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發出“強光”的人 ——記江蘇常州華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陸亞建
發出“強光”的人 ——記江蘇常州華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陸亞建
作者:黃忠金 裴義紅 責任編輯:王月紅 來源:《鐵軍》2017年第10期 日期:2019-07-11 瀏覽次數:7844
2006年陸亞建獲得常州市武進區“有突出貢獻科學進步”獎
陸亞建從小在農村長大,當過兵,從過醫,做過財務,干過不少職業。最終他選擇了與高深莫測的“光”打交道,與“光”結緣為伴。
他追光,敢碰國內尚為空白的反光材料,8年磨一劍,改寫了我國反光材料依賴進口的歷史,開辟了反光膜國產化的新篇章,打破了國外壟斷。
他聚光,毅然挑起“中國燈具城”的發展重擔,續寫新的傳奇,讓燈具城多燈集聚,名燈閃耀,發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他發光,事業有成之后,不斷發出愛心之光,溫暖父老鄉親,送暖需助之人。
他一身是光,被群眾稱為發出“強光”的人。
追光 登上世界反光材料高地
1978年3月,20歲的陸亞建懷揣軍人夢想,跨入軍營,來到一支英雄的部隊——“臨汾旅”服役,被分在某團三連五班。三個月后,被選到連部當衛生員。因表現突出,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還被作為提干對象予以培養。
在連隊,陸亞建不僅衛生員當得很出色,還當起了文化教員。業余時間,喜歡擺弄電器,可以自己組裝電視機、收音機、音響,對攝影、電子等同樣執著喜愛。1980年,部隊“戰士直接提干”的政策被急剎車。1981年12月,陸亞建光榮退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武進縣鄒區鎮西里村。一路打拼,現任常州華日升(集團)公司董事長,高級工程師。
1994年,時任武進可鍛鑄造廠財務科長的陸亞建,開始參與反光膜的開發與研究工作。1994年到1997年間,廠里聘請了三位專家,投入資金800萬元對反光膜項目進行研發。由于反光膜產品的生產技術難度特別大,三年過去了,研發沒多大進展,專家泄氣了,紛紛退出,企業面臨著空前的危機。在此危急存亡關頭,當時只是廠里財務科長的陸亞建敏銳地覺察到這個項目肯定能成功,并且擁有非常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前景,于是毅然決定接手這個項目,繼續研發。面對眾多的技術難關和挫折,陸亞建挑起了這副重擔,擔任通明反光材料廠廠長,繼續攻克技術難關。
一個曾經的農民,一個高中生,要想攻克眾多技術合成的反光材料,難度可想而知。不懂就學,1997年,陸亞建帶著技術人員開始走南闖北。自接手反光材料研制項目以來,他沒有一天是空閑的,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解決問題,設計方案,第二天再論證,再試驗。北京、上海以及本地常州的相關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處處留下了他請教的足跡。
在廠里,有間20多平米的小屋,擺放了200多本光學、化學、物理學以及工程機械等方面的書籍,燈光經常亮到深更半夜,甚至通宵達旦。廠里很多人都知道,那是陸亞建學習和攻關的地方。
每天叫醒陸亞建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到2001年底的8年期間,陸亞建憑借不屈不撓、刻苦鉆研的精神,終于成功攻克了數十項技術難關,研發出反光材料工業化生產的材料、工藝、設備等一整套專利技術,實現了反光材料的真正國產化。徹底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成功填補了我國反光膜工業化生產的空白,使我國成為繼美國、日本、韓國之后第四個擁有工業化生產反光膜能力的國家,走出了一條屬于中國反光材料行業自己的道路。目前產品在國內已大量替代進口,產品銷售除占了國內市場的很大份額,還遠銷至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國第一代反光膜的橫空出世,產生了連鎖效應,不僅用途廣泛,在價格上也有優勢。過去從美國進口,一平方米需要500多元,經銷商再轉賣,達600多元。現在同類產品,華日升公司的市場價只有100多元,比從美、日進口要低很多,為國家節約外匯和采購成本數十億元。當年震驚了國外同行,而且國外公司想用重金收購,但被陸亞建斷然拒絕,因為他深知這是歷經千辛萬苦創立的民族品牌,必須要堅定地維護與發展。
