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3月21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3月21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20-03-21 瀏覽次數:7830
3月21日
1938年
▲ 毛澤東復項英18日電,同意新四軍開經南陵一帶:“未知南陵一帶地勢如何,如系山地,開經南陵一帶亦未為不可。因敵犯長江上游時,南陵一帶據于敵之側后,正好活動。”
▲ 賴傳珠電告葉挺,22日開始移動。
▲ 中共中央書記處給中共江蘇省委發出指示,要求省委堅持抗戰的總方針,在統一戰線中擴大黨的力量與民眾運動,加強敵后地區的武裝工作,有計劃地從城市調得力干部特別是工人干部到農村中去領導游擊戰爭。在敵人占領的中心城市,應該長期積蓄力量、保存力量、隱蔽力量,建立精干的、極端秘密的黨的組織,切不要輕舉妄動,暴露力量,受敵人的摧殘與打擊。
1939年
▲ 朱理治致電張云逸、劉順元、周駿鳴、林愷、鄭位三、郭述申,指出:“目前日人有‘掃蕩’皖東企圖”,“黨與八團隊,必須抓緊目前時機,一面加緊自己的工作與準備,同時推動友軍、友黨進步,聯合一致來粉碎敵人新進攻與創立皖東抗日根據地”。“打開皖東局面的中心環節,是在于我們部隊的積極活動”。“關于開展皖東黨的提議,省委機關可設在總后方,經常開辦黨與群眾訓練班,在游擊隊中發展黨員,并調出一批黨員訓練后派到地方工作。”
1940年
▲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發出關于時局的指示,指出:“汪精衛已于3月17日進入南京,積極組織傀儡政府,民族危機更加深重。因此,我黨有與國民黨進一步團結抗日的必要與可能。各級黨委及八路軍、新四軍應用各種方法在各地報刊發表文章、宣言,印刷傳單、布告、標語等,反對汪精衛傀儡政府,擁護國民政府。號召國共兩黨及全國人民實行孫中山遺囑,停止摩擦,一致團結對敵”。
▲ 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于援助新四軍的指示,指出:國民黨政府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奉行反動政策,堅決進攻皖東、淮北新四軍,欲將我張云逸、彭雪楓等部完全消滅,切斷我新四軍、八路軍聯系,并使我江南新四軍處于無退路之境地,在此種情況下,我八路軍有堅決迅速援助新四軍,打破李品仙的反動進攻,創立皖東、淮北、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鞏固新四軍與八路軍聯系之緊急任務,具體部署請朱德、彭德懷決定。
▲ 中共中央書記處對胡服及江北新四軍各負責同志并告項英,發出關于動員全體軍民鞏固皖東根據地的指示,指出:在民族敵人深入國土的時期,反共派的進攻是沒有人民援助的,你們要“發動新四軍全部官兵的積極性,發動風陽、定遠、合肥、無為、含山、全椒、和縣、滁縣、嘉山、來安、盱眙、天長、江都、六合、江浦等十五縣數百萬民眾的積極性,肅清反共勢力,建立民主政權,爭取中間勢力,爭取一切進步的及中間的國民黨,并極力講究作戰方法,就能各個擊破反共勢力的進攻,并在這種艱苦斗爭中鞏固這個戰略上極端重要的抗日根據地”,用完全獨立自主與艱苦奮斗的精神戰勝一切進攻者。
▲ 張云逸就李品仙部進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捕殺新四軍官兵及家屬、群眾事,致電國民黨軍副參謀總長白崇禧及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要求電飭李品仙迅即通令所屬制止對新四軍的敵對行為,嚴懲破壞抗戰的少數頑固分子,以固團結,堅持抗戰。
▲ 國民黨軍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以其第一一七師、獨立第六旅及盱眙縣常備旅、六合常備團等部,圍攻淮南津浦路東半塔集。新四軍第五支隊后方機關、教導大隊、特務營、新八團、第十五團在當地自衛隊的配合下,同數倍于己的頑軍苦戰八晝夜,堅守半塔集主要陣地,29日配合援軍挺進縱隊、第四、第五支隊主力、蘇皖支隊等部發起全線反擊,把敵人一直趕到三河南岸,取得半塔集保衛戰的勝利。
1943年
