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特別閱讀 > 中國戰爭歷史的壯麗畫卷——《中國戰爭史》簡評
中國戰爭歷史的壯麗畫卷——《中國戰爭史》簡評
作者:黃樸民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8-03 瀏覽次數:7832
由武國卿將軍撰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中國戰爭史》在敘事的系統性、分析的綜合性、學術的前沿性、觀點的獨創性等方面,均有建樹,展示了中國戰爭史研究的最新水平。
由武國卿將軍撰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中國戰爭史》在敘事的系統性、分析的綜合性、學術的前沿性、觀點的獨創性等方面,均有建樹,展示了中國戰爭史研究的最新水平。概括地說,這部《中國戰爭史》的顯著特色與重要貢獻,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體大思精,系統完備。全書與五千年中國歷史融會貫通,渾然一體,充分展示了中國戰爭歷史的整體全貌,系統梳理了中國戰爭歷史的演進脈絡,深刻揭示了中國戰爭的發展規律。全書上起遠古社會,下迄中華民國,在歷朝歷代的大背景下,將五千多年來的戰爭史實予以全景式展示,諸凡重要戰爭的起因、進程、特色、結局以及相關戰略指導、指揮藝術、經驗教訓、時代意義、歷史影響皆有涉及。縱的時間經度與橫的空間緯度有機結合,深入淺出,使廣大讀者可以全方位了解整個中國戰爭歷史的全貌,并在此基礎上,深化對中國五千年文明嬗變過程與特征的認識。較之以往的戰爭史著作,本書具有更為廣闊的宏觀視野,更臻完備的體系結構,更為翔實的內涵要素,更顯優勢的時間跨度,在整體性、系統性等方面,不無特色,不無超越。
主題鮮明,重點突出。中國歷代戰爭的歷史波瀾壯闊,異彩紛呈,在梳理和總結的過程中,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俱到。本書避免了平鋪直敘的客觀事實羅列,而是以明確的宗旨、鮮明的主線來歸納和揭示中國戰爭歷史演進的內在規律,實現“以史為鑒”,為現代國防建設和打贏未來戰爭提供有益的歷史啟迪。在具體敘述中,作者注意突出戰爭史研究的重點,把握關鍵,從而確保全書撰著宗旨得以落實。
例如,作者從國家統一與分裂的視野,考察中國歷代戰爭演進的動因,把中華大地分裂之后必將統一,視為中國古代社會內在發展的規律,強調指出分裂戰亂者只能得逞于一時,必定遭到歷史的鞭笞,維護和推進統一者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功臣。這既是符合歷史實際的經驗總結,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學養深厚,方法科學。戰爭史研究的“后天失調”,重要原因之一是研究者的專業素質存在種種局限,并不能很好地適應戰爭史研究的特殊要求。戰爭史從本質上講,是歷史與軍事兩大學科彼此滲透、有機結合形成的交叉學科。這一屬性,決定了戰爭史是軍事史與中國通史的綜合與貫通,對研究者提出特殊要求,即最好能具備歷史與軍事兩方面的專業素養。由于種種原因,這樣的復合型隊伍相當單薄。本書作者具有多年軍旅工作經驗,是我軍的高級將領,曾領導、組織和參與眾多軍事史研究工程。
全書強調一切戰爭都是政治的繼續,是在當時社會總體的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等諸多方面環境下發生的特殊社會現象。在寫每次重要戰爭時,都將發生此次戰爭前交戰雙方的基本政治和戰略形勢做了概括。這使讀者看到每一重要時期的戰爭在各個社會歷史大背景下發生發展的清晰脈絡,又在血與火的歷史舞臺上,看到導致雙方盛衰興亡乃至改朝換代的歷史結局。在圍繞戰爭展開研究的同時,能將軍事史的其他研究對象有機結合到戰爭史研究之中,引入兵制史、軍事技術、作戰方式、陣法戰術、兵要地理等內容,讓它們為開展中國戰爭史研究提供有力支撐,增強戰爭史研究的厚度,使其與軍事史的其他要素實現對接,互為補充,互為促進。
不囿成說,新義迭呈。學術生命力在于孜孜不倦地探索真理,積極創新。本書在尊重和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囿成說,勇于探索,堅持獨立思考,辯證思維,提出言之有據的見解,多有新穎觀點,不無學術開拓。
這部《中國戰爭史》的面世,是戰爭史研究進程的一個重大收獲,對于深化和推動整個軍事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澤惠于學林,受到學術同行的重視和廣大讀者歡迎。
(原載《人民日報》,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