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崢嶸歲月 > 當年苦戰在淮東——追憶為新四軍和抗日游擊隊做地下情報工作的徐延松同志二三事
當年苦戰在淮東——追憶為新四軍和抗日游擊隊做地下情報工作的徐延松同志二三事
作者:許海 責任編輯:李贊庭 來源:《鐵軍》2012年第4期 日期:2013-10-24 瀏覽次數:7831
徐延松(1928—1966),1928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嘉山縣柳巷鄉桃溪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2年參加革命,1943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新四軍和抗日游擊隊做地下情報工作。在腥風血雨的歲月里,徐延松意志堅定,與頑敵英勇斗爭,其人其事感人至深。
“萬眾一心齊抗日,槍林彈雨沖鋒力”
徐延松幼小聰慧好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面對國土淪陷、民不聊生的現實,少年徐延松心里深深埋藏著一顆革命的種子。當時蘇皖邊區是新四軍抗日根據地,彭雪楓任師長的新四軍四師駐扎在淮河北岸的大柳巷。1942年,徐延松參加了革命,那年他才14歲,在抗日反掃蕩斗爭中為新四軍和抗日游擊隊做地下情報工作。
1943年8月,黨組織送徐延松到大柳巷附近的泊崗小學讀書,同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8月,徐延松由黨組織選派,從泊崗小學轉入盱鳳嘉公學學習。在盱鳳嘉公學里,徐延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文化素養受到同志們的認可。在這期間,他創作出不少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作品,其中有一首他填寫的《滿江紅》詞:偉大中華,文明國,神圣無匹。堪憎恨,和平領土,頓遭侵襲!四億同胞淪水火,猖狂倭寇逞兇虐!悵獸蹄踏碎錦山河,腥風逼!高山怒,河水咽,家國破,萬民泣。英雄漢喚起救亡聲急!萬眾一心齊抗日,槍林彈雨沖鋒力!好男兒奮勇建奇功,殲頑敵!這首詞不僅抒發了他本人的戰斗情懷,同時也深深激勵著同學們的革命斗志。
1945年2月,徐延松從盱鳳嘉公學畢業,分配到泊崗小學任教,以教書的公開身份,配合黨隱蔽戰線上的斗爭。當時直接領導徐延松從事地下工作的上線是陳道行和華文超同志,徐延松的下線有徐素明(原名徐向玲)等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秘密向洪澤湖里的新四軍和抗日游擊隊送情報、鹽及其他必需品。
2010年5月,85歲的徐素明老人在接受訪問時告訴大家:下草灣是洪澤湖畔的一個重鎮,為日軍、漢奸、土匪盤踞。徐延松有一次到那里送情報,碰到了漢奸特務。情況非常危險,一位女子(看樣子是自己人)給他使眼色,說:“你被盯上了,趕快跟我走!”把他帶出危險地帶。事后徐延松對徐素明說:“姐,今天好險啊,要不是那位女子幫忙,我差點回不來了。”徐素明老人說,徐延松冒著生死危險,多次完成黨組織交給他為新四軍和游擊隊送情報、送物資的任務,黨組織和新四軍部隊經常表揚他為抗日所做的貢獻。
“信仰正宗唯馬列,此心永遠似鋼堅”
進入解放戰爭后,徐延松同志仍繼續在隱蔽戰線開展對敵斗爭。1946年7月,因國民黨軍隊進犯,我軍主力向北撤至山東一帶。陳道行、徐延松、徐素明等地下工作者留在皖北敵我“拉鋸”地區堅持斗爭。
由于國民黨還鄉團猖狂反攻倒算,殘酷迫害革命群眾,黨組織決定讓陳道行帶領隊伍直接投入“拉鋸戰”,徐延松則繼續以“泊崗小學教師”這一公開身份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陳道行交給徐延松一項秘密任務,保管黨的兩份文件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物品(包括陳毅任新四軍軍長時所作的五言排律《病苦樂》二首)。
徐素明老人回憶:“延松主要在盱(眙)鳳(陽)嘉(山)一帶活動,他為革命冒了很多險。他是我的領導,每一次給我軍送情報,都是由他直接給我下達任務;但是他自己執行另外的任務時,都是同上級領導單線聯系,從來不告訴我。有一次遇到國民黨還鄉團追查,有個大嫂就是用大缸把延松藏起來,躲過危險。有一次延松在古沛集一個村子讓國民黨還鄉團抓了去,說他是‘小共產黨’,被打得奄奄一息,延松始終不招。幸虧他事先把情報埋在地里,敵人沒查到。”
后來,徐延松的上線陳道行在安徽五河縣境內的一次戰斗中犧牲。他在失去上線的情況下,仍然堅定不移地執行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珍藏著黨的文件,在蘇北、皖北一帶秘密隱藏。1947年春,徐延松穿過敵人的封鎖,來到江蘇泗洪縣魏營鄉大莊集,通過其舅媽(抗日烈屬)找到一位可靠的老人,妥善地將黨的文件等重要物品埋藏在這位老人家中灶臺前的地下。(注:解放后徐延松將以上文獻取回并交給黨組織,黨的兩份文件由當時的蚌埠專區檔案館收藏,陳道行烈士遺物由南京軍區收藏。新中國建立十周年時,“安徽省蚌埠專區搜集軍事歷史資料辦公室”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慶祝建國十周年籌委會南京軍區分會”分別向徐延松頒發了“捐獻革命文物紀念證”。)
1947年底,徐延松來到潘村鎮池口與大姑媽徐孝賢聯系,在潼河口渡河的時候,被國民黨潘村鎮公所的人發現,這個人當即向鎮長密報徐延松可能是共產黨的探子。鎮長命令鎮丁把徐延松捆綁起來毒打。徐延松堅強不屈,始終沒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和黨的機密。直到大姑媽托其表弟季維蘭(時任潘村鎮保代表)出面說情,告訴鎮公所的人說:“延松是來走親戚的。”這時才將徐延松釋放。
1948年10月,徐延松由表兄朱漢搓介紹到位于皖東北的鳳陽十里程小學教書。他一邊工作,一邊尋找戰友和黨組織。在此期間,他以詩明志,在《七律·感懷》中表達了“信仰正宗唯馬列,此心永遠似鋼堅”的心愿,這一年,他剛好20歲。在苦苦的尋覓和焦灼的期盼中,徐延松終于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1965年12月,上海《文匯報》開辟“關于《海瑞罷官》問題的討論”專欄。徐延松認為《海瑞罷官》是學術問題而非政治問題。他從1965年12月至1966年1月先后撰寫《應從悲劇角度著眼肯定〈海瑞罷官〉的積極意義》《清官和貪官不容混淆》兩篇文章寄往《文匯報》社。報社總編室將其中一篇印成清樣并發函告知當地。
1966年6月“文革”開始,校園里貼出了大字報《吳晗的走卒徐延松》。接著,“鄧拓、吳晗、廖沫沙三家村走卒”、“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的罪名和大字報鋪天蓋地壓到徐延松的頭上,使他成為嘉山縣第一批被批斗的對象。6月23日上午,他被人從柳巷小學拉到公社大會上批斗、暴曬、罰跪、踢打,當場暈倒。會后又把他從涼床上掀翻在地,逼他到柳巷三隊挑水,最終被迫害致死于柳巷糧站碼頭下的淮河之中,英年僅3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