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稿 > 劉鄧大軍濃郁的金寨情結
劉鄧大軍濃郁的金寨情結
作者:李業坤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5-25 瀏覽次數:7836
2017年是紀念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70周年,也是金寨縣命名70周年。劉鄧大軍在大別山老區,特別是在金寨的動人故事有很多,至今依然廣為傳頌。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油畫)
今年是紀念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70周年,也是金寨縣命名70周年。劉鄧大軍在大別山老區,特別是在金寨的動人故事有很多,至今依然廣為傳頌。
一個紅色縣:改“立煌”為“金寨”
說起金寨縣的得名,與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接有關。
金寨前身是立煌縣,為國民黨所設置。當時,按照黨的八七會議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金寨地區人民成功進行了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1930年,黨中央將大別山地區根據地整合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第四次反圍剿失利以后,主動撤出蘇區。國民黨部隊占領了大別山重鎮金家寨。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發出命令:“于金家寨添設新縣,即以陸軍第十四軍軍長衛立煌之名,定名立煌縣,以金家寨為縣治所在地。”
1947年秋,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以摧枯拉朽之勢,連續解放了20多座縣城。9月,解放了皖西重鎮金家寨,建立了人民民主政府,隨軍南下干部白濤為縣長,張延積為縣委書記。根據縣委十次會議決定,經地委和鄧小平、劉伯承等審定,將“立煌”改為“金寨”。從此,金寨縣載入了光輝史冊。
一捧紅棗、幾個麥餅、一塊銀元:嚴明規矩
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區,了解到大別山曾經歷各種軍隊“六進六出”,金寨等地人民承擔了巨大犧牲和奉獻的情況后,特別注意嚴明紀律。
一次,有個戰士在水塘抓群眾的魚吃。劉、鄧首長嚴肅地批評:這是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丟在腦后了。加上敵人反面宣傳,有群眾到現在也不敢回家。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是黨的政策和人民軍隊宗旨的體現,是團結群眾、戰勝敵人的革命法寶。今后不管是誰,只要他違犯了,破壞群眾紀律,就一定要嚴肅處理!
在整頓紀律大會上,宣布了三條鐵律:槍打老百姓者槍斃;搶掠民財者槍斃;強奸婦女者槍斃!不準強迫老百姓當向導,不準向老百姓要東西,不準打罵群眾!劉伯承指出:“部隊紀律這么壞,如不迅速糾正,我們肯定站不住腳!”鄧小平批評道:“部隊紀律這樣壞,是我們政治危機的開始,這是給自己挖墳墓!”不久,戰斗英雄、勞動模范、警衛團副連長趙桂良因違紀公審后被槍斃了。
一天,劉、鄧等來到大別山中心區金寨的洪家灣,司令部斷了糧,到下午一點,還沒吃到中飯。管后勤的正為難著,警衛員捧著一捧大紅棗送來。劉伯承問哪里搞來的,警衛員說是過黃河時從家里帶來的。劉、鄧叫大家一起吃。劉伯承捏了個紅棗放在嘴里,笑著說:“人民心意就像這棗子,既紅又甜。”鄧小平說:“紅棗是個好果子,又甜、又補、又管餓。”大家都笑了起來。幾顆棗子,就算劉、鄧等首長一頓中飯了。
1947年除夕,金寨縣委向劉、鄧首長匯報工作,順便帶了麻糖、花生、羊肉和一只雞等年貨。鄧小平緊蹙眉頭:“哪兒來的這些東西?”“要過年,群眾慰問的。”鄧小平嘆口氣:“群眾生活夠苦的,這些東西要送還他們!”警衛員說:“那我們過年晚上吃什么?”鄧小平一邊扇爐火,一邊笑著:“你一定還有什么東西,拿出來吃嘛!”警衛員實話實說:“只有幾個麥餅,還有一些棗子。”這是鄧小平在大別山區,吃著又糊又硬的麥餅度過的一個除夕!
有幾天接連陰雨,鄧小平等只好住在金寨的七里沖紅軍家屬吳大娘家。每到開飯時,看到鄧小平等吃的都是稀飯和老咸菜,她心里非常過意不去。聽說部隊要離開了,吳大娘把留給女兒做月子吃的一小提籃雞蛋煮熟了送給首長。鄧小平說:“這怎么行?一個雞蛋能換一兩鹽,這些雞蛋換油鹽,夠她們吃好長時間呢!”他叫警衛員趕快給吳大娘送去一塊銀元。吳大娘很不高興:“我兒子也是紅軍。你們住在我這里,就是住在自己家里,難道自家人吃幾個雞蛋還要錢?”鄧小平說:“革命軍人吃老百姓的東西一定要給錢的,這是紀律。”吳大娘堅持說:“你們住在紅軍家屬的家里,吃自家東西,不算違反紀律!”說著,把雞蛋倒下就走了。
這時劉伯承進來,聽說吳大娘送雞蛋不收錢的事,想了想說:“還是老辦法,我們臨走時,把錢留下!”
