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9月10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9月10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09-10 瀏覽次數:7843
9月10日
1939年
▲ 彭雪楓致電劉少奇,報告新四軍游擊支隊東進懷遠、蚌埠兩月來的情況:內吸收新戰士1800人,在蒙城,擴大五個連,建立大隊,三個獨立營,一個總隊(自成一個團),支隊已近八千人。地方黨的組織亦有大發展。皖北特委(已有七個縣委)最近成立,皖東北(津浦路東)已成立黨的工作委員會。目前以永、渦為中心縣,豫皖蘇邊六縣已略具根據地的規模。
1940年
▲ 中共中央書記處發出《關于目前軍事行動總方針的指示》:“根據中央七七宣言與七七決定,我八路軍、新四軍全部力量在目前加強團結時期,應集中其主要注意力于打擊敵人。應仿照華北百團戰役先例,在山東及華中組織一次至幾次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對敵進攻行動,用以縮小敵占區,擴大根據地,打通封鎖線,提高戰斗力,并在山東與華中方面繼續擴大我軍數量”,“對于友軍則不論何部,即使是最反動最頑固者,在目前時期中,在彼等沒有向我進攻或其進攻已為我擊破時,均應采取緩和態度”,“擊敵和友是目前軍事行動的總方針”。
1941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要求新四軍第一師及蘇中區黨委,充實主力準備應付日偽新的“掃蕩”,指出:“第三分區縣級地方武裝4000余人,而主力則僅800人,這個比例不改變則不能繼續作戰”,“應從區鄉級地方武裝中動員2000補充一旅,充實第一、第二兩個主力團。再從人民中充實區鄉游擊隊。”“動員人民、地方武裝加入主力”。
▲ 新四軍第一師第三旅第八團在蘇中如東縣任家旗桿設伏,擊沉日軍汽艇1艘,斃日軍10余人。
1942年
▲ 粟裕電示新四軍第十六旅,提出恢復澄錫虞(江陰、無錫、常熟)地區的意見:“基本同意你們所提恢復澄錫虞工作意見”。“但我們認為目前尚不宜派主力突入該區,集中力量破襲敵軍”。“目前應盡量隱蔽行動,只在絕對有利與極其必要時,才予日偽以打擊,以振奮民心,但也要適可而止。”“此間已令第一旅加強澄錫虞之力量,并令第十八旅部隊由澄錫虞地區向東發展,令錢敏(中共澄錫虞中心縣委書記)及當地負責同志與蘇中三分區葉飛、韋一平取得聯系,并歸葉、韋領導。”
▲ 粟裕電示新四軍第十六旅今后對待國民黨軍應注意:“目前并非是與頑方決戰時期,總以保存、聚集有生力量與堅持原地斗爭為一切工作之中心。”如主動向溧武路以南頑“忠救軍”進攻,在軍事上、政治上均不利,不可輕舉。只有在頑向你們進攻,情況十分明了,勝利極有把握的原則下,才集中優勢兵力予以殲滅性打擊。“目前頑軍可能借口以反攻為名,北來侵占我地區。你們則應提出各自堅持原地,相互呼應打擊敵人,并以加強團結、反對摩擦為號召,以爭取其中下層軍官之同情,造成自己政治上的優勢,爾后才便于自衛反擊”。
▲ 中共蘇皖區黨委宣傳部主辦《江南黨刊》創刊,區黨委書記鄧仲銘在發刊詞《創刊的使命》中指出:“要能正確地掌握共產黨的政策,必須提高江南全黨政治和理論水準,堅決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三種歪風,保證黨的純潔、集中、統一和服從中央,建設一個布爾什維克化的江南黨,完成堅持江南斗爭的光榮任務。”。
1944年
