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0月10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0月10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10-10 瀏覽次數:7830
10月10日
1938年
▲ 國民黨查封新四軍駐溫州通訊處。正在通訊處的中共浙江臨時省委組織部長謝文清、青年部長賴大超和通訊處工作人員7人被捕。
1940年
▲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與南下的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一支隊在東臺以北之白駒鎮獅子口勝利會師。
▲ 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直屬縱隊、魯蘇戰區游擊指揮部第三 縱隊聯合抗日司令部(簡稱聯抗),在(江蘇海安)曲塘正式成立。部隊創建時:司令黃逸峰,副司令李俊民,副司令兼參謀長周至堃,政治部主任張孤梅。部隊初建時實行軍銜制(有軍銜,但在服裝上未掛軍銜)。聯抗部隊成立時,只有兩個大隊和稅警團臨時借來的一個中隊。一大隊由李明揚調來的一個中隊和新擴充的新兵組成;二大隊由收編的曲塘常備中隊組成。黃逸峰在部隊成立大會上發表演說,指出:聯抗的宗旨是團結各黨各派、各抗日部隊、各階層人士共同抗日,把聯抗建成一個堅持抗日、堅持團結、堅持進步、堅持民主的部隊,他號召全體指戰員要為此英勇奮斗。出席大會的有李俊民、張孤梅及各部門干部近百人。根據新四軍和李明揚、陳運泰三方協商聯抗駐防于曲塘、白米兩鎮,以及兩區農村,作為新四軍與李陳兩部之間的緩沖地區。
1941年
▲ 聯抗部隊從新四軍軍部勝利返回海安曲北地區。
▲ 新四軍第十六旅在塘馬舉行巫恒通烈士追悼會,羅忠毅主祭,樂時鳴司儀,廖海濤講話。
▲ 洪澤湖運輸大隊組成,陳醒兼隊長,蔣云芝任副隊長,洪澤湖草灘委員會劃歸洪澤湖管理局管轄。
▲ 暫三縱(浦委委員朱人俊等率秘密控制的五十團第二、第三營各一部及該團第二期干訓隊共350多人到達浙東,對外番號是國民黨“魯蘇戰區淞滬游擊隊暫編第三縱隊”,簡稱暫三縱,司令朱人俊。下設特務大隊,大隊長方曉;第一大隊,同時使用“魯蘇戰區海上游擊指揮部第二支隊第一大隊”的番號,大隊長朱人俠;第二大隊,大隊長黃明;第三大隊,同時使用宗德三大的番號,大隊長姜文光;第五大隊,大隊長蔡葵)在余姚北部登州街以西襲擊從周巷出擾的日軍,激戰1個多小時,迫使日軍退回周巷。
1942年
▲ 張云逸、鄭位三、周駿鳴、肖望東致電陳毅、饒漱石、賴傳珠:為加強與統一路西黨政軍領導,經饒政委在此決定,路西建立黨政軍委會,以羅炳輝、梁從學、張勁夫、黃巖、譚光廷5人組成,書記羅炳輝。
▲ 陳毅、饒漱石電示王必成、江渭清關于蘇南地區工作意見:“立即派隊分幾路南下,進入后前馬、南渡、上興埠、上沛埠、大李巷一線,完全恢復我軍在蘇南原來活動的陣地。”部隊進入上述地區后,暫不南進,“一面提高與國方配合作戰的聲調” 在敵后撤時,打一二小仗;“一面放手在當地進行廣大宣傳工作”;“一面準備應付敵撤退,頑再進的摩擦局勢”;“一面宜深入竹簀橋、白馬橋、大李巷一帶工作,作長期堅持的準備”;“一面設法大膽與頑方部隊接近,爭取同情”;區黨委設法整理郎溪、廣德縣一帶秘密黨,準備打通浙東聯系。
▲ 淮北蘇皖邊區第二屆參政會在半城(今屬洪澤縣)召開,239位參議員出席會議。選舉劉子久任參議長、吳靜宜任副參議長,劉瑞龍任行署主任、陳蔭南任行署副主任。鄧子恢作《政治工作報告》,彭雪楓作《軍事報告》、劉瑞龍作《三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邊區政府三年來的工作,提出了度過今后艱苦二年的任務。會議通過政府工作報告和淮北行署的施政綱領。
1943年
▲ 賴傳珠致電葉劍英、滕代遠,并通報各師首長,報告日偽軍“掃蕩”蘇中第二軍分區情況。
▲ 彭雪楓《紀念朱家崗戰斗殉國烈士碑記》贊朱家崗守備戰為淮北蘇皖邊區1942年11月13日開始歷時33天的反“掃蕩”取得勝利的全戰役過程中“喋血奮戰,慘烈悲壯,驚天地泣鬼神,以擊敗敵寇使其一蹶不振之決定性戰斗,則為我九旅二十六團之朱家崗守備戰焉。”
▲ 淮北行政公署對征收公糧辦法作出新規定,對佃農以扣去佃租后的實際收入確定公糧數,對地主照實際收租數征收公糧。征收標準共分十一級。
▲ 新四軍第一師在紀念新四軍成立第七周年時發表戰績公報:進行大小戰斗5386次;繳獲步槍44300支,輕重機槍1236挺,花機槍141挺,短槍595支;斃傷日軍官兵13541人,斃傷偽軍官兵18180人,斃傷頑軍官兵20910人;俘日軍96人,俘偽軍11855人,俘頑軍36742人。
1944年
