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jù)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雷鋒伴我近60年
雷鋒伴我近60年
作者:夏孝棟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2017年3期 日期:2017-12-28 瀏覽次數(shù):7830
初識雷鋒 留下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我第一次見到雷鋒,是在1960年1月8日。這天下午3時30分,滿載著358名遼陽籍新兵的列車徐徐駛進了營口火車站。當新戰(zhàn)士們走下列車時,早就等候在站臺上的團長吳海山、參謀長張景林等領導和老戰(zhàn)士代表敲鑼打鼓,高呼口號,熱烈歡迎新戰(zhàn)友的到來。這時,我看到一位濃眉秀目、臉蛋胖圓、個子不高但精神飽滿的小戰(zhàn)士從新兵的行列中走出來,跑前跑后地揮舞著拳頭,帶領新戰(zhàn)士高喊:“向老戰(zhàn)友學習”“向老戰(zhàn)友致敬”“提高警惕,保衛(wèi)祖國”等口號。他的舉動顯得特別神氣,也特別引人注目。
雷鋒
緊接著,部隊在營口市一個叫四畝田的廣場上召開歡迎新戰(zhàn)友大會,團長吳海山和老戰(zhàn)士代表任佐芝講話后,雷鋒在熱烈的掌聲中跑步奔向講臺,代表新戰(zhàn)士講話。這時,全團千余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這個颯爽英姿、朝氣蓬勃、令人喜愛的小戰(zhàn)士身上。他昂首挺胸地站立在話筒前,從褲袋里掏出講話稿,沉著地開始了他的講演。那天特別寒冷,漫天飛舞著雪花,遼河口刮來的東北風又特別強勁。開始,雷鋒照著事先準備的稿子念,由于風大,稿子被吹得上下翻掩,他干脆將稿子塞進褲袋,即興發(fā)言。他的湖南口音比較重,加上風大,聽得不大清楚。大意是說,他是個苦孩子,在舊社會吃盡了苦頭,吃人的舊社會吞噬了他的父母兄弟一家四口,是共產黨和毛主席把他從死亡線上拯救出來,他要以實際行動報答黨和毛主席。入伍后,一定要苦練殺敵本領,時刻準備打仗……雷鋒的講話博得了全場一陣陣熱烈的掌聲。講完后,他轉身向主席臺上的團首長敬了個禮,從容地走下了講臺。這是我初次見到雷鋒,給我留下的印象十分美好。
后來,我和雷鋒有過許多次的接觸和交談,從他的言行舉止中,我對他的印象更加深刻,也更加喜愛他了。1960年,全軍開展“兩憶三查”(憶階級苦、憶民族苦,查立場、查斗志、查工作)活動,雷鋒被樹為團里的憶苦思甜典型。這年的4月3日,團里召開第五屆黨員代表大會。會上邀請雷鋒作憶苦思甜報告,他飽含熱淚哭訴了血淚斑斑的苦難家史,全體黨員深受教育,整個會場嗚咽聲、哭泣聲響成一片。這是我第一次聆聽雷鋒的憶苦報告,心靈深處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觸動。
事隔不久,團政治處安排雷鋒到我們三營所屬的三個連作憶苦思甜報告。當時,我任營部書記,營里領導讓我全程陪同。那天下午,雷鋒早早來到我的辦公室,看到我辦公室里的報刊雜志擺放得雜亂無章,他顧不上休息,先幫助我把屋子整理得井井有條。我給他倒了杯水,讓他坐下來休息休息,喝口水,他執(zhí)意不肯,見我桌子凳子和窗戶上有些灰塵,又從炊事班打來一盆清水,幫助我擦洗了一個遍。他上廁所看到地面不太干凈,又從炊事班找來水桶,挑了兩擔水來沖洗。我打來一盆水,讓他洗把臉,擦擦汗,硬讓他坐下來休息了一會兒。
