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7月31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7月31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07-31 瀏覽次數:7822
7月31日
1939年
▲ 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一部,在蘇南溧水縣曹村地區粉碎日軍的進攻,擊斃日軍11人,傷日軍21人。
1941年
▲ 陳毅電告新四軍第三師:“我與劉少奇、賴傳珠分開行動,他們負華中全責,我負責處理軍直。”并提出作戰方法:“應轉變退卻辦法,以東溝附近設伏為上策,次之,打麻雀的游擊,創造殲滅一股的機會”。
1943年
▲ 第十六旅旅部發布《告蘇南國民黨軍隊官兵書》,揭露反動派破壞抗日,侵襲兩溧根據地的罪行,嚴正指出:“國民黨頑固派反共是反不了的,打新四軍是打不掉的,如果國民黨反動派硬不覺悟,繼續反共內戰,那我們被迫自衛是在所不辭的”。
7月下旬
1938年
▲ 新四軍第二支隊司令部在當涂大官圩馬家橋召開各界代表會議,并派出第三團民運股長陳虹、江阿流等協助地方工作。
1939年
▲ 江抗獨立第三支隊改編為第二路第三支隊。陳震寰任第二路副司令,趙伯華為第三支隊隊長,周文在為副支隊長。
▲ 江抗陽澄湖支隊和淞滬縱隊一部,在蘇南青浦縣(今屬上海市)莊家涇地區粉碎日軍的進攻,斃傷日軍20余人。
▲ 崇明人民抗日赤衛總隊一部,在江蘇崇明縣(今屬上海市)堡鎮以西白祠堂附近設伏,擊斃日軍12人,傷日軍8人。
1940年
▲ 八路軍第四縱隊津浦路西部隊,重新編組為第四、第五、第六旅及豫皖蘇邊保安司令部。第四旅旅長劉震、政委廖志強;第五旅旅長滕海清、政委孔石泉;第六旅旅長譚友林、政委賴毅;豫皖蘇邊保安司令部司令員耿蘊齋、政委吳芝圃。
1941年
▲ 江高中心縣委和江高行署成立,惠浴宇任縣委書記和行署主任。同時,新四軍第一旅第三團一個連與第一旅第二團一個營合并成立江高獨立團,主要活動于高郵北澄子河以南,樊川以北地區。
▲ 為牽制日偽,配合鹽阜區反“掃蕩”斗爭,蘇中軍民發動攻勢作戰,圍困泰州、泰興、姜堰,連克天星橋、孤山、季家市、加力、古溪、金沙、馬塘等日偽據點,襲擊破壞南通、如皋境內的據點和鹽城至東臺的交通線,迫敵于8月中旬停止對鹽阜地區的“掃蕩”。
1945年
▲ 新四軍第七師第十九旅攻克皖中巢縣盛家橋偽軍據點,并伏擊增援之敵,共殲俘偽軍第四師第十二團300余人,擊斃日軍20余人。
7月本月
1938年
▲ 新四軍政治部公布《全軍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總結》,作為全軍目前政治工作建設及戰時政治工作執行之準繩。
▲ 陳毅指令管文蔚率部開辟以丹陽北部訪仙橋地區為中心的游擊區,為新四軍向北發展創造條件。
▲ 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部、政治部發出關于粉碎自治維持會等漢奸組織的布告。
▲ 新四軍第二支隊第三團進入江(寧)當(涂)溧(水)地區,接替第一支隊第一團在江當溧地區的防務。
▲ 新四軍第一團政治處在溧水新橋地區崗上村舉辦抗日救國青年訓練班。
▲ 黃道發表《抗日游擊戰爭的實際知識》。
