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老兵親述 > 袁國平之子講述《新四軍軍歌》產生真相
袁國平之子講述《新四軍軍歌》產生真相
作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19-09-19 瀏覽次數:7848
8月1日,正值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三集電視專題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之際,南京電影制片廠主創人員有幸采訪了原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將軍的兒子袁振威。
8月1日,正值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三集電視專題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之際,南京電影制片廠主創人員有幸采訪了原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將軍的兒子袁振威,聽他傾情講述了他父親袁國平與新四軍軍歌誕生背后的故事,向人們詳細揭示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當年,袁振威還是個青年學生的時候,陳毅伯伯就曾親口對他說:“你爸爸是著名的宣傳鼓動家,很有才華,《新四軍軍歌》就是在他的主持下集體創作的?!?/span>
前所未有的艱巨的任務
1939年2月,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到皖南視察。在一次會議上,他和新四軍的領導同志一起制定了新四軍“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大家都非常興奮。葉挺提出:“我們應該寫一首軍歌反映這個方針,讓全軍將士都知道我們的奮斗目標”。與會者異口同聲表示贊成。項英當即表示:“葉軍長的意見很好,一首高水平軍歌的作用可大了,相當于為新四軍編寫了一本教科書,可大大提高我軍的戰斗力,這一點我有親身的體驗。中央蘇區第一方面軍取得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后,一方面軍總政治部向所屬部隊發出通知學唱《三期革命戰爭勝利歌》。當敵人發起第四次圍剿時,我們一方面軍各部隊無論在戰前動員還是在行軍途中都高唱《三期革命戰爭勝利歌》,提高了部隊的士氣,堅定了必勝的信念,戰斗力大大增強。所以創作軍歌的工作很迫切,這件事就這么定了。前方忙于作戰,我們軍部又人才濟濟,就在軍部范圍內征集軍歌歌詞然后配曲。現在大家都很忙,我的意見還是各司其責,軍歌的創作由國平來抓。國平作詞是行家,我前面說的《三期革命戰爭勝利歌》就是國平寫的,他抓軍歌的創作是最合適的?!?/span>
接著項英明確了軍歌的創作要求:“第一,應宣傳我軍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我們軍隊在北伐、反圍剿、三年游擊戰爭和萬里長征等各個歷史時期,在不同的戰爭環境中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并經受住了嚴酷的考驗,是一支有著光榮傳統和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鐵軍。第二,要明確我軍的宗旨和目標。軍歌要像宣言書一樣將我軍的宗旨昭示于天下,讓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及盟國盟軍都知道。同時在軍歌中要讓全軍指戰員了解我軍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第三,軍歌應成為激發我軍無堅不摧的革命精神的有力武器。只有這樣,才是一首好的軍歌,才能成為革命歌曲中的精品?!?/span>
最后,袁國平說:“葉軍長提出創作新四軍軍歌對加強我軍自身建設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我完全擁護。我深感軍歌是最好的教科書,正如二位軍長所說創作軍歌的任務是政治部份內的事,我作為政治部主任責無旁貸,我過去也創作過一些歌詞,但要寫出這樣帶有歷史文獻性重大題材的軍歌歌詞無疑是前所未有的艱巨任務,我將在盡力抓好軍歌創作組織工作的同時,積極參加軍歌歌詞的創作,不過我對三年游擊戰爭的情況了解不多,還請各位指導?!标愐銊t說,“我正在寫一首詩,待回江南完稿后可供你參考?!表椨⒁舱f:“我給中央三年游擊戰爭的報告,你也可以看看?!?/span>
