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將帥傳奇 > 堅持資政育人弘揚鐵軍精神
堅持資政育人弘揚鐵軍精神
作者:陸德生等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09-10 瀏覽次數:7842
王光宇是新四軍老戰士,對新四軍懷有深厚的感情。由此,他傾情致力于新四軍的紅色基因和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主持安徽新研會工作15年,為安徽新研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譜寫了一篇篇亮麗的華章。
中共安徽省委書記王學軍受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委托向王光宇同志頒發
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安徽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簡稱新研會)成立于1980年6月,先后由李世農、馬長炎任會長。1997年3月,新研會召開第三屆第一次理事會,一致通過原省委書記、1993年由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崗位上退下來的王光宇擔任會長。王光宇是新四軍老戰士,對新四軍懷有深厚的感情。由此,他傾情致力于新四軍的紅色基因和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主持安徽新研會工作15年,為安徽新研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譜寫了一篇篇亮麗的華章。2012年換屆,由楊多良任會長,桂建平任常務副會長,王光宇改任名譽會長。他雖然身體不好,仍十分關心新研會的工作和建設,直到2017年8月病逝。
2017年5月,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調研組來安徽,著重探討安徽新研會是如何發揮社會團體的獨特作用的。調研后他們向中央有關部門寫的報告說:安徽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成立以來,堅持了正確的指導思想,深入研究,其基本經驗是:(1)研究新四軍歷史不是為研究而研究,而是要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服務,為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2)宣傳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除抓好學術研究等各項工作外,還十分關注愛國主義基地建設。(3)以史資政、以史育人,研究人員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史觀,準確地記載歷史,準確地還原歷史,準確地宣傳歷史。(4)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不同于一般的社會團體,政治性、政策性、原則性非常強,要求高,必須講政治。這幾點經驗是安徽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開展工作、發揮作用的精華所在。
以上評述是完全符合實際的,王光宇主持安徽省新研會的工作正是這樣走過來的。
大力開展學術研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省新研會每年初都要召開會長會議,討論制定學術研究計劃,部署召開專題研討會和座談會。新研會專門挑選一批從事新四軍歷史研究的專家學者,組成了學術委員會,專門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每次召開專題研討會之前,都廣泛征集論文,在會后匯集出版,或組織專人繼續深入研究,撰寫專著出版。在這15年中,共撰寫和編輯出版了50多本有關著作。如《新四軍軍部在皖南》《安徽抗日戰爭史》《隱蔽戰線上的斗爭》《新四軍抗戰在安徽》《昔日根據地今日新農村》《新四軍二師畫冊》《新四軍七師畫冊》《安徽新四軍人物》《新四軍老戰士抗戰回憶錄》等等,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堅持正確導向認真辦好會刊《云嶺》
王光宇對辦好會刊很重視,認為這是宣傳新四軍、傳播紅色文化、相互交流經驗的重要載體。《云嶺》雜志主編田式祖回憶,《云嶺》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1986年至1995年為初創階段,刊名為《東進》,不定期出。后來全國報刊清理整頓,原新四軍軍部所在地辦的《云嶺》與《東進》合并,更名為《云嶺》。1996年至2005年為逐漸走向規范階段。2006年以后為發展提高階段。王光宇于1997年3月接任會長,當時研究會經費不多,他認為會刊是研究會的主要宣傳載體,要確保必要經費。在這期間,他親自為《云嶺》雜志提供了大量文章,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文武雙全軍政兼備的一代名將——紀念彭雪楓將軍誕辰100周年》《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典范——紀念鄧子恢同志誕辰110周年》《激昂往事憶崢嶸——紀念劉瑞龍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曾希圣同志執政為民勇于改革的崇高精神》。在改革開放30周年的時候,他專門寫了《我所親歷的安徽農村改革》《安徽治淮的回顧與思考》等。這些文章都在中央刊物和省報發表,有的還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王光宇老會長十分重視弘揚鐵軍精神,他有個“弘揚鐵軍精神”的題詞,一直張貼在省新研會辦公室。2003年,我們召開了一次小型座談會,新四軍老領導李清泉等同志和史學界研究人員參會,共商怎樣更好地宣傳鐵軍精神,并決定在《云嶺》雜志上開辟《鐵軍精神筆談》專欄,陸續發表了一批文章。在此基礎上,又由陸德生、聶皖輝擔任主編,編寫了專著《和青年朋友談鐵軍精神》,系統地闡明了鐵軍精神的由來、形成和發展,鐵軍精神的主要內涵和巨大威力,強調要結合當前實際學習、傳承和弘揚鐵軍精神。時任省委副書記的王明方為之作序。后來,該書在省社科界獲得了一等獎。
