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從當代中國版圖像什么說起
從當代中國版圖像什么說起
作者:劉星華 責任編輯:李贊庭 來源:《鐵軍》2013年第3期 日期:2013-10-17 瀏覽次數:7858
當代中國版圖像什么?絕大多數的回答是雄雞,我們從小受到的思想灌輸就是這個,但實際更準確的比喻應該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因為國家的版圖包括陸地領土和海洋國土,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領土是這把火炬的騰騰火苗;從渤海、黃海經臺灣以東海域至南沙群島曾母暗沙,再上括到海南至北部灣,合計約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是這把火炬的托盤和手柄。如果說正在創造高速發展奇跡的這片土地是旺盛的火苗,那么,作為托盤和手柄的藍色海洋將為它提供源源不斷的燃料。所以,從外形和內涵來比喻,我國是矗立在亞歐大陸東部的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
中國不是海洋大國 更不是海洋強國
通常大家都認為,中國是個陸地大國,又是個海洋大國。從擁有海洋資源的絕對數量來看,的確如此:中國大陸海岸線長度為1.8萬公里,島嶼海岸線長度為1.4萬公里,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6500多個,海岸線居世界第四位,大陸架面積位居世界第五位,200海里專屬經濟區面積為世界第十位。但實際上中國目前不算是海洋大國,更不是海洋強國。因為從單位陸地面積平均擁有的海岸線長度來看,中國只占世界第94位。如果按照可管轄的海域面積與大陸面積之比,世界沿海國家平均為0.94,中國僅為0.3,不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而日本超過11,朝鮮是2.17,越南是2.19,菲律賓是6.31。至于人均海洋面積,世界沿海國家平均為0.026平方公里,而中國只有0.0029平方公里,只是世界平均數字的十分之一,而與中國相鄰的海洋國家的平均數都超過中國的數十倍以上。
中國海域爭奪到底如何
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沿海國家最多可管轄六大海洋區域:港口、內海、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據此規定,中國擁有299.7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具體由黃海、渤海、東海和南海組成,除渤海屬于內水不存在爭議外,其他三個海區都需要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與鄰國合理劃分。隨著世界陸地資源日益減少,各國都力圖從海洋中獲得更多的資源。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周邊鄰國開始采取種種借口來瓜分我國海域,這樣就形成了180萬平方公里左右面積的爭議區,被非法侵占的海域已達70萬平方公里。
在38萬平方公里的黃海,根據黃海大陸架是中國陸地的自然延伸,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有25萬平方公里。可是在海域劃界問題上,韓國妄圖主張以“中間線原則”代替海底自然谷線為界,如果按此劃分,加上蘇巖礁問題,朝、韓可以多劃18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中國與朝鮮和韓國存在著18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區。
在77萬平方公里的東海,根據東海大陸架是中國陸地的自然延伸,應歸我國管轄的為54萬平方公里,但是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列島被日本非法占領,日本提出中日兩國是共架國,要求按中間線劃分海域。按日本的無理要求,日本與中國有16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地區。韓國單方面宣布了南黃海石油勘探區的范圍,又產生了面積約為10多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區。
在356萬平方公里的南海,我國海洋權益受到的侵犯更加嚴重。中國地圖的右下角,都附有一個南海諸島的小地圖,標有9段的國界線。南海周邊國家爭奪的島嶼和海域,絕大部分都在“九段線”之內。目前,南沙群島除中國控制的8個島礁和臺灣駐守的太平島(南沙諸島中的最大的島)外,共有40多個島、礁、灘被其他國家所侵占。其中,越南占領29個,不僅控制南沙群島及附近海域約4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還宣布西沙群島及附近海域歸其所有,此外提出北部灣的“垂直劃線法”將北部灣2/3以上海域占為己有;菲律賓占領9個,宣布黃巖島為其領土,將中沙群島及附近海域劃入其版圖,形成與我42萬平方公里的爭議海域;馬來西亞占領5個,把南沙群島南部海域的17萬平方公里劃入其版圖而與我產生爭議;印度尼西亞占領2個,將我傳統海域劃去5萬多平方公里;文萊占領1個,也侵占我3萬平方公里海域。這樣南海已經形成“六國七方”軍事占領的武裝割據格局,中國版圖上劃的海上傳統疆界“九段線”已經名存實亡。
主權之爭實際是利益之爭
無論是中日釣魚島之爭,還是中韓蘇巖礁之爭、中菲黃巖島之爭,以及多國的南沙之爭,其主權爭奪的背后是巨大的海洋權益的爭奪。
爭奪資源。
