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9月23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9月23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09-23 瀏覽次數:7828
9月23日
1937年
▲ 蔣介石關于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的談話,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由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38年
▲ 曾山向中共中央遞呈《談東南分局工作》。
1940年
▲ 蘇州縣各界人民代表大會在抗日游擊根據地東唐市戈家村召開,會上正式成立代行政權職能的蘇州縣人民抗日自衛會,浦青當選為主席。
1941年
▲ 陳毅、劉少奇電示張云逸、羅炳輝、鄭位三并劉順元、方毅、孫仲德、曾希圣、何偉、李步新、彭雪楓、鄧子恢,報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葉劍英:“要大力發展地方部隊,提高地方部隊的戰斗力與政治水平。”“一般要放棄收編地方部隊補充主力的辦法,使地方部隊正規化亦不可過急,要以長期工作和斗爭來逐漸提高地方部隊達到主力的水平,并切實培養地方干部及外來的地方工作的好同志到地方部隊負責。”對地方部隊的三項要求:在黨領導下;有好的群眾紀律,執行黨的政策;有戰斗力及戰斗積極性。
▲ 新四軍第二師第十團三個連22日進駐林家碼頭,是日拂曉,當地偽軍及刀會勾結日軍共300余人,包圍我駐林家碼頭部隊。該部跳出實施反包圍,將敵擊潰。斃敵20余人,俘20余人。
▲ 敵偽200余人進占淮陰順河集,放火燒毀大部民房。我駐陳陽新四軍第四師第三十二團部隊,將順河集之敵擊退。敵退至九鋪附近,又遭我第三十二團預伏襲擊。是役擊毀敵汽船1艘、民船1只,擊斃日軍9人、偽軍10余人。
1942年
▲ 淮海行署參議會舉行第二次例會,通過優待小學教師、救濟宿遷邵店等區蝗災、提高女權、調解農村糾紛等十余項議案,并修改通過《鄉鎮公所組織條例》。
1944年
▲ 新四軍第五師派黃林率三個連,達到豫南確山西北35千米、沙河店南10千米之樂山、板城之線,加強豫南游擊兵團。
1945年
▲ 中共中央電示宋任窮、楊勇、蘇振華,請設法轉告陳毅:因中央有新的部署,決定新四軍主力及陳、饒漱石二人均到山東工作,望陳及陳所率之軍事干部取捷徑直到山東,接替羅榮桓的職務,以便羅能迅速去東北。
▲ 中共中央華中局電示曾希圣:“胡明地區(指皖南旌德縣、涇縣、太平縣一帶地區)能生存,以不撤退為原則。如果部隊過大,亦可撤退部分。”“其他地方只要可以生存發展,均可留下少數事實上不能撤退的武裝,留原地分散隱蔽活動,建立隱蔽游擊基地。但對外不用我黨我軍名義。”。
▲ 張云逸、饒漱石、 賴傳珠致電中共中央軍委:第三師四個旅及師直,約10月1日可由蘇北出發。第二、第三師目前棉衣尚未做齊,工廠、醫院等一時均難處理完畢。第三師到山東蒙陰后,是否有繼續北進任務?時間如何?如在山東不再北進,則后方可緩處理,棉衣、大衣、兵工等可仍在華中生產后北運。中央軍委企圖如何?請即電示。
▲ 中共浙東區黨委在上虞縣城豐惠鎮召開擴大會議。會議傳達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關于北撤的命令和指示,區黨委和浙東縱隊領導的意見,部署北撤事宜及對北撤后浙東工作作出具體布置。會議決定組織“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留守處”,由王劍鳴(后隨軍北撤)、朱洪山任正副主任。
▲ 新四軍第三師《淮安城作戰公報》:我三師主力,在攻克淮陰城后,即回師南下,圍攻淮安城。于22日上午10時許,僅經5分鐘戰斗,即突破三丈六尺(12米)高的淮安“鐵城”。偽“剿匪”第五支隊吳漱泉部,第二支隊李東海部,及保安支隊馬紹南、殷效實等部5000余人,全部被殲,計俘偽團長殷效實、金覺非以下官兵4350人,擊斃偽支隊長吳漱泉、馬紹南以下300人,解放淮安城。
▲ 新四軍三師即將進軍東北,令七旅在淮陰、八旅在淮安、十旅在沭陽胡集集結,進行補充兵員、被服、調整編制等各項準備工作。全師四個旅、三個特務團,計3.5萬余人,在黃克誠率領下,于10月8日告別蘇北人民,踏上奔赴東北的征途。
1946年
▲ 中共中央復陳毅21日電:山東、華中兩野戰軍集中行動,兩個指揮部亦應合一,提議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如同意請即公布(對內)執行。正副參謀長以何人為宜,由你們酌定電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