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 >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2月28日)
新四軍歷史上的今天(12月28日)
作者:李本操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 日期:2019-12-28 瀏覽次數:7828
12月28日
1937年
▲ 毛澤東致電周恩來、項英,指示:高敬亭部可沿皖山山脈進至蚌埠、徐州、合肥三點之間作戰,但須附電臺并加強軍政人員。
▲ 毛澤東復項英27日電:“1、同意編四個支隊,云逸、子昆任支隊長。2、曾山、李一氓等已動身來漢。周子昆等17人有車即走。3、羅炳輝,中央決定仍隨周子昆來兄處,酌量分配工作。羅在學習中有進步。4、張際春河防政治工作無人接替,或令莫文驊來南方。”
▲ 湘粵贛邊人民抗日義勇軍第二支隊分別由桂東沙田和崇義冬瓜坪出發,前往崇義的思順和過埠集中整編,并在思順牛牯嶺下何屋設立通訊處。
1940年
▲ 新四軍軍分會召開擴大會議,討論北移有關問題。對北移路線,會上討論了三個方案:一是走北移先遣隊的路線,即由云嶺經涇縣北部馬頭鎮、楊柳鋪、孫家鋪、郎溪至竹簀橋,待機北渡蘇北;二是由銅陵、繁昌之間北渡至皖東;三是繞道茂林、三溪、旌德、寧國、郎溪,沿天目山麓至溧陽,待機北渡蘇北。會議對三個方案逐一分析比較:實施第一方案,有利條件是沿途建有兵站已作好供應準備;與蘇南部隊接近,發生戰斗時易于策應;地形較熟,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不利因素是要經過頑軍第五十二、第一〇八師防區腹地及第六十三師防地,如發生戰斗,易為其包圍,不易突出。實施第二方案,由云嶺至長江邊,路程短,僅需 1天1夜的時間;沿途為第三支隊活動地區,群眾基礎好,部隊行動容易保密;經半個多月的準備,路線、渡口已選擇好,船只已籌集齊,如無情況發生,一夜可全部北渡。但是,如一次不能全部北渡,易遭敵頑夾擊;北渡時如被敵人發覺,易遭敵艦艇攔截、襲擊;江北沿岸渡口大部被第五戰區部隊控制,渡到北岸易遭第五戰區部隊堵擊。實施第三方案,如能迅速接近天目山麓,沿山麓行動,地形有利;有與第四十師師遭遇之可能,但只對付第四十師,估計力量有余。但是,行程遠,時間長,行動容易暴露,易遭頑軍前堵后追;地形不熟,群眾工作基礎薄弱;偏向國民黨后方行動,易為頑固派造成口實。葉挺主張實施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未被采納。項英認為第一、第二方案都太危險,應避強就弱,決定采用第三方案。會議還決定,1月3日前,將前線部隊收攏至云嶺附近,4日晚開始北移。
▲ 《大眾報》第151號刊載林俊(譚震林)文章《緊急動員起來,粉碎敵偽匪頑的聯合進攻》。
1941年
▲ 中共中央書記處、中央軍委對八路軍、新四軍及黨的主要負責同志,作出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黨的戰略方針的指示:明年的中心任務在于積蓄力量,恢復元氣,鞏固內部,鞏固黨政軍民。對敵偽以政治攻勢為主,以游擊戰爭為輔。對國民黨以疏通團結為主,以防止其反共為輔。如敵人不攻蘇聯,我們即取此政策以待敵軍之弊。如敵攻蘇聯或蘇聯攻敵,我們即有充分精力配合蘇軍作戰,務望各同志研究實行之。
1943年
▲ 淮北衛生學校開學典禮在半城東周莊舉行。
1944年
▲ 中共中央華中局致電毛澤東、劉少奇、陳毅并中央,報告:粟裕率第七團及特一、特四等三個團,擬從蘇中、淮南分兩路渡江。粟偕七團抵軍部已半月多,因今年天氣奇寒(在零下19度以下),各河湖結凍不便轉移,戰士腳有凍壞者,故行動甚緩。已決定派譚震林率五旅計三個主力團,于明年二月底繼續南下(譚震林和新四軍第二師第五旅后來未南下)。第三批南下部隊,待粟安全渡江后再決定。
1945年
▲ 中共中央電示陳毅,集中一切部隊保證津浦路戰役作戰勝利:預祝你們的偉大勝利,望盡可能調集附近一切可能調集的部隊,以保證此次戰役的勝利及在戰后擴大戰果。七十七軍何基灃(中共地下黨員,國民黨第七十七軍軍長)曾到過延安,從未堅決反共,很可勸其反對內戰,與我合作。望設法派人接洽。
▲ 中共華中分局發出《關于度過明春財政難關的指示》,指出:一是精簡節約,生產運鹽經商,組織機關合作事業;二是開辟稅源,增加收入。地方脫產人數不得超過地方武裝二分之一;地方部隊與黨政人員原則上從明年3月份以后,要做到菜金、辦公費、雜支費與日用品自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