▲ 聯抗部隊經過四年浴血戰斗,勝利完成黨所賦予的特定使命,經蘇中區黨委決定,撤銷聯抗部隊番號和中共興東泰地委。聯抗部隊第一團編為蘇中軍區特務第五團,第二團改編為紫石縣獨立團,均歸蘇中軍區第三軍分區領導。黃逸峰調任蘇中一分區司令員。成立中共紫石縣委,歸蘇中三地委領導。縣委書記黃云祥,組織部長盛堅夫,宣傳部長陸蔭。
▲ 中共蘇南區委機關報《蘇南報》創刊。2月蘇南區黨委擴大會議決定籌辦《蘇南報》,以第十六旅政治部辦的《火線報》編輯部人員為基礎,抽調各地報社人員組成《蘇南報》社和編輯部。社長和總編輯由蘇南區黨委秘書長兼宣傳部長歐陽惠林兼任,副社長儲非白,副總編輯谷力虹。報社設在浙江長興地區白峴。報社除編輯部外,還配置了電臺,設有通聯科、印刷廠和發行部。后又成立了新華社蘇南支社,翌年改為新華社蘇南分社,由谷力虹負責。自創刊,至翌年8 月16日改為《蘇浙日報》止,共出刊發行82期。序號從260期至341期止,期數續接《火線報》,以示《火線報》為《蘇南報》前身。
▲ 蘇南區行政公署在溧南縣胥井村召開蘇南各界人士代表座談會,紀念“雙十節”33周年和新四軍成立7周年。到會代表150余人。行政公署副主任吳仲超致詞,行政公署主任江渭清作7年來堅持蘇南抗戰一般情形的介紹。在座談會上,各黨派與無黨派人士一致主張改組國民政府,改組統帥部,要求同盟國直接援助新四軍。會議歷時5天。
▲ 《蘇南報》刊登江渭清署名文章《目前我們要干些什么》。
1945年
▲ 劉少奇電示鄭位三、李先念,在日本投降后,對國民黨軍隊作戰,應選擇在有利條件下進行,并必須以超過敵人五六倍的兵力與之作戰,然后才能包圍敵之一路或一股,干凈全部殲滅之,切忌在與敵人兵力相等或少于敵人兵力的情形下和敵人作戰。我們必須以極少的兵力去鉗制敵之主力,而以我之極大的主力去打擊敵人比較弱的一路,如此我們才能殲滅敵之一路。
▲ 國共兩黨經過43天的談判達成協議,雙方代表簽訂《國共雙方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10月上旬
1937年
▲ 月初 項英返回贛粵邊后,立即召開干部會議,傳達中共中央聯合抗日的方針,討論有關游擊隊的改編問題。會議決定陳毅去湘贛邊、陳丕顯去汀瑞邊、羅紹曾去湘南、楊尚奎去興國、劉建華去尋烏,傳達中央有關國共合作的指示,聯絡各地游擊隊下山改編。
▲ 中共粵贛邊特委機關移駐大余池江,設立江西抗日義勇軍池江辦事處,楊尚奎兼辦事處主任(后為賀敏學),后改為新四軍池江辦事處。
▲ 湘鄂贛省委派湘鄂贛軍區紅十六師政委明安樓、省蘇維埃部長林梅青以特派員身份來到贛北,傳達黨中央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政策,改編游擊隊參加抗戰。是月上旬找到贛北工委書記劉為泗。中共贛北工委因長期被困深山,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系,不了解國共合作抗日的形勢,他們只同意“下山”,但不理解和不接受同國民黨合作。12月初誤將明、林二人當作國民黨派來的奸細而錯殺。翌年2月,工委書記劉為泗為此作深刻檢查。
1938年
▲ 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第二營派出10余名作戰經驗豐富的偵察員,利用夜黑摸進紅楊樹,對日軍進行襲擊騷擾。譚震林親率兩個連前沿指揮。立足未穩的日軍摸不清虛實,害怕被圍殲,倉皇撤離,第三支隊收復紅楊樹。
1939年
▲ 江抗部隊在江陰西石橋整編。原新六梯團編入江抗一團,后民抗部隊編入江抗二團。
1940年
▲ 鎮句丹金四抗總會和茅山地區武裝合組編成獨立第一團,團長王豐慶;丹北地區地方武裝組成丹北獨立支隊,支隊長匡志民。
1941年
▲ 新四軍軍部電令淮海軍區司令部重新改組,委任第三師第十旅旅長劉震為淮海軍區司令員,覃健為副司令員,金明仍任政委。
1943年
▲ 新四軍第三師以淮(陰)、漣(水)為重點,開展反“治安肅正”的斗爭。至12月下旬,第三師不僅攻克朱集等敵軍多處據點,殲滅日偽軍1700余名,而且發起了年關攻勢,先后攻克了沭陽、漣水、淮陰等縣的10余處日偽軍據點,殲敵六七百人,粉碎了日偽軍的第一次“治安肅正”(其指導方針為“擴張地區內的治安圈,以期促進行政之透徹迅速擔負起地方之責任”)計劃。
1945年
▲ 華中局、新四軍軍部率第二師、第四師主力和第七師北移山東。隨后,蘇浙軍區第二縱隊、第四縱隊和蘇中教導旅也北調山東。
▲ 譚啟龍、何克希率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二縱隊分路北撤。22日,抵達蘇中南通、東臺地區。
▲ 新四軍第二師兼淮南軍區組成一個團架子,第四師兼淮北軍區組成兩個團架子和一個30余人的干部大隊,派赴東北,參加創建東北根據地。
▲ 李建調任高郵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