我乘坐雷鋒駕駛的13號汽車,是在1962年5月的一個星期六。當時,我們部隊在沈陽市新城子區(qū)鐵背山地區(qū)施工。那天,我搭乘雷鋒的便車,前往撫順市購買辦公用品。回來時剛出城,遇到鐵背山的一位農民攔車。雷鋒將車在路邊緩緩地停了下來,和藹地向那位農民解釋說:“我的駕駛技術不高,山路彎道又多,怕不安全。再說團里有規(guī)定,不準帶人。”說著,從兜里掏出兩元錢塞在那位農民手里,對他說:“請你買張票,乘公共汽車回去吧。”那位農民拿著兩元錢愣在那里,感動得手足無措,不知說啥好。
后來,我和雷鋒還有過多次接觸。一天,雷鋒駕駛汽車給我們營部送給養(yǎng),大熱的天,他停下車來就和我們一起卸車。我見他個子小、體力弱,一百多斤重的糧袋壓在背上很吃力,便攔住讓他去休息,他說啥也不肯,硬是和我們一起卸完了滿車糧食和其他物資。午飯后,他聽說我們下午要去刨地瓜,便對我說:“夏書記,我下午沒有任務了,和你們一起去刨地瓜好嗎?”我說:“沒任務你就不能休息休息嗎?”他回答說:“勞動就是最好的休息,而且還能鍛煉身體呢!再說,老牛拴在樹底下還不是一樣老嗎!”說罷,他從老鄉(xiāng)家里借來一把镢頭,和我們一起上了山。勞動中,他干得很賣勁,一邊干一邊和大伙兒親切交談。晚飯時,我讓炊事班煮了一鍋地瓜,硬留雷鋒吃了地瓜再走。
俗話說,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從我親歷親見雷鋒的所作所為中,我不僅感受到了雷鋒那種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助人為樂的共產主義風格,而且讓我和雷鋒結下了不解之緣。自打第一次見到雷鋒至今,我一直憶雷鋒、講雷鋒、寫雷鋒、學雷鋒,成為雷鋒精神的熱情傳播者。
作者(右)和警衛(wèi)員周夢棋在雷鋒生前所在團合影
筆耕不輟意在弘揚和傳播雷鋒精神
1963年1月7日,國防部批準命名雷鋒生前所在連四班為“雷鋒班”。是年3月5日,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云、鄧小平、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雷鋒題詞。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倡導下,一個聲勢浩大的學雷鋒高潮在全國轟轟烈烈地掀起了。
這時候,每天都有數(shù)千封信件從全國各地像雪花一樣飛向“雷鋒班”和我所在部隊。為了妥善處理這些信件,不辜負來信者的要求和期待,團政治處抽調我專門負責處理這些信件,并從連隊抽調六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戰(zhàn)士和我一道工作。首先由他們閱讀各地的來信,凡是他們認為需要回復的信件,便挑選出來交由我處理。根據(jù)來信的對象,我分為五個類型進行回復:一是廠礦企業(yè)的產業(yè)工人,二是解放軍干部戰(zhàn)士,三是人民公社社員,四是大中小學教師和學生,五是黨政機關干部和職員。多數(shù)來信都是以集體的名義寄來的,表達他們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決心,索要有關雷鋒的資料。當時,團里對復信一事非常重視,明確規(guī)定,凡回復的信件既不能打印,也不得用鋼板刻印,更不得用復寫紙復印,必須一筆一劃地用手工書寫。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我親筆代“雷鋒班”和團里給全國各地各界人士寫了1576封回信。
