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jù)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wǎng)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0月31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0月31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10-31 瀏覽次數(shù):7837
10月31日
1938年
▲ 項英在軍部黨的積極分子會上傳達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精神。
1939年
▲ 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第二團隊一部在襄(陽)花(園)公路同興店地區(qū)伏擊日軍騎兵300余人,斃傷日軍100余人。
1940年
▲ 劉少奇率中原局機關和新四軍江北軍政干校學員1000余人離開皖東半塔集根據(jù)地轉移去蘇北,是日到達阜寧東溝、益林鎮(zhèn)與八路軍第五縱隊黃克誠部會師。
▲ 陳毅、粟裕致電葉挺、項英并報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希夷(即葉挺)去上饒,以求得移皖北為最好,次則移蘇南,如留皖南極不利。在長江以北歸我控制之下,將來南渡大舉發(fā)展皖南是極便利的,可無多考慮。我們建議如此,請速決定。
1943年
▲(是日-11月2日)新四軍第一師第三旅攻克豐利日偽軍據(jù)點,并擊潰岔河、角斜、栟茶等地援敵,共殲日偽軍近1000人。
1944年
▲ 新四軍第五師參謀處關于北進部隊已到西平、舞陽邊致新四軍軍部并中共中央軍委電:1、黃林30日電,他們已到西平、舞陽邊張店。2、敵、頑情:舞陽南武功鎮(zhèn)、吳城、合水鎮(zhèn)、洪河鋪、幸店、玉山鎮(zhèn)、豬食店,均系敵據(jù)點。頑軍經嵖岈山、豬食店東西來往經過很多。嵖岈山原駐暫十二旅,已向牛蹄開去。新由南陽開來劉(光斤)司令一個縱隊、三個支隊,約2000人。并有西平、舞陽、遂平三個頑縣府及地方武裝約2000人,駐嵖岈山、店房、楊店、吳華、仁和店等地。武功鎮(zhèn)西十余里,有六十八軍部隊。
▲ 八路軍一二〇師第三五九旅主力4000余人組成南下支隊,以王震為司令員,王首道為政治委員。11月1日召開誓師大會,10日由延安出發(fā),向豫、鄂、湘、粵敵后挺進,開辟新的抗日根據(jù)地。翌年2月,南下支隊挺進到瑞(昌)陽(新)邊區(qū),重創(chuàng)瑞陽地區(qū)的日偽軍及國民黨頑固派勢力。
1945年
▲ 中共中央電賀中原局:慶祝你們三部(指八路軍河南軍區(qū)部隊、八路軍第三五九旅主力即南下支隊和新四軍第五師)人民軍隊勝利的會師。慶祝你們占領棗陽。望你們團結一致,鼓勵士氣,加強紀律,使每個官兵明了自己的光榮任務,為占領七八個縣城,創(chuàng)造新局面,配合華北、華東、東北的偉大斗爭,粉碎國民黨的進攻,爭取全國和平局面而努力。
▲ 中共中央電賀新四軍軍部(復張云逸等29日電):慶祝7萬部隊勝利地到達江北(這里指蘇中)、皖東。并指示:這些部隊必須穿上冬衣,恢復疲勞,向他們解釋形勢任務,鼓勵士氣,整頓紀律,不必倉卒出發(fā),幾個已經恢復疲勞、士氣高漲的主力旅,則應提早入魯。
▲ 中共中央軍委電示陳毅、黎玉:鄒滕地區(qū)蔣介石在所必爭,必將增兵北進,我以主力位于該區(qū),準備打大殲滅戰(zhàn)是完全必要的。渤海軍區(qū)在德州南北占領兩段鐵路,占領黃河崖、恩縣,殲滅一部敵偽,具有很大意義。望令該軍區(qū)擴大鐵路占領區(qū),發(fā)動民眾公私兼顧,掘毀路基,并集中注意于殲滅霍守義十二軍。該軍似急于赴東北,決不應讓其過去。為此目的,請考慮增加該方面兵力,并加強作戰(zhàn)指導。
