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綿綿思念 > 俊才彭雪楓 ——紀念彭雪楓將軍誕辰110周年
俊才彭雪楓 ——紀念彭雪楓將軍誕辰110周年
作者:金明磊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7年第8期 日期:2018-08-09 瀏覽次數:7831
彭雪楓
吾黨匡天下,得君亦俊才。
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陳毅《哭彭雪楓同志》詩摘
彭雪楓被毛澤東譽為“共產黨人好榜樣”。1989年11月,中央軍委確定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33人為“軍事家”,彭雪楓名列其中。2005年9月3日,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把彭雪楓等八位抗日將領,作為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杰出代表。
彭雪楓同志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軍事家、革命家,還是一個飽讀詩書、頗有文采的“俊才”。陳毅同志在1944年9月為悼念彭雪楓而作的《哭彭雪楓同志》詩中,稱彭雪楓為“俊才”。江澤民同志在1997年出版的《彭雪楓軍事文集》的題詞中稱彭雪楓同志“文武兼備,一代英才”。
書香世家 敏而好學
彭雪楓(1907—1944),原名彭修道,河南省鎮平縣七里莊人。他的祖父彭如瀾是私塾先生,父親彭延太是當地遠近聞名的醫生。這樣的家庭環境使得彭雪楓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養成了彭雪楓一生敏而好學的習慣,即使在戎馬倥傯的戰爭環境下,他也堅持每天擠出時間讀書寫作。在彭雪楓的書信、日記、文章中有著大量關于讀書的記錄。其所讀書籍不僅僅局限于革命戰斗書籍,國內外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哲學等方面的著作均有涉獵。
1936年11月至1937年彭雪楓受黨中央委派,對閻錫山進行統戰工作,他旅居太原時的《駐晉辦事處日記》中,提到讀過的有史學著作、名人傳記、古典名著、經濟學著作、國外哲學著作、國外文學名著、當代報紙雜志等各類著作多達95種。
1943年2月18日,農歷正月十四日彭雪楓在寫給林穎的信中,提到了自己每天的讀書時間:
三天來做了不少的事,心里頗為愉快。15日,讀書3小時,16日讀書4小時,《左派幼稚病》讀完了,待著作筆記,另外讀兩本理論性的小冊子,還加上一本曹禺的《原野》劇本。昨天會客之外,為《拂曉報》寫一篇社論,《論精兵主義》。
彭小楓將軍曾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講到,“父親(彭雪楓)花在休息上的時間比別人更少,他白天處理工作、打仗,晚上無論多么艱難困苦,就是點著煤油燈也要學習、也要寫東西”。
彭雪楓保持刻苦讀書學習、勤于寫作的習慣,同時他也要求妻子養成讀書學習的習慣。
1942年2月10日(臘月二十五),春節前夕,彭雪楓在給妻子周裕群(林穎原名)的信中這樣寫道:
新春節——四天哪!——應有我們的假期讀書計劃,假期讀書應以軟性的為主,如傳記小說之類,起碼也應當是隨筆等,我打算讀完《靜靜的頓河》第三卷,倘有可能,再復讀一遍季米特洛夫的報告。對于你,我熱望你也有個計劃。此外,騰出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春風潤面的清明天氣的大地上,我們可以談天。盼望著氣候能如我們的意。
附上《斯大林演說集》一冊。
在這封信中,彭雪楓給自己安排了春節期間的讀書計劃,也希望妻子能有讀書計劃,同時還給妻子隨信郵寄了書籍。
這種對于自己和妻子堅持讀書學習的要求,和彭雪楓從小接受的系統教育有密切關系。
彭雪楓5歲時隨祖父讀書識字,后在伯父彭延慶辦的私塾為富家子弟作伴讀。之后就讀于鎮平縣城的倉房學堂、鎮平縣察院小學、天津南開中學、陸軍十六混成旅軍官子弟學校(后易名為育德中學)。1926年育德中學解散后,彭雪楓又考入匯文中學就讀,并于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初,彭雪楓考入開封訓政學院政治專修科。1933年在撫州八角亭戰斗中光榮負傷,傷愈后,黨組織調他到江西紅軍大學高級科學習。
從小到大豐富而完整的學習經歷,使彭雪楓接受了系統教育,讓彭雪楓養成了熱愛學習的習慣,使得他的知識面豐富而開闊,并且這些學習經歷還為以后的辦報、辦劇團、寫文章等文化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博覽群書 著作等身
