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新四軍中騰起中國龍
新四軍中騰起中國龍
作者:劍鋒 責任編輯:李贊庭 來源:《鐵軍》2012年第3期 日期:2013-10-17 瀏覽次數:7834
75年前,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新四軍應運而生,和八路軍一起,挺起中華抗戰的脊梁。經過八年浴血奮戰,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這期間,新四軍最初組建了海防大隊。解放戰爭期間,海防大隊發展為華中海軍,之后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伴隨著飛機引擎的轟鳴聲、按動相機快門的咔嚓聲,多艘白色戰艦的身影出現在日本《朝日新聞》播出的一段視頻中。一支由四艘中國海軍艦艇組成的編隊于2011年12月1日經過沖繩縣宮古島以東100公里的公海水域,駛往西北方向。這是赴西太平洋地區訓練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完成任務后穿越“島鏈”回家。
與此同時,中國海軍第十批護航編隊正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遠在印度洋的第九批護航編隊中的“武漢”艦、“玉林”艦現身波斯灣,訪問科威特、阿曼;載譽而歸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正從南美返航;中國首艘航母也再次出海試航。
中國“蛟龍”近來兵分多路,挺進世界三大洋,在世界軍事舞臺上展示著自己的風采。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自1949年4月23日成立至今,已有63年的歷史?;仡欀袊\姵鮿摃r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新四軍與中國海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密不可分的淵源。
海軍初創時的領導成員都是從新四軍中走出的高級將領
解放戰爭后期,解放軍在沿海地區組織了幾次大規模的戰役,創造了能夠全殲該地區國民黨軍隊的大好形勢,但是由于缺乏海上武裝,致使國民黨陸軍殘余多次在國民黨海軍和美國海軍的掩護下從海上撤逃。
1949年4月,渡江戰役在即,接下來就是解放上海。可以肯定地說,必然又要有大批殘敵,甚至國民黨政府的大批官僚借海路逃走。沒有屬于自己的海軍,我軍只能望洋興嘆了!盤踞在大陸沿海島嶼的美國海軍虎視眈眈,國民黨海軍又想作垂死掙扎。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是很難打通阻擋解放全中國航道障礙的!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已是迫在眉睫、重中之重的大事!
當時,華東軍區所屬地域,包括臺灣在內共七省一市,東臨黃海、東海,前出太平洋,海岸線占全國的大部,沿岸有眾多的島嶼和優良港口,所以中共中央決定由華東軍區首先組建人民海軍。
渡江戰役籌備會議一結束,華東軍區司令員兼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向剛剛從蘇聯養傷回國的張愛萍下達了中央軍委的緊急通知——組建華東軍區海軍。4月21日,渡江戰役打響。23日,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少將司令員林遵率所部及其下屬共25艘艦艇、1271名士兵起義。同日,在江蘇泰州白馬廟成立了中共華東軍區海軍臨時委員會,張愛萍任書記,孫克驥、馮文華、汪大漠、張元培為委員。
張愛萍在新四軍中歷任第三師九旅旅長、第三師副師長兼蘇北軍區副司令員、第四師師長兼淮北軍區司令員等職;孫克驥在新四軍中歷任第三支隊政治部宣傳教育科科長,挺進縱隊政治部宣傳教育科科長,第一師一旅二團政治處主任,新編第四團政治委員,蘇中第三地委宣傳部部長等職;馮文華在新四軍中歷任第四支隊八團參謀長、第五支隊副參謀長、抗大八分校教育長、第四師參謀處長等職;汪大漠在新四軍中歷任第七師政治部組織干事、華東局黨校教育干事、軍部特務團政治處主任等職;張元培在新四軍中歷任供給部副部長、第七師沿江支隊政治部副主任、第七師參謀處長等職。他們五人都是從新四軍中走出的高級將領,此番擔負重任組建華東軍區海軍。
蘇北海防縱隊的前身即新四軍蘇中海防團
根據總前委決定,首批編入華東軍區海軍的部隊有蘇北海防縱隊、國民黨海軍起義部隊、三野直屬教導師師部和一個團以及野司偵察營,共計4000余人。