▲ 陳毅、黎玉致電中共中央、華中局,請盡快派出入魯部隊:華中入魯部隊已到五、九兩旅,陸續(xù)來之四個旅請就準備。已就緒者先行派來。王必成旅及四旅能齊來則更好。葉飛縱隊可以廖政國旅、浙東、鐘國楚旅組成之。以上請華中局決定。各入魯部隊之供、衛(wèi)、修械等機關,宜加配備,隨隊北上。
▲ 新四軍蘇中軍區(qū)兩個旅及鹽阜軍分區(qū)三個團發(fā)起鹽城戰(zhàn)役,激戰(zhàn)5天,連克伍佑、蔡家祠、二墩子等外圍據(jù)點15處,全殲偽軍第三十九師,俘偽師長潘子明以下3600余人,斃傷偽軍200余人。11月8日,對鹽城發(fā)起總攻。在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下,偽第四軍軍長趙云樣、第四十師師長戴心寬于11月10日率部起義。起義部隊改編為華中解放第四軍,戴心寬任軍長。
10月下旬
1937年
▲ 陳毅從江西吉安出發(fā),于月底到達永新縣九龍山,尋找湘贛邊游擊隊,傳達中共中央關于國共合作抗日的指示,動員游擊隊下山改編。但因與外界隔絕,游擊隊不相信陳毅是共產黨派來的,于11月上旬將陳毅送往中共湘贛臨時省委所在地鐵鏡山,湘贛臨時省委和游擊隊領導人懷疑他是叛徒,把他捆綁審問。經陳毅耐心解釋和游擊隊派人去吉安打聽情況,終于證實陳毅的身份和使命,同意下山改編。
▲ 月底,中共皖贛特委指派江天輝為談判代表,同國民黨閩贛皖“綏靖”公署主任代表駐瑤里別動大隊隊長張甫成在祁門舍會山會晤、談判,達成停止內戰(zhàn)、共同抗日的4條協(xié)議(國民黨當局停止向游擊隊進攻,撤退在根據(jù)地周圍的一切駐軍,準許游擊隊派人聯(lián)絡各地紅軍人員,紅軍人員過境通行無阻;國民黨當局解除“移民并村”封鎖,恢復群眾生產自由;釋放一切“政治犯”;紅軍游擊隊停止打土豪、停止對當局的敵對行動。其全部給養(yǎng)由國民黨當局負責)。
1940年
▲ 陳毅在海安主持召開文化人座談會,歡迎剛從上海抵達蘇北的許幸之等一批文化人。陳毅在會上發(fā)出“為開展蘇北抗日民主根據(jù)地文化運動而奮斗”的號召。
▲ 淮海軍政干部學校在沭陽錢集街東大廟成立,校長劉瑞龍兼,教育長孫存樓,學員300余人。該校從成立到結束的一年多時間里,培養(yǎng)出1000多名學員。學員結業(yè)后,返回各條戰(zhàn)線,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 陶勇、劉先勝率領新四軍第三縱隊進駐通如海啟地區(qū),在掘港召開南通地區(qū)各階層人民代表會議,通過《告江蘇省第四區(qū)民眾書》,任命通如海啟各縣抗日民主政府的縣長。
▲ 新四軍解放鹽阜地區(qū),在蘇北南通、如皋、海安、啟東地區(qū)建立江蘇省第四區(qū)游擊指揮部鹽務處,處長為邢一新。
1941年
▲ 陳毅到新四軍第四師視察工作。
▲ 中共(京滬)路北特委決定成立江防司令部,梅光迪為司令,張志強為政委。
1942年
▲蘇中區(qū)軍政委員會在如皋東鄉(xiāng)南坎鎮(zhèn)召開第三次擴大會議,檢查總結半年來的工作,中共華中局代表譚震林作報告,粟裕、陳丕顯、管文蔚、葉飛講話。會議確定:充分發(fā)揮主觀力量,廣泛開展游擊戰(zhàn)爭,處處打擊日偽,同時在不利條件下適當進行各種不同的輔助斗爭,以達到武裝公開堅持之目的。粟裕在會議上講話指出:蘇中區(qū)已有900個黨支部、1萬多名黨員,在反“掃蕩”、反“清鄉(xiāng)”斗爭中發(fā)揮了黨的先進模范作用,配合主力部隊不斷打擊敵偽,僅在六、七兩個月的反“清剿”中,敵人的傷 亡被俘達4000余人。會議對精兵簡政、三冬(冬防、冬學、冬耕)工作、軍事建設以及黨政軍一元化領導等工作均制定了具體方針和實施步驟。
10月本月
1937年
▲ 中共中央分局和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分別派陳丕顯和肖忠全前往汀瑞邊,向汀瑞紅軍游擊隊干部戰(zhàn)士傳達黨中央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指示。隨后,陳丕顯與游擊隊負責人彭勝標一起到瑞金縣城,與國民黨地方當局進行談判。經數(shù)次磋商,雙方達成合作抗日書面協(xié)議。汀瑞紅軍游擊隊隨即在瑞金縣城設立辦事處,后為新四軍瑞金辦事處,主任傅家洪。
