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新四軍部隊對解放戰爭的特殊貢獻
新四軍部隊對解放戰爭的特殊貢獻
作者:王清葆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9-03-06 瀏覽次數:7823
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是直接催生新中國誕生的人民解放戰爭,沒有解放戰爭的勝利,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新四軍既是我們黨領導的抗戰主力部隊,同樣也是解放戰爭的主力部隊之一。
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是直接催生新中國誕生的人民解放戰爭,沒有解放戰爭的勝利,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新四軍既是我們黨領導的抗戰主力部隊,同樣也是解放戰爭的主力部隊之一??箲饎倮麜r,新四軍部隊發展到31 萬人,其主力一分為四,一部分北進山東,整編為山東野戰軍;一部分留在華東,組成了華中野戰軍,由粟裕兼司令員,譚震林兼政治委員;第三師由黃克誠率領,開赴東北,編入東北人民自治軍的戰斗序列,參與了東北戰場的三年解放戰爭;第五師則與八路軍南下支隊、河南軍區合編為中原軍區。解放戰爭,戰略防御階段全國分為七大戰略區,戰略反攻階段為五大戰略區,戰略決戰階段形成三大決戰戰場,無論哪一階段,新四軍部隊都是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從整個解放戰爭來看,新四軍部隊都做出了突出的特殊貢獻。
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對整個解放戰爭的戰略指導中,粟裕的三次建議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正確的戰略指導,是保證戰爭勝利的根本和關鍵。陳毅曾經說過;“自衛戰爭的勝利,首先是戰略的勝利?!苯夥艖馉幍膭倮?,首先在于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戰略指揮的正確。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在決策的過程中,一般總是先作調查研究,征求下級指揮員的意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多次的醞釀討論,集中正確意見,做出正確決策,然后付諸實施。正因為這樣,所以才保證了各個歷史時期特別是關乎戰爭成敗全局的重要時刻,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重大決策的英明正確,避免了重大失誤。在解放戰爭中,華東野戰軍(先為山東、華中野戰軍,中間改為華東野戰軍,后為第三野戰軍)的主要指揮員帶領部隊,一方面堅決執行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戰略決策,一方面從華東戰場實際出發,積極提出意見建議,供中央決策參考。這中間,粟裕在戰爭進程中的三次建議,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關鍵作用。
一次是發生在1946 年六七月間國民黨軍隊向解放區全面進攻的初期,黨中央、中央軍委曾考慮讓華中主力出兵淮南,在外線殲敵,為此征求有關戰區指揮員的意見。作為華野司令員的粟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淮南地廣人稀,不便于大兵團集中作戰;而蘇中解放區則比較富裕,是新四軍的老根據地,部隊對地形、民情熟悉,便于取勝。于是粟裕大膽提出先“在蘇中打一仗”的建議,這一建議首先在華野領導層中意見較為一致,然后黨中央、中央軍委很快采納了這一建議,及時調整了原來的戰略設想,命令部隊先在內線殲敵。正是有了這一正確決策,才有了接下來的蘇中戰役,取得了“七戰七捷”,先后殲滅國民黨軍6 個旅、5 個交警大隊共5.3 萬人的好戰績。這在戰爭初期非常重要。當時國民黨氣勢洶洶,要在“三到六個月內”消滅解放軍,不少人被這種敵強我弱的態勢嚇到,信心不足。而正是有了內線殲敵的勝利,不斷殲滅敵人有生力量,逐步改變敵我力量對比,改變我軍被動地位,才得以不斷增強人民信心。
第二次發生在1948 年初,我軍向國民黨軍進行戰略反攻的關鍵時期,黨中央、中央軍委曾考慮組成東南野戰軍,繼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后,要粟裕率華野主力首先渡江南下,在湘、閩、浙、贛等地執行寬大機動作戰任務,分散國民黨軍主力。粟裕反復權衡利弊得失,認為華東野戰軍部分主力渡江南進不一定能吸引國民黨軍主力回防江南,反而分散了我軍兵力,我南下部隊還有被消滅的危險,不如繼續留在中原作戰更為有利。粟裕經過反復分析后,積極向中央提出建議,華野暫緩渡江,集中劉鄧、陳毅及西線兵團主力,依托中原、華東兩解放區,打幾個較大的殲滅戰。黨中央對此建議非常重視,立即召開書記處會議研究,并要陳毅、粟裕列席會議,經研究后采納了粟裕的建議,調整了原來的戰略設想。正是有了這一改變,才有了以后幾次大殲滅戰的勝利,才有了全國戰局的加速發展。
第三次發生在戰略決戰開始時。在1948 年9 月濟南戰役正在進行時,粟裕就考慮下一仗怎么打。濟南戰役結束的當天,粟裕就向中央軍委建議舉行淮海戰役,以后又多次向中央建議,擴大淮海戰役的規模,使“小淮?!毖葑優椤按蠡春!?,促成淮海戰役為解放戰爭三個具有決定意義的戰役之一。
