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魅力徽州 紅韻悠長——新四軍軍部舊址所在地之巖寺巡禮
魅力徽州 紅韻悠長——新四軍軍部舊址所在地之巖寺巡禮
作者:束華靜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2017年第3期 日期:2018-01-12 瀏覽次數:7856
巖寺是一座皖南古鎮,位于安徽省黃山市的中部,現在是黃山市徽州區政府所在地,舊時為登臨黃山的咽喉之地。徽州區是1987年黃山建市時成立的縣級市轄區,是古徽州域名的唯一傳承地,素有“黃山南大門”“滬杭后花園”之稱。
據史料記載,唐初為村,于村前山巖建寺,名為巖寺。寺內僧侶數百,香火極盛。因寺聞名,唐大歷元年(766年)設鎮,護持寺院。到了明朝,巖寺已成為“鱗次萬家,規方十里,商賈云集”的繁華市鎮。
1938年4月5日,新四軍軍部由南昌移駐巖寺,軍部在此辦公,并組織指揮南方八省十四個地區紅軍游擊隊來巖寺集中、整訓,接受國民黨第三戰區的點驗,然后挺進云嶺軍部、奔赴抗日前線。巖寺因此成為八省紅軍游擊隊的集中地、新四軍的成軍地、新四軍東進抗日的出征地。
八省健兒匯鐵流
193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示南方紅軍游擊隊與國民黨地方當局談判,取得合法地位。關于新四軍編制問題,國民黨拒絕中共所提出的“將葉挺之新四軍隸入八路軍建制”。11月21日,蔣介石在接見葉挺、葉劍英時說,南方游擊隊“不能照第八路軍的辦法”,“八路軍拒絕點驗”,南方游擊隊“必須派人點驗,按槍的多少決定編制”。之后,蔣介石決定將南方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新四軍軍部正式成立后,部隊到何地集中?早在1937年12月30日,張聞天、康生、陳云、毛澤東致電中共中央長江局的王明、周恩來、博古、葉劍英,對新四軍的部署提出意見:“為使敵攻武漢處于我之戰略包圍”,“我們則以陳毅支隊置于皖南,以高敬亭支隊并準備增加一部置于皖北”。這就原則上確定了新四軍的集結地域。1938年1月14日,項英請示中共中央長江局:江南各地紅軍游擊隊是否可向皖南休寧、徽州地區集結?次日,長江局復電同意部隊向皖南集中。
1938年2月6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命令新四軍南方各部隊集中到安徽歙縣巖寺進行整編訓練。為使軍部和部隊安全、順利移至巖寺,陳毅在部隊尚未到達之前,率領作戰科長李志高等十余人先期到達皖南屯溪,廣泛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陳毅充分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關系和條件,宣傳黨的各項統戰政策和在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的偉大意義,講解持久戰和抗日必勝的道理,這些,都為嗣后新四軍集中巖寺奠定了良好基礎。
部隊集結
巖寺并非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各省游擊隊之間的中心地區;這些部隊遠的需從江西省的大庾、福建省的龍巖出發,行程兩千余里,近者亦需七天行程才能趕到巖寺。把巖寺作為新四軍的集中地點也是一項艱難的工作。
那時候,許多紅軍游擊隊餉額不足,糧秣不濟,在向巖寺集中途中,沿途不僅飽受饑寒,還受到了各地軍事當局及不明大義者無端設置障礙與刁難,有的人由于在十多年中形成反對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的錯誤思想,對新四軍部隊惡意造謠破壞。但紅軍游擊隊以大局為重,戰勝了一切困難與阻力,向巖寺集結。