拍板采納陳毅的意見
袁國平按照項英的要求,著手開展歌詞征集,為此《抗敵報》還專門刊登了征稿啟事。很快朱鏡我、朱克靖及袁國平本人先后拿出了自己的初稿,朱鏡我及時在政治部組織了討論,一致認為其中一篇完全符合項英對軍歌的要求,確定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優化。陳毅回到江南以后于3月底完成了敘事詩《十年》的撰寫,4月上旬袁國平收到稿子后即責成朱鏡我將其改成歌詞。朱鏡我和時任《抗敵報》副主編的馬寧先后著手修改,均感到此詩“結構嚴密、邏輯性強,改動一字都困難”,馬寧還說《十年》是敘事詩,與歌詞不是一個文體,很難改成歌詞。
袁國平決定召開會議進行討論。參加會議的除袁國平、朱鏡我、黃誠、馬寧以外,還有周子昆、李一氓、朱克靖等。朱鏡我主持會議并匯報了有關情況。會議一致認為政治部原選定的稿子符合軍歌的要求,已經反映了《十年》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內容,而且更加簡潔、精煉。大家都建議即將其交何士德譜曲,同時發軍部和各支隊征求意見。
陳毅收到歌詞以后,在給政治部的信中認為歌詞很好,完全符合他的意思,表示贊同并建議將“光榮北伐武昌城下雕刻著我們的姓名”中的“雕刻”改成“血染”。針對不同的意見,袁國平最終拍板采納陳毅的意見,將“雕刻”二字改成“血染”。
袁國平在與葉挺、項英、陳毅、周子昆、李一氓、朱鏡我、黃誠、朱克靖、馬寧等同志一起集體創作歌詞的同時,還和作曲家何士德商量如何搞好曲譜。袁國平向何士德著重說明了歌詞產生的背景,詳細講述了皖南的戰略環境、新四軍的發展方針,強調歌詞要突出東進抗敵和向敵后進軍的思想,譜曲時要加強戰斗氣勢。袁國平還強調,“歌詞第一段最后一句‘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和第二段‘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要重復兩次”。他在聽完第一次譜曲后,又提醒曲作者,新四軍軍歌的“曲調應高昂雄偉,要有一往直前的進軍氣魄。”何士德按這個要求寫了第二稿。在1939年7月1日試唱時,項英、袁國平、周子昆等首長和參加聽的其他同志一致認為符合要求?!罢尾恐魅卧瑖酱碥姴吭跁相嵵匦迹号鷾释ㄟ^?!辈ⅰ爱敿葱几杳椤缎滤能娷姼琛??!?/span>
被史沫特萊譯成了英文
新四軍軍歌確定下來以后,以署名集體作詞,何士德譜曲在《抗敵》雜志1939年第一卷第3號上發表。根據袁國平的意見,在同期《抗敵》雜志上也同時發表了陳毅的敘事詩《十年》。其后數十年直至“文化大革命”前《新四軍軍歌》多以集體作詞,何士德譜曲或作曲轉載在諸多刊物上(如1948年出版的《中國名歌選》,1957年出版的《抗日戰爭歌曲選集》,1961年出版的《革命歌曲選》),傳唱中華大地,至今經久不衰。曲作者何士德事后講道:“在軍歌譜曲的過程中,對我有啟發的主要是袁國平主任。”當年在皖南采訪的美國著名女作家、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被指戰員們學唱軍歌的熱烈氣氛所感染,她在聽了袁國平的介紹后,稱《新四軍軍歌》為“時代的強音”并提筆將歌詞譯成了英文,傳到了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史沫特萊在奔赴北京途經英國時因病去世,臨終前她囑托朋友將她的歌詞手稿等遺物一起寄給了她曾采訪過的朱德總司令。解放軍總政治部在《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政治工作的卓越領導者》一文中就袁國平對《新四軍軍歌》所作出的貢獻給予了肯定:“他積極組織《新四軍軍歌》的創作,突出了東進抗敵和向敵后發展的思想,加強了戰斗氣勢,使之成為一首雄壯有力、膾炙人口的著名軍歌?!?/span>
如今,袁國平和他的戰友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精心創作的這首《新四軍軍歌》曾鼓舞了幾代人頑強奮進。每當歌聲響起,人們都仿佛看到革命先輩們圍坐在簡陋木桌旁,在昏暗的小油燈下,時而熱情洋溢、時而沉默凝思……這氣勢磅礴的雄偉戰歌產生于偉大的時代,產生于一群信念堅定、才華橫溢的中華精英;他們人已離去,歌聲卻始終響徹在祖國大地,永遠留在人民的心中代代相傳!
(原載8月3日《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