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快樂是力量
快樂是力量
作者:黃朱清 責任編輯:黨亞惠 來源:《鐵軍》2017年第8期 日期:2018-08-31 瀏覽次數:7851
城市:武漢市
時間:2014年7月15日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王群
王群敬軍禮
在武漢,尋訪到王群,我們是幸運的。
湖北省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何光耀透露,好幾年前,中央電視臺來武漢拍攝文獻紀錄片《中原雄師》,采訪人物中有王群,而他沒有接受采訪。話畢,何光耀笑了起來,“這次你們來武漢搶救新四軍老戰士史料,我們聯系了,王群答應接受訪談,還是你們有面子”。我說,“這次搶救新四軍老戰士史料是中國新四軍研究會組織的,還是新四軍研究會有面子”。
王群(右)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觀禮臺上
王群(中)在北京看望新四軍五師老戰士
省委大院里,有一棟黨史研究室的樓,采訪王群安排在311室,這是何光耀的辦公室,一面墻全是書柜。書柜前放了一把椅子,老人面對攝像機神態自若。王群身材魁梧,說話思路清晰,聊天式訪談,他顯得格外親和。
王群,湖北新洲人,離休前任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
談到當新四軍,王群回憶了一件事。他小的時候,家庭已經破落,父母在武漢,王群徒步60來里路過江來到武漢,正是盛夏酷暑的季節,城里的柏油馬路被太陽曬得燙燙的,于是,他就找草坪上坐了下來,沒想到洋人過來打他,不允許他坐草坪。他跳起來罵洋人,旁邊有老百姓對他喊,“外國人的租界”。據說,這里有日本租界、法國租界等等。中國的土地,中國人竟然沒資格坐。憤恨之下,王群和相識的一些十六七歲青年,約好去抗日。有的青年去了國民黨部隊,王群覺得還是共產黨好,在老百姓中間有口碑,聽說新四軍是共產黨領導的,當時還流傳一首歌,《新四軍里真快樂》,歌里唱道,“新四軍里真快樂,吃穿平等津貼一樣多,不打也不罵”。就是這首歌讓王群動心參加了新四軍。
1943年,王群17歲,他上了新四軍的一個學校,叫洪山公學,新四軍五師副政委陳少敏出任第一任校長。公學設有行政、教育、經濟等專業,經濟專業又分了銀行、會計、稅務班。洪山公學實行軍事化管理,軍裝、軍帽、被子、草鞋、搪瓷缸、毛巾、牙刷、牙粉等都是發的。學校位于鄂豫邊區,在日、偽、頑夾擊的戰爭態勢下,學習訓練生活是艱苦的,可王群覺得很快樂,沒有打罵,同甘共苦,如同一個大家庭。當時,沒有固定校舍,住農民家的土坯房、茅草房;在竹園、樹林、祠堂、廟宇里上課,背包當桌凳,門板當黑板,泥塊、木炭當粉筆。夜晚輪流站崗放哨。星期天天還沒亮,就出發去背米,米袋是自己的褲子。當時學校流傳順口溜:“認字就在背包上,寫字就在大地上,課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蓋上。”王群回憶說,在洪山公學,接受了理想教育、愛國教育。一邊學習,一邊還要去做群眾工作,老百姓對我們來說是恩人。得了病,他們用傳統的配方幫助治病,救了我們。冬天來了,吃飯穿衣都成問題,群眾支持部隊。他們還為部隊送情報。沒有群眾,哪有我們,群眾是靠山,軍隊才贏得勝利。
抗戰勝利的前一年,王群入了黨。他記憶猶新,那個時候就學劉少奇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篇著作寫于1939年,是一部培養合格、成熟共產黨員的教科書。王群說,抗戰爆發后,大批具有革命熱情的積極分子被吸收到黨的隊伍,壯大了黨的力量,可不少人還是幼稚的革命者,并不清楚怎樣做合格的黨員。學了這篇著作,思想上開始明朗起來,中國共產黨擔負著偉大的歷史使命,這就是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共產黨員是黨的細胞,細胞充滿活力和生機,黨的肌體才健壯。因此,共產黨員迫切要學會“運用馬列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和處理問題”“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個人利益無條件服從革命利益需要”“吃苦在前、沖鋒在前、犧牲在前”等等,這些修養潛移默化影響了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不管遇到的環境如何艱難和危險,不害怕,甚至甘愿為革命犧牲。