創辦鐵軍書畫社和鐵軍藝術團
在王光宇老會長等的支持下,省新研會由新四軍老戰士丁加山牽頭,成立了鐵軍書畫社。每逢重大節慶活動,就舉辦書畫展覽,既培養了大批書畫人才,又有力地宣傳教育了廣大群眾。
省新研會“鐵軍藝術團”團團長戚珍回憶說:2003年11月的一天下午,王光宇、鄭銳、李清泉等幾位老領導以及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務副會長沈培新約我見面。王老親切地對我說,要宣傳新四軍歷史、弘揚鐵軍精神,應該有一個為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載體,研究會計劃組織一批離退休老文藝工作者,成立一個“鐵軍藝術團”。我們議了一下,認為你是新四軍老戰士,長期活躍在文化戰線上,有能力、有經驗、又有相當高的知名度,想把這個任務交給你,由你任團長。其他幾位老領導也對我投以期許的目光。我深感責任重大而光榮,表示堅決完成任務。經過籌備,“鐵軍藝術團”正式成立。2003年12月22日,藝術團在省委小禮堂舉辦“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文藝晚會”,并隆重舉行授旗儀式。王光宇上臺為藝術團授旗,鄭銳為藝術團題字,演出引起了不小轟動。多年來,“鐵軍藝術團”在重大節慶等活動中,作了許多場演出,受到了廣泛好評。
深入調查研究為新農村建設增磚添瓦
省新研會早就在會刊《云嶺》上開辟了《昔日根據地今日新農村》專欄,連續性地介紹和宣傳老區建設,后來又作為承擔省社科聯布置的一個課題來抓,這個專項研究課題獲得豐碩成果并受到獎勵。如《昔日農村暴動發生地今日鄉村建設示范點——岳西縣請水寨調查報告》獲省社科聯獎勵,這一課題實際是王光宇最早提出的。他曾多次談及請水寨的情況,深情地說:“請水寨是對革命作過重大犧牲和巨大貢獻的村,方圓有七八平方公里,有2000多人口,現在還是個貧困村,想想我們就對不起這里的人民。應對這個村進行深入調研,并幫助他們脫貧致富。”請水寨位于大別山腹地,1930年2月4日中共黨員王效亭、陳履謙領導農民群眾發動“請水寨暴動”,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獨立師(紅二十八軍的前身),并長期據守此處,紅軍醫院、修械所等遺址尚存。“請水寨”有很多英烈,比較著名的有王俊、王焰烈、王億仁等,這三人均是紅軍時期的縣委書記。該村還有毛主席接見過的勞模王義財。
遵照王光宇老會長指示精神,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海瞳帶人多次深入該村調研,并協同岳西縣響腸鎮等地方政府,幫助他們研究制定建設新農村的計劃。經過多年努力,請水寨現已擺脫貧困,并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省新研會就此寫出的專題調研報告獲省社科聯獎勵。王光宇要求全省各市縣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都要注意調查了解這方面的典型,后來匯集成冊,編成《昔日根據地今日新農村》一書。
大力扶持和宣傳推廣“淮南新四軍紀念林”
淮南市的東大門上窯一帶,是新四軍二師、四師曾經戰斗過的地方。這里有座山名為花果山,實際早已成為荒山禿嶺。2002年10月,為紀念新四軍成立65周年,淮南市新研會號召全市新四軍老戰士自籌資金,興建“新四軍紀念林”,營造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倡議發出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王光宇等聞訊后認為,這不但對弘揚鐵軍精神有教育意義,而且對改造荒山,美化環境,惠及當代,也有重要現實意義,表示大力支持。許多新四軍老戰士帶頭捐款,省新研會的領導同志王光宇、鄭銳、鄭淮舟、李清泉、丁繼哲等先后為紀念林題詞,增添了紀念林的教育內容,提高了文化品位。
在王光宇等老同志的支持和鼓勵下,淮南市新研會對建設這個紀念林不斷持續發力,歷經15年砥礪奮進,現已建成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游景點。紀念林布局設計還巧妙地展現出新四軍是由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等8省游擊健兒組成的;同時又展現出這里曾是新四軍二師、四師戰斗過的地方。目前,紀念林已被國家、軍隊、共青團等有關領導機構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少先隊教育基地。王光宇不止一次地感嘆道:“淮南是歷史名城,在這個地方建新四軍紀念林很有意義,既弘揚了鐵軍精神,又優化生態,造福人民,教育下一代,也為發展紅色旅游增添了一個景點。”
發起和推動“渡江戰役紀念館”建設工程