▲ 陳毅到吉安與國民黨吉安專員會談,達成合作協(xié)議。國民黨按照協(xié)議釋放我方36名革命同志,并允許我方在吉安設立通訊處。
▲ 項英、陳毅派人給中共皖贛特委送來《告南方紅軍游擊隊的公開信》。皖贛特委隨即發(fā)表《告皖贛同胞書》。
▲ 李輝奉中共湘鄂贛省委的指示,到宜春慈化籌建新四軍慈化通訊處。翌年2月,正式成立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駐慈化通訊處,通訊處內秘密設立中共萬載中心縣委,李輝為通訊處主任兼中心縣委書記。
1938年
▲ 張鼎丞陪同鄧子恢到第一、第二支隊視察。
▲ 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部、政治部關于減輕租息辦法的布告:“為使本縣民眾加強抗戰(zhàn)力量,減輕生活憂慮起見,特擬定減輕租息辦法”,共九條。并指出:“全民生計問題,得以解決,始能一致團結,加強抗戰(zhàn)實力,以收擊退日寇、收復失地之效。抗戰(zhàn)前途,實利賴之”。
▲ 中共江蘇省委決定成立中共(蘇南)東路特委,由林楓、張英、李建模、王承業(yè)組成,書記林楓。
▲ 管文蔚率新四軍挺縱二支隊及地方武裝,在大港繳獲敵偽綏靖隊和自衛(wèi)團的槍支。
▲ 中共當蕪工委成立,由彭沖、朱昌魯、李茂恕組成,書記彭沖。同時,新四軍第二支隊幫助組建地方武裝特務大隊,大隊長朱昌魯,副大隊長黃慶余。下轄三個中隊,約300余人,后該大隊編入新四軍第二支隊特務營。
▲ 江南抗日義勇軍丹陽總團第二大隊長方鈞率部(4月控制江都三區(qū)新老洲后)在大橋舉辦政治訓練班,吸收了一批進步青年成立戰(zhàn)地青年服務團,薛漢陽任教育主任。
▲ 江南抗日義勇軍挺進縱隊政治部戰(zhàn)地服務團中共黨支部在鎮(zhèn)江縣姚家橋成立,王子清任支部書記。
▲ 中共鄂南特委組織部長劉青等14人,在荒家山被國民黨頑固派殺害,史稱“荒家山事件”。
▲ 新四軍第四支隊第九團一部襲擊皖中含山縣運漕鎮(zhèn)偽軍據(jù)點,擊斃偽軍50余人,俘偽軍160余人。
1939年
▲ 中共中央南方局致電中共中央:關于新四軍工作問題有6點意見,請給項英以答復:1、發(fā)展方針,仍遵照中央原來決定(鞏固江南,發(fā)展江北,向東行動)。2、在江北組織隊伍和政權,同時須多注意發(fā)展方式和方法,勿與廖磊增加摩擦(自然不能因避免摩擦而停止發(fā)展)。3、在江南或在江北,應經常有堅決的自衛(wèi)的準備,如部隊遇到無理壓迫,須堅決予以反擊,然后交涉。4、葉挺到渝情緒頗好,政治有進步。他堅決主張在斗爭中求發(fā)展。5、請中央及新四軍設法給彭雪楓等以若干接濟,以免引起地方民眾對軍隊的反感。6、關于新四軍與友軍摩擦,在目前只宜著重地方交涉,就地解決,在日前政治形勢下,在重慶交涉不易解決。
▲ 葉挺致信“工合”國際:“皖南工業(yè)合作社對我們的幫助是重要的”“為了保持持久的游擊戰(zhàn),我們必須把工業(yè)和其他的合作事業(yè)發(fā)展到最大的可能的范圍,以加強我們自己的基地。”
▲ 中共蘇北特委成立,書記韋一平,副書記惠浴宇,宣傳部長俞銘璜,婦女部長施月琴,青年部長林曉。
▲ 新四軍第四支隊江北游擊縱隊政治部主任黃育先率部到安徽無為等地開辟敵后工作,商群派商恩甫前去聯(lián)系,將抗日“十人團”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江北游擊縱隊第十八中隊,商群為中隊長。不久改編為江北游擊縱隊司令部警衛(wèi)連,商群任副連長。
▲ 中共西華縣委領導的第一戰(zhàn)區(qū)自衛(wèi)軍第七路進至豫皖蘇邊區(qū),編為新四軍游擊支隊第二總隊,總隊長胡曉初,政治委員向明。
▲ 羅炳輝率新四軍第五支隊全部進入路東,機關設在盱眙縣的半塔集附近。
▲ 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一部在皖南繁昌、銅陵之間伏擊“掃蕩”之敵,全殲日軍一個分隊。
