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0月8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0月8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10-08 瀏覽次數:7836
10月8日
1937年
▲ 秦邦憲、葉劍英、董必武致電中共中央及中央領導:關于南方游擊區域,應堅決保持其為戰略支點;但現在各地區游擊隊,長期保留在原地區極困難;我們認為,南方各地游擊隊擬以集合成為一個軍,歸八路軍指揮為好;各地仍可公開與秘密的留一部分武裝;葉挺事(即國民黨委任新四軍軍長一事)“據他講,恩來第一次在滬曾和他提過這個辦法,故他才敢活動。”現已委任新編四軍軍長,撥發了5萬活動費。他表示,如我們不贊成他仍可辭職。
▲ 湘粵贛邊區人民抗日義勇軍總指揮游世雄,派原湘粵贛游擊支隊支隊長趙書良到湘贛游擊區,傳達中共中央分局關于與國民黨合作抗日的指示。因湘贛省委負責人不了解國內形勢的變化,誤將趙書良認為叛徒而殺害。
1939年
▲ 劉少奇致電中共中央軍委并請轉葉挺、項英、彭雪楓:彭雪楓部,原稱新四軍游擊支隊,現改為新四軍第六支隊(江北指揮部如此稱呼),不改六支隊,即改為新四軍第一游擊支隊。李先念部,原亦稱新四軍游擊支隊,如能改為新四軍第七支隊甚好,否則以新四軍游擊支隊或游擊第二(雪楓第一)支隊名義,活動于應城、京山、孝感、云夢一帶,支隊司令李先念。新四軍游擊第六大隊,大隊長羅厚福,大隊副熊作芳,在平漢路東信陽、禮山、孝感、黃陂一帶活動。黃岡部隊,番號是二十一集團軍游擊第五大隊,大隊長是張體學,大隊副丁文,在黃岡、董池畈、新州、黃安、黃陂一帶活動。如能交涉將六大隊、五大隊再加王海山、鐘偉(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第二團團長、政治委員)率領前去會合李先念第二團,合編為新四軍第八支隊即更好。
▲ 新四軍第一支隊一部,在延陵伏擊由鎮江出動之日寇,并打擊丹陽增援之日寇。是役計斃敵270余人,傷敵50余人,俘日軍3人。
▲ 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采用圍點打援戰術,向鎮(江)澄(江陰)公路上的陳巷橋發起攻勢,伏擊常州來援之敵,焚毀敵汽車七輛,斃日軍大隊長以下180余人。
1940年
▲ 毛澤東、朱德、王稼祥電示葉挺、項英、劉少奇、陳毅、彭雪楓,新四軍皖南部隊移動方向,指出:我們意見,軍部應移動到三支隊地區,如頑軍來攻不易長期抵抗時則北渡長江,如有可能移蘇南,也可移蘇南。向南深入黃山山脈游擊,無論在政治上、軍事上是最不利的。若決心移皖北,由四支隊派一部到無為接應;蘇北以全力擊退韓之進攻,解決韓部;蘇南新四軍部隊,應以游擊戰爭堅持原地區。
▲ 蘇皖區黨委主辦的人民報報社遷至沭陽三尖、張圩,翌年11月7日,報社更名為淮海報社,《人民報》同時更名為《淮海報》,為中共淮海區委機關報,賀汝儀任社長。1945年8月23日《淮海報》改稱為《蘇北報》(淮海版)后,中共淮海地委成立黨報委員會,由章維仁、賀汝儀、萬眾一、吳覺、李仲祥組成,章維仁任書記,賀汝儀任副書記,李仲祥任社長。1946年5月13日,恢復《淮海報》原名。1947年1月1日,報社由沭城向農村轉移,出油印報。
1941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致電中央軍委,報告日偽軍對蘇南“清鄉”情況。
▲ 新四軍第二師獨立第四團、天長獨立團各一部夜襲高郵縣菱塘橋偽軍據點,一舉攻克,斃偽軍10余人,俘80余人。
1942年
▲ 浙東三北游擊司令部第三、第四、第五支隊及特務大隊等,粉碎日偽軍對余姚、慈溪、鎮海北部的“掃蕩”(8-26日),斃日軍60余人,俘偽軍營長以下官兵200余人。