1963年10月,我奉調擔任雷鋒生前所在的運輸連副指導員。上任前,團政治處副主任趙玉瑞找我談話,明確告訴我,讓我去運輸連的目的主要是讓我去進一步挖掘、搜集、整理雷鋒的事跡材料,負責接待各新聞媒體和文學藝術團體前來采訪的記者和作家,抓好雷鋒的宣傳報道工作。上任后,我接待過無數(shù)批前來采訪的新聞記者、作家、畫家和文藝工作者,并為他們提供有關雷鋒和連隊開展學雷鋒活動的資料。1964年1月“雷鋒班”命名一周年前夕,軍區(qū)政治部宣傳部新聞科和軍區(qū)工程兵政治部宣傳處的幾位新聞干事,在我們連采訪撰寫了幾篇稿件,讓我送往《解放軍報》社,報社一位接待我的上校編輯看了稿件,覺得不太理想,無法刊用,問我能不能寫一點東西。我說如果給我觀點、給我路子,我可以試試。這天,離“雷鋒班”命名一周年紀念日只有一天時間了。那位編輯耐心地給我指導后,我從上午9時至下午5時,整整寫了8個小時,連午飯都未吃,由于我上任后一直蹲在“雷鋒班”,情況比較熟悉,終于寫成了《雷鋒班在不斷前進》的稿件。稿子交給那位編輯后,他很滿意,第二天就在二版頭條位置發(fā)表了。
在雷鋒生前所在連期間,我緊緊抓住宣傳雷鋒、弘揚雷鋒精神這條主線開展工作。為了讓新戰(zhàn)士們更直觀地了解雷鋒、學習雷鋒,我從連里抽調了幾名能寫會畫的戰(zhàn)士,親自排版,親自撰寫前言和說明,在連隊俱樂部里用展板布置了一個簡潔的“雷鋒生平事跡展覽室”,每當新戰(zhàn)士來到連隊后,就組織他們參觀學習,并給他們講述雷鋒的故事,讓他們一入伍就在頭腦中打上雷鋒的烙印,步入學雷鋒的行列。在此期間,我還應邀作過多次雷鋒事跡報告。1964年隆冬季節(jié),軍區(qū)工程兵組織所屬部隊先進單位的代表赴一三九團紅九連學習。到那之后,該團領導聽說我是雷鋒生前所在連的副指導員,再三邀請我作一場雷鋒事跡報告。盛情難卻,我連夜寫報告提綱。那天飄著鵝毛大雪,大禮堂里容納不了所有部隊,干部戰(zhàn)士以背包為坐椅,端端正正地坐在大禮堂四周的雪地上,頂風冒雪聽我演講,令我感動不已。當天下午,我又應邀專門為紅九連的官兵作了一場報告。結果,嗓子啞得連話都說不出來。1965年盛夏,沈陽軍區(qū)由肖全夫副司令員帶隊,組織軍區(qū)先進單位的代表赴南京軍區(qū)一軍一師一團二營“硬骨頭六連”學習。到達那里后,一師領導聽說我是雷鋒生前所在連的代表,通過軍區(qū)領導要我給一師機關和師直屬部隊官兵作一場雷鋒事跡報告。為了作好這場報告,我作了兩天兩晚的準備,經軍區(qū)首長集體審查通過后,給一師作了3個多小時的報告,受到熱烈歡迎。
1966年3月,我被調團政治處宣傳股任新聞干事,后來又晉升為宣傳股長、政治處副主任、團副政委等職,在長達15年時間里,我成了全團開展學雷鋒活動策劃者、組織者和新聞報道工作的主持者。每年年初,團里照例都要召開有營教導員、連指導員及機關有關部門參加的政工會,部署全年開展學雷鋒活動的內容和實施方案。會前,政委就把制定學習雷鋒方案的任務交給我,讓我負責策劃。會上,也指定由我進行部署。每年3月5日,是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雷鋒題詞的紀念日,團里年年都要舉行各種紀念活動,這是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我除了要進行具體策劃外,還要親自為團里領導、雷鋒班代表和學雷鋒先進人物代表準備在紀念大會上的講話稿。同時,還要抓一批學雷鋒先進典型予以表彰,給報刊雜志發(fā)一批新聞稿件。1970年3月5日前夕,為紀念毛主席等為雷鋒題詞七周年,我因忙于撰寫各類稿件,整整八天八夜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政委葛占勛讓炊事班在我寫作的辦公室里架起火爐,給我搟好面條,包好餃子,讓我隨吃隨煮。寫作完成后,我在燒得滾熱的火炕上整整睡了12個小時,身上的棉襖被烤糊了一大片也未能察覺。