彭雪楓從參加革命到犧牲,20年時間里,寫的東西有幾百萬字,其中收錄在《彭雪楓軍事文集》中的就有50萬字。這些文章不但有關于黨的建設、軍事作戰方面的,而且還有散文、游記等。彭雪楓常年在革命和戰斗一線,很難有完整的閑暇時間進行寫作,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還能有如此豐碩的著作,陳毅稱其“俊才”名副其實。
以在綏遠歸綏(即今呼和浩特市)等地游歷時所見所聞寫成的《塞上瑣記》,是彭雪楓最早公開發表的文章。他在《塞上瑣記》中寫道,“作工的成年成月得不到休息的空兒,享福者徹年徹月的淫樂,不受一點兒的累;天地般的懸殊!這怎能會不激起階級意識來呢?我見到這些就起了敵視卑鄙之念。”“假如能夠上學,多得經驗,焉見得不能平治天下呢!”彭雪楓通過游歷時的所見所聞,抒發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和不平,希望改變社會現實,造福廣大百姓,而“平治天下”。
1933年在撫州八角亭戰斗中,彭雪楓率部以反沖鋒打垮了白匪第四師的進攻,并在戰斗中負傷。1934年3月,彭雪楓發表了第一篇軍事論文《八角亭戰斗的教訓》,在文中提出了“在運動中殲滅敵人”的重要論點。這個觀點和毛澤東的游擊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1936年6月彭雪楓調紅軍大學學習,在學習期間撰寫了《婁山關前后》,發表在1936年紅一方面軍政治部編輯出版的《二萬五千里》一書中。文章描述了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二渡赤水和婁山關、遵義戰役中紅三軍團的作戰情況,表達了彭雪楓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豪邁之情。
《拂曉報——我們的良師》是彭雪楓為其創辦的《拂曉報》撰寫的發刊詞。為什么取名《拂曉報》?彭雪楓在文中指出:“‘拂曉’代表著朝氣、希望、革命、勇敢、邁進、有為、勝利就來的意思。……拂曉催我們斗爭,拂曉引來了光明。”這篇充滿了革命激情、朝氣蓬勃的發刊詞,也是彭雪楓對于革命的暢想。彭雪楓心中充滿了必勝的信念,對革命充滿激情,對國家和人民充滿熱愛,所以才用“拂曉”來為自己主導創辦的報刊命名。“拂曉”體現了彭雪楓心中的革命浪漫主義,這種革命浪漫主義是彭雪楓作為文化人、作為知識分子、作為“俊才”所特有的精神。
俠膽文心 知行合一
彭雪楓將軍是深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熏陶的革命者。《左傳》中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說法。中國傳統文人,如李白、杜甫、辛棄疾、蘇軾、范仲淹等,都文采飛揚,其文章詩詞在當世都是一絕,但是他們從來不以文名自居,都想入世,或匡扶社稷、或抵御外敵。彭雪楓和歷史上的這些偉人一樣,不以文名自居,而以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奮斗為己任。
和中國歷史上先賢一樣,抱著立德、立功、立言的胸懷,彭雪楓從思想到實踐,從讀書學習寫文章,走向齊家治國平天下。彭雪楓的心是中國傳統文人的心,但是其受革命思想的熏陶,為人民的疾苦而奔走奮斗的行為和辛棄疾等先賢一樣,是具有俠義精神的。有文心,有俠膽,彭雪楓實踐了儒家先賢王陽明所倡導的“知行合一”的境界。
被譽為彭雪楓三寶的騎兵團、《拂曉報》和拂曉劇團是彭雪楓俠膽文心、知行合一的最好體現。在他的帶動下,騎兵團每個戰士都能熟練掌握馬上劈刀、射擊、超越障礙等騎兵戰術動作,是淮北抗日戰場上使敵偽膽寒的精銳部隊。他對拂曉劇團的指導,也是細致入微。拂曉劇團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教育精髓,在豫皖蘇抗日戰場上,演出了許多人民喜聞樂見的作品,極大地鼓舞了根據地軍民抗日救國的斗志。
彭雪楓主導創辦的《拂曉報》,被譽為“人民的喉舌、戰斗的武器”。他深知“一枝筆勝過兩千只毛瑟槍”的道理,認為報紙“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報導,報紙的內容,從新聞、社論、論文,都應該包含著它的教育性、斗爭性和組織性。”在彭雪楓同志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拂曉報》在正確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鼓舞抗日軍民斗志、指導根據地建設和推動根據地文化事業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成為彰顯彭雪楓同志俠膽文心的重要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