▲ 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主力越隴海鐵路南下,在皖東北靈璧、睢寧交界的九頂山張山口與日軍一個大隊遭遇,激戰(zhàn)一天,斃傷日軍100余人。
▲ 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縱隊駐湖北安陸縣趙家棚留守處成立,主任盧華艮。1942年2月撤銷。
▲ 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縱隊駐湖北安陸縣青龍?zhí)读羰靥幊闪ⅲ魅沃苁迤痢?942年4月撤銷。
1940年
▲ 新四軍第二支隊進行整編,司令羅忠毅,副司令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濤,參謀長王勝,統(tǒng)一指揮在蘇南活動的新四軍第三團、第四團及地方武裝。同時還成立了蘇南軍政委員會,由鄧振詢、羅忠毅、廖海濤3人為委員,書記鄧振詢,統(tǒng)一領導地方黨和軍隊黨的工作。
▲ 中共皖東北地委、專署和軍分區(qū)成立,張彥任地委書記兼軍分區(qū)政治委員,劉玉柱任專員兼軍分區(qū)司令員。撤消泗縣縣制,分別成立泗東、泗南、泗宿、泗北、泗五靈鳳五個辦事處。泗南辦事處主任房少庸,工委書記張毅;泗宿辦事處主任兼工委書記狄克東。
▲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測繪班簡測姜堰、黃橋、海安、安豐及梁垛等集鎮(zhèn)1∶50000地形圖。
▲ 崇明人民抗日自衛(wèi)總隊整編為崇(明)啟(東)海(門)常備旅,旅長茅埕,政治部主任韓念龍。11月,改編為蘇北第四區(qū)第三旅,旅長茅埕,政治委員李干輝,副旅長王澄,轄兩個團,歸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指揮。
▲ 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派張孤梅任聯(lián)抗部隊政治部主任。
▲ 江抗東路指揮部西移至澄錫虞地區(qū)。
▲ 新四軍第二支隊所屬獨立第一團、第二團成立。
▲ 東路經濟委員會在沙洲張家港設立江防管理局,增加沿江港口的稅收。
▲ 以沭三區(qū)青救大隊為基礎沭河大隊組建,直屬沭宿海縣委領導,全大隊有600余人。1942年11月,沭河大隊和新四軍三師十旅二十八團一個連編入淮海軍分區(qū)三支隊八團。
▲ 由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主辦的《抗敵報》蘇北版,在蘇中海安縣創(chuàng)刊。皖南事變后由新四軍第一師主辦,1942年8月停刊。
▲ “聯(lián)抗”政治部出版的《聯(lián)抗報》在海安縣曲塘創(chuàng)刊。
▲ 蘇北抗日根據(jù)地淮海區(qū)民主政府頒布《淮海區(qū)婚姻暫行條例》。
1941年
▲ 《真理》雜志第2期刊登《中共中央華中局關于武裝群眾工作的指示》:迅速開展、積極推動武裝群眾工作。在各種群眾組織中動員,使每個公民認識到加入自衛(wèi)隊是每個適齡公民的神圣義務。高度警惕和嚴厲反對各種各樣的阻礙武裝群眾組織的壞現(xiàn)象、與一切破壞者作斗爭。遵照軍部頒布的自衛(wèi)軍組織暫行條例,組織模范隊、自衛(wèi)隊、青年隊、婦女隊,以縣為單位,建立統(tǒng)一系統(tǒng),統(tǒng)一指揮,建立領導機關去經常推進和指導自衛(wèi)隊的工作。加強已建立自衛(wèi)隊、青年隊特別是模范隊的軍事與政治教育,提高他們民族與階級認識,加強他們抗戰(zhàn)的信心。特別要注意訓練自衛(wèi)軍干部。有計劃的動員一部分黨的干部去掌握自衛(wèi)隊的領導,特別是模范隊的負責人,要有好同志來擔任,才能保證這種武裝是真正為抗戰(zhàn)。
▲ 陳毅、劉少奇發(fā)布作戰(zhàn)命令,指出:敵攻湖北,又犯鄭(州)洛(陽),國民黨已集中力量抗戰(zhàn),我新四軍各部,應向各重要交通線予以可能的襲擊,配合國民黨軍作戰(zhàn)。同時,應向國民黨各部隊發(fā)出通告,要求他們配合對敵。