抗戰勝利后,王群被分到鄂東軍區。這個軍區轄原鄂豫皖湘贛軍區之鄂南、鄂皖、第一軍分區和新四軍第五師獨立第二旅。王群先后在鄂東軍區、中原局、新四軍五師十四旅四十一團當會計。過了幾個月,王群被調去給地委書記當秘書。1946年6月,國民黨軍悍然以湖北宣化店地區為目標,分四路圍攻中原解放區,導致全面內戰爆發。中原突圍的槍聲,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此時,王群已下到部隊任連隊副指導員。王群說,我有點文化,后來到團部當宣傳干事、組織干事。在湖北打了三年解放戰爭,一直打到解放武漢,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全國解放了,王群曾在湖北省軍區任指導員、師政治部干事、人民武裝部秘書、組織動員科副科長、原武漢軍區司令部動員部副部長、湖北省宜昌軍分區副政治委員。轉到地方工作后,他任中共宜昌地委第一書記、中共湖北省委副書記兼武漢市委書記。
1987年8月,王群赴內蒙古自治區履職。新四軍的小戰士,成長為正省級干部。
離了休,王群被聘為湖北省新四軍研究會會長。
風雨人生,情深意長,王群依然眷戀當年新四軍戰斗過的紅色熱土。
湖北隨州有個九口堰,1939年歲末,李先念率領鄂豫挺進縱隊,來到這個地區開辟了白兆山根據地。新四軍五師在九口堰戰斗生活了三年之久。王群心系九口堰,親自出面向省里申請專款,幫助建成了九口堰新四軍五師紀念館。胡家臺,在湖北仙桃市境內,地處鄂中南、江漢平原腹地。1942年2月,新四軍五師十三旅及十五旅的部隊與來犯日軍激戰三天,胡家臺的老百姓放棄農屋,協助新四軍火攻,擊斃、燒死日軍近200人,取得了侏儒山戰役最后一戰的勝利。王群多次考察胡家臺,提出珍視這一血色凝重、氣壯山河的新四軍抗戰遺址,“搶救性保護,開發性建設”,豐富紅色文化。2013年,胡家臺戰斗紀念碑揭幕、紀念館開館。姚家山,地處武漢黃陂區的北部山區,1940年底至1946年間,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和新四軍五師司令部、政治部曾在這里駐營。中共黃陂區委黨史研究室主編出版《紅色姚家山》一書,生動記述了新四軍五師在姚家山及周邊地區開展的革命活動,展現了抗戰時期黃陂人民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王群欣然作序,他認為這既是厚重的黨史資料,更是對公眾尤其是青少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詮釋鐵軍精神的生動教材。
王群,我黨的高官,始終對黨忠誠。談及家庭,王群說,生活里我們常祝人家快樂。其實,個人的快樂,總是取決于家庭的快樂。我孩子成長道路算是順利的。子女們都比較守規矩。我經常給他們講我當年為什么要去參加新四軍,為什么沒有加入國民黨;講我在十年動亂中受到的迫害和沖擊,為什么今天還是對黨堅信不移。革命的傳統要講,讓我們后代了解父輩的初心,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記者感言 采訪完王群,最觸動我心弦的,一是新四軍的歌寫得好,唱起來能唱到人的心坎上;二是快樂不能單純理解為情緒狀態,其實快樂是無形的力量,而且這個力量是無法估量的。1999年,北京新四軍研究會組織新四軍時期的老音樂工作者,搜集、整理、編輯、復印了《新四軍歌曲》。在這本書的“五師(鄂豫皖地區)音樂工作者創作歌曲”部分,我翻閱到了《新四軍里真快樂》這首歌,詞是冷新華寫的。冷新華,河南商水縣人,1937年8月參加革命,抗日戰爭時期在新四軍工作,曾任教員、團政治處主任、第五師隨營學校政治部主任、第五師豫南游擊兵團政治部主任等職。這首歌詞的精彩之筆,就是把新四軍里的快樂,歸結為官兵一致的氛圍。官兵一致是人民軍隊政治工作三大原則之一,是處理官兵關系、上下級關系的準則。實行官兵一致,就要求干部從尊重士兵的根本態度出發,平等待人。我軍遵循官兵一致的原則,正確處理軍隊內部關系,形成了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激勵了廣大官兵高度的革命責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使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患難與共,生死相依,始終保持著高度統一的革命意志,成為團結自己、戰勝敵人的重要保證。官兵之間平等相待,相處兄弟一般,抗戰年代新四軍堅持敵后作戰,環境艱苦,部隊卻充滿著革命的樂觀主義,在這個基礎上營造的快樂,與國民黨部隊的打罵體罰取樂、欺壓百姓淫樂是有本質區別的,新四軍的快樂,是從心底里抑制不住洋溢出來的,是真快樂。王群,就是被這種快樂所感染選擇了參加新四軍。
至此,我們又對新四軍音樂人才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張愛萍同志生前為《新四軍歌曲》作序,序言里他這樣寫道:“在艱苦的敵后八年抗戰中,新四軍的文化工作始終伴隨著部隊作戰、根據地建設同步發展。著名音樂家賀綠汀、任光、何士德、孟波、章枚以及在戰斗中成長的音樂工作者,創作了大量反映部隊作戰、根據地建設等敵后斗爭生活的歌曲,并在廣大軍民中掀起了空前高漲的歌詠活動,唱遍了大江南北,對鼓舞廣大軍民進行抗日戰爭、奪取抗戰勝利,起了重大作用。”王群的故事告訴我們,新四軍歌曲是新四軍足跡的真實記錄,是永駐新四軍官兵心間的無形豐碑。
王群為《鐵軍》雜志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