▲ 中共中央軍委下達擊破國民黨軍三路夾擊計劃的命令:“自我彭師(新四軍第四師)進入蕭縣、夏邑、永城地區后,頑湯恩伯、陳大慶共同商定聯偽剿共,企圖三路夾擊我西進部隊”;為了鞏固我軍西進的新發展和實施各個擊破頑方的來攻計劃,對彭師西進部隊、路東淮北部隊、新四軍第三師第七旅、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太岳軍區被指定派赴豫西的部隊、新四軍第五師北進部隊進行部署和任務分配。強調指出新黃河以東地區,為我華北、華中的聯系樞紐,戰略上極為重要,目前已成為頑我必爭。我軍必須在連續不斷的戰斗勝利中,才能完全鞏固該地區的發展。要求各兵團靈活機敏的去完成所負任務,各部作戰配合,統歸彭師長指揮。
▲ 新華社10日電:長興大捷后,我新四軍共收復13個據點。近在我勝利威脅下,敵偽又被迫放棄據點12個,計有太湖邊上的鴻橋、上幸橋,長興城西南朱家巷、虹星橋、蠡塘橋、白水灘、胥昌橋、紐店橋等據點。總計一個多月以來,我攻克敵偽據點達25處,前后解放國土2000余平方里,人民10余萬,長興地區四分之三重歸祖國。解放區人民情緒空前高漲,迅速建立民主政權,戰后10天內成立了合溪、白阜、水口三鎮等9個鄉公所,共84個保。
▲ 《解放日報》刊文《京杭國道上 新四軍攻入長興城》,報道長興大捷。
1945年
▲ 中共中央指示河南區黨委并告鄭位三、李先念:中央贊成河南主力及大部分干部在情況嚴重時,第一步向南轉移與五師靠攏,以后再相機發展,望即與鄭位三、李先念直接聯絡,規定行動計劃。河南部隊及五師部隊留在黃河以南行動,有極重要的戰略意義,它直接配合華北與長江下游我軍作戰,所以不應退過黃河以北來。你們在鄂、豫、皖三省以致陜南地區是完全能夠長期勝利堅持的。
▲ 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電示新四軍蘇北軍區:“同意你們對淮安軍事政治雙管齊下之部署。但政治上爭取應限定其投降時間,并在軍事上積極準備攻城部署。如我準備完成而偽尚拖延時間,則應以軍事解決之,免日久生變。”
▲ 鄂豫皖區委致電河南區黨委并報中共中央:我們完全同意你們立即集結主力南下與我們靠攏并會合。因為這對全國整個的斗爭是有好處的,希望你們立即堅決的毫不猶豫的實現并執行這一決心。我們決定以大力等候接護你們,并幫助你們解決各種困難。你們何時開動望告。我們除即令豫中部隊即以一部開往葉縣附近掩護你們外,希你們也能抽派一定兵力到寶豐、襄城、郊縣一帶活動,保障你們南下路線的安全。
9月上旬
1937年
▲ 朱理治抵達開封,撤銷中共河南省工委,正式建立中共河南省委,朱理治任書記,隸屬中共中央領導,機關設在開封北道門大街。
1938年
▲ 中共蘇南區工委在延陵莊湖村成立。
1939年
▲ 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第四團隊飛越漢水,一度攻克漢陽蔡甸鎮,痛擊偽軍第九十二師熊光部,殲其100余人。
1940年
▲ 黃克誠率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二支隊挺進蘇北淮海地區,協助地方黨建立了沭陽、泗陽、宿遷、淮陰、漣水、東海等八個縣的抗日民主政權,并發展地方武裝4000余人。
▲ 中共蘇皖區黨委東渡運河到沭陽,駐六塘河岸錢集、張圩、陳圩一帶。撤銷蘇皖二、三地委,原屬各縣直屬區黨委領導。
1942年
▲ 范長江、錢杏邨、胡考、賀綠汀、黃源等人在阜寧縣停翅港賣飯曹成立“文化村”,作為新四軍軍部和鹽阜區文化人活動的中心。
1944年
▲ 新四軍第四師西進部隊恢復蕭永宿地區,建立蕭縣、水城、宿西三縣抗日民主政權,組織了4000余人的地方武裝,為繼續西進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5年
▲ 蘇常昆太行署成立,錢伯蓀任行署主任兼常熟縣縣長。
▲ 蘇中第五分區特務第一團四個連,在澄西縣地方武裝配合下,攻打常州北門外小新橋偽據點,特務第一團第一營營長羅云高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