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9月28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9月28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09-28 瀏覽次數:7829
9月28日
1937年
▲ 張聞天、毛澤東致電林伯渠,著董必武派人聯絡項英、陳毅,告以國共合作談判的情況和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
▲ 項英就紅軍游擊隊集中改編問題致函劉英并轉全體同志,你們 “在兩三年困苦環境中,不屈不撓的奮斗著,這是全黨最光榮的戰士”,我“代表中央分局向全體同志致以最熱烈的布爾什維克敬禮”。介紹了目前的形勢和我黨的主張和指示,要求“你們接著文件和信后,立即依照執行,并設法將宣言、信件轉達各地部隊的同志和游擊隊遵照執行”,你們及其他部的部隊速向江西內交通適當地點集中,以便與關英、黃道諸同志會合改編。南昌民德路971號月宮飯店設有“南方紅軍游擊隊總接洽處”,陳毅負責,可與他接洽一切。劉英務必親來南昌到省保安處找陳毅接洽。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銓敘廳發出通報:經蔣介石核定,委任葉挺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軍長。
1938年
▲《拂曉報》在河南確山竹溝創刊(一說“9月29日”),彭雪楓題寫報頭,并撰寫《拂曉報——我們的良友》的創刊詞。《拂曉報》先后由新四軍游擊支隊、新四軍第六支隊、八路軍第四縱隊、新四軍第四師主辦,1942年元旦起成為淮北區黨委機關報,并改為雙日刊。內容除新聞報道外,還定期發表帶指導性的社論和文章,并開辟了國際版、國內版、《我們的生活》版等。發行范圍很廣,從第300期開始,發行到延安、重慶、西安、新縣、阜陽、立煌(今安徽金寨縣)以及華北,甚至傳到了紐約、莫斯科及東南亞各國。1943年,《拂曉報》還在巴黎參加國際展覽。彭雪楓在《賀〈拂曉報〉500號——5年來〈拂曉報〉的檢討》一文中說:這是“油印報之傳播最遠,讀者最眾的黃金時代。”抗日戰爭勝利后,《拂曉報》先后成為中共華中七地委、江淮六地委、宿縣地委機關報,現為宿州市委機關報,繼續出版。《拂曉報》社還出版了《拂曉增刊》《拂曉叢刊》《拂曉專刊》《拂曉文藝》等刊物。
▲ 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強令新四軍第三支隊開赴蕪湖青弋江一線擔任陣地防務。
▲ 新四軍第四支隊第七團第二營在巢縣襲擊駐運漕的偽軍,斃偽軍50余人,俘偽軍副司令以下160余人。
1939年
▲ 新四軍游擊支隊一部夜襲雙橋集,消滅偽軍一部。
▲ 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一部破壞天王寺至二圣橋公路。
1940年
▲ 劉少奇致電黃克誠、陳毅、彭雪楓并致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葉挺、項英,指出:“蘇韓(德勤)再度向我大舉進攻,其先頭部隊離我僅1千米,大戰有一觸即發之勢”。日軍“將有意無意的配合向我從各方面進攻,我蘇北、皖東各部將處于危險困難境地。因此,蘇北八路軍應迅速向東南推進,控制阜寧、益林地區,否則,在敵人‘掃蕩’下將無地轉移,亦不能策應與增援陳毅”。
▲ 陳毅、 粟裕致電毛澤東等:“韓之進攻企圖已極明顯,一周內大戰必爆發。韓畏八路軍,輕視新四軍,先突破南線及退路,再向北與八路斗爭。”“我們進駐黃橋,即從政治上擴大統一戰線,李明揚可保證中立”。“部隊己積極準備作戰,以獨立作戰為原則”。同時建議“八路軍五縱請積極向興化、鹽城推進,即可援助我們”。
▲ 新四軍退出姜堰,陳毅安排黃逸峰通知李明揚派部隊接防。
1942年
▲ 中共蘇中區委成立交通工作委員會,各地委亦相應成立。區黨委、行署設交通總局(黨內稱總站),地委、專署設分局(分站),縣設縣局(支站),區設區站,鄉設交通員。
1943年
▲ 日軍“掃蕩”蘇浙皖邊,國民黨軍不戰而退,3天丟失4座縣城。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六旅一部挺進敵后,迅速收復溧陽溧水根據地,并于11月初開辟皖南郎溪、廣德游擊區。
▲ 東灌沭邊區中學更名為“灌沭中學”,開辦經費由灌云、沭陽兩縣負擔,畢業生亦由兩縣分配。校長孫存樓,副校長吳鳴玉,后改由淮海行署領導,并撥給經費。行署主任兼文教處長李一氓曾親臨學校視察工作。
1944年
▲ 新四軍五師李先念等請示中共中央軍委、新四軍軍部:“我們擬公開公布五師地區為豫鄂皖軍區,或豫鄂軍區。以后對正規旅團下達命令,用五師名義;對軍分區下達命令,用豫鄂皖軍區名義。妥否?請示”。
1945年
▲ 中共中央軍委電令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除令三師去冀東外,請再令四個旅迅速到達魯南接替山東部隊防務,參加津浦戰役。
▲ 中共中央華中局電示粟裕、曾希圣、譚啟龍等并報中央:“除江南各地主力集結江北使用外,在浙東、蘇南、皖南、皖中留下一定秘密武裝(可不用共產黨、新四軍名義),掩護群眾堅持,這在將來全國內戰爆發后,有極大作用。”并就“留下”進行了具體部署。
▲ 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致電羅榮桓、黎玉并報軍委,三師主力七、八、十旅及師直屬三個團,擬于10月8日可抵郯城、赤岸之線,其獨立旅可隨后跟進。如趁魯南情況緊張時,我們已令三師主力在不過于拖延時間下,可以順便參加魯南戰斗。
▲ 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率第三師第七、第八、第十旅及獨立旅(獨立旅于10月4日歸建)、三個特務團共3.5萬余人,從蘇北淮安、胡集等地先后啟程,開赴東北。10月12日路經山東臨沂時,陳毅軍長對連以上干部作動員報告。
▲ 李先念致中共中央請示電:“我們準備與王樹聲、戴季英會合后,集中2.5萬以上兵力,奪取桐柏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