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蘇南抗戰的縮影——走進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
蘇南抗戰的縮影——走進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
作者:朱羅根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2017年第8期 日期:2018-09-20 瀏覽次數:7856
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位于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寶堰鎮,地處茅山以北10公里、鎮江以南30公里的江南水鄉與丘陵的結合部。
在抗戰勝利71周年前夕,我再次走進紀念館,走進這座高高屹立在通濟河畔的原“怡和酒行”舊址。抗戰初期,1938年4月28日粟裕率新四軍先遣隊從皖南出發,5月19日到達蘇南。6月15日陳毅率新四軍一支隊東進駐扎在寶堰,設司令部、政治部于寶堰前徨村,陳毅、王必成等則辦公居住在這里。
這是一座建于1921年的民國時期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高高的院墻,寬闊的大門,排列有序的八角型小窗,青磚黛瓦,極具美感。
走近院內,青松、翠竹、香樟濃蔭茂密,蘭花、杜鵑競相開放。丹徒縣政府1995年所立的“鎮句金丹四縣抗敵總會舊址”的白色大理石碑,敬立在舊址門前的草坪上。
紀念館主廳中央矗立著陳毅同志的半身塑像,他目光炯炯,再顯當年叱咤風云的威武形象。
左邊墻上的“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12個大字赫然在目。這是1939年二三月間,中共委派周恩來代表黨中央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公開身份,到皖南敦促東南局負責人項英貫徹黨中央關于向敵后發展的指示,并根據當時敵偽頑夾擊新四軍的形勢,具體確定的戰略方針。
紀念館一樓新四軍革命實物館中,有抗日軍民破壞敵交通線使用的鋤頭、釘耙等工具;新四軍游擊隊戰士穿過的草鞋、使用的步槍、手槍、大刀和手榴彈,還有繳獲日軍的指揮刀等戰利品,雖然已銹跡斑斑,但仿佛仍在靜靜地講述著往日那些英勇戰斗的故事。
經過二樓走廊旁的會客室、警衛室,西廂房是當年陳毅的辦公室,東廂房是王必成的辦公室。1938年6月15日至9月10日他們在這里辦公居住。
紀念館還以大量的文字照片圖表等形式,分五個部分展示創建茅山根據地,軍民共同抗戰的歷史。
第一部分為“新四軍挺進蘇南,一支隊抵達寶堰”。
一份1938年2月15日毛澤東致新四軍的電文:“力爭蘇浙皖邊發展游擊戰,但在目前最有利于發展地區還在江蘇境內的茅山山脈。”
一張“雨夜露宿屋檐下”的照片,真實地反映了新四軍嚴格執行群眾紀律的情景。時值梅雨季節,新四軍雨夜不入民宅露營在外,飽受兵匪之苦的群眾透過門縫,看到這一切深受感動。當時還有一首《來了抗日新四軍》的民謠流傳至今:“黃霉雨,到天明,村里村外都是兵。有的睡在屋檐下,有的睏在看瓜亭。白胡子公公膽子大,開門出來細打聽。一聽眉飛眼也笑,來了抗日新四軍。”
至于新四軍幫助老百姓種地,挑水的事就更多了。新四軍戰地服務團還在街上、鄉下教民眾唱歌、演戲、講抗日救國的道理,推動了抗日工作的蓬勃開展。
為了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擴大新四軍影響,提高人民群眾抗戰的信心和決心,陳毅、粟裕等首長決定尋機打一仗。經過偵察,發現鎮句公路上,每天都有約五六十輛敵人軍車通過,毫無戒備。粟司令認為這是給敵人迎頭一擊的大好機會。于是,他選調了先遣隊一個連共100余人,趁著夜色冒雨在6月17日黎明前趕到位于衛崗的伏擊地點。8時剛過,鎮江方向傳來汽車的發動機聲音,當敵車隊進入伏擊圈時,粟司令一聲令下,一時間機槍、步槍、手榴彈的爆炸聲和戰士們的喊殺聲響成一片。整個戰斗進行了半小時,共斃敵土井少佐以下13名日軍,傷10余名,擊毀敵軍車4輛(車上裝有食物、被服、保險箱等),繳獲“三八”步槍十余支、手槍一支,指揮刀一把、軍旗一面,日鈔7000余元。新四軍進入蘇南敵后首戰告捷。
為了紀念這一重大勝利,粟司令特作五言詩一首:“新編第四軍,先遣到江南、衛崗斬土井,處女奏凱還。”陳毅司令喜聞捷報后即口占一絕:“故國旌旗到江南,終夜驚呼敵膽寒,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現在這兩首詩均鐫刻在紀念碑前的基石上。
紀念館的第二部分是“陳毅同志在寶堰”。
1938年6月15日陳毅同志率新四軍一支隊冒雨抵達寶堰后,模范執行群眾紀律、廣泛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培訓了大批青年抗日干部,組織指揮了一系列戰斗。9月10日、13日,在陳毅直接指揮下,粉碎了日軍兩次掃蕩。至1939年春的8個月間,經過近百次戰斗,開辟和建立了擁有40萬人口的茅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牽制了2萬以上的蘇南日軍,使之成為我國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一。
在眾多的歷史照片中,茅麓公司經理紀振綱的半身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他早年畢業于南京陸軍講武堂,擔任過馮玉祥的軍事參謀,辦過報紙后又到新加坡等地經商。當時他擁有土地1.5萬畝,資產近百萬元,并擁有200多人的自衛武裝。陳毅主動邀請與其交談,最終在共產黨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由同情抗戰轉變為支持抗戰,幫助新四軍募集冬服3000套,并將自衛隊218名官兵和全部槍支彈藥交給新四軍。他本人到上海與夏衍等組織義演義賣、將所得款購買軍需物資,并派員送交蘇南新四軍。
紀振綱的轉變是在創建茅山抗日根據地過程中,陳毅同志正確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典型范例。
紀念館的第三部分是“鎮句金丹四縣抗敵總會始末”。
那是1938年7月7日,在抗戰全面爆發一周年之際,新四軍在這里召集鎮江、句容、金壇、丹陽四個縣的地方名流、仁人志士開會,籌備成立鎮句金丹四縣人民抗敵自衛委員會。會議推選出委員20人,其中常委9人,在常委中推選地方人士紀振綱、樊玉琳分別擔任正副主任,另一名副主任由新四軍代表王慶豐擔任,后因紀未到任,遂由樊玉琳當主任。這是茅山地區抗日根據地第一個準政權性質的行政機構。
四縣抗敵總會成立不久,各縣區就有60多個鄉先后成立了農抗會、婦抗會、青抗會等各種抗日團體,有5萬多農民參加了抗日組織。四縣抗敵總會在當時農村處于混亂的情況下,起到了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的作用,包括提供軍需、動員參軍、懲惡除奸、堅持敵后武裝斗爭。寶堰成為抗戰初期茅山地區的一個戰斗堡壘。
參觀完“新四軍四縣抗敵總會紀念館”,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雖然只是蘇南抗戰的一個縮影,但是陳列展出的抗戰實物和文史資料,已足以使我們看到抗戰的勝利,是在我黨的領導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武裝斗爭,在無數先烈流血犧牲的基礎上取得的。緬懷歷史,撫今追昔,我們要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發揚革命老區精神,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