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原二十八軍副政委李劍鋒——“不死,明天見!”何等革命豪情
原二十八軍副政委李劍鋒——“不死,明天見!”何等革命豪情
作者: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6-16 瀏覽次數:7866
李劍鋒,江蘇省邳州人,原二十八軍副政委。1926年11月出生,1941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194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入伍。
人物簡介
李劍鋒,江蘇省邳州人,原二十八軍副政委。1926年11月出生,1941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194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8月入伍。歷任學員、干事、政治指導員、股長、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師副政委、軍政治部副主任等。參加過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中的津浦鐵路、朝陽集、泗陽、淮安、淮陰、漣水、宿北等戰斗及淮海、渡江戰役等。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榮獲過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和三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因戰負傷,被評為三等乙級傷殘。
李劍鋒
憶少年時,最絕望時天降“神兵”
李劍鋒是江蘇邳州人,生于1926年,1941年參加革命。現場,晨報小記者彭北宸問了第一個問題:爺爺,您為什么要參軍啊?
李老說,等他講完小時候的經歷,孩子們自然就能明白了。“在我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日本鬼子打來了。他們的飛機低到樹梢那么低掃射,死了好多人啊,我都不敢看!男女老少都拼命跑。我們藏進了山里,不敢再回家,國破了,家亡了!媽媽隨身帶了一袋子黃豆,每天就給我一把黃豆度日。我是又餓又怕,生病了,又沒有藥吃!就在這時,八路軍來了。聽說他們不進房子,就睡在外頭,大冬天穿著單衣跑步,堅決打日軍!所以我12歲就記得了,我也要跟著打日軍!”
不過,由于長期營養不良個子矮,少年李劍鋒的第一次參軍愿望并沒有實現,“讓我回去好好讀書,長大了再來。”后來,當地的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沒想到門口炸油條的大叔是個地下黨,他把我招去當了勤務兵。我一開始還不樂意,要去打仗。他說,戰士們在前線要吃的要穿的,我們在后方服務也是抗日,一樣的!我才明白,哦,我這也是抗日啊!”
李劍鋒親手縫制的渡江日記
“不死,明天見”,何等革命情懷
在多年的南征北戰中,李劍鋒身上的故事講也講不完。而第一次負傷的情形,尤其讓他難忘。“‘轟’一聲,炮彈在我身邊的戰壕里爆炸了!我是‘死的’還是‘活的’?我咬一咬手,有痛感,那就還活著!又摸摸腿和腳,都還在!既然還有腿和腳就好辦,那就能跑!于是我就趕快向營部包扎所跑。”
誰知道營部包扎所已經轉移了,于是李劍鋒趕快向團包扎所跑,可他們也一切收拾完畢,準備出發了。“我一看到他們,有指望了,撲通躺倒,再也站不起來了。擔架也沒有,只好騎馬,兩三個人把我架到馬上,走了一夜,一直到了泗宿縣唐莫圩子住下,終于能給我包扎了。醫生重新檢查傷情,我的左腳內側踝骨粉碎性骨折,碎骨外露,右小腳趾內側、兩腿彎后下部、右臀部等多處負傷;一起受傷的文化教員被炮彈片橫穿嘴巴,牙齒全部被打掉;衛生員的胸部被彈片打進半截,還有半截露在外面;通信員的兩條大腿被彈片橫著貫通。醫生給我們逐一包扎,飯后用擔架抬到成子湖邊,送到小船上,穿過成子湖,送往洪澤湖后方醫院養傷去了。”
“有腿有腳就能跑!”這句話把孩子們都鎮住了,有孩子不禁輕聲重復著。而李老接著講述道,正是由于那種環境,因此,他和戰友們在分別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死,明天見!”
李老說:“我們不怕死,我們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趕跑日本鬼子,實現抗戰勝利。不死,明天見!”這樣豪邁的革命情懷讓人無比動容!
親手縫制的渡江日記 原件收藏于渡江勝利紀念館
在采訪中,李老還深切懷念一位戰友——渡江勇士譚義聯。“他的班長告訴我,在參加淮海戰役之前,他家里來人要他回家結婚。他說:革命不勝利、全國不解放不回家結婚。他這種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徹底的革命精神,都使我永遠不會忘記。他送給我的唯一的一張半身照片,是我永久留念的珍品。”
記者還有幸見到了李老一件非常珍貴的舊物——渡江日記。這本日記,小小一本,可托在手掌中,卻讓人感覺沉甸甸的。據李老介紹,這本日記的原件收藏于渡江勝利紀念館中,目前在李老這兒的是一件復制品。李老笑道:“仿制得非常精心,買到了當時我用的這種紙,看起來就是一模一樣的。”
記者小心地翻看日記,從1949年4月渡江起,一直記錄到了1950年2月。李老表示,日記中所記,都是瑣碎常事,如幾月幾號,做了什么事,行軍到哪里了,或者是一些有特別意義的日子。如“經過一夜的路程,經過丹陽、無錫、常州、蘇州等城市,于早上六點半,到南翔車站下車,因沒與三十四軍接上,暫在站上休息,晚上宿營高王莊。”“今天是11月1日,去年今天在泗洪縣參加淮海戰役,至今整整一周年。”
其中,有一天正值中秋,雖然沒有家人團聚,更談不上什么美食佳肴,但李老卻寫了好幾首詩,寄托自己在月圓佳節時的情思!其中還借用了“低頭思故鄉”的意境,寫道——睜開眼看現在,勝利翻身;低下頭想過去——艱苦貧困。
這個本子的來歷也頗有意思。當時在南京六合一個村莊,李老有了記日記的想法,便找到了一個店鋪想買本子。然而并沒有本子,店鋪老板便從賬本上撕了幾大張紙下來。李老回去后,便將紙張裁成一塊一塊的,再自己動手縫了起來。做工之細致,讓渡江勝利紀念館的館長都贊嘆不已。
孩子們和李爺爺合影留念
送給孩子們的勉勵——理想堅定,意志堅強
“感謝李爺爺為我們今天的新生活做出的貢獻,請對我們小朋友提出一些希望好嗎?”在聽李老講述了眾多驚心動魄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后,晨報小記者陳孜怡同學對李爺爺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李老笑著看著孩子們:“我送你們8個字:理想堅定,意志堅強!”