▲ 贛北紅軍游擊大隊在岷山張家山集中整訓,改編為贛北抗日游擊大隊,大隊長王全應,政委李順希,下設三個中隊,400余人。
▲ 菲律賓華僑勞工團體聯合會回國慰問團由團長王西雄、政治顧問沈爾七率領,從馬尼拉啟程回國。10月間到達皖南新四軍軍部。
1939年
▲ 《抗敵報》發表集體作詞、陳毅執筆,何士德譜曲的《新四軍軍歌》。
▲ 中共蘇皖特委在大官圩地區成立,書記譚啟龍,組織部長李華楷,民運部長陳立平,青年部長王一凡,婦女部長凌菲,秘書張思齊,下轄宣郎高縣委、溧高縣委和郎廣工委。
▲ 新四軍抗日軍人總俱樂部由救亡室改建成立。主任毛中玉,副主任姚念,指導員鄭山尊。
▲ 中共蘇北特委在江都吳橋成立,惠浴宇任書記。
▲ 中共蘇皖省委決定成立中共津浦路東工作委員會,李世農任書記。
▲ 新四軍游擊支隊(彭雪楓部)與皖東北特委建立淮北八路軍辦事處,張愛萍、劉玉柱為正副主任。
▲ 經挺進縱隊同意,八一三事變后解散的揚中縣師資訓練班(又稱師訓班,亦稱簡易師范)復課。校址先后在揚中長旺鄉龍王廟,扁擔沙大橋慶善公所。翌年1月11日,揚中淪陷,師訓班再次解散。師訓班里的中共黨員走上了抗日斗爭的第一線,大多數成為揚中抗日斗爭的骨干和領導。
▲ 徐州日軍1000余人“掃蕩”銅山縣馬坡地區,八路軍蘇魯豫支隊第四大隊英勇抗擊敵軍,激戰4小時,斃傷敵人150余人,擊毀敵人裝甲車、汽車數輛。
1940年
▲ 陳毅致信國民黨魯蘇皖游擊總隊參謀長許少頓。
▲ 蘇北指揮部抗日軍政干部學校開始籌建,10月在蘇北泰興縣營溪正式開學。校長陳毅(兼),副校長馮定,教育長賀敏學,副教育長謝云暉。11月25日,中共中央中原局、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決定,蘇北指揮部抗日軍政干部學校與江北指揮部軍政干部學校第一、第二大隊以及皖東干部學校合并,成立抗大學五分校。
▲ 應葉挺邀請,任光從重慶來到皖南,在新四軍戰地文化處工作,創作了《別了,三年的皖南》等歌曲,翌年1月在皖南事變中犧牲。
▲ 江南抗日救國軍東路指揮部《東進報》(部隊版)創刊。
▲ 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第五、第六團隊各一部,挺進京山縣南山地區開展抗日游擊作戰,并成立南山行政委員會。第六團隊第三大隊及原國民黨軍第七十七軍搜索隊挺進襄河以西地區開展對日作戰,擊潰土匪武裝,成立襄西軍政委員會。
▲ 中共太倉縣工委改為縣委,書記劉景興。
▲ 中共丹陽縣工委改為丹陽縣委,書記張光,后為金柯。
▲ 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黃岡獨立團在湖北省黃陂縣王家河與日軍激戰,團長官楚印犧牲。
▲ 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平漢支隊第一、第二、第三團在鄂中京山縣平壩地區,歷時四個月,進行三次平壩保衛戰,粉碎日軍第三師團1200余人的進攻,擊斃日軍30余人,第三團政治委員王友德及隨營軍校大隊長楊永秦犧牲。
▲ 國民黨江蘇省保安第四旅特務團團長陳宗寶率部起義,改編為新編第四旅第一團,團長陳宗寶,政治委員李一平,屬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指揮。
1941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宣傳部主辦《真理》創刊,刊首語指出:“凡是黨員均應細心閱讀《真理》,各級黨委須組織研究會指導黨員研究《真理》”。