渡江戰役是淮海戰役勝利后中國人民解放軍向國民黨軍實施戰略追擊的第一個重大戰役,也是向著解放全中國進軍作戰的偉大起點。淮海戰役時,王光宇任豫皖蘇三地委副書記兼戰勤司令部副政委,同時兼任北線支前指揮部政委。渡江戰役發起時,王光宇任阜陽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總前委指示他繼續做好渡江戰役支前工作。他不負重托,先是從阜陽地區8個縣動員5000多青年參軍補充主力部隊,從地方武裝上升為十八軍的約6000人,均參加渡江戰役。同時,還組織了支前民工22000多人攜4000副擔架隨大軍渡江。當時,鄭銳、鄭淮舟、丁繼哲都擔任縣黨政領導,均參加了渡江戰役支前工作。李清泉、施夫俊當時都在野戰軍擔任相應領導職務,直接參加了渡江作戰。所以,他們對建設“渡江戰役紀念館”早有宿愿,經常議論。
1994年4月中旬,省委黨史工委副主任王樂平主持召開紀念渡江戰役45周年座談會。會上,李清泉正式提出建設渡江戰役展覽館的建議,當即得到王光宇首肯。時任省委書記王太華見王光宇首肯,也立即表態同意。接著,派出專人向中央辦公廳請示,同時還與南京軍區聯系,得到支持。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建館的事遲遲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王光宇為此不斷呼吁和催促。
聶皖輝回憶說:“光宇老不止一次地呼吁,安徽是革命老區,合肥是省會所在地,要有代表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政治標志。現在一到合肥,看不見這些東西。要把建館的信息向合肥市委宣傳一下。”“皖輝同志(時任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你要跟車俊同志(時任合肥市委書記)講一下,合肥要為渡江戰役紀念館留一塊風水寶地。建館要堅持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光宇老緊緊地拉住我的手,囑咐我把此事辦好。”“幾日后,我見到光宇老,他又提起建渡江戰役紀念館的事,動情地對我說:皖輝呀,建渡江戰役紀念館的事還要向省委反映,請省委抓緊考慮啊!你去給省委王明方副書記說,我王光宇想親眼看到渡江戰役紀念館的建成,再往后拖,我可能就看不到了。”王光宇等老同志的呼聲,終于引起省委高度重視。2004年9月22日,省委召開常委會,一致同意建設渡江戰役紀念館。
2008年10月,位于合肥市濱湖新區巢湖之濱的“渡江戰役紀念館”正式開工建設,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紀念館主體建筑面積約2萬平方米,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型戰艦。紀念館2012年4月正式開館。2017年3月被中央宣傳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堅持正確歷史觀堅決抵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王光宇等一批老同志都是堅定的共產黨人,他們對黨史、國史、軍史研究中所泛起的歷史虛無主義抱有高度的警覺,對這股錯誤思潮的危害性有清醒的認識,總是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自覺加以抵制和反對。
2011年1月是皖南事變70周年,省新研會為搞好這次紀念活動,王光宇指示主持新研會日常工作的常務副會長沈培新提前一年做相關準備,其中一項就是再編著一本澄清皖南事變真相的書。本來皖南事變的研究資料已有很多,為什么還要再重新編著一本新書呢?背景是:臺灣陸續出版了《蔣總統秘錄》、何應欽《八年抗戰之經過》、顧祝同《墨三九十自述》、徐永昌《求已齋日記》以及《抗戰建國史研究論文集》等著作,這些書在談及皖南事變時仍然老調重談,誣蔑新四軍不服從軍令,破壞抗戰,是叛變,等等。而在國內有一個知名學者也寫了一本書,引用了國民黨在臺灣檔案館保存的檔案資料,論證皖南事變“并非蔣介石有計劃的部署與行動。相反,這只是事到臨頭,蔣為安撫強硬派軍人,和刻意表現強勢,擔心被中共‘看破心理’的一種應變措施而已”。還有一個叫張戎的女作家,在她的一部著作中寫到皖南事變時,講的更加離譜,胡說“皖南事變是毛澤東有意設置的陷阱”,“蔣介石并沒有給新四軍設陷阱,但他很不會做宣傳”。針對這些情況,李清泉說:“這是黨史軍史中露骨的歷史虛無主義表現,必須堅決批判。”鄭銳說:“中央對皖南事變有明確的結論,不能容忍這些胡說八道。”鄭淮舟、丁繼哲說:“我們都是新四軍老戰士,當時不在軍部,未親身經歷事變過程,但當時對相關情況十分關注,不斷打聽消息,后來也聽到許多突圍出來的同志講過一些細節,事實就是蔣軍有計劃、有預謀地消滅新四軍。”王光宇總結說:“這是個黨史軍史中的大事,皖南事變發生在安徽,我們安徽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有責任、有義務站出來表明態度,澄清事實真相,駁斥謬論邪說,教育群眾,教育青少年一代。”“中央當時對皖南事變有專門文件發到全黨,報刊上也發表過事件真相,后來在中共黨史中都有詳細敘述。最近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等書,詳細講清了皖南事變真相。這些,都是載入黨史的正式結論,我們要加以維護,不容踐踏。”“再編寫一本有新的針對性的書,我很贊成。清泉同志提出要批判目前社會思潮中出現的歷史虛無主義,很有必要。沈培新推薦龐振月來擔當此事,由于時間緊迫,任務艱巨,我意還是由沈培新和龐振月兩人協同完成為好。”
后來,經編寫人員集體努力,實地采訪,精心撰述,這本名為《茂林悲歌——皖南事變全景掃描》的書稿送呈中央文獻研究室審查通過后,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人民日報》發表書評予以肯定。時任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周克玉上將對該書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陸德生 龐振月 聶皖輝 王傳厚 田式祖 劉以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