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我與鐵軍 > 四安的珍貴墨寶
四安的珍貴墨寶
作者:吉春發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9-08-28 瀏覽次數:7833
觸摸史頁,追訪實錄,可在老一輩人們記憶里,難忘那抗戰時期,以及有關韜奮小學名人手跡等彌足珍貴的墨寶。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魚米之鄉的四安鎮,舊稱“陳家酒店”,這里民風淳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蘇中聞名遐邇的革命老區。在那戰火紛飛、烽煙漫天的年代,一些軍隊將領、革命先輩、著名人物、先進教師、開明士紳等,曾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不朽的足跡。而今,觸摸史頁,追訪實錄,可在老一輩人們記憶里,難忘那抗戰時期,以及有關韜奮小學名人手跡等彌足珍貴的墨寶。
1938年3月17日凌晨,日軍從沿江登陸,侵占了南通城。不久,侵占江海集鎮。日軍雖沒到過通城東北隅的四安鎮,但有時卻開著汽艇經過四安南疆的闞家庵到西亭、金沙等地,沿途開槍,恐嚇百姓。當年,在抗戰初期流動學校任教的朱章民老師,為警戒學生曾寫有一首打油詩:“聽說日軍來,隨即就散開;提高警惕性,免得有意外。”他還留有詩句:“中華兒女志氣高,遇見敵人拼刺刀;布下天羅和地網,殺得敵人沒處逃!”
1938年冬,日軍盤踞了金沙。翌年初春,為安全教學,由四安籍的南通縣教育界知名人士吳浦云局長主持策劃,將縣中遷至偏僻的四安溫家橋南三官殿古廟里復課。當時的古廟四面小溪環繞,是一個僅靠壩頭進出的小島,為了擴建教室校舍,必須動遷廟后荒地上那八座老和尚的墳墓。經吳局長費盡心機、語重心長地與四安佛教首領和廟主廣智多次交涉,同意掘墓平墳,把遺骨集中安放在小島東北角特砌的“八僧亭”中。并由國文教師朱敬亭先生撰寫了“遷墳興學”的表彰碑文,其內容大意是贊揚遷墳興學的重大意義,雕刻方磚,擺在亭前。
1940年春,中共江北特委也由金沙秘密遷至四安北郊溫家橋姚家渡開明士紳吳質夫及其子袁明的家中。是年特委書記唐守愚、代理書記趙毓華就在四安鎮北街巷處開起一爿雜貨鋪,由唐書記題寫了“公興商店”店名,秘密接待一批批從上海等地來蘇北的黨員干部,為新四軍東進“通如海啟”和南下渡江,建立了卓著的功勛!
1942年12月26日隆冬,寒氣襲人,晴空蔚藍。上午9時許,著名報人鄒韜奮先生身穿棕褐色長袍,頭戴禮帽,鼻架眼鏡,笑容滿面,由蘇中行署文教處長劉季平陪同,來到四安溫家橋縣中。午后,他在縣中操場會臺上用流利的國語,通俗的口才,作了題為《團結抗日的形勢報告》。會場上人山人海,與會的干部、民兵、師生和群眾,約3000多人。他長達四個小時的演講,豪情奔放,言語生動,扣人心弦,全場聽眾始終聚精會神,毫無倦意。
當夜,皓月東升,星斗閃爍,田野一片寧靜,懸掛在銀杏樹下的那盞汽油燈把會臺照得亮如白晝,由縣中主持的文娛晚會在此舉行。師生們高聲合唱了《歡迎韜奮先生》《跟共產黨走》《小放牛》《溫家橋縣中校歌》等革命歌曲;演出了《酒樓上》《小白菜》《解放》等捉漢奸、打日軍的戲劇,全場觀眾都陶醉在歡樂的氣氛中。
次日上午,鄒韜奮和縣中部分師生座談,不厭其煩地為師生們題詞留念。例如,他給馬家齊老干部的題字:“從實踐中體驗過的知識是最可貴的知識”;他給劉光老師的題字:“抗戰必勝,建國必成”;還有多數老同志記得如此題字:“努力學習,爭取進步,做抗日救國的好男兒”等。韜奮先生留下的這些墨寶,對人們的愛國教育、革命信念與人生鼓舞意義,是不可估量的!如今,四安鎮黨委、政府與該校師生,為緬懷韜奮先生的愛國精神,在他演講的銀杏樹下建造了塑像、紀念碑,并工整地鐫刻著:“疾呼團結、抗戰、進步;抨擊分裂、投降、倒退”16個鎦金之字!
