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卷首語 > 華中聚英杰,時危護金甌
華中聚英杰,時危護金甌
作者:魏冉 責任編輯: 來源:《鐵軍·紀實》2013年第5期 日期:2013-10-25 瀏覽次數:7832
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是革命的熔爐,匯集了華中乃至全國的各類英才。他們是抗擊日偽的華夏先鋒,用熱血和生命演繹了慷慨激越的御敵活劇。他們的故事不曾褪色,凝結為恢宏的抗爭史,永遠奔涌在炎黃子孫的血脈里,延續著民族之魂千百年的呼喚……
《鐵軍·紀實》策劃與稿約(之三)
20世紀30年代,日軍鐵騎踐踏華夏山河。1937年11月,上海淪陷,淞滬會戰失敗;1938年10月,武漢失守,華中大部淪為敵后。國土殘缺,救亡烽火燃遍九州。組建于抗戰全面爆發后不久的新四軍,長期浴血于華中敵后,除肩負沙場鏖戰的歷史責任外,還承載著開辟抗日根據地和建立新政權的使命。
??在艱難險惡的持久斗爭中,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創造了一整套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的制度,鍛造了一大批治黨、治軍、治國的人才,不僅為華中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新中國的成立積累了寶貴經驗,預備了優秀干部。除此之外,在廣袤的根據地上,還矗立著座座教育機構與干部學校,如新四軍教導總隊、抗大分校、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雪楓大學等,它們是培養后來人、延續中華文化血脈的個個搖籃。
??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是革命的熔爐,匯集了華中乃至全國的各類英才。他們是抗擊日偽的華夏先鋒,用熱血和生命演繹了慷慨激越的御敵活劇。
??他們之中,有新四軍杰出的軍事將領。為了民族解放事業,他們效命疆場,經歷了難以想象的風雪饑寒,千辛萬苦的千里轉戰,動人心魄的沙場鏖戰。新中國成立后授上將銜的有15位:王震、劉震、傅秋濤、葉飛、張愛萍、韋國清、洪學智、陳士榘、鐘期光、賴傳珠、宋時輪、李克農、賀炳炎、唐亮和張震。
??他們之中,有優秀的黨政系統負責人。為了根據地的鞏固發展,他們嘔心瀝血,宵衣旰食,憑借遠見卓識與豐富經驗為中國革命與抗日戰爭史書寫了光輝的一頁。在華中抗日民主根據地,八塊根據地的行政公署主任為:蘇中的管文蔚,淮南的方毅,蘇北的李一氓,淮北的劉瑞龍,豫鄂邊的許子威,蘇南的江渭清,皖江的呂惠生,浙東的連柏生。
??然而,抗戰時期涌現出了太多讓人民銘記的姓名,他們是各個戰線上的精英,在民族危亡的時刻義無反顧,舍生忘死——??財經戰線中的先知:駱耕漠、孫冶方、薛暮橋、范醒之、張勁夫、朱毅、陳國棟、陸慕云、李健模、蘇喚青、蔡輝……他們是國內知名的經濟學家,用智慧和才具保證軍民的戰時供給,以艱苦奮斗的作風建立了一系列金融制度;
??文化戰線中的俊彥:朱克靖、夏征農、范長江、鄒韜奮、賀綠汀、何士德、沈西蒙、阿英、丘東平、李增援……他們以如椽大筆為武器,喚醒民眾團結一致,驅逐外虜,收拾舊河山;
??隱蔽戰線中的勇士:潘漢年、揚帆、劉貫一、馮少白……他們戰斗在敵人的心臟,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持續著刀尖上的舞蹈,屢建奇勛;
??醫療戰線中的精英:沈其震、戴濟民、宮乃泉、崔義田、李振湘、齊仲桓、粟秀真……他們奮不顧身地輾轉在前線與后方,在血雨腥風的斗爭環境中譜寫了一曲曲杏林春暖。
??他們的名字家喻戶曉,匯聚成浩瀚的英杰錄,是新四軍與華中抗日根據地的中堅力量,是中國革命史上燦然耀目的星斗;
??他們的故事不曾褪色,凝結為恢宏的抗爭史,永遠奔涌在炎黃子孫的血脈里,延續著民族之魂千百年的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