一根打狗棍:一起打敵人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好比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中心南京與武漢之間插了一把利劍。
劉伯承是首長中年齡最大的一位,體質差,眼睛又高度近視,加之千里跋涉,行路有些困難。進入大別山深山區,山陡、林密、路險,很多地方還不能騎馬。鄧小平見劉伯承走路很吃力,就叫警衛班綁了一副擔架讓他坐。劉伯承說:“我走路難,你們走路就不難?”他堅決不坐擔架。鄧小平只好叫警衛員小彭砍了一根竹子讓他拄著。由于竹子砍得比人還高,鄧小平風趣地對警衛員小彭說:“你把竹子砍短些,你看他拄這么長的棍子多像個要飯的!”劉伯承聽了詼諧地說:“要飯的棍子就是要長些,這樣才不受狗之欺。我要拿著大別山的這根打狗棍,把中國頭號帝國主義走狗蔣介石打倒!”說得大家捧腹大笑。
兩副對聯:感動和尚
有一次,劉、鄧首長來到金寨縣沙河鄉下樓坊村名叫“海螺寺”的關帝廟。鄧小平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還是一座名山哩!”這時,里面走出來一個穿著破舊的老和尚,看到這么多軍人,有些恐懼。老和尚恭敬地說:“歡迎長官和貴軍到寺廟休息喝茶。”老和尚特意沖了一壺茶,拿出一小碟玉米餅請劉、鄧吃。鄧小平詢問了老和尚的身世,又向他講了一些共產黨的政策和當前形勢。老和尚連連稱贊,拿出筆墨紙硯請題字。鄧小平揮筆寫了“廟小乾坤大,山高日月長”十個大字,落款是“紅軍戰士”。劉伯承看看關羽塑像,揮筆寫了“忠為其本,義字當先”,落款是“拜謁關羽大將軍神像敬題 老紅軍戰士”。
老和尚對劉、鄧書法贊嘆不已,說:“過去認為紅軍都是大老粗,沒文化,二位文才和墨寶要是在科舉時代,一定會金榜題名,我要好好裝裱珍藏。”他還提出一只小木箱,翻出一張國民黨報紙說:“這上面講共產黨殺人放火,共產共妻,劉鄧十萬大軍被國軍擊潰,余部逃進大別山。全是胡扯。前日貴軍一位長官看我咳嗽,還叫醫生給我看病。自古以來,哪有這樣好的部隊﹖”臨走時,老和尚送了好一陣,首長從警衛員挎包里掏出兩塊銀元給他。老和尚推辭再三。鄧小平說:“一件藍衫之助,略表心意,長老一定要收下。”劉伯承對警衛員說:“你要知道,叫宣傳鬼神的人宣傳我們人民解放軍的好處,那意義就更大了!”
一條土改經驗:“大別山經驗”
1947年10月,中央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大別山地區和各解放區一樣都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鄧小平在漆店區召開貧農團代表會議上,詢問為什么農民不敢要分得的田地。農民廖祥武說:“紅軍時期這里搞土地改革,收了幾季莊稼,但主力轉移后,這里成了游擊區,地主惡霸組織還鄉團,農民分得的土地統統被奪回去了,老百姓的一點糧食也全被反攻倒算回去。這次解放軍來是否能站穩腳群眾有懷疑,所以分的田地老百姓不但不敢要,有的還把白天插的牌子晚上拔掉又送還給地主了。”鄧小平又了解其他地區,大體都是如此。他和李先念等研究后,認為不能這樣搞土改,如果強制進行土改,不但不能發動群眾,還脫離群眾。
鄧小平立即給劉伯承發電報通報情況,并給毛澤東寫了《關于大別山的階級情況與幾個政策問題》的綜合報告,實事求是地分析了大別山區土改、階級狀況,提出了許多正確的政策,第一次提出了劃分兩種區域(鞏固區和游擊區)、實行不同政策和策略的觀點。黨中央十分重視鄧小平的意見,復電同意,并加批語:“小平所述‘大別山經驗’極可寶貴,望各地各軍采納應用。”批轉各個中央局和野戰軍前委。《報告》像一劑清涼劑,使各地土地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地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