▲ 陳毅、劉少奇、饒漱石、賴傳珠電示新四軍第六師:你們的任務是盡可能的在江南堅持,打破敵人的“清鄉(xiāng)”,學習反“清鄉(xiāng)”斗爭的經驗,并轉告各地。十八旅在鐵路以北不能堅持,即向江北轉移,至泰興以西宜陵、吳家橋、仙女廟地區(qū)活動。師部在不得已時亦可轉移江北來。沙洲區(qū)的部隊與同志,立即到江北與路西暫避,待“清鄉(xiāng)”完畢后再設法秘密回去工作。十六旅應立即加強二、三游擊區(qū)及獨立游擊區(qū)工作,以極大注意向江北儀征、六合地區(qū)與二師打通聯(lián)系,建立秘密交通,以便將來在必要時能轉移部隊,同時亦可試圖與七師建立聯(lián)系。
▲ 陳毅、劉少奇、饒漱石、賴傳珠關于第六師防區(qū)的補充決定致六、二、一師并一旅等電:六師仍以堅持蘇南為主要任務,決定劃江北泰州至口岸以西,宜陵、仙女廟以南及高郵湖以南,仁和集(天長東南)、謝家集至儀征線以東地區(qū),為六師長期活動區(qū)域,以利轉移,安插后方及休整與擴大。成立該區(qū)黨政軍委員會統(tǒng)一領導該地區(qū)所有黨政軍民與地方武裝、稅收。同時六師每月須給二師若干補助。十八旅部隊進入該地區(qū)接替任務及各種手續(xù)后,確實加強與仁和集以西二師部隊及宜陵一旅部隊的聯(lián)系。六師在宜陵以南地區(qū)軍、政、黨的工作,統(tǒng)受一旅江都、高郵軍政黨委員會的領導,并指定該地部隊最高首長參加江、高軍政黨委員會。在高郵湖南地區(qū),由該師活動部隊自行組織一個軍政黨委員會統(tǒng)一領導。因與二師地區(qū)接連關系密切,該黨委會應接受二師首長及路東區(qū)黨委的領導。首先估計高郵湖及宜陵以南江、高地區(qū),為大江南北、蘇北與皖東接連地區(qū),又是敵偽自稱為模范區(qū),在戰(zhàn)略上處于極重要地位,環(huán)境很復雜。因此我們執(zhí)行黨的策略、路線,務需慎重靈活,尤其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要極為重視,凡不來進攻我們的人均不要去進攻他。與一切偽軍、封建組織,實行交朋友工作,互不侵犯。只有這樣才能自己站得住腳,勝利開展該地區(qū)工作。
▲ 中共中央華中局致電中共中央,報告:國民黨對我蘇皖邊區(qū)主要從政治上、組織上進行反共偵察與破壞;郎、溧環(huán)境暫穩(wěn)定,國民黨強迫自首,每名出自首費最低百元,并每月須向縣黨部點名3次,引起群眾反對,反自首教育正在開展中。并報告黨的工作開展情況及短槍班已暴露。
▲ 饒漱石致電中共中央、總政治部,報告新四軍政治部組織狀況:軍政治部現(xiàn)已正式成立,華中局決定饒漱石暫兼組織部長,張凱任副部長,錢俊瑞任宣傳部長,湯光恢任鋤奸部長,鄧逸凡任秘書長,敵工部、聯(lián)絡部一時尚無適當人選。軍政治部組織遵照指示短小精干之原則,因此各部暫不設科,僅逐漸增設干事若干人協(xié)助工作。
▲ 新四軍給中共中央軍委總參謀部關于新四軍軍工部成立經過及生產情形的報告:軍工部于一月間由一師在黃橋所繳獲頑一個修械所,三師在東坎繳頑常備旅一個修械所組建,下設工務、材料、管理等三科。三月間將二廠擴編為七個廠:一、二兩廠做炸彈,第三廠做子彈.第四廠做手榴彈,第五廠翻砂鑄榴彈、炮彈殼,第六廠修理,第七廠木工做箱子及手榴彈木柄。在6月底7月初生產提高,計每月合計生產子彈2500余發(fā),迫擊炮彈66發(fā),手榴彈600顆。同時報告了工廠管理的經驗教訓和關于技術的經驗教訓。
▲ 中共長江工作委員會成立,書記彭炎,副書記江堅。負責開展長江和滬寧鐵路線工作,確保大江南北交通聯(lián)系。
▲ 中共蘇皖區(qū)黨委決定:將中共蘇皖特委與路西北特委合并,仍稱路西北特委(一般稱蘇皖特委),以歐陽惠林、石堅、李廣、朱春苑、樊玉琳、陸平東、汪大銘、張思齊、樊緒經組成,書記歐陽惠林。同時,蘇南第五、第六兩行政區(qū)督察專員公署合并為蘇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朱春苑,蘇南第五、第六兩保安司令部合并為蘇南保安司令部,司令樊玉琳,政委歐陽惠林,副司令洪天壽,政治部主任李釗。蘇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和蘇南保安司令部屬路西北特委領導。