3月,由湘鄂贛、皖浙贛游擊隊組編的一支隊最先到達,駐扎在巖寺附近的潛口;隨后,由閩北、閩東游擊隊組編的三支隊到達,駐扎在巖寺附近的西溪南;4月18日,由贛粵邊、閩西、閩贛邊游擊隊組編的二支隊也勝利到達,駐扎在巖寺附近的琶塘、琶村。由鄂豫皖、鄂豫邊、豫南的紅軍和游擊隊組編的四支隊,奉命集結在江北霍山縣流波瞳。到巖寺的三個支隊、軍部機關及特務營,共約7000余人。
一支隊駐地潛口
二支隊駐地琶塘
三支隊駐地西溪南
在部隊集結的同時,軍部移至巖寺的工作也在進行中。4月4日,軍部離開南昌赴巖寺。5日軍部參謀處抵巖寺。軍部設在巖寺金家大屋辦公,葉挺、項英均住此處。參謀處和副官處設在金家大院附近的吳小婷家,軍需處設在時任巖寺鎮長的潘瑞庭家,衛士排設在金家大屋隔壁曹氏屋內,軍部機要科設在“洪橋”東頭小屋里,軍部其它直屬機關均設在巖寺及其周圍。巖寺兵站于1938年4月9日成立,先設在巖寺鮑家大宅,5月初兵站隨軍部撤離前,在巖寺朱坊設巖寺兵站派出所。
葉挺、項英、陳毅、張云逸、袁國平、周子昆、鄧子恢、粟裕、傅秋濤、譚震林等領導人先后抵達巖寺,一時間戰將云集,戰旗飄揚,古鎮歷史由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接受點驗
新四軍在巖寺集中,其間接受了國民黨第三戰區的點驗及加強軍政、軍事訓練,為奔赴抗日前線,抗擊日本侵略軍作準備。
新四軍各部點驗從4月20日開始,是日凌晨5時10分,直屬隊首先集合接受點驗。葉挺軍長身穿中將服,手戴白手套,拄著手杖,陪同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的代表登上點驗臺。
點驗前,新四軍參謀長張云逸對部隊動員:“國民黨點驗的目的其實是卡我們的脖子。我們要針鋒相對,國民黨軍隊虛報冒領,是軍官們為了中飽私囊;我們多報虛額,是為了隊伍的發展壯大,是為了更好地抗戰。”點驗過程中,新四軍每個班都有兩個空額,超過了新四軍的實際數字。
剛組建的新四軍軍部和下轄四個支隊、一個特務營,共1.03萬人,6200支槍。這支人數不多、裝備落后的隊伍,大都是三年游擊戰爭中保存下來的精華,也有一批由中共中央派來的經過長征的優秀紅軍干部。
新四軍在巖寺集結后,大力開展軍政訓練,為東進抗日抓緊準備。新四軍在巖寺期間大力興辦農民夜校,教唱抗日救亡歌曲,組織抗日群眾團體,深入宣傳動員和組織群眾,深得當地老百姓的擁戴。
參加過南昌起義的部分同志在皖南新四軍總部的合影,前排左起:周子昆、袁國平、葉挺、陳毅、粟裕;后排左三為李一氓,左四為黃序周
誓師東進
1938年4月26日,葉挺、項英在巖寺鮑家祠堂主持召開軍直機關及三個支隊排以上干部參加的東進敵后堅持抗戰誓師大會。會后,軍部從三個支隊中抽集部分戰斗骨干,組成500人的抗日先遣隊,粟裕任司令員,鐘期光任政治部主任,于4月28日高舉抗日大旗從潛口出發,開往前線,揭開了新四軍東進抗日的序幕。
1938年5月1日,軍部下達直屬部隊出發的命令。陳毅率一支隊離別巖寺、潛口等地,去蘇南茅山地區開辟抗日根據地。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軍部于5月5日撤離巖寺,7日移駐太平縣麻村,26日移駐南陵縣土塘村,8月2日移駐涇縣云嶺。5月中旬,新四軍二支隊、三支隊離開巖寺地區,奔赴抗日前線。
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
2015年6月28日,“中國最美高鐵”——合福客運專線(合肥—福州)全線正式通車,黃山北站位于這條專線安徽境內的最南端,它是目前皖南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想去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參觀,又有了高鐵出行這一新選擇。
黃山北站位于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鎮,黃山市是古徽州的主要區域,一下火車,濃郁的徽派氣息撲面而來。
從黃山北出站,坐車只要20分鐘,就到達了巖寺鎮。到達已是傍晚,華燈初上,鮮明的地方特色令我興奮不已: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啊!