在解放戰爭最艱難的戰略防御階段,華中野戰軍抵抗了國民黨向解放區全面進攻總兵力的三分之一,華東軍“為全國各區戰績最大的軍隊”
解放戰爭初期,敵強我弱,力量懸殊,國民黨企圖速戰速決,在很短時間內消滅人民軍隊主力。那時,國民黨軍的總兵力已擴大到約430 萬人,其中正規軍有86 個整編師(軍)248 個(師)旅約200 萬人,非正規軍約74 萬人。在86 個整編師中,有22 個師為美械、半美械裝備。尤其是,國民黨掌握著國家政權,其統治區占全國總面積的76%,在財力、物力上占絕對優勢。而這時我軍總兵力才127 萬人,其中野戰軍為61 萬人,不到國民黨陸軍正規軍的三分之一,裝備也很差;解放區面積僅230 萬平方公里,人口1.36 億。正因為這樣,蔣介石氣勢洶洶,認為他們“一定能速戰速決”,妄圖在3~6 個月內消滅解放軍主力。
華東地位重要,戰場特殊,是國民黨軍的首先和主要進攻方向。眾所周知,華中特別是華東地區,歷來是國民黨統治的核心地區,經濟富裕,交通發達,江浙一帶是他們的經濟命脈,又是他們統治的老巢。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因此自戰爭一開始,國民黨軍隊兵分七路,向我軍的七個戰略區發動全面進攻,而以向中原解放區進攻為起點,以山東、華中解放區為主攻方向,這兩個方向總兵力達76 萬人,僅向山東、華中解放區進攻的軍隊就有46 萬人,占向解放區進攻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中原、山東、華中野戰軍為粉碎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作出了突出貢獻。首先是李先念率中原野戰軍(原新四軍第五師)進行“中原突圍”,經過浴血奮戰,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到達既定地區,既保存了中原解放軍主力,又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隊。與此同時,粟裕率領華中野戰軍按照黨中央、中央軍委部署,在內線作戰,先是在蘇中地區連續進行了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邵伯、如黃等7次戰斗,史稱“七戰七捷”,既殲滅了國民黨軍有生力量,又極大地增強了部隊和解放區人民的信心。以后的近一年時間里,華中、山東野戰軍又進行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以及南麻、臨朐等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36 萬余人,華東野戰軍也發展到27萬余人。當時的《解放日報》發表社論,對中原突圍、蘇中“七戰七捷”和定陶戰役(劉鄧指揮中原野戰軍發起的)這三個戰役進行了評價,認為這三戰對于整個解放區的南方戰線,起到了扭轉戰局的重要作用。1947年5月20日,新華社發表《祝蒙陰大捷》的社論,指出,“華東人民解放軍和華東解放區的人民,在全國的愛國自衛戰爭中,擔負的任務最嚴重,得到的成就也最榮耀”。毛澤東對華中野戰軍也給予最高評價,他說:“我華東軍在第一年作戰中,已表現出自己為全國各區戰績最大的軍隊?!?/span>
淮海戰役是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之一,粟裕和他指揮的華東野戰軍“立了第一功”
講到解放戰爭,人們無不想到最后進行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即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春鹨?,徹底粉碎了國民黨的戰略計劃,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使蔣介石統治的中心南京、上海等城市處在人民解放軍的直接威脅之下,從根本上動搖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三大戰役比較起來,遼沈戰役以人民解放軍70 余萬人對國民黨的55 萬,殲敵47.2 萬;平津戰役以解放軍100 萬對國民黨軍60 余萬,殲敵52.1 萬;而淮海戰役則以解放軍60 萬對國民黨軍80 萬,殲敵55.5 萬人,是以少勝多。對淮海戰役,毛澤東評價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這個評價是實事求是的。
第一,淮海戰役過程中粟裕曾三次建言。毛澤東曾經說過:淮海戰役是粟裕同志在濟南戰役快結束時提出來的,中央軍委確定了方針、原則和戰役的兵力部署,戰役的具體指揮是總前委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位同志。豫東戰役勝利后,毛澤東在西柏坡接見華東野戰軍特種兵縱隊司令陳銳霆時說:“你回去代問粟裕同志好,告訴他,我把黃伯韜、邱清泉記在他名下了?!彼谠M?/span>1983年對幾位黨史工作者說:“打仗像下棋一樣,作為一個高級指揮員來說,不能看一步走一步,至少要看兩步走一步?;春鹨郏跐蠎鹨?/span>前就考慮了”?;春鹨?,有“小淮海”與“大淮?!敝?。而在從“小淮海”發展為“大淮海”的過程中,粟裕同志不僅一開始就提出建議,而且在發展過程中的幾個關鍵時節,都及時提出意見建議,對中央軍委做出正確的戰略決策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最先的建言是1948 年9 月24 日,粟裕向中央軍委發報,“建議即進行淮海戰役”,該戰役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蘇北兵團攻占兩淮,第二階段以三個縱隊攻占海州、連云港。