▲ 中共蘇皖區(qū)黨委決定:浙西北特委與路西南特委合并,仍稱路西南特委(一般稱太滆特委),由陳立平、孫章錄、朱輝(1942年春到職)組成,書記陳立平,副書記孫章錄。后又增添顧玉良為委員。
▲ 根據(jù)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決定,以新四軍第五師隨營學校為基礎,成立抗大第十分校,歸新四軍第五師建制。校長李先念(兼),政治委員黃春庭,副校長徐休祥,教育長徐世確,政治部主任黃春庭(兼),訓練部部長張水泉。翌年2月15日,抗大第十分校在鄂中白兆山根據(jù)地正式開學,機關設訓練部、政治部和校務部,轄三個大隊。1944年夏抗大第十分校進行整編,將大隊改稱支隊。1945年9月中旬中共鄂豫邊區(qū)黨委和新四軍第五師決定,撤銷所轄抗大第十分校(五師)番號,整編為新四軍第五師第十四旅旅部。
▲ 抗大第五分校第三大隊與新四軍第一師干部學校合并,成立抗大蘇中大隊,歸新四軍第一師兼蘇中軍區(qū)領導。大隊長吳肅,政治委員謝祥軍。1942年5月,新四軍第一師將抗大蘇中大隊擴編為抗大第九分校。
▲ 新四軍六師十八旅奉命撤出蘇南日偽“清鄉(xiāng)”區(qū),開辟江(都)高(郵)寶(應)地區(qū)。十八旅旅長江渭清,政委溫玉成,參謀長夏光等率部先后進入高寶地區(qū)。
▲ 經江南區(qū)黨委批準,成立中共浙東軍分會,書記呂炳奎、委員王仲良、蔡群帆,統(tǒng)一領導黨在三北的抗日武裝。
▲ 中共豫鄂邊區(qū)黨委致電中共中央華中局并中央,報告民運工作情況。
▲ 聯(lián)抗司令部機構調整,任命許毅為糧秣處主任、姚琮為副官處主任、徐紹璋(后為程飛白)為參謀處主任、戚慕光為軍需處主任、程賢家為醫(yī)務處主任、張圭為軍法處主任。
▲ 鹽阜行署發(fā)布施政方計。主要內容為:(1)安定人心,恢復根據(jù)地抗日秩序,在游擊區(qū)積極瓦解日偽,爭取日偽,鎮(zhèn)壓敵探漢奸,提高民族氣節(jié),在根據(jù)地內繼續(xù)鎮(zhèn)壓擾亂抗日后方的土匪,保護公民的生命和財產。(2)調整機構,恢復與調整政府的正常工作,轉變工作方法,在調整機構問題上,先是劃縣、劃區(qū),其次是建立各種制度,再次是調整鄉(xiāng)保組織。(3)廣泛開展對敵武裝斗爭,使武裝與政權更密切地結合起來。(4)加緊戰(zhàn)爭動員,保征軍需供給等等。
▲ 中共皖南涇旌太中心縣委成立,部分新四軍突圍將士繼續(xù)在皖南堅持斗爭。唐輝部去歙、績、寧地區(qū)活動,劉奎部去黃山周邊活動。
▲ 由蘇皖區(qū)黨委宣傳部負責出版的中共蘇皖區(qū)委機關刊物《青年團結》第1期出版發(fā)行。翌年9月,改名《團結》,停刊時間不詳。
▲ 張鼎丞撰文《為粉碎江南敵寇“清鄉(xiāng)”而斗爭》:敵偽為什么要進行“清鄉(xiāng)”、敵偽江南“清鄉(xiāng)”的嚴重情形、敵偽“清鄉(xiāng)”運動不過是它臨死的回光返照、為反對敵偽“清鄉(xiāng)”而斗爭。
▲ 新四軍第六師十六旅第四十六團由溧陽地區(qū)西進,摧毀溧水官塘據(jù)點,后又襲擊洪蘭埠據(jù)點,逐步恢復溧水地區(qū)。
▲ 新四軍第五師第十四旅第四十二團一部在鄂皖邊多云山地區(qū)設伏,斃傷日軍中隊長以下數(shù)十人。
1942年
▲ 新四軍第四師兼淮北軍區(qū),司令員彭雪楓(兼),政治委員鄧子恢(兼),參謀長張震(兼),政治部主任吳芝圃(兼)。下轄三個軍分區(qū):第一軍分區(qū)(1942年12月成立)由第九旅兼,司令員韋國清,政治委員康志強,副司令員白浪,參謀長楊志雅(后劉清明),政治部主任張震寰(后張震球);第二軍分區(qū)(1942年12月成立)由第十一旅兼,司令員滕海清,政治委員賴毅;第三軍分區(qū)(1943年1月由邳睢銅靈軍分區(qū)改稱)司令員趙匯川,政治委員康志強(兼),副政治委員劉玉柱,參謀長程詠吾(后周世忠),政治部主任王學武。淮北蘇皖邊軍區(qū)撤銷。