為了永久紀念韜奮先生,繼承韜奮遺志,弘揚韜奮精神,激勵后人,奮發向上,1990年11月南通縣人民政府決定將位于四安溫家橋縣中舊址處的“溫橋小學”,更名為“南通縣韜奮小學”,并呈報南通市委市政府、江蘇省委省政府,轉至中央國務院鄒家華副總理,請給予賜寫校名。1990年12月4日鄒副總理親筆給韜奮小學全體教師復信,信中說:“韜奮是我的父親,更是人民忠誠的兒子。他由一個民主主義戰士,走上共產主義的道路。他用筆為武器,跟隨中國共產黨,畢生為了祖國的獨立、繁榮、富強,為了人民的幸福和共產主義的未來而奮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正像毛主席說的‘熱愛人民,真誠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就是韜奮精神,這就是他之所以感動人的地方。’我愿和你們一起,繼承他的遺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興旺發達,為了人民幸福的未來,貢獻自己的一切力量。”
與此同時,鄒副總理在給江蘇陳煥友省長的信中寫道:“11月初,值韜奮95周年誕辰時,江蘇南通曾來人聯系參加南通韜奮塑像揭幕儀式,并要我為南通縣韜奮小學題寫校名。當時我覺得由我題寫,不甚方便,所以轉讓瑞環同志題寫。瑞環同志覺得應該支持此事,他又轉讓澤民同志寫。現澤民同志已寫好特送你處轉交,鼓勵他們辦好學校,為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人才。”從此,該校大門旁懸掛的“南通縣韜奮小學”校牌,金光閃亮,墨香校外!
嗣后,“南通縣韜奮小學”鵲聲再起。一些曾在抗戰年代涉及縣中的老首長也欣然題詞,為莘莘學子寄予厚望。譬如,(原)首任南通縣縣長、輕工部長梁靈光的“真誠、勤奮、踏實”六個正楷大字,現旨為校風;(原)首任通西行署主任、通西工委書記、省高教廳長顧爾鑰的“冶德琢業”四個端莊大字,現旨為教風;(原)當年“僑校”校友、省教育廳副廳長沙堯的“愛國、尊師、善學、守紀”八個遒勁大字,現旨為學風。顯然,“三風”助校,增強動力,弘揚韜奮精神,培育四有新人!
其后,鄒副總理也寄贈了蒼勁渾厚的“奮進”二字。該校已把“奮進”確定為校魂;四安鎮黨委政府也把“奮進”確定為干部群眾與時俱進的鎮魂。2009年通州市因撤市立區合并到南通市,通州市韜奮小學再度更名,再三煩請江總書記撰寫“南通市韜奮小學”。2012年8月,原址四安鎮溫家橋處的韜奮小學撤并到四安鎮鎮北街處的四安小學,為了永久紀念韜奮精神,特將四安小學定名為“南通市韜奮小學”。
1994年10月28日,陽光燦爛,金桂飄香,國旗招展,鑼鼓喧天。中共江北特委活動舊址紀念碑,喜在四安鎮溫家橋姚家渡隆重揭碑。莊嚴雄偉的紀念碑正面,由張愛萍將軍題寫的“中共江北特委舊址”八個金色大字,映日生輝;背面,鐫刻著中共通州市委撰寫的碑文,記載著中共江北特委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