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0月29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0月29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10-29 瀏覽次數:7829
10月29日
1939年
▲ 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一團夜襲豫東商丘縣馬頭寺偽軍據點,斃傷偽軍300余人,俘偽剿共軍第二路副官長以下數十人。
1941年
▲ 新四軍十八旅五十四團進入高郵地區,團部駐馬塔港,北侍官莊一帶。
1942年
▲ 陳少敏、李先念、任質斌、劉少卿致電中共中央軍委,報告關于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攻的部署。
1945年
▲ 中共中央決定,采納粟裕提議,同意蘇皖軍區改稱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政治委員鄧子恢,副司令員粟裕、張愛萍,副政治委員譚震林。各師建制應盡可能不分割,請華中局考慮四旅調山東歸羅炳輝、韋國清縱隊,二旅王必成留華中野戰軍。另:華中局原來負責人須有一人留華中工作,請你們考慮是否留曾山在華中。
▲ 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致電中共中央并陳毅,報告江南部隊勝利到達蘇中、皖東地區及部隊現狀:譚啟龍到軍部,浙東部隊除極少數尚未渡江外,蘇南、皖南、皖中、浙東約7萬部隊、地方武裝與干部,均已勝利到達蘇中、皖東地區。由于長途行軍,部隊多感疲勞,由于轉移倉促,多未裝備冬衣,一時解決不易,故北上計劃在時間上大部感到困難。現正盡力使幾個主力旅提早入魯。
▲ 鄭位三、李先念關于部隊合編及分工致中共中央的請示電:對于本身的分工及部隊的合編,初步交換意見的結果如下:鄭位三、李先念、王首道、陳少敏、王震五人做中央局的日常工作。軍職李為司令,王震為副司令兼參謀長,位三為政委(但不做日常工作),首道為副政委兼主任。王震自己堅決要求只做參謀長,因此為接受他部分要求,才有兼參謀長之意見。子久任區黨委書記。野戰軍編為兩縱隊:一個縱隊由五師與九旅(即八路軍第三五九旅,這里指南下支隊)合編,另一個縱隊由王樹聲、戴季英所部改成。王、戴仍任縱隊首長,另一縱隊首長仍由文建武、任質斌不變。曾傳六兼軍區副主任,劉型任區黨委工作。以上意見,擬于一二日內正式討論。為慎重計,特先報告中央,請即示。
▲ 中共中央華中局報中共中央:蘇南、皖南、皖中、浙東約7萬部隊,地方武裝及干部均已勝利到達江北、皖東地區。31日,中共中央致電祝賀。
▲ 蘇中、蘇北、淮南、淮北四個解放區的參議會、行署領導人和地方開明紳士在清江市(現淮陰市清浦區)舉行聯席會議,決定統一行政領導,成立蘇皖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并公推方毅、白桃、江上峰、任崇高、汪道涵、李一氓、季方、吳仲超、吳覺、計雨亭、連柏生、韋愨、曹荻秋、陳蔭南、章蘊、粟裕、張鼎丞、張愷帆、彭笑千、賀希明、劉瑞龍、劉季平、鄧子恢、鄭抱真、鄭柏川、樊玉琳、譚震林等27人為委員,李一氓任主席,劉瑞龍、季方、韋愨、方毅任副主席。同時,會議決定成立蘇皖邊區政府,作為政務機關,以臨時行政委員會的主席、副主席兼任邊區政府的主席、副主席。邊區政府下轄八個專員專署(原淮北行署一、三專署合并為蘇皖邊區第七專署,專員張輯五,原淮北行署之第二專署改為蘇皖邊區第八專署,專員彭笑千)53個縣(市),其中江蘇32個縣,安徽18個縣,河南3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