▲ 李先念在新四軍第五師干部大會上的講活《嚴正軍風》。
▲ 茅山地委決定鎮(zhèn)丹縣委代行中心縣委職能,書記彭炎,下轄鎮(zhèn)句縣委(書記胡惠民)和長江工委(書記李希之)。同時成立鎮(zhèn)丹縣政府,縣長包建華;成立鎮(zhèn)句辦事處,主任巫孔璽。12月,鎮(zhèn)句辦事處改為鎮(zhèn)句縣政府,縣長洪天壽。
▲ 中共蘇皖區(qū)黨委召開茅山地區(qū)各界人士代表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200余人,討論減租減息和征收公糧問題。江渭清、吳仲超到會講話。
▲ 中共(京滬)路北特委召開反“清鄉(xiāng)”準備工作會議,作出思想上、組織上、軍事上的一系列部署:發(fā)出《反“清鄉(xiāng)”宣傳提綱》,有計劃地對黨內外進行反“清鄉(xiāng)”宣傳教育工作;加強長江交通要道工作。鎮(zhèn)、丹、武、揚各縣均調專職干部開展港口碼頭的船工、居民和江中漁民的工作,以及沿江口岸集鎮(zhèn)的偽鄉(xiāng)鎮(zhèn)長和商人的工作。
▲ 淮北行署頒布《土地租佃條例細則》,在全區(qū)深入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同時,制定獎勵植棉、紡織政策。
▲ 彭冰山在聯(lián)抗部隊排以上干部會議上作報告《論享受與享樂》。
▲ 新四軍第六師第四十六團一部由橫山地區(qū)進入外線當涂縣大官圩地區(qū),攻克大花津、大龍口、塘南閣、馬家橋等據(jù)點,為恢復當涂縣大官圩地區(qū)工作打下基礎。
▲ 中共東臺縣委《濱海報》上升為蘇中二地委機關報。
1943年
▲ 中共華中局發(fā)出《開展生產運動的指示》,要求各地普遍發(fā)動群眾制定明年的生產計劃,落實好增產、開荒、挖塘、筑堤、積肥、紡紗、織布等各項措施。各級黨組織和政府負責人要親自抓緊抓好,并在群眾自愿下組織開展生產競賽運動。蘇中區(qū)黨委發(fā)出《關于開展根據(jù)地生產建設運動的指示》,淮北行署也作出了《關于開展生產建設的決定》。
▲ 經蘇中軍區(qū)決定,原在通海地區(qū)活動的新四軍通海自衛(wèi)團湯景延部與聯(lián)抗部隊合并。原自衛(wèi)團長湯景延,任聯(lián)抗副司令。聯(lián)抗部隊編為兩個團,一團團長宋生發(fā),教導員袁捷,參謀長周霖;二團團長沈仲彝、教導員朱富榮,參謀長熊少南。
▲ 新四軍政治部編印《新四軍殉國先烈紀念冊》。
▲ 吳仲超調任中共蘇皖區(qū)黨委副書記兼蘇南行政公署副主任。汪大銘接任茅山地委書記。中共溧陽中心縣委改為溧陽縣委,書記徐明,縣長徐公魯。
1944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發(fā)出《關于部隊大練兵的指示》,規(guī)定1944年冬季到1945年3月為第1期整訓。
▲ 中共中央華中局關于日軍占領福州后的工作任務電示福建省委:目前福建基本任務有四:第一深入和加強沿海敵后工作,對福州及沿海敵后一帶采取各種方式蔓延發(fā)展;第二向寧德、福安、福鼎、閩浙交界海岸線發(fā)展,以圖打通閩浙聯(lián)系;第三以各老基本地區(qū)作基礎,沿山區(qū)一帶向大后方開展武裝工作隊的活動,建立隱蔽游擊基點,打下黨與群眾基礎;第四加強福州、廈門等中心城市的工作。
▲ 中共中央華中局發(fā)出關于部隊整訓的指示,闡明“整訓的意義”、“整訓應依照各地區(qū)部隊的具體情況特點”、“整訓教育的內容”、“政治工作應該徹底保證整訓計劃的實施與完成”、“關于民兵、自衛(wèi)軍的訓練”、“在職干部訓練”、“學校教育應從改進部隊的觀點出發(fā),要有計劃的分批抽調干部受訓”、“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 中共浙東區(qū)黨委決定將浙東游擊縱隊教導大隊改組為浙東抗日軍政干校,何克希兼校長。同月,區(qū)黨委決定舉辦黨訓班(黨校),由譚啟龍兼任主任。