華日升公司現已發展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反光材料的龍頭企業。“通明”商標也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公司被評為“國家級重合同守信用企業”。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被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四星級企業”。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陸亞建始終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
企業只有創新才有出路,只有創新才能發展,才能爭一流。在國家公安部和市、區的指導下,他帶領華日升的員工,擼起袖子加油干,朝著創新的路上迅跑飛奔,努力把“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
創新要有人才。華日升公司每年都要招聘一批大學生進來,并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培訓。在此基礎上,精選人才,組建了一個80多人的研發團隊。公司在研發創新上的投入,每年都保持在銷售額的3%以上。此外,公司還組建了省級反光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形成了以研究、開發為先導,集研究、設計工程化、質檢、人才培訓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科研實體;同時積極開展與高校及相關研究院所合作,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這些舉措,取得明顯成效,使華日升公司擁有近100項專利,每年都會有2—3個新品推向市場,始終處于行業領先地位。2014年研發成功的棱鏡型反光膜,逆反射性強,是微珠型的二至三倍,粘貼操作方便,壽命長,適合高等級高速公路的標志牌使用,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有著極高的性價比,吸引了國內外眾多客戶關注的目光。目前正在開發的還有新能源車牌膜項目,公司成為公安部指定試驗基地,不僅開創了車牌級反光膜業務的新篇章,而且成為引領新能源號牌膜領域的旗幟和標桿。
創新要有科技。早在2012年,公司就投資3億元,建立了華日升科技園。目前已入駐公司全資及控股子公司等9家企業,主要生產高科技產品,涵蓋高性能光學元件及材料、特種復合材料。高性能光學薄膜與特種膠粘制品,標志標牌與智能交通、安全防護用品、專用機械設備制造、高端化學設備制造等項目。
創新,推動著華日升蓬勃發展。十多年過去了,華日升公司生產的反光膜的“級”不斷提升,由廣告級、工程級到高強級再到鉆石級,已從一代升級了四代。工序從最初的十幾道精簡到現在的數道,原來一道工序需要十幾個人的,現在只需兩三個人,減少了用工成本的壓力。為了加強反光膜的防偽性,車牌反光膜在生產中加施水印防偽和多色套印防偽以及3D防偽等革新技術。現在全國已有20多個省、市、區車牌采用華日升的防偽反光膜,成為識別套牌、假牌的最有效手段。
聚光 續寫“中國燈具城”新傳奇
多年磨礪,華日升起。
正當陸亞建沐浴東升華日的萬丈光焰時,沒想到一個更重的擔子在等待著他去挑,這就是進一步打造“中國燈具城”。
“要買燈,去鄒區”。這是華東地區甚至國內其它地方的一些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為啥?鄒區的燈具名氣響。
1993年,鄒區鎮因具有生產和銷售燈具的傳統,再加上新建的312國道穿鎮而過,交通便利,鎮政府抓住機遇,在國道旁投資建造燈具市場,迅即吸引了周邊的浙江余姚、江蘇丹陽及高郵等地的燈具生產企業和經銷商戶。經過20多年的發展,市場不斷壯大,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燈具批發市場,全國交易量最大的戶外工程照明集散地。2007年,鄒區鎮被中國照明電器協會授予“中國燈具城”的榮譽稱號。
鄒區鎮黨委政府沒有滿足現狀,考慮到市場未來的發展,早在2011年,就開始醞釀燈具市場的改造升級,打造燈具行業升級轉型的旗艦項目——燈貿中心。讓誰來負責?鎮里頗費思量。當地能人眾多,企業家成百上千,事業有成的也不在少數,但最有影響的當數陸亞建。他白手起家,填補了我國反光材料的空白,打破了國外的壟斷,是個響當當的“金牌”老板,挑這幅重擔,非他莫屬。
