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金寨籍開國將軍方升普
金寨籍開國將軍方升普
作者:胡遵遠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7-17 瀏覽次數:7847
方升普(1915-1981),安徽省金寨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之一,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曾任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方升普
提起中原突圍,人們肯定不會忘記時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旅長的皮定均,以及該旅政治委員徐子榮、副旅長方升普。
方升普(1915-1981),安徽省金寨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之一,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曾任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
從放牛娃成長為一名革命戰士
方升普將軍的老家在金寨縣斑竹園鎮聯盟村下灣隊,這個地方只有十多戶人家,不大的村莊緊臨一條清澈的河。這里距立夏節起義部隊集合地——斑竹園朱氏祠僅5公里,也是當年立夏節起義部隊到斑竹園朱氏祠集合時的所經之地。
方升普從小是個孤兒,靠給地主家放牛為生。有一天,他正在田里鋤草,突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陣爆炸聲,不久,四周山上的人們開始走出樹林,聚到一起。他們有的大聲唱歌,有的向遠處吆喝,有的背著鳥槍,有的扛著鋤頭,有的人甚至拎著菜刀、斧頭……匯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立夏節起義爆發了!
就在方升普對眼前的一切感到驚奇的時候,一支紅軍隊伍經過他干活的田邊。有個起義戰士就沖著他喊:“小伢,跟我們走啊!跟著我們有飯吃!”早就按捺不住激動心情的方升普立即扔下手里的鋤頭,赤腳趟過河水,投身到革命隊伍中。
由于他苦大仇深,革命的決心十分堅定,很快就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
獨樹鎮戰斗力挽狂瀾
1934年11月,戰斗在鄂豫皖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奉中央軍委命令實行戰略轉移,就此開始了長征。在這支長征隊伍里,從軍領導到戰士,平均年齡要比別的紅軍部隊年輕幾歲。方升普那時還不到20歲,已經是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五師二二五團八連連長。
短短的幾日內,方升普所在的紅二十五軍就越過了平漢線,直抵桐柏山區,并在敵人大批兵力的圍追堵截下,采取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進抵河南方城縣以東地區。為了殲滅紅二十五軍,蔣介石調集了30多個團的兵力。紅二十五軍采取了聲東擊西的戰術,跳出了桐柏山區的包圍圈,計劃取道泌陽、方城以東的獨樹鎮、保安寨,向伏牛山前進。
在桐柏山與伏牛山之間,有一個叫獨樹鎮七里崗的地方,這里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在紅二十五軍到達此地之前,敵軍利用地勢完成了埋伏、筑好了臨時工事,形成了沿公路東西長5公里的弧形堵擊線。
11月的中原大地,寒風刺骨,風雪交加。紅軍指戰員頂風冒雪,踏著泥濘,步履艱難地朝著方城獨樹鎮七里崗急速行進,準備在此越過許(昌)南(陽)公路,進入伏牛山。當紅軍進入獨樹鎮準備自七里崗通過許南公路時,敵四十軍一一五旅和騎兵團早已搶先到達,突然向紅軍猛烈射擊,并逐漸形成兩翼包圍。