▲ 蘇北淮海、鹽阜區(qū)合并為蘇北行政區(qū),成立蘇北行政公署,主任李一氓,副主任曹荻秋、計雨亭。
▲ 浙東縱隊政治部創(chuàng)辦的《戰(zhàn)斗半月刊》創(chuàng)刊發(fā)行。
▲ 黃逸峰主持召開興東泰地委擴大會議,總結四年來的工作,辦理交接事宜。
▲ 新四軍江南挺進支隊派出8名手槍隊員埋伏在江岸蘆葦叢中,日寇駕駛汽艇在永和洲靠岸后,手槍隊員擊斃上岸和在汽艇上日軍5人。
▲ 蘇中區(qū)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決定,撤銷興東泰特區(qū),次月3日,撤銷第二分區(qū)。原第二分區(qū)和興東泰特區(qū)所屬興(化)東縣并入興化縣,劃歸第一分區(qū);紫石縣劃歸第三分區(qū);臺北縣并入東臺縣,劃歸第四分區(qū)。
1945年
▲ 中共華中分局城工部設立南京工作部,部長陳修良,負責領導南京的中共地下黨組織。
▲ 華中分局財政經濟委員會召開財經工作會議,作出了《關于統(tǒng)一華中鹽務管理局的決定》,并確定鹽稅稅額和征營辦法。
▲ 新四軍第二師第四旅、第五旅和第四師第九旅北上山東魯南大陽山地區(qū)。
▲ 新四軍蘇浙軍區(qū)和中共蘇浙區(qū)黨委北撤后,留下部分黨政軍干部,組成中共蘇浙皖工委(對外稱蘇浙皖新四軍留守處),書記陳立平,司令熊兆仁,參謀長倪南山,堅持蘇南斗爭。下轄四個分工委:茅山分工委,書記徐明;太滆分工委,書記孫章錄(后徐行);郎廣分工委,書記張思齊;浙西分工委,書記杜大公。工委留獨立第二團一個營三個連武裝。每個分工委轄地區(qū)配一個連,每縣配一個排武裝。同時,蘇中第五地委決定:陳云閣,康迪、高俊杰組成中共丹北中心工委,書記陳云閣,并成立警衛(wèi)大隊,留守丹北地區(qū)。留守的干部和武裝,在極端艱苦險惡的環(huán)境下,堅持英勇斗爭,直至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軍南下,蘇南全境解放。
▲ 中共茅山工委、新四軍茅山留守處成立,下轄溧陽、橫山、溧高、句容、江寧、茅東六個縣。
▲ 中共丹北中心縣委、新四軍江南留守處成立,下轄鎮(zhèn)江、丹陽、武進、澄西、揚中、鎮(zhèn)句六個縣。
▲ 陶勇率蘇浙軍區(qū)第三縱隊一部攻打申港鎮(zhèn)繆家店鎮(zhèn)祠堂和段家祠堂,后從蘆蒲港、利港渡江北上。
▲ 淮海實驗劇團進駐沭陽,改名為蘇皖實驗劇團。該團1944年春籌建于北裴圩(泗陽愛園鄉(xiāng)),以演唱評劇、京劇為主。1947年2月1日,劇團到魯南慰問演出后,奉命與山東實驗京劇團合并。
1946年
▲ 陳毅、粟裕等率部進駐沭陽西北陰平。陳毅詢問第三中心縣委書記章維仁,當?shù)匦蝿菖c工作情況,講述敵我斗爭前景,解釋我軍戰(zhàn)略部署,并指示章維仁,要依靠群眾,堅持地方游擊戰(zhàn)爭。同時指出:你們中心縣委與三支隊地處蘇魯交通要道,是我主力部隊南來北往的樞紐地帶,戰(zhàn)略位置很重要,你們要把隴海鐵路沿線的徐州到海州的敵人活動情況掌握好,隨時向軍部匯報,支隊電臺與軍部電臺可直接通報聯(lián)系。此后不久,陳毅又找章維仁談話,說:維仁同志,你還要作最壞打算,準備形勢惡化,地區(qū)頑化,……你要在隴海鐵路南阿湖附近秘密發(fā)展幾個黨員,自己直接領導,到那時,你只要能與我取得聯(lián)系,我就帶部隊幫你恢復政權。
▲ 國民黨軍隊七十四師一部,侵犯淮陰縣宋集,新四軍六師十五團與敵血戰(zhàn)三晝夜,殲敵500多人。此次戰(zhàn)斗中十五團有116名指戰(zhàn)員壯烈犧牲。為紀念英烈,沭陽縣于1978年10月在錢集效佐村建立了一一六烈士亭。
▲ 華中新華日報社轉移到薛道口,在新華日報社的支持下,中共沭陽縣委由宣傳部主辦的縣報《沭陽大眾》創(chuàng)刊。該報由宣傳部長方進、副部長任延芳主持,宣傳科長馬學禮兼主編。
▲ 黃浦劉家潭(今寶應縣境)秘密交通站建立,成為當時溝通蘇中、淮南、淮北根據(jù)地的一條秘密交通線。該交通站1949年受到華東軍區(qū)黨委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