最令我難忘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當時,三天兩頭就要發(fā)表一條《毛主席語錄》,樹立一個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典型。每發(fā)表一條語錄,每樹立一個典型,都要讓“雷鋒班”或雷鋒生前所在連或雷鋒生前所在團發(fā)表學習心得或表態(tài)文章。那時,我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是掛了名的。報社一個電話打過來,把《毛主席語錄》的內容提前告訴我,讓我組織稿件,而且要在當晚8時前將稿子發(fā)往報社,以便第二天見報。我接到電話后,必須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座談討論,請他們談體會、表態(tài)度,然后加以整理,按時將稿子發(fā)往報社。那時候,我的寫作水平不高,每寫一篇稿件都要苦思冥想,絞盡腦汁,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晚上睡在床上想到好言好語好觀點,就立即翻身下床,打開電燈記錄下來,以作備用。由于用腦過度,我的頭發(fā)脫落得相當厲害,有一次,我用手一擼竟然擼下73根頭發(fā)。1970年8月,我在軍區(qū)工程兵政治部修改先進典型材料,由于坐得太久,致使腰椎盤突出,痛得無法下樓。同事發(fā)現(xiàn)后,立即派車將我送到軍區(qū)總醫(yī)院醫(yī)治,整整住了67天病痛才得以緩解。
我在“雷鋒班”蹲點多少次、多長時間,已經記不清了。從1966年8月我第一次到“雷鋒班”蹲點算起,我除了代筆為“雷鋒班”回復全國200多封來信,給他們寫了50多份雷鋒事跡報告稿、在各種紀念會上的發(fā)言稿和典型材料外,還撰寫了這個班集體和個人400多篇新聞稿件,發(fā)表在各種報刊雜志上,為宣傳“雷鋒班”作出了一點微薄的貢獻,和“雷鋒班”的戰(zhàn)士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2007年9月,我應邀去雷鋒生前所在團參加建團60周年慶典活動,“雷鋒班”16任班長簇擁在我的身邊,和我合影留念,使我感受到無比的幸福和欣慰。
從1963年到我轉業(yè)的18年間,我?guī)缀醢阉械男难純A注在了宣傳雷鋒上,腦子里裝的是雷鋒,心里頭想的是雷鋒,說的寫的還是雷鋒。為了宣傳,我曾先后三次抓過雷鋒事跡展覽館的設計、編輯和布置,四次撰寫雷鋒事跡報告稿,兩次參與《雷鋒日記》的摘抄,作過數(shù)十場雷鋒事跡報告,為180多名學雷鋒標兵整理過事跡材料,先后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等37家報刊雜志和電臺,發(fā)表過570多篇文章,出版過《雷鋒班的故事》《雷鋒精神代代傳》等書籍,后者還被沈陽軍區(qū)政治部評為創(chuàng)作二等獎。1982年初,我轉業(yè)到地方工作后,仍在繼續(xù)宣傳雷鋒,先后撰寫了《我所認識的雷鋒》《我親身經歷的五次學雷鋒高潮》等多篇文章,發(fā)表在《新華日報》《世紀風采》等報刊雜志上。我還自費出版了《我所認識的雷鋒》一書,免費贈送給雷鋒生前所在團、遼寧省撫順市文化局、各地雷鋒學校,以及雷鋒生前戰(zhàn)友。
可以說自從第一次見到雷鋒至今近60年,我?guī)缀跻恢本蜎]有離開過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戰(zhàn)士。
(作者系雷鋒生前戰(zhàn)友、雷鋒生前所在團原副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