李老表示,每個時代孩子的理想都不一樣,他小時候就是想著抗戰勝利,趕跑敵人,“我們時刻不敢忘,勝利之路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鋪成的,所以再苦再累,我們半點不敢猶豫。什么這困難、那困難的,統統都不算什么!那么現在,我想,你們的理想,應該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李老笑著說,心中有了理想,學習、生活上出現了點困難,又算得了什么呢?
李老還講到了兩樁事兒。一件是少時上學的情景,“我們的教室在哪里?就在天地間,夏天就在樹蔭下,冬天就在曬得到陽光的地方!背上背著蘆席,腰上掛著馬扎(小板凳)和包裹(里面是書本),如果日本鬼子打來了,我們隨時背上就跑!”
另一件是1948年的除夕之夜,當時在安徽,“按照習慣,大家應該是吃水餃過大年,可是,此時我們連隊,什么吃的東西都沒有,只好讓大家睡覺休息。司務長、給養員外出籌劃糧食,從早上等到中午再到下午,快四點鐘了,給養員夏有福終于回來了說‘有糧食了!’原來是喂馬吃的黑豆!管它什么東西,能吃就行,來不及泡,馬上就磨,就煮,稀稀拉拉的一鍋,就這樣,全連一百多人喝了十多斤的馬料湯,過了一個大年。”
李老動情地表示:“近70年過去了,如在眼前。這些小故事所以念念不忘,就是要不忘過去的苦,牢記今天的甜。幸福美好的生活,實在來之不易啊,珍貴,珍惜!”
記者手記
天地為教室我們都被震撼了
“不死,明天見。”“腿和腳還在,就能跑。”“天地為教室,日本鬼子來了,我們背上蘆席和馬扎就跑。”和孩子們一樣,這幾句話也重重地砸在了我的心上。幸福生活哪里來?何為信念?再多的書本看來的故事和道理,也不及如今一番耳聞目睹!
老人家在采訪中讓人感動。南京連日高溫,就算在空調房間里也算不得舒適。可李老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好的感受,短袖外罩上了他的長袖軍裝,軍裝上的眾多軍功章讓孩子們看了非常興奮。在與孩子們的交談中,老人家不時看看這個,看看那個,關愛之情溢于言表。而老人幽默的講述、樂觀的精神,更是讓人難以忘懷。
炮火紛飛的年代,擋不住少年渴求知識的步伐。就算在冬天的陽光里,寒風依然凜冽;就算在夏日的樹蔭下,酷暑依舊難當。然而,就在這天地間的“教室”里,老師與學生,一邊上課,一邊隨時處于緊急逃離狀態!
李老講到這段時,特意撫摸著一個孩子的頭,笑著講道:“平時學習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難題?想想爺爺難不難?心中有信念,便不難!”
有什么還能比老人家的話更有說服力呢?我想,在幾個孩子還幼小的年齡里,他們便感受了革命英雄的豪情和鼓舞。這一番經歷,猶如種下了一顆最美的種子,如今生根發芽,日后定會在某時某刻,生出花朵、結出果實!
小記者感言
爺爺身體里還有四塊彈片
2017年7月16日,我們一起去拜訪了92歲高齡的新四軍老戰士李爺爺。李爺爺給我們講述了他為什么要參軍、在抗戰中有什么光榮歷史、在抗戰中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李爺爺的勇敢、堅強、毫不退縮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們。至今,李爺爺的身體里還有打仗時留下的四塊彈片。我們要銘記光榮傳統,做一個理想堅定、意志堅強的人。
玄外附小一(1)班陳孜怡
“不死,明天見!”印象最深就是這句話
2017年7月16日,我們來到浦口二十八軍干休所,聽老革命李爺爺講傳統。初見精神矍鑠的李爺爺,我就被他樂觀的性格、幽默風趣的話語深深打動了。李爺爺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是一位英雄。采訪中,印象最深的,是李爺爺在戰爭年代與戰友們每天的告別話語:“不死,明天見!”正是懷著連死都不怕的信念,爺爺和他的戰友們在險惡的環境中,經過無數次的浴血奮戰,才取得了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這次采訪活動,讓我了解了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了解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會謹記李爺爺對新時代中國少年兒童提出的殷切希望,努力做一名理想堅定、意志堅強的人。
玄外附小一(1)班逄錦駿
(南京晨報記者仲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