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主動創新做好三件事
主動創新做好三件事
作者:姜培民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7年第5期 日期:2018-05-11 瀏覽次數:7832
擔任鄉鎮老促會會長十多年來,我經歷了由應差工作到主動工作再到創新工作的思想作風轉變,通過不懈努力,我們緊扣鎮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各項活動有聲有色,老促會工作有為有位,受到各級領導的肯定和群眾的贊揚。
份內之事奮力去做
做好份內之事,履行自身職責,這是基本的工作要求。我們提出,凡是老促會的工作,我們都奮力去做,一絲不茍,不但保證做到,而且要做好。
在陣地建設方面,我們沒有“照葫蘆畫瓢”,而是結合本鎮的實際,對兩間辦公用房進行布置,做到有思想、有內容、有特色。老區宣傳方面,我們利用“南閘民歌”這一獨特的平臺,把宣傳內容融入民歌之中,到村組、機關、學校去唱,發動群眾大家唱,唱出政策、唱出道理、唱出藝術、唱出享受,讓群眾在喜聞樂見中受到教育,宣傳效果非常好。
籌集老促會發展基金這是一項硬任務、難任務,我們主動出擊,四方求援,全鎮各村居站所,我們一家家地跑,“一千元不嫌少,一萬元才最好”。有些地方我們估計自己說不通的,就提供情況請鎮分管負責人和我們一起上門做工作。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終于超額完成了任務。
份外之事主動去做
如何使老促會在鎮里排上號,與領導說得上話,工作上能干得順,關鍵是老促會要做實事、創實績、求實效,這就是有為才有位的道理。平時,我們老促會的同志不光是做好老促會本職工作,還常常積極承擔份外事,為黨委政府分擔工作,為群眾排憂解難。
2010年,鎮黨委政府提出全面開發白馬湖的號召,成立“白馬湖特色文化征集辦公室”,決定讓我擔任辦公室主任。我立即帶領老促會的同志,會同本鎮老教師、老干部、老黨員等9名同志投入工作。我們“特文辦”人的工作精神是:不老、盡力、無悔、奉獻;“特文辦”的工作宗旨是:復原古鎮風貌,弘揚特色文化,助構南閘平臺,發展鎮域經濟;“特文辦”人的工作態度是:不推托,不畏難,不充老,不討嫌,不計酬。我們將“特文辦”人的精神、宗旨和態度公布上墻,接受社會監督。一班人不計報酬,沒有休息日,爭分奪秒、夜以繼日地干,很快“特文辦”的工作就收到了成效。六年來,“特文辦”征集有關文物200多件,撰寫文章100多篇計60多萬字,拍攝和收集各種影像資料2000多件;老教師許雙林同志創作了本土題材長篇敘事詩5240句,一韻到底;費佩吉同志收集白馬湖鄉音集錦20000多條計20多萬字;南閘民歌傳承人金礦同志牽頭組織力量將南閘民歌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
南閘是撲克牌“摜蛋游戲”的發源地,也是著名的“摜蛋之鄉”。淮安市市委書記姚曉東等領導多次指示,要大力弘揚“南閘摜蛋”文化,著力打造“中國摜蛋之鄉”品牌,南閘鎮要扛旗先行。為此,鎮黨委成立了“南閘摜蛋文化建設辦公室”,并要我擔任辦公室主任,我再次欣然接受。我和“南閘摜蛋”創始人孫兆成、“南閘摜蛋”傳承人金礦等9名同志齊心協力,制訂了工作規劃,成立了“南閘摜蛋協會”“南閘摜蛋營運服務公司”,興建“南閘摜蛋文化園”和“南閘摜蛋”展示廊,各項工作如火如荼,“南閘摜蛋文化建設辦公室”先后接受省電視臺體育頻道記者三次專訪。
另外,我們老促會還參與了南閘鎮“萬畝現代漁業精品園”建設,有關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展開。由于我們力所能及做了大量的份外事,得到了黨委政府領導的一致肯定,受到廣大群眾的交口稱贊,老促會的地位更加穩固了,名聲更響了,我們的工作開展也更加順暢了。
惠民之事創造性去做
老促會的工作主要是面向“三農”,在服務“三農”工作中,我們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打補丁,不做表面文章。服務“三農”,根本在于提高農民的收入,讓農民自身造血,把他們改造成新型的職業農民。
2007年春天,我們首先在林南村試點。會同幾名村干部自己集資購買了部分農業機械,成立了全區農村第一家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南埔農機專業合作社。南埔農機專業合作社主營項目是推廣機械插秧,提升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機械插秧首先得過軟盤育秧這一關。我們按照科學育秧的要求,培育了一批秧苗。
誰知道天有不測風云,當年5月份的一場暴風雨,打壞了8400個秧盤,直接經濟損失近2萬元。在這關鍵時刻,我鼓勵大家咬牙堅持,不要氣餒,手把手地教他們從頭再來,終于補育出了合格的秧苗,并且不誤農時。當年,凡是以我們機械插秧的田塊都獲得了高產,這給群眾以很大的震動。
經過三年探索總結,我們的軟盤秧培育技術終于成熟了,合作社的經濟也壯大了,社員的收入遠遠超出按常規種地的農民。在此基礎上,我們又試驗成功了增加同種量、苗期防治紋枯病、噴水促平衡技術,并且完善和充實了水稻專家的理論,被省、市、區農業專家肯定和推廣。南埔農機專業合作社先后被省農機廳評為“四星級”“五星級”合作社,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優秀示范合作社”。林南村先后興辦了4個農業合作社,8個家庭農場,出現6個種糧大戶。在林南村的示范帶動下,全鎮新增50多個合作經濟組織。同時,我們以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作為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載體,返鄉務農青年是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最優人選,以村級基層組織為培育職業農民的最佳平臺。至2016年底,林南村土地流轉率達75.8%,村干部全部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全鎮職業農民超過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