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zhàn)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jù)地 今日新農(nóng)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中國印象2017:文化自信精神自信
中國印象2017:文化自信精神自信
作者:張光茫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14 瀏覽次數(shù):7823
2017年是值得回味的一年,“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等舉世矚目的事件,都在史書上留下濃重的一筆。本文以文化背景,反映了2017 年的精神生活。
2017年是值得回味的一年,“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等舉世矚目的事件,都在史書上留下濃重的一筆。本文以文化背景,反映了2017 年的精神生活。
周梅森:人民的心聲與期盼
3 月,《人民的名義》成為刷爆全網(wǎng)的現(xiàn)象級作品。“ 厲害了,我的‘人民’!”電視劇甫一播出,便收獲觀眾熱情的點贊。除了跌宕的劇情,精彩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于,它反映著當前中國反腐敗斗爭的實踐,回應(yīng)著反腐敗的民心所愿。
這是一部讓人民群眾滿意和欣慰的作品。因為作品道出了人民的殷切期盼,向腐敗分子亮出了正義之劍,讓社會風氣重新回歸成一股清流。以人民的名義,是反腐的動力,更是反腐的意義。
陳忠實:彰顯民族的歷史內(nèi)涵
4月,電視劇《白鹿原》播出,又一次激起了讀者閱讀長篇小說《白鹿原》的熱情。《白鹿原》被國家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被評為“改革開放30年影響中國人的30本書”,在權(quán)威的“改革開放30年10部長篇小說”評選中名列第一。
正像陳忠實所自言的那樣:“小說展示了這個民族生存的歷史和人的這種生命體驗”。主人公白嘉軒,代表著最樸實淳厚的農(nóng)民形象,土地就是命根子,他恪守耕讀傳家的傳統(tǒng)禮法,用“仁義”挑起白鹿村團結(jié)同心的明燈,腰板挺直的族長能夠處理好兄弟反目、族人互毆、鄰人相騙的生活瑣事,卻在封建禮教與宗法文化崩塌時空余悲愴。這也印證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什么經(jīng)歷這么久沒有中斷。
梁曉聲:見證人性的光輝與尊嚴
作家梁曉聲一直被當做平民的代言人,他與共和國同齡,用文字見證時代變遷。無論是回望過去,還是刻畫當代,他都悲憫底層命運,筆指官僚權(quán)貴秉持道義。1月《中國人的人性與人生》,3月《此心未歇最關(guān)情》,7月《中國人的日常》。通過他的作品,可以看到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們的追求及幻滅,他們的執(zhí)著與無奈,他們的默默無聞所孕育的憤怒和反抗。
梁曉聲的風格,一如十多年前,依然保持著他那種罕見的真誠,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義憤和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以及他對中國人、對中國的殷切希望。
王蒙:堅守中華文化的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他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王蒙先生是文化自信的提倡者,其文化言說具有不一樣的眼光和品格。
王蒙一貫堅持文化的自信,1月《得民心得天下》,4月《王蒙講孔孟老莊》,10月《王蒙談文化自信》,11月《中華玄機》。這些書,不僅理解和認識了“文化自信”的深刻含義,更能懂得了文化自信,是最基礎(chǔ)、最廣泛、最深厚的自信。一個民族的文化要不斷發(fā)展和充滿活力,必須要有“對自己文化更新轉(zhuǎn)化、對外來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適應(yīng)全球大勢、進行最佳選擇與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謀求發(fā)展的能力”。
黃亞洲:永不泊岸的紅船
十九大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帶領(lǐng)新當選的常委,瞻仰一大會址和南湖紅船時說:“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恒。”“紅船精神”就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
作家黃亞洲的《紅船》,是對“紅船精神”的文藝解讀。《紅船》中,以真實歷史事件為依托,塑造了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等百余位個性鮮明、命運迥異的歷史人物,寫他們在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思索與進取、沉浮與抉擇。在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fù)興的關(guān)鍵時刻,提倡紅船精神,對于當代而言,至關(guān)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