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鳥瞰
次日清晨,我步行穿過巖寺街頭,往西尋找豐樂河,因為當年的金家大院,就在豐樂河畔。
看到寫著“巖寺老街”的那面徽派圍墻,路旁挑擔的小生意人告訴我,紀念館就在老街后面,無論往左還是往右都能走到,原來徽州區早已把老街和軍部舊址紀念館整合成了一個大的旅游景區。
到達軍部舊址紀念館時,館里的講解員陳文雅已經等候在那,她帶著我走進紀念館并一路向我做介紹。
踏上一座名為洪橋的小廊橋,東頭是當年新四軍的機要科,西岸小屋取名“香積”,當年辟作新四軍電臺處。葉挺、項英時常在此與巖寺百姓交談,陳毅還曾在此與百姓下棋,開展統戰工作。
洪橋全景(橋頭小屋曾為軍部機要科)
走過洪橋,右前方是一座“進士第”門坊,它建于明朝正德十一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徽州第一磚雕。可惜的是整個建筑已于早年毀于火災,僅此門坊尚存,但通過這些殘存的磚雕,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古代工匠們精湛的技藝。缺憾之美更能激發人們對徽州文化鼎盛燦爛之時的遐想。
迎面是紀念廣場,廣場占地1200平方米,中央區域刻有地雕,廣場右側豎有新四軍領導人的雕塑,它們圍繞“新四軍在巖寺”這個主體,以大場景、大寫意的形式展示巖寺作為新四軍集結地、整編地和東進抗日出征地的史實。
廣場北面是一幢新建的陳列館,陳列館建筑面積3600平方米,是以弘揚鐵軍精神為主題,重點展示新四軍在巖寺集結、整編、點驗、誓師東進等重要史實,設有序廳、巖寺集結、誓師東進、軍民情深、抗日烽火、鐵軍傳承等六大展廳。館內利用現代的聲、光、電技術手段,為公眾展示新四軍戰斗歷程,以及具有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實物,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
出了陳列館向前,迎面是條幽靜的小巷,青石板路,斑駁的灰墻,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就在這金家大院內。門口“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12個紅底黃字是由中國新四軍研究會前會長周克玉上將題寫的。金家大院位于蔭山巷20—22號,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末期皖南古民居建筑群,它坐北朝南,背靠豐樂河,面臨巖寺老街,占地約3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近2000平方米,包括四棟三間兩層的磚木結構樓房,還有回廊、庭院、前后花園,環境清凈幽雅。當年,這里屬于金雨時、金霽時、金靄時三兄弟所有,葉挺軍長就是住在這里。軍部其他重要機關也集中在周圍。1981年,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被確立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少先隊教育基地。1999年,徽州區籌資100多萬元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舊址進行了維修,恢復了原貌,開辟了展示廳,征集、整理了有關新四軍的史料圖片和100余件實物。整個紀念館由序廳、放映廳、圖片展覽廳、實物陳列廳組成。
金家大院全貌俯視
接待我的戴高潮同志介紹,“在節假日、紀念日以及青少年入隊、入團、入黨等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里,紀念館經常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活動。同時,我們還加強區域合作,籌建了紅色旅游皖南聯盟,開展了以‘紅色皖南、綠色黃山、古韻徽州’為主題的對外推介活動,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2005年至今平均每年接待游客達到2萬人次以上。
“現在金家大院以及異地遷移過來的五幢古民居是我們的舊址保護區,包括修械所、兵站、女兵宿舍、戰地服務團、軍需處、副官處等,是我們對當年新四軍駐地及活動場所等革命歷史文物實施搬遷進行集中保護的舉措。
“2011年徽州區政府對巖寺旅游資源進行整合,紀念館有了機會重新改造,現在包括舊址保護區和新館、接待服務三大功能區在內,整體占地面積多達17000多平方米。在新建的陳列館內,我們還以徽風廉韻鐵軍魂為主旨,挖掘出新四軍的廉潔要素進行陳列,集中展示新四軍廉潔光輝思想及抗日根據地民主政府廉政建設歷程,詮釋新時期廉政文化內涵,全力推進徽州特色的反腐倡廉建設。”
離開軍部舊址紀念館,沿著豐樂河往東北方望去,巖寺的標志性建筑——文峰塔聳入云霄,文峰塔高67米,是徽州塔高之最,這座八角七層的寶塔,參照當時紹興大禪寺塔、南京報恩寺塔、泗州塔樣式,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建成。
文峰塔高聳云霄
1938年4月20日,國民黨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羅卓英率一批軍官來巖寺,就是在文峰塔下對集中的新四軍將士進行“點驗”。新四軍熱情接待,葉挺、項英巧為周旋,對“點驗”官提出的一些挑剔、刁難的問題,也都給予據理駁斥和妥善處理。巖寺文峰塔南面有一座鳳山臺,葉挺、陳毅等曾登臺閱兵,又稱為“點將臺”。
今日徽州區
