覽;《鐵的新四軍》專題展覽在全國巡展。2016年,紀念館首次聯合境外辦展,與國內多家二戰題材博物館共同推出《東方主戰場》專題展覽。
加強紅色文化宣傳,舉辦“鐵軍精神大講堂”。近年來,新四軍紀念館不斷加大鐵軍精神宣傳力度,在組織開展鐵軍精神“五進”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進校園和進社區)的基礎上,首創“鐵軍精神大講堂”,邀請全國著名抗戰研究專家學者、新四軍老戰士及其二代和全國重要抗戰題材館館長等,多角度、多層面解讀鐵軍精神,宣傳鐵軍文化。先后邀請著名抗戰題材作家薩蘇講述《鐵軍忠魂——抗戰中的新四軍》;邀請國防大學原軍隊指揮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汪江淮少將講述《浴血華中驅倭寇》;邀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李蓉博士講述《抗戰中的中國共產黨》;邀請江蘇省黨史學會副會長張衡講述《創新發展——新四軍崛起的力量源泉,鐵軍精神的鮮明特質》,反響熱烈。
針對觀眾心理需求,積極創新宣講模式。新四軍紀念館講解員針對不同觀眾的不同需求,實施因人施講,“講有溫度的故事,講感人的故事,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同時,新四軍紀念館利用重要的紀念日,策劃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充分發揮宣講陣地的作用。新四軍紀念館還是市里大型的黨員干部活動現場教學點。新四軍紀念館尤其重視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培養自己的鐵軍宣講分隊,進學校、進社區。新四軍紀念館加強與中小學合作,成立新四軍少年軍校,設置陳毅班、少奇班,派講解員到學校為學生講解,或是邀請學生到館里進行學習體驗。紀念館有學生志愿者講解員,鹽城一中、一小、六中、鹽城師范學院等多個學校都是新四軍紀念館的共建單位。讓學生自發講解新四軍故事,會使他們有更深刻的學習體驗,充分發揮資政育人、鐵軍宣講平臺的作用。
學生參觀新四軍紀念館
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和展示鐵軍文化。2011年,新四軍紀念館自編自演的《鹽城·1941》情景劇,參加在西柏坡紀念館舉行的全國革命紀念館宣教形式創新大獎賽和市婦聯組織的巾幗文明示范崗風采展示中,分別獲得一等獎和最佳創作獎。2016年,紀念館干部職工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創新思維,成立了新四軍紀念館鐵軍藝術團。“紀念館的每一個職工都是藝術團演員”,通過舞臺劇、大合唱等形式,把新四軍英勇頑強的戰斗故事搬上舞臺,延伸宣教的“輻射功能”,打造紀念館的特色文化品牌。在江蘇省軍區主辦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大型專題晚會上,鐵軍藝術團的情景劇《鹽城·1941》、女聲獨唱《又見到你》獲得了部隊首長的高度贊揚,大合唱《新四軍軍歌》參加了江蘇省第三屆文化藝術節廣場匯報演出。孫為祥館長說:“這是我館文藝創作的一大亮點,我們演的是新四軍的節目,唱的是新四軍的歌曲,因為我們是新四軍傳承人。在去年龍卷風災中,我們創作了一首歌,獻給在現場救災的人民子弟兵、鹽城黨員干部以及廣大團員。我們說,鐵軍精神不僅在抗戰中熠熠生輝,在當代依然閃光。”
新四軍紀念館鐵軍藝術團表演交響詩畫《鐵軍1941》
凝心聚力再創輝煌
談到未來發展,館長孫為祥表示,紀念館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頒發的《關于加強革命歷史類紀念設施、遺址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見》的通知要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強化設施、遺址和基地的紅色教育功能,統籌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旅游發展,積極創新工作理念、方法手段、體制機制,不斷增強工作的實效性。
今后一段時間,紀念館發展的總體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省委、市委黨代會精神為指針,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級文明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面提升觀眾和游客滿意度的“三創一提升”的總體工作目標,著力加強展覽展示;著力提升內部管理;著力強化業務研究。努力把紀念館建設成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陣地,建設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課堂。
為達成上述目標,紀念館下一步將重抓內部管理。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管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進一步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責任到人,著眼激發紀念館現有人才創造活力,真正做到“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健全績效考核機制,促進紀念館各項事業持續健康發展。重抓人才隊伍建設。解決研究人才和講解人員不足問題。近年來,為配合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和黨性教育基地建設,講解隊伍短缺問題更加突出。隨著觀眾群體結構的變化,對講解接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紀念館加大學術研究力度,將學術研究作為職工年度考核目標之一,每個部門職工都要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組織開展講解員業務知識技能培訓,提升展陳和講解人員的專業素養。壯大志愿者隊伍,充實講解員力量。著力提升服務水平。開展紅色旅游,實施免費開放,為新四軍紀念館發展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面對大量游客的涌入,新四軍紀念館打破了原來按部就班的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樹立全新的服務理念,各部門的工作都向接待一線前移,強化一線的服務項目和服務質量,積極實施把接待與服務、講解與導游進行有機結合,不斷提升革命傳統的教育功能和發展紅色旅游的社會效益。積極組織對外交流。參加國際二戰博物館聯盟和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的各項活動;組織員工外出交流學習,參觀其他紅色紀念館,通過學習比較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積極參加全國旅交會以及其他旅游推介活動,擴大紀念館的對外影響力和品牌知名度。
時光荏苒,歲月流逝,新四軍紀念館人在鐵軍精神的鼓舞下,乘風破浪,砥勵前行。隨著自身影響的日益擴大,新四軍紀念館在鹽城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作出了新的定位,正著力把新四軍紀念館打造成鹽城紅色文化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的“兩個品牌”;打造成全國新四軍文化收藏、研究和展示的“三個中心”;打造成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黨性教育基地,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對廣大青少年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課堂,對黨史進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基地的“四大載體”。
孫為祥館長說:“作為紅色紀念館,我們肩負著弘揚紅色文化的責任和擔當,我們有這種歷史積淀,更有主觀上能動的想法,不斷打造自身的紅色文化品牌,躋身一流場館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