第二次建言是于10 月31 日,粟裕鑒于戰役規模越打越大,立即給中央軍委發報,建議請陳毅、鄧小平統一指揮。黨中央、中央軍委對這個建議非常重視,遂成立了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五人組成的總前委。第三次也是特別重要的是粟裕根據戰役的發展態勢,及時建議淮海戰役發展為南線的戰略決戰,即由“小淮?!卑l展為“大淮?!薄?/span>11 月7 日晚,粟裕與張震徹夜長談,認為經過遼沈戰役,東北全境已經解放,解放戰爭已經到了新的轉折關頭?;春鹨垡獜倪@個角度來考慮仗怎么打,怎么能更快的給蔣介石以決定性的打擊。他們的談話剛結束,粟裕立即將這個想法起草成電報,這就是于8日發出的“齊辰電”。幾十年后粟裕還說:“這個電報雖短,但是字字千鈞”。中央軍委于9日即回電同意粟裕的建議,淮海戰役即發展為南線的戰略決戰。
第二,華東野戰軍參戰部隊最多。粟裕同志直接指揮的華東野戰軍17 個縱隊和1 個軍(包括先遣縱隊和第二階段以后參加的渤??v隊、第三十五軍),以及江淮軍區、豫皖蘇軍區,冀魯豫軍區部隊,共42 萬人,占淮海戰役我軍參戰總兵力的70%,中原野戰軍參戰7 個縱隊,約占30%。
第三,華東野戰軍殲敵最多。1948年5 月,黨中央曾提出用4 至8 個月,殲敵五六個至十一二個正規旅(師)的任務。而到淮海戰役結束時,正好8 個月,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消滅了國民黨正規軍62 個旅(師),共44.3 萬人,占淮海戰役殲敵總數的80%,而我軍則由戰前的36.9 萬人發展到55.1 萬人。
和二野一起發起渡江戰役,解放了華東大片土地,接管各中心城市
發起渡江戰役,徹底摧毀蔣介石在大陸的反動統治。三大戰役后,人民解放軍在軍事上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解放區面積已占全國總面積的27%,人口已占全國總人口的42%,擁有縣以上城市776 座,占全國的38%,但大片國土仍在蔣介石政府的統治之下。特別是京滬杭這些富裕地區,仍被國民黨所盤踞。為了徹底推翻蔣介石的反動統治,解放全中國,華野(1949 年2 月改稱第三野戰軍)和二野共同發起渡江戰役,以第三野戰軍的4 個兵團、15 個軍共65 萬人組成東、中突擊集團,由第二野戰軍的3 個兵團,9 個軍共35 萬人組成西作戰集團,從4 月20 日發起渡江,僅兩三天時間,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為解放江南大片國土奠定了堅實基礎。
解放京滬杭,徹底摧毀蔣介石的統治基礎。南京、上海、杭州,是蔣介石統治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其經濟命脈,把京滬杭解放出來,回到人民手中,就從根基上摧毀了蔣介石的反動統治。三野、二野部隊在勝利渡江后,發揚連續作戰作風,迅猛向京滬杭等中心城市實施突擊。4 月23 日,第三十五軍在中共南京地下市委的接應下,于當日晚進入南京市,25日凌晨占總統府,將紅旗插在總統府的門樓上,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之后,第七兵團率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軍日夜兼程,向杭州挺進。5 月3 日,第二十一軍解放了杭州市。
而解放上海情況較為復雜。上海市是我國最大城市和工商業中心,也是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最主要基地,是蔣介石決心堅守的據點。攻取上海,一來會引起帝國主義列強的強烈反響,二來要考慮如何盡可能不使市區遭受太大的損失,三來國民黨軍麇集達20余萬人。黨中央、中央軍委對解決上海問題高度重視,多次指示三野領導要保全城市,保護人民生命財產。5月12日淞滬戰役發起,經過十多天艱苦曲折的戰斗,部隊于22 日攻入市區,至27 日整個戰役才勝利結束,使大上海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達到了“完整的保全上?!薄ⅰ叭〉密娬p豐收”的效果。與此之后,葉飛又率第十兵團于7 月間向福建挺進,于8 月17 日解放福州,于10月17日解放廈門。
新四軍一些主要領導接收各大城市,為這些城市的鞏固、恢復和發展作出了貢獻。這其中,南京解放后,先是劉伯承為軍管會主任,后粟裕為軍管會主任;杭州市解放后,譚震林為軍管會主任,譚啟龍、汪道涵為副主任;上海解放后,陳毅任軍管會主任兼上海市市長,粟裕為副主任,并從山東、蘇北老區抽調3500 多名黨政干部,從部隊抽調1500 多名干部,組成南下干部縱隊,接管上海。福建解放后,葉飛主政福建。除此之外,譚震林接管濟南,黃克誠接管天津等。這些領導同志接管各大城市后,剿滅殘敵,整頓社會秩序,組織恢復和發展生產等,為新政權建設奠定了基礎。
渡江戰役及京滬杭戰役的勝利,真正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滅亡,把帝國主義勢力趕出了中國,同時也預示著新中國即將誕生,預示著我們的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中國取得了徹底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