徽州區國土面積423.79平方公里,轄4鎮3鄉、48個村委會(含城區5個村改居)、4個城市社區,總人口95633人。205國道、皖贛鐵路、合銅黃高速公路和京福高速鐵路等橫貫全區,是黃山市重要的工業基地、物流基地、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環境優良的城市新區。
徽州區全景
這里人文薈萃、風景優美。作為徽商的重要聚居地和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豐厚的文化積淀給這片土地留下大量的文化遺產。區內歷代榮登進士者多達220人,以人口比例計算,雄居全國之冠,素有“一鎮六狀元”“一村三翰林”“一村兩國保”之美譽。全區保存有明清古建筑1200處,其中登記文物點505處,被譽為“徽派古建長廊”“文物之海”。全區擁有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西溪南鎮),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唐模、呈坎、靈山),5處國家級文保單位(潛口民宅、羅東舒祠、呈坎古建筑群、老屋閣和綠繞亭、巖寺新四軍軍部舊址)、5處省級文保單位(檀干園、金紫祠、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廟、靈山村古建筑群、蜀源牌坊群及思恕堂),7個中國傳統古村落(呈坎村、唐模村、靈山村、潛口村、西溪南村、琶塘村、蜀源村),11個安徽傳統村落。全區各級非遺傳承人達48人,擁有2項國家級非遺傳承,4項省級非遺傳承,4家企業躋身2015年度“安徽民營文化百強企業”。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擁有1個國家5A級景區,2個國家4A級景區,2個國家3A級景區,3處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在全省率先建成“徽州綠道”135公里,榮獲“長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目的地”“最具文化創意鄉村”稱號,“徽州綠道”被評為“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唐模法國家庭旅館榮膺“全國最受歡迎客棧民宿”獎。
徽州文化公園
這里生態優越、物產豐富。徽州區地處皖南盆地中心,地域開闊,四季分明,風景優美,境內有新安江重要支流豐樂河,有號稱“黃山第一峰”的紫霞峰,森林覆蓋率達75.8%,年均降水1708毫米,地表水、空氣質量優良率長年保持在100%,被譽為“天然氧吧”。區內盛產茶葉、油茶、香榧、蔬菜、菊花、蜂蜜等農副產品,形成了茶業、蔬菜、蜂業、苗木、竹業、油茶等農業特色主導產業,尤以茶產業為最,區內富溪鄉是“中國十大歷史名茶”之一的黃山毛峰原產地,全區擁有全國茶業行業百強企業3家,中華老字號1家,中國馳名商標3個,省級著名商標4個,榮獲“中國名茶之鄉”“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蜜蜂之鄉”等稱號。
徽州區低碳經濟園
這里產業勃興、欣欣向榮。徽州區大力實施工業強區、三產活區、城鄉一體、文化興徽“四大戰略”,持續推進“一區三園”(徽州經濟開發區、循環經濟園、低碳經濟園、總部經濟園)建設,形成新型材料、機械電子、紡織服裝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四大主導產業,16家民營企業躋身2015年度黃山市民營企業“納稅百強”,榮獲“安徽省投資環境十佳區縣”稱號。“十二五”末,全區上規模企業89家,其中7家企業在新三板、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產值億元以上企業27家,入庫稅收千萬元以上6家,百萬元以上41家。園區實現總產值132億元,稅收2.7億元。201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6億元,較“十一五”末增長68.3%,年均增長9.6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9.06億元,較“十一五”末增長83.6%,年均增長10.2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9.59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長23.4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179.95億元,較“十一五”增長51.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4.4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41倍,年均增長19.22%;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23億美元,較“十一五”末增長78.6%,年均增長12.3%;實際利用外資達到3045萬美元,是“十一五”末的2.22倍,年均增長17.3%;旅游接待量達416.9萬人次,較5年前增長72.3%,旅游總收入達到27.4億元,是5年前的2.8倍。
策馬揚鞭再奮蹄——巖寺正在全力發展中,這片新四軍集結、戰斗過的熱土,穩中求進,即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新常態,邁向更好的明天。
龍舟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