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將帥傳奇 > 陜北紅軍的創始人——劉志丹
陜北紅軍的創始人——劉志丹
作者:秋水 責任編輯:李贊庭 來源:《鐵軍》2012年第4期 日期:2013-10-25 瀏覽次數:7852
劉志丹
劉志丹,名景桂,字志丹,陜北保安縣(今志丹縣)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秋,他去廣州入讀黃埔軍校第四期,翌年秋畢業后又回西北,到馮玉祥部隊任第四路軍黨代表兼政治處主任。劉志丹這時只有23歲,但在西北軍中已成為知名人物。
1927年“四一二”事變后,劉志丹轉入地下活動,秘密動員西北軍一部于1928年5月在渭華發動起義,建立工農革命軍,他擔任了起義的軍事委員會主席。6月間,西北軍主力向渭河一帶反撲,起義軍被打散。劉志丹潛回陜北家鄉任特委軍委書記,并打入當地駐軍和民團進行兵運活動。他利用改選民團團總的機會,當上了保安縣民團團總,未發一彈把保安縣民團變成了外白內紅的革命武裝。不久,他又向相連的甘肅合水縣太白鎮的各界人士做工作,里應外合收了這個鎮民團的槍支,壯大了保安民團。
劉志丹善于搞統戰工作,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當時民不聊生,由于生活所迫,有的人就上山當了“山大王”。在劉志丹的勸說下,有不少人都投奔了革命隊伍。例如,河南人郭寶珊,家貧被迫上山,當了黃龍“山大王”,劉志丹多次派人去做工作,郭寶珊說:“劉志丹我信得過。”不久,郭寶珊帶了300多人來參加劉志丹的革命軍隊,先編為義勇軍,后編為正式紅軍。郭到革命隊伍后,立場堅定,作戰英勇,多次立功,全國解放后曾任青海省軍區副司令員。
“哥老會”在陜甘交界處勢力很大,其成員大都是農民,他們多是為了能保家保命才參加“哥老會”的。劉志丹認為,把這些人團結過來,對革命事業很有利,于是就千方百計結交“哥老會”的人。馬錫五是永寧山的大爺(領頭人),教過書,為人正直。劉志丹去找他,向他講革命道理,馬錫五聽了,十分敬佩,說:“你是做大事的人,我雖比你年長,但你是我的先生。”后來馬錫五參加了共產黨,經他聯系各地大爺,很快就有200多“哥老會”成員參加了革命。馬錫五入黨后勤奮好學,努力工作,成了一位法律專家,曾任陜甘寧邊區高級法院院長,全國解放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1931年秋,劉志丹在南梁一帶建立了最初的根據地。翌年初,他又將所部改編為紅軍陜甘游擊隊,年底正式建立紅二十六軍(兵力僅一個團)。不過,紅軍隊伍發展快,很快遍及陜北、渭北平原,并經常打勝仗。
劉志丹在開創根據地做地方工作時,非常有策略。他常向部下講:“我們辦事一要方向對,二要合情合理,民眾最講這后一條。”因此,他在分田地中,主張主要打擊土豪劣紳,沒有罪惡的地主不斗爭,不從肉體上消滅,還分給一份田。富農大都不動,對出身剝削階級家庭的知識分子,能吸收工作的盡量吸收。他指示在邊區內開辟市場,發展商業。紅軍剛到時,敵人宣傳共產黨“殺奸商”,沒有集市了。劉志丹要求和白區有關系的同志去請商人來,并制定出保護工商業的政策,使他們來往方便。他還親自給白區來的商人講道理。漸漸市場恢復了,發展了。邊區的山貨特產被運出去,日用雜貨從外面運進來。
1933年5月,紅二十六軍南下三原時失敗,劉志丹突圍后又返回陜甘邊區的照金根據地,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1934年春,劉志丹以劣勢兵力取得了西華池等戰斗的重大勝利,挫敗了國民黨軍對陜甘邊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建立了陜甘邊工農民主政府和14個游擊支(中)隊,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革命根據地。1934年5月,劉志丹任中共陜甘邊軍事委員會主席,后兼軍政干校校長,編寫了《軍事教育大綱》《政治工作訓令》等教材。
1935年春,陜甘紅軍發展到5000余人,劉志丹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5月,紅二十六軍和紅二十七軍會合后組成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前敵總指揮部,劉志丹任總指揮。他率紅二十六軍和紅二十七軍主力,在陜北游擊隊配合下,以圍點打援、各個擊破等戰法,經兩個多月機動作戰,攻克延長、延川、安定、安塞、保安、靖邊6座縣城,殲敵大量有生力量,挫敗了國民黨軍對陜甘邊蘇區的第二次圍剿,壯大了紅軍和游擊隊,在20余縣建立起工農民主政權,使根據地擴大到東臨黃河,西接環縣,南至淳化、耀縣,北接長城的廣大地區,把陜北、陜甘邊兩塊蘇區連成一片。
1998年習仲勛同志為在志丹縣將建立的劉志丹紀念館題字
此時,南方蘇區已相繼失敗,各主力紅軍被迫長征,陜甘蘇區雖然人口不多且十分貧瘠,卻成為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由于保存下這塊革命的落腳點,紅二十五軍和紅一、二、四方面軍都長征到達這里,黨中央也最終把大本營放在陜北。
1935年8月,在陜北、陜甘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中,劉志丹指揮紅軍主力,集中兵力,在慕家塬、定仙墕地區首殲國民黨軍晉軍一個團,迫使晉軍撤回黃河東岸。
1935年9月,徐海東等率紅二十五軍到達陜甘,與當地紅二十六、紅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徐海東任軍團長,程子華任政委,劉志丹為副軍團長兼參謀長,高崗任政治部主任。10月,劉志丹與徐海東指揮勞山戰役,殲敵兩個團,繳槍3000余支,敵師長何立中被打死,參謀長被活捉。此役,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陜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
不久,在錯誤的肅反中,劉志丹被捕。最感人的是,“左”傾分子下令逮捕他時,他看到了逮捕令,仍前來瓦窯堡“自投羅網”。他被關入監獄后,還叫同志們不要對黨有二心。他出獄后,沒有絲毫怨言,并苦口婆心說服陜北同志要服從中央領導,要和兄弟部隊搞好團結。
毛澤東、周恩來等率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迅速糾正了陜甘蘇區黨內“肅反”的錯誤,11月初將劉志丹釋放出來,并任命他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后方辦事處副主任、紅軍北路軍總指揮兼第二十八軍軍長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窯堡警備司令等職。
1936年春,紅軍東征山西,在攻打中陽縣三交鎮時,劉志丹親臨前沿觀察。敵晉綏軍陣地上有一挺機槍正猛烈掃射,劉志丹探出上身用手指著說,要把它繳下來向陜北蘇區獻禮。不幸,那挺機槍射來的子彈打中了劉志丹左胸,他昏倒后被抬下,清醒過來只說了一句“要宋政委(即宋任窮)指揮部隊”,便停止了呼吸,年僅33歲。為紀念劉志丹烈士,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政府決定將保安縣改名為志丹縣。
由于劉志丹創建了陜北根據地,為革命立了大功,因而在他死后,毛主席稱他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周恩來同志題詩說:“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人民的英雄,要數劉志丹。”朱德同志稱他是“紅軍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