▲ 葉挺被押往廣西桂林,后轉重慶,囚于中美合作所集中營。
▲ 新四軍第七師挺進團挺進皖西泊湖地區,與中共贛北特委會合,成立鄂皖挺進支隊,并將桐城、安慶、潛山等地的游擊武裝整編為桐西獨立團,開辟桐城以南抗日根據地。
▲ 中共贛東北特委組建,新四軍七師挺進團政委李豐平擔任書記,原贛北特委書記黃先任副書記,統一指揮彭澤、宿松、望江三縣抗日救亡工作。
▲ 新四軍江(都)高(郵)獨立團創建高郵游擊區。
▲ 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六旅第四十六團插入江句地區攻克郭莊廟后,回師茅山地區,先后攻打丁莊、蒲干、西旸等據點。第五十二團進逼江陰近郊,在澄東全殲一個排的偽軍;進襲江陰西門外偽“和平軍”第五師程萬里部第五團第二營部,斃6人,俘22人。
▲ 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六旅第四十七團由長滆地區插入丹金武地區,打下里莊橋,配合第四十六團在茅山地區的行動,恢復丹金武地區。
▲ 涇旌太游擊隊成立,司令員洪林。
1942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將臺屬地區黨組織劃歸中共浙東區黨委領導。11月,中共浙東區黨委將臺屬地區的主要干部和已暴露的黨員撤到浙東根據地。
▲ 根據中共浙東區黨委關于建立軍民聯合辦事處,逐漸向正規化的行政機構過渡的意見,“五支四大”總辦事處(1941年8月建立的第三戰區淞滬游擊隊第五支隊第四大隊總辦事處)改組為三北總辦事處,主任金如山,副主任陳平、潘林儒。
▲ 中共浙東區黨委對寧紹地區黨組織作出調整,建立三北、三東、四明、會稽四個地區級工委以及浦東地委。三北工委(9月改為三北地委):書記王仲良。四明工委:書記王文祥;9月改為四明地委,王文祥、陳洪、劉清揚、邱相田先后任書記,羅白樺、劉清揚先后任副書記。三東工委;負責人王起;11月改為三東地委,書記呂炳奎,副書記王起。1943年2月,三東地委改為三東特派員,特派員呂炳奎,副特派員王起。會稽工委:書記楊思一、副書記馬青;9月改為會稽地委。浦東地委:書記姜杰。
▲ 鹽阜區行政公署先后公布《鹽阜區各縣懲治公務人員貪污暫行條例》《鹽阜區行政公署組織條例》《鹽阜區懲治漢奸土匪暫行辦法》《鹽阜區保障人權暫行條例》《鹽阜區優待抗戰軍人家屬暫行條例》。
▲ 李一氓在《淮海報》發表《對于農救會今后工作的意見》一文,提出農救會今后中心工作,由減租減息、增資和群眾武裝斗爭轉到以組織和領導生產為中心。
▲ 東灌沭邊區中學校長孫存樓成立抗日救國演劇隊,宣傳抗日救亡。在張店演出由湯增桐編的抗日劇目《三星落》時,受到新四軍三師師長黃克誠的贊揚。
▲ 由九江市工人劉金蘭領導的新四軍江南挺進別動大隊成立,隊員60人。
▲ 下半年高郵縣情報委員會成立,新四軍第五十四團情報科長張波擔任主任。
▲ 淮北地方銀號成立,1945年8月結束。發行貨幣名稱:淮北幣;流通地區:淮河以北至洪澤湖地區;流通始末:1942年7月至1945年8月;貨幣券別(種):32。(一說:“1941年11月開始籌備,1942年5月成立,資本為50萬法幣,公私股各半,公股由淮北行政公署財政金庫撥款,私股由募集解決。發行淮北幣”;又一說:“6月淮北地方銀號成立。彭雪楓、鄧子恢、劉子久、劉瑞龍、劉玉柱等9人為董事,劉瑞龍和雷鳴為正、副董事長,陳醒、資風為正、副經理,并開始發行邊幣,以發展生產和調劑金融”。)