▲ 陳毅等向中央軍委報告新四軍精兵簡政后的師旅干部配備情況:第一師:1、師長兼政委兼軍區司令粟裕,副師長兼旅長兼政委葉飛,參謀處長張震東,政治部主任鐘期光。2、抗大九分校教育長杜屏,副教育長張祟文,政治部主任劉亞奇,訓練部長姚耐。3、第一旅(第三軍分區)司令陳玉生,副旅長張藩,政治部主任李一平。4、第二軍分區副司令梅嘉生,政委陳時夫。第三旅(第四軍分區)司令季方,副司令兼旅長陶勇,政委吉洛,政治部主任盧勝,副主任鐘民。5、第十八旅(第一軍分區)旅長兼軍分區司令劉先勝,兼代政委兼軍分區政委韋一平,參謀長兼軍分區參謀長夏光,政治部主任兼軍分區政治主任劉松清。6、第十六旅(與第二旅合并)旅長王必成,政委江渭清,參謀長張開荊,政治部主任魏天祿。第二師:1、師長羅炳輝,政委譚震林,參謀長韓振紀,副參謀長詹化雨,參謀處長趙俊,政治部主任肖望東,副主任兼組織部長余立金。2、抗大八分校教育長馮文華,政治部主任何澤州。3、路東軍分區(第五旅)司令成鈞,副司令羅占云,政委趙啟民,參謀長張元壽,政治部主任張樹才,副主任郭清榮。4、路西軍分區(第六旅)司令兼政委譚希林,副旅長張翼翔,副政委黃巖,副司令陳慶先,參謀長朱紹清,政治部主任鄧少東,副主任蕭學林。5、第四旅(機動主力)旅長梁從學,副旅長吳世安,政委張勁夫,副政委高志榮,政治部主任李世焱。第三師:1、師長兼政委黃克誠,副師長兼八旅旅長張愛萍,代參謀長洪學智,政治部主任吳法憲。2、第七旅旅長彭明治,參謀長黃煒華,政治部主任郭成柱。3、第八旅副旅長常玉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參謀長兼二十三團團長胡繼成,副參謀長莊林。4、第十旅旅長劉震,政委金明,副政委吳信泉,政治部主任高農斧,參謀長沈啟賢,副參謀長馮志湘。第四師:1、師長彭雪楓,政委鄧子恢,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兼組織部長吳芝圃。2、抗大四分校副校長陳銳霆,教育長劉清明,政治部主任邱一涵,副訓練部長孫叔平。3、第九旅(第一軍分區)旅長兼軍分區司令韋國清,政委康志強,副旅長張震球,副司令白浪,代政治部主任張震寰。4、第十一旅(第二軍分區)旅長兼司令滕海清,政委賴毅,副司令饒子健,副參謀長周世忠,政治部主任黎同新。5、第三分區司令趙匯川,副司令蔡明,政治部主任王學武。第七師(每支隊等于一個小團制)1、副師長傅秋濤,政委曾希圣,政治部主任何偉。2、含和支隊長兼政委孫仲德,支隊副馬長炎,參謀長張铚秀,政治處主任楊漢林。3、沿江支隊長兼政委林維先,支隊副傅紹甫,副政委彭勝標,政治處主任何志遠。4、皖南支隊長兼政委黃火星,支隊副梁金華,參謀長胡繼良,政治處主任黃耀南,副主任張經武。5、巢含游擊支隊長唐曉光,支隊副張學文,政委余再勵,兼副政委程明遠,政治處主任高立中,副主任杜大公,參謀長宣濟民。軍直:1、司令部除衛生部長沈其震來延,副部長戴濟民往七師加強醫務工作外,余無變動。2、政治部除秘書長鄧逸凡、宣教部長錢俊瑞留本部工作外,其余各部長均分入下面加強領導。
1944年
▲ 新四軍第四師和淮北軍區武裝,在全邊區范圍內向日偽軍據點展開歷時45天的春季攻勢,大小戰斗60余次,先后攻克51個日偽據點,斃傷日偽軍520余人,俘偽軍1298人。
▲ 新四軍鄂豫邊區第三軍分區部隊,在湖北監利縣周老嘴地區殲滅偽軍暫編第六師特務旅大部,擊斃偽副旅長侯學易,俘偽軍230余人。
1945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致電龍躍并粟裕,首先肯定了“浙南黨在龍躍領導下,艱苦堅持己有很大成績”并“對在極端嚴重環境下,堅持斗爭的浙南全體同志和戰士,表示親切的慰問”。指出“目前浙南黨發展方向,主要向甌江以南敵后地區與向甌北沿海、沿山地區,面朝浙東逐步蔓延,越撒得開、越擺得遠越好”,“可利用各種公開社會關系,以各種灰色名義去發動、團結群眾,積蓄力量,爭取偽軍、偽政權”,“經過國民黨地區向浙東方向發展,可采取武裝工作隊的方法,隨帶少數短小武裝,以山地作依托向北逐步推進”,并告誡“為避免中途可能發生意外,并鑒于劉英(中共浙江省委書記,1942年2月8日因叛徒出賣在溫州被捕,5月18日被國民黨秘密殺害)犧牲慘痛教訓”主要負責人不要“冒險離開基本區”。
▲ 《蘇中報》刊登新華社蘇中分社文章報道《橫梗在敵人心臟里的五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