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龍王身上的枷鎖 ——遏制我國的三條島鏈
龍王身上的枷鎖 ——遏制我國的三條島鏈
作者:周德華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7年第8期 日期:2018-08-24 瀏覽次數:7887
第一、二島鏈示意圖
龍是中華民族信奉的圖騰,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相傳在中國四海有四大龍王,本領非凡,主管著各自的海洋,海洋的喜怒哀樂都在其掌控之中,龍王只接受天庭玉皇大帝的管控。然而,中國的發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敵視國家日益緊張,對我國實施遏制政策,龍王不僅要受制于天庭的玉皇大帝,同時還要受到太平洋方向三條枷鎖——三條島鏈的束縛。
島鏈這一概念是由美國歷史上對共產主義和冷戰持強硬態度的國務卿杜勒斯于1951年提出的,既有地理方面的內涵,更有意識形態方面的內容。20世紀初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20世紀四五十年代,在亞洲大陸東部的中國、越南、朝鮮、蒙古等相繼步入社會主義國家的行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同盟對此憂心忡忡,竭力想從海上方向對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圍堵,于是便通過各種雙邊、多邊軍事合作的方式,依托島鏈建立軍事基地群,構筑了三道防線。
第一島鏈: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島,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全長5700余千米,呈東北——西南走向,共有島嶼兩萬多個。島鏈上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有日本、韓國、中國的臺灣、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建有眾多軍事基地、機場,并部署有大量的兵力兵器。
第二島鏈:北起日本的南方群島(包括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中接馬里亞納群島(含美國的關島),南至加羅林群島,由一千多個島嶼組成,綿延4400余千米,建有以關島為核心的軍事基地群。
第三島鏈:北起阿留申群島,中接夏威夷,南至大洋洲一些群島,核心是夏威夷島,美國建有以夏威夷為核心的軍事基地群。
在這三條島鏈上,軍事基地群配置有序,能夠相互支援,扼守亞洲大陸走向太平洋的所有咽喉要道。冷戰時,三條島鏈成為遏制社會主義國家的前沿陣地、遏止亞洲國家向海洋發展的重要籌碼和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活動的重要依托,對亞洲國家形成威懾之勢。冷戰結束后,島鏈不再具有意識形態方面的意義,但卻沒有絲毫削弱,成為遏制中國走向海洋的戰略陣線,成為從海洋方向威脅中國安全的前沿出發陣地,成為捆綁在東方巨龍身上的枷鎖。
三條島鏈對中國產生極大影響。在安全方面,三條島鏈擠壓中國的地緣空間,對中國形成戰略封鎖,阻止中國進入太平洋;敵對國家借助三條島鏈使中國本不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被弱化,周圍國家有恃無恐,蠢蠢欲動,安全環境日益嚴峻;利用三條島鏈配備先進監測儀器,跟蹤探測和收集中國軍事信息,掌控通向太平洋的通道,并可能對中國軍事信息網絡實施攻擊。在內政方面,敵對勢力以三條島鏈為基礎,插手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臺灣問題、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對中國主權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在發展方面,敵對勢力實行三條島鏈包圍,搶奪中國的海上權力,掠奪中國的海上利益,并想通過對中國海上權力的控制,進而控制中國的發展權。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美國實施重返亞洲和亞太再平衡戰略以后,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仍然憑借島鏈這一特殊的地理環境,繼續對我國實施封鎖與遏制政策。如在第一島鏈不斷強化軍事同盟關系,不斷發展與中國存在領土主權爭端國家之間的軍事互動,不斷向第一島鏈軍事基地部署最先進的武器裝備等;在第二島鏈不斷加強關島基地建設,強化以關島為核心的新的遏阻鏈等等。
面對太平洋方向的三條島鏈,中國龍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逐步砸碎束縛自己的枷鎖。20世紀80年代,中國海軍從近岸海域實施防御作戰向近海防御作戰轉變。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海軍著眼信息化條件下海上局部戰爭的特點規律,全面提高近海綜合作戰能力、戰略威懾與反擊能力,逐步發展遠海合作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能力。當前,中國海軍已經發展成為一支多兵種合成、具有核常雙重作戰手段的現代海上作戰力量,自由出入第一島鏈,到第一、二島鏈之間和北印度洋海域開展遠洋軍事訓練。可以說,中國龍已經突破第一島鏈,鋒指第二島鏈,直逼第三島鏈。在不久的將來,龍王身上的枷鎖終將被砸碎,從而遨游世界各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