▲ 新四軍第七師含(山)和(縣)獨立團攻克南義據點,全殲偽軍一個連,斃連長以下10余人,俘90余人。南義周圍據點偽軍紛紛撤逃。
1943年
▲ 中共蘇中區委員會發出《關于今后反“掃蕩”的指示》,要求把反“掃蕩”準備變為經常性工作。并指出反“掃蕩”斗爭應以群眾性的游擊戰為主,充分發揮民兵的積極作用;加強鋤奸工作,防備敵人隨時包圍、奔襲各級黨政軍機關。
▲《蘇中區經濟建設方案》頒布。
▲ 蘇中區黨委副書記陳丕顯到聯抗地區檢查工作。
▲ 蘇皖邊區第二屆參議會駐會議員通過并公布《淮北蘇皖邊區懲治漢奸暫行條例》《淮北蘇皖邊區修正懲治貪污暫行條例》《淮北蘇皖邊區處理違警案件暫行條例》。
▲ 淮北蘇皖邊區召開首次民兵工作會議,規定本根據地凡年齡在16歲以上、55歲以下的公民,均有參加自衛武裝的義務。
▲ 《真理》第13期刊登黃克誠署名文章《鹽阜區反“掃蕩”》:“敵人‘掃蕩’經過及動作特點”、“我軍作戰經過及經驗教訓”、“敵‘掃蕩’中各階層人民的表現”、“總結”。
▲ 句容縣抗日民主政府發布通令,對掩護新四軍軍政人員而遭敵人殘殺的朱云峰之母朱高氏和保護新四軍物資而遭敵人毒刑致殘的朱禮德之母李卷蘭予以褒獎,尊稱為“偉大的母親”。
▲ 浙東社會教育工作隊成立,伊兵任黨支部書記兼指導員,高崗(韓秉三)任隊長,由浙東區黨委和三北游擊司令部政治部領導。浙東臨時行政委員會成立后,改屬行署文教處領導。
▲ 新四軍第五師第十五旅第四十五團在湖北省洪湖地區黃蓬山附近截擊日偽軍船隊,擊斃日軍2人,俘日軍2人,偽軍10余人。
▲ 新四軍第五師第四十二團一部挺進瑞昌、陽新邊境與瑞昌馬路南武工隊協同作戰,摧毀贛鄂邊界日軍粟林下中心據點和粟林下日偽維持會。
1944年
▲ 淮海行署在淮海中學召開中等教育會議,討論學制課程、教育實施大綱、訓育方針等問題。
▲ 蘇中行署制訂《各級政權機關編制表》。
▲ 馮坤吾指揮新四軍江南挺進支隊在羅城山擊退國民黨瑞昌縣政府王少令、張占湯率縣保安大隊、游擊大隊1000余人的進攻。擊斃頑軍60余人,其中上校中隊長1人。
1945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決定:中共蘇南區黨委和浙西區黨委合并成立蘇浙區黨委,粟裕、金明分任正副書記。
▲ 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向新四軍第四師下達阻止敵人打通淮河之企圖的指示:敵頗有趁水季打通淮河之可能,為給自東而西進犯之敵以有力的阻擊,你們最好能派主力一部為骨干至淮寶,配合淮寶獨立團堅持,你們對淮河以北地區及蔣壩等處,應即提出整個計劃與部署。
▲ 蘇浙軍區第一縱隊回師溧(陽)高(淳)地區,進行反攻前的各項準備。
▲ 揚中縣培根簡易師范(又稱培根簡師,以犧牲的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李培根名字命名)創建,施光前兼任校長。校址設在扁擔沙高興橋小學。
▲ 新四軍第四師一部在地方武裝沛(縣)銅(山)大隊配合下擊潰偽軍郝鵬舉部3000余人向(微山)湖西地區的進攻,斃俘偽軍500余人,俘偽軍第三十三師師長乜廷賓。
▲ 蘇中軍區組建蘇中教導旅,劉飛任旅長。8月,又組建三個旅:第一旅旅長陳玉生,政委李干輝;第二旅旅長胡炳云,政委陳時夫;第三旅旅長張震東,政委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