當時,陸亞建身兼多職,再加上華日升公司也要發展上新臺階,他的忙,可想而知,鎮領導又何嘗不知,但他們求賢心切,上演“三顧”。
“政府領導找到我的時候,我被他們的責任和誠意感動,表示愿意盡自己的一份力,因為我是鄒區人!”陸亞建說了心里話,不過他也知道,“中國燈具城”的名聲已經夠響的了,如今又要提檔升級,談何容易!但家鄉情結使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毅然將燈貿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的重擔扛到了肩上。
公司場景
陸亞建志存高遠,追求卓越。他銳意進取,孜孜不倦,一心一意謀發展。他要讓小鎮的“這盞燈”在全國放出新的光芒。
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陸亞建集思廣益、博采眾長,覺得“中國燈具城”要有新發展,必須轉變思路、轉變方式,由規模化轉向規范化和品牌化。為此,他給燈貿中心制定了“三高”規劃:高定位的精品項目、高水平的運營模式、高質量的管理平臺,不僅要將燈具城市場繼續做大,更要做強、做專、做精。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鄒區的“這盞燈”不僅吸引了諸多客商客戶,也吸引了國內照明領域的大佬們。去年4月,全國城市照明委理事會和全國城市照明新品展,就是在鄒區召開和舉辦的。誰知這會剛開完,又一個全國對口行業會議在“中國燈具城”召開。2017年2月,全國戶外照明經銷商大會又選擇鄒區,全國500多家路燈商戶齊集小鎮。燈貿中心的創新發展,“二城”的偉岸亮相,更添傳奇,更具活力,更有吸引力。
發光 溫暖父老鄉親和困難群體
陸亞建追光、聚光,奮戰在光的世界里,久而久之,自己也擁有了滿身光環。他先后獲得“中國民營企業十大創新人物”“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江蘇省勞動模范”“龍城先鋒、最美常州人”“常州好人”等20多個榮譽稱號。在這些榮譽中,他最看重的還是“常州好人”,且樂意做好人。他常說:“我原本就是一個普通人,靠黨和政府的關懷支持,靠全體員工的辛勤努力,才有華日升的今天,我要回報父老鄉親,回報社會!”
陸亞建這樣說了,也實實在在這樣做了,他發光為群眾、暖鄉親。
為建設更美鄒區,豐富百姓生活,2013年上半年,陸亞建聯合鎮上兩家頗有經濟實力的老總征地40畝,耗資1.6億多元,合力打造一條800多米長的商業街,2015年上半年,商業街建成,取名“時代金街”。陸亞建以人為本,金街的規劃和建設處處為老百姓著想,吃喝玩樂加健身,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有地方可去可買,讓百姓切實感受到了購物的便利。
提起陸亞建,公司女職工陳秋珍充滿了感激之情。今年45歲的她,丈夫常年生病,家中一貧如洗。誰知禍不單行,2013年丈夫突患急性心梗,送醫院搶救急需花錢,可家里卻拿不出錢來。關鍵時刻,是陸亞建下“及時雨”,自掏腰包給了1萬元,解了燃眉之急,幫丈夫撿回一條命。關懷在繼續,陳秋珍自此成了公司的重點幫扶對象,兒子考上大學解決助學資金、逢年過節工會還要上門慰問送溫暖,就連過生日也能收到蛋糕。這一切,感動得陳秋珍不知說什么才好,只有兩行熱淚。
在華日升公司,像陳秋珍這樣沐浴著公司大家庭溫暖陽光的員工還有很多。公司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后,陸亞建舍得在職工身上投入,為他們繳納“五險一金”,并建立送溫暖長效機制。每當職工生活上有困難,工會都要主動走訪,探望慰問。近些年,公司又投入大量資金,成立職工活動中心,配套多種健身設施,還創建了“職工書屋”,引導他們開展讀書活動,增長知識,提高修養。
陸亞建就是這樣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但凡了解他的人,都能扳起手指頭,給你擺上一件件一樁樁:設施齊全的鄒區中心幼兒園,美如花園的卜弋中學,專供村民活動的華日升廣場,高端時尚的鄒新花園戶外LED電子屏,這些都離不開陸亞建的贊助。在慈善、助學、幫困等方面,陸亞建一直都是鼎力相助,慷慨解囊,這些年累計捐助千萬余元。
陸亞建深知,有夢想的人生才會更精彩。他并沒有滿足和陶醉在已經取得的成就中,而是“快馬加鞭未下鞍”,他決心在光的世界里繼續奮斗、繼續拼搏,再接再厲,發出新的光芒,為成就偉大的中國夢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