此時的七里崗戰場,東面是河,地勢陡峭,西南連著一片平原,與附近的公路落差十幾米,易守難攻。由于雨雪交加,能見度低,紅軍先頭部隊沒有發現敵情。突然遭到敵人炮火的猛烈阻擊時,紅軍幾乎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加上寒流襲擊,很多戰士手凍僵了,一時連槍栓都拉不開。關鍵時刻彰顯英雄本色!方升普從通信員身上抽出一把大刀,高聲喊道:“同志們,現在是生死存亡關頭,決不能后退,大家跟我沖!”方升普一邊喊著,一邊帶領戰士們冒著密集的火力,奮不顧身地沖上去,同敵人展開白刃格斗……
經過一番惡戰,紅二十五軍終于把正面進攻的敵人壓了下去,占領了公路兩側的有利地形,并沿著方城邊界西進。正當前衛部隊通過灃河時,又被占據灃河西岸部分高地的敵人先頭部隊擋住了前進的道路。黑夜中,方升普率領八連戰士奮力疾馳,搶占了山寨,牢牢地控制了灃河西岸的制高點,成功掩護了紅軍渡河。盡管在戰斗中方升普被打斷兩根肋骨,可是他卻依然頑強指揮戰斗,直到紅軍全部渡河,圓滿完成阻擊任務。
獨樹鎮戰斗是紅二十五軍長征途中生死攸關的一場血戰。紅軍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挫敗了國民黨數萬步兵、騎兵的猛烈合擊,粉碎了蔣介石妄圖將紅二十五軍圍殲于長征途中的陰謀,為紅二十五軍勝利完成長征并先期到達陜北,建立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組織伏擊戰活捉敵縣長
1935年5月,年僅20歲的方升普被任命為紅二十五軍二二五團二營副營長,不久又調任豫陜游擊師師長,豫陜特委委員、常委。1935年9月,剛剛創建豫陜根據地的紅二十五軍主力離陜北上,鄂陜、豫陜根據地陷入嚴重劣勢。為了有效應對局面,組織上決定,將根據地的各路游擊師和游擊大隊合編,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十四師,方升普任副師長兼參謀長。
紅七十四師成立不久,敵人急忙調兵遣將,“劃區清剿”。為了打破敵人的圍攻,紅七十四師巧妙地避開敵人的主力,“兜個大圈子”,繞道進入寧陜。當部隊行進至青銅關時,敵四十軍對我軍形成了前后夾擊之勢。危急時刻,紅七十四師利用有利地形布置“口袋陣”,組織伏擊戰,一舉打垮了敵人,首戰告捷。在這場戰斗中,方升普率領一個營沖入敵陣,斃傷敵營長以下100余人,繳獲輕機槍4挺、長短槍100余支。12月下旬,方升普又率部長途奔赴到200里之外的寧陜縣城,不到一小時,全殲保安團300余人,活捉縣長居文召,繳獲了一個武器庫、解決了部隊的裝備問題。
在方升普等一批優秀將領的指揮下,紅七十四師自1935年10月至1936年12月,獨立堅持了鄂豫陜邊區游擊戰爭,經歷大小戰斗上百次,殲滅敵正規軍和地方反動武裝4000余人,繳獲各種槍3000余支,建立了鄂豫陜邊區,有力地配合了各主力紅軍的長征。
“方升普回來了!升普帶隊伍回來了!”
1946年內戰爆發,中原軍區黨委決定由旅長皮定均、政委徐子榮、副旅長方升普等指揮第一旅掩護全軍向西突圍。任務完成后,他們孤軍東征,突破國民黨軍的層層封鎖,千里奔襲,挺進大別山——方升普回家了。
那時正是大別山革命斗爭最嚴酷的時候,國共兩黨在這里經常“拉鋸”,人民群眾一時也分不清是誰的隊伍,每次有兵路過,老鄉們都要去山溝、巖洞、樹林里“躲反”。方升普率領部隊回到家鄉,見到了熟悉的山水,卻沒有見到熟悉的鄉親。于是就派出戰士們在山頭上,朝四面大喊,“方升普回來了!升普帶隊伍回來了!”那些躲在深山里的鄉親聽說是方升普回來了,就一起圍攏過來。歷經劫難的人們見面后,又是哭、又是笑,相互傾訴著生離死別。看到飽受戰火摧殘的家鄉和正值春荒斷炊的鄉親,部隊給每個鄉親發了一塊銀元,讓大家救個急。
方升普回到老屋時,發現老屋的地上長了雜樹,昔日的房屋蕩然無存。他來到父母墳前,看墳上青草萋萋,想到自己此去之后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祭拜于父母墳前,于是就委托叔伯兄弟幫他修葺一下父母的墳墓。辭別鄉親們,方升普又帶著部隊匆匆踏上新的征途。
新中國成立后,中央調方升普到蘭州任空軍司令。在西出陽關之前,他再回家鄉辭別鄉親,祭拜父母。他親手培土、清理雜草,并召集族人在一起照了合影相,灑淚而別。此次一別,直到老將軍1981年離世,他再也沒有回過家鄉。
方升普將軍去世前一直想再回去看看家鄉,可是終未成行。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鄉的小河阻隔了交通,父老鄉親出行,尤其是孩子們上學極為不便。后來,將軍的女兒為家鄉捐了款、修了橋,了卻了老將軍的未盡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