說起蘇北海防縱隊,她的前身即新四軍蘇中海防團。1941年4月10日,新四軍第一師師長粟裕提出創立海上武裝,并于當年冬季反掃蕩的過程中,帶上電臺到海上活動,一面指揮反掃蕩,一面探索潮汐氣象變化規律。1942年初,粟裕決定組建專門的海防力量,負責開辟海上廣闊的回旋余地,以便配合陸地上的反掃蕩斗爭。最初是以蘇中軍區后勤機關一部和山炮連、警衛分隊為基礎,組建一個海防大隊。同年秋天,在這個海防大隊的基礎上,蘇中軍區黨委決定再抽調三個警衛連,正式組建蘇中軍區海防團,并由第三旅旅長陶勇兼任海防團團長。蘇中海防團組建后,爭取了在海匪中有影響力的孫二虎(后改名為孫仲明)部、陸洲舫部歸屬新四軍,瓦解并殲滅了作惡多端的王平仲部,在以弶港為中心的十余處港口,開辟和建立了黨、政、群組織及工作。
1943年11月,新四軍一師兼蘇中軍區決定,將海防團與第四軍分區的海防二、三團合編為蘇中軍區海防縱隊,下轄海防第一、二、三團。陶勇兼任縱隊司令員,四分區政治委員吉洛(姬鵬飛)兼任政委。蘇中海防縱隊建立后,開辟了蘇中同蘇北、山東、浙東、上海的海上交通,多次護送地下黨員等經海上出入根據地,還掩護大批知識青年從上海來到蘇北,有的甚至轉往延安。海防縱隊多次截擊日軍在沿海的運輸船,并將上海等地地下聯絡站集中的各種軍需物資送到敵后根據地,拔除了日偽在沿海的多個據點,多次粉碎日軍艦艇對海防縱隊的進攻,保衛了抗日根據地和沿海漁民的生產。在斗爭最困難的歲月里,根據地的江淮銀行、兵工廠、被服廠和后方醫院等,仍能在黃海上堅持下去。
抗戰勝利后,1945年10月,為了保衛華中根據地,控制華中沿海地區,華中軍區決定重組海防部隊。由原蘇中海防縱隊的兩個連,吸收沿海地方武裝中的原??v人員,和浙東海防大隊北撤人員,組建華中軍區海防總隊。1947年1月,華中海防總隊改稱華中海防縱隊。1948年3月14日,蘇北軍區成立,華中海防縱隊更名為蘇北海防縱隊,直屬于蘇北軍區。為準備渡江戰役,海防縱隊奉命南移,1948年12月在靖江八圩港整編,于1949年4月21日投入渡江戰役之中。
完成渡江戰役任務的蘇北海防縱隊,于26日在司令員吳福海、副司令員孫仲明的帶領下加入華東海軍。蘇北海防縱隊1463名官兵改編為華東軍區海軍第一縱隊,這也是華東軍區海軍成立后宣布的第一支作戰部隊。
孫克驥深入虎穴策反林遵起義
首批編入華東軍區海軍的國民黨海軍起義部隊,指的是國民黨海防第二艦隊。當時負責與國民黨海防第二艦隊司令員林遵面談并成功策反的,正是第三十一旅政治委員孫克驥。他之所以成為策反林遵的最佳人選,是因為孫克驥和林遵同是福建人,可利用同鄉關系進行工作;孫抗戰前曾在白區工作過,有白區工作經驗;他又有在新四軍工作的經驗,可以在政治上、軍事上協助林遵組織起義。
按照同林遵的商定,我方人員到鎮江后,無論誰同林遵接頭,一律化名李治平、以林遵同鄉少年好友的名義相見。孫克驥得知林遵赴前線巡視沿江防務回到了鎮江,他便連夜從上海趕到鎮江。孫克驥來到海軍碼頭,透過迷霧隱約可見江面上停泊著幾艘軍艦。他在碼頭走了幾個來回,見有幾個水兵用福州話閑聊,便湊過去用福州話與他們拉起了老鄉關系。在水兵們的幫助下,孫克驥乘坐交通艇登上了林遵的“惠安”艦。待哨兵通報后,一個海軍少校參謀出來接待。孫克驥把以李治平名義寫的信托他轉交林遵。過了一會兒,得到的回復是:“林司令說,不認識李治平。”隨即叫來交通艇,送孫克驥上岸。后來才知道,當時林遵的身邊有蔣介石的親信桂永清。林遵怕有不測,又不便解釋,所以才禮送孫克驥下艦。
在策反過程中,孫克驥意外得悉他的姑表兄邵侖也在第二艦隊,任“永綏”艦的中校艦長,而且是策劃起義的核心人物。這一意外消息,使他又多了條策反途徑。他到南京找到邵侖,經過邵侖間接同林遵商談,林遵同意按計劃行動。4月21日,渡江戰役打響。4月23日,林遵在南京宣布起義,投入人民的懷抱。
林遵的起義,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解放全中國增威助力,為中國人民建設自己的海軍夯實了基礎。孫克驥圓滿地完成了策反重任,為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立了大功。
后來,華東軍區海軍又先后在南京、鎮江、武漢、重慶等地接收國民黨海軍起義、投誠人員,規模不斷壯大。1949年5月9日,中央軍委電示批準華東海軍的組成,并正式命名為“華東軍區海軍”,張愛萍任首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中國海軍,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漫長道路,這一切凝聚著多少新四軍老一輩革命家的心血與汗水,是多么地來之不易??!當今,這條從新四軍中騰飛的中國“蛟龍”,必將劈波斬浪,在維護祖國海疆安全和海洋國土完整的斗爭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