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1月2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1月2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11-02 瀏覽次數:7823
11月2日
1938年
▲ 新四軍第三團一部在柘塘鎮附近破壞京建(南京一郎溪)公路數里,毀橋梁1座,并擊斃由秣陵來修橋的日軍10人。
1939年
▲ 新四軍軍部決定,新四軍游擊支隊對內可稱新四軍暫編第六支隊。
1940年
▲ 毛澤東關于蔣介石反共形勢的分析及其對策致周恩來電:今日會議討論你1日來電,仍主表面和緩,實際抵抗,宣言決定暫時不發,只發一簡要的對內指示及答復何、白《皓電》(指10月19日何應欽、白崇禧致朱德、彭德懷、葉挺電。該電對堅持敵后抗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大肆污蔑,強迫命令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在1個月內全部開至黃河以北)。此次反共是國民黨發動的,投降危險是嚴重的,讓各中間派紛紛議論揣測,我們在時機沒有成熟以前不拿出積極辦法,稍等一下再說不遲。關于南方布置及宣傳反駁諸項,各同志均同意你及南局意見,毫無異議。關于華中、華北的軍事布置,小的不日開始調動,大的(準備調15萬)正在與老彭(德懷)協商,亦宜慢慢辦,不甚性急。
1942年
▲ 根據中共華中局、新四軍軍部決定,成立蘇北區黨委。新四軍三師師長、政委黃克誠兼區黨委書記,金明任區黨委副書記。原淮海、鹽阜兩區黨委均改為地委,金明兼任淮海地委書記,李一氓任副書記。張愛萍任鹽阜地委書記。原淮海、鹽阜兩行署不變,淮海行政公署主任李一氓,副主任陳月齋。同時決定成立蘇北軍區(翌年1月正式成立)。
▲ 新四軍第二師致電中共中央華中局,報告津浦路東根據地情況:路東共有各抗會員30萬人;面積長約100千米,東西約115千米;人口對外號稱300萬,民兵約3萬;國民黨員與我合作者有,朱云江為參議員,副議長鄭伯川任過來安縣長和聯中校長,欣德鳳現任高郵縣長,蔣鴻飛任行署司法處長,李夢甲任湖西辦事處主任;地方有名士紳與我合作者有,抗戰老人前清生員詹景賢,前安徽省參議員高受之為行署委員,地方三番領袖之一汪養吾現為參議會駐會議員。
1943年
▲ 陳毅、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電示彭雪楓、鄧子恢、張震、吳芝圃:同意宿東(包括靈南、靈北)劃為第四軍分區,并以張太生兼司令及政委,張登先兼參謀長,王鳳舞兼主任,樂于泓兼副主任。委命即由交通送達。
▲ 為紀念朱家崗戰斗中犧牲的73位革命烈士,經淮北區黨委行署批準,建立的朱家崗烈士陵園落成。園內埋四師九旅二十六團烈士56人(一說73人)。為實行人道主義,園內埋侵華日軍尸體13具(其中1女尸),日本反戰同盟淮北支部為其立碑一座。
▲ 新四軍第十六旅第四十八團于今南進,自3日起經侯村、蘆塘、泉村、磚橋等九次戰斗,計俘國民黨頑軍250余人,俘頑作戰科長以下官佐30余人,斃頑官兵30余人。
1944年
▲ 毛澤東、劉少奇致電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指出:為配合盟軍登陸及準備奪取杭州、上海、蘇州、南京等大城市,除粟裕帶兩個團南進外,還應準備再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各師抽調五至六個團南進,設立蘇浙軍區,以粟裕為司令員,譚震林為政治委員,統一指揮蘇南及全浙。并從軍直及各地抽調大批干部,加以訓練后,陸續派往蘇浙。
▲ 粟裕致電張云逸、饒漱石,賴傳珠建議派更多兵力南下:蘇浙斗爭形勢是長期之三角斗爭,敵偽及頑勢力均優于我,將來國際局勢即或好轉,而對國民黨方面仍不能不作強力之戰備。同時,同盟國在寧波至上海間登陸可能性很大,彼時我軍必須有強力配合,才能取得更有利之地位。因此,是否須派更多兵力南下請考慮。同時對蘇中現有軍事力量作了簡要報告,認為,在目前情形下,蘇中抽出兩個團(五十二團除外)之后尚有五個特務團可以機動,必要時江都、東臺兩獨立團亦可機動,因目前各縣、區武裝已完全可擔負堅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