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南中國海之爭,表面上看是島礁之爭,實質上是資源之爭。當人口的不斷增長、資源的匱乏、環境的污染將人類生存的陸地弄得不堪重荷之時,眾多的目光投向了包裹著陸地的海洋。那浩淼的蔚藍色正展示著它特有的魅力——占有地球表面積的70.8%,擁有的礦物資源、海洋食物資源是陸地的千余倍,所提供的水產品至少能養活300億人口,能給予人類食物、肥料、礦物、水以及其他寶貴的資源。
1966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經過對包括釣魚島列島在內的我國東部海底資源的勘查,認為東海大陸架可能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油田之一,釣魚島附近水域可能成為“第二個中東”。據我國科學家1982年估計,釣魚島周圍海域的石油儲量約30~70億噸。還有資料反映,該海域海底石油儲量約為800億桶,超過100億噸。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寶庫。經初步估計,其油氣地質儲量大致在630億噸,有一半以上的儲量分布在應劃歸中國管轄的海域,約占中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屬于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以目前中國的原油產量,現已發現的陸地儲量再過20年即告開采完畢。而南海地區沿岸水域的石油儲藏,夠用一百年。另外,南中國海的可燃冰儲量足夠用上幾萬年。南中國海的其它資源價值在1萬億美元以上,這對中國這一人口眾多而陸地資源相對缺乏的國家來說,簡直是起死回生之地。
據科學家計算,就生產熱量而言,兩畝淺海海洋就相當于一畝良田,中國沿海約有這樣的“良田”2億畝,而南沙群島及其鄰近海域的水產品及魚類生產能力,不亞于沿岸淺海,面積不低于10萬平方公里,這相當于大陸產糧面積的總和,堪稱中國人的第二“糧倉”。
爭奪戰略要地。
現在對于各國來說,無論是海上運輸,還是國家安全,海岸線的作用至關重要。因為1994年生效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明確規定,主權國家可以沿著本國領海基地劃出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和不得大于350海里的大陸架,邊界有島嶼的從島嶼基線劃起。菲律賓在爭奪南海時表示,“卡拉延群島”距離巴拉望島只有200多海里,一旦被其他國家“占領”,菲律賓的國家安全將會遭到極大的威脅。
從地理位置上看,南沙群島地處越南金蘭灣和菲律賓蘇比克灣兩大海軍基地之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南海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海上交通線之一,它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咽喉,扼守兩洋海運要沖,是多條國際海運線和航空運輸線的必經之地,也是扼守馬六甲海峽、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峽、巴拉巴海峽的關鍵所在。這條航線對美、日、俄來說,都深具戰略意義。美國也將南海海域航道安全同美國利益直接掛鉤。2000年以來,美軍與南海周邊各國的聯合軍事演習多達幾十次。僅2010年到現在,美國在中國周邊海域組織的演習已近20次之多。
中國國民“沉睡”的海洋意識
向海而榮,背海而衰,這已被不同歷史時期大國崛起的事實所證明。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多,人們對海洋的認識也逐步深化,海洋呈現在人們眼前的形象不僅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而且越來越顯示出其豐富資源寶庫與廣闊活動場所的屬性,這促使人類海洋觀念的不斷變化。但是,在時下的中國,人們的海洋意識大都處于“沉睡”狀態。
以國土面積為例,國民對960萬平方公里這個數據耳熟能詳,就是腦海中東方雄雞的形象,而屬于我國的37萬平方公里的領海、內水以及還有近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水域竟被忽視。2008年某大學進行新生問卷調查,90%的大學生回答中國版圖是960萬平方公里,而不知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更有甚者,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象征的、屹立于首都北京顯要位置的中華世紀壇只鋪了960塊磚,這個數據的來源不用思考就知道是取用自陸地國土面積。壇上面設計有長江和黃河,但沒有將海洋元素納入進去;在九年義務教育初一第一學期的《中國歷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版)中,竟然沒有提及開辟海上絲綢之路等重大事件。另外,至今我國的憲法里也沒有“海洋”兩個字。諸如此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從普通民眾到大學生、藝術家、學者,甚至決策層,他們的海洋意識普遍欠缺,更遑論作為更高層次的海洋戰略文化建設。所以,國人“海”味亟待增強!
如果不增加民眾的海洋意識,如果不建構一種積極向上的海洋戰略文化,我們的海洋業發展必然會受到阻礙,海軍走向大洋的步伐會更加艱難。這種艱難不是對手賦予的,而是我們自身內部的因素所致;這種影響是巨大的,它直接影響我們邁向海洋的步伐,最終會影響中華復興的宏圖大略。這不是一種杞人憂天,也不是無中生有,而是關乎未來的發展,情系民族的復興。2500年前古希臘海洋學家狄未斯托克曾言:“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19世紀末,美國人馬漢在其《海權決定歷史論》中提出了“所有國家的興衰,決定因素在于海洋控制”。這些名言到今天仍然有著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