1944年
▲ 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致電中共中央軍委。報告浙東部隊概況:我浙東部隊主力,除留四個連配合地方武裝堅持三北地區斗爭外,已全力轉至四明山區,并將去年反頑斗爭以前原有的四明山區完全恢復。浙東的機動部隊有:三支隊、五支隊、海防大隊、浦東大隊、金簫支隊,共約2300余人;地方武裝有:三北、四明山、會稽、浦東等處,計有1300余人。現縱隊司令部已移至四明山區,并集結約有二十個連的兵力,在四明山區作機動。
1945年
▲ 中共中央復張云逸、饒漱石、曾山、賴傳珠6日電:同意:粟裕留華中任司令,葉飛率江南部隊北上;成立蘇皖行署或邊區政府統一行政;主力脫離地方,并取消幾個區黨委。但如有必要保留一個區黨委,由分局直接指揮幾個分區,軍區指揮主力部隊,在工作上似較方便,望你們考慮決定。
▲ 饒漱石、張云逸、賴傳珠電示粟裕蘇浙部隊北渡后的部署:你與葉部(葉飛所率蘇浙軍區第四縱隊)有北上任務,第一批北渡部隊及地方干部,取捷徑即開漣水、順河集、車橋、鳳谷村線地區集結休整。地方干部則指定一人負責集中漣水城。葉率第二批北渡部隊,可開寶應及其東北地區集結。蘇南帶來之邊幣,可在蘇中等價使用。關于到達后的經費,可派人到華中財委會領取。你到達目的地后,親來華中局、軍部商討一切問題。地方干部亦派一負責同志來淮陰城接洽。
▲ 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電示譚希林、曾希圣,李步新新四軍第七師部署:七師十九旅(缺五十七團)立開至六合北之東旺廟及其附近休整,另一個主力旅則開至竹鎮與興隆集之間休整,師直開到大劉營。黨、政、民、財等干部則集中在舊鋪及其附近,組成工作隊,準備北來。各地方武裝則開至施家集、郭家鄉一帶集中編整。留在路西堅持斗爭的一個旅,由林維先副參謀長及陳慶先、黃巖組成指揮所,林任指揮,陳任副指揮,黃任政委,負責指揮路西整個部隊。譚希林、曾希圣到達路東后,二師四旅、獨立旅及師各旅統一由譚、曾、肖三人指揮。
▲ 張云逸、饒漱石關于部隊北上情況致電中共中央:粟裕本人率第一批部隊兩個旅(缺一主力團)及兩個分區地方武裝,已安渡長江。浙東部隊6日可全部渡過錢塘江。5日,國頑向我渡抵海鹽蘇浙軍區第二縱隊第二旅進攻,該旅損失情況不明。七師部隊北渡巢湖至今尚順利,第一批六個團已安抵淮南路西,估計全部北渡,不會發生大的困難。
▲ 張云逸、饒漱石、曾山、賴傳珠關于華中分局、蘇皖軍區干部配備致陳毅電:“抽調入魯部隊,除黃克誠師外(四個旅),再擬調四、五、九旅共三個旅及葉師(該師此時尚未編成)三個旅”;“地方干部擬將皖中、江浙、浙東三個區黨委大批干部約1500人左右,內有區黨委干部金明、向明、李步新、劉順元、譚啟龍,張彥、楊純等,地委級約20名”;“華中分局以鄧子恢、譚震林、粟裕為常委,委員吸收各區黨委及地方干部參加”;“蘇皖軍區以粟裕任司令,以宋時輪任參謀長”;“華中局與軍部除個別部門留必要人員外,各主要負責同志擬11月初北開”。
▲ 新四軍第四師發起破壞津浦鐵路徐州至宿縣段戰斗,至13日,破壞宿縣至三堡的鐵路60千米,攻克曹村、夾溝、四堡、五橋、符離集、門東李等車站,殲偽軍近千人。
1946年
▲ 華中野戰軍第一師第一旅第二團決定開展群眾性的立功運動,團政治處提出“有功報功,論功行賞,人民功臣,個個尊敬”的口號。13日,華中野戰軍總結推廣了這個團立功運動的經驗(華中野戰軍政治部關于第一師第一旅第二團開展立功運動的經驗總結)。11月11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廣泛開展立功運動》的短評,稱贊這一運動是人民自衛戰爭的一個創舉,號召全解放區普遍開展立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