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 > 感懷新四軍 > 開化是個好地方——昔日新四軍集結地,今日習主席點贊的綠水青山
開化是個好地方——昔日新四軍集結地,今日習主席點贊的綠水青山
作者:魏冉 責任編輯:姚云炤 來源:《鐵軍》 日期:2020-11-16 瀏覽次數:7835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說,開化是個好地方。如今,開化始終牢記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殷切囑托,著力建設富饒秀美、和諧安康的生態城鎮。
美麗開化
全面抗戰爆發初期的1938年3月至4月,新四軍第一、二、三支隊在安徽歙縣巖寺集中,隨即奔赴抗日前線。這一史實為許多人所熟知。但鮮為人知的是,在到達巖寺前,新四軍第一、二、三支隊曾在浙江省開化集結并完成組編。烽火歲月中,開化的優秀兒女為新中國的成立獻出了青春、熱血甚至生命。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說,開化是個好地方。如今,開化始終牢記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殷切囑托,著力建設富饒秀美、和諧安康的生態城鎮。
香泡樹底,陳毅曾發布新四軍集結號令
80年前新四軍在這里集結組編
1937年10月,國共就八省十四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達成協議。1938年2月至4月間,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南方各省紅軍游擊隊在陳毅、張云逸、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粟裕、葉飛等率領下,在浙江省開化集結、組編成新四軍一、二、三支隊,為奔赴抗日前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早在193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專門討論了南方紅軍游擊隊集中改編等問題。1938年1月,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新四軍軍分會副主席陳毅帶領部隊到皖浙邊偵查,認為開化位于皖浙贛三省交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又處于敵占區后方,經濟條件相對較好,且有堅實的中共組織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曾是方志敏創建的贛東北和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最終,東南分局根據陳毅偵察的情況,將開化確定為新四軍江南各支隊的集結組編地。
1938年2月中旬,陳毅帶領部隊從屯溪啟程,前往開化。26日,開化各界抗日后援會華埠分會在江西會館舉行歡迎新四軍大會。新四軍代表陳毅和傅秋濤等率“抗日游擊第一支隊”的連以上干部應邀出席。華埠鎮的群眾自發地來參加。陳毅在大會上作了《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的演講,官兵和群眾受到很大的鼓動。華埠鎮抗日后援分會暨商會募捐2000多塊銀洋交給了陳毅所率的部隊。
其時,長江以南的十多支紅軍游擊隊7000人左右在開化集結,基本完成了新四軍一、二、三支隊的組編,各支隊團、營的建制已基本趨于完善,并進行了整訓,為向巖寺集中,東進奔赴抗日前線作了組織、政治、軍事、軍需等諸方面的準備。
新四軍第一、二、三支隊在開化華埠鎮完成組編任務后,3月3日,陳毅、傅秋濤率部離開華埠,進駐開化縣城開陽鎮。4日,陳毅在縣署前門作了《團結全體民眾共同抗日》的演講。開陽鎮的1000余民眾聆聽了陳毅的演說。之后,陳毅帶領一支隊司令部、政治部機關部分人員于3月7日先期離開開化去皖南。3月10日,張云逸、胡榮率三支隊從開化出發赴皖南。4月4日,二支隊翻越馬金嶺去皖南巖寺。
在今日開化縣華埠鎮新四軍集結組編舊址陳列館前的空地上,有一棵香泡樹,它見證了新四軍在開化的集結。年屆八旬的老人汪有富回憶道:“那一年我7歲,2月的一天,家里突然住進了一些軍人,其中一個‘長官’身材魁梧,穿著灰布翻領舊軍裝,腰系舊皮帶,后來我才知道他就是陳毅。陳毅在我家住了大約半個月,每天早出晚歸,經常熬夜辦公,還召集官兵們在香泡樹下開會,商議事宜。他對老百姓很和善,有一次還抱過我呢,并對我的父母說,‘現在的日子雖然苦,但相信以后會好起來的’。”
李清泉是新四軍戰地服務團的成員,事隔多年,對戰火紛飛的歲月依然記憶猶新:“一路上,陳毅走到哪里,就把戰地服務團帶到哪里。到了開化,戰地服務團根據陳毅指示,唱歌演戲,寫標語,組織演講,動員各界民眾參加抗日救亡活動。”
新四軍在開化期間,這里的民眾在人力、物力以及精神等方面為部隊提供了極大的支持。開化成為部隊的宣傳鼓動站、中轉補給站、集結組編站,為開赴皖南巖寺,東進抗日,作了重要的準備。開化有40多名青年參加了新四軍,到巖寺后,這批年輕戰士都被編入一支隊二團三營。后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犧牲在抗日前線,到新中國成立時,幸存的僅有3人。
作為抗日鐵流的匯聚地,山城開化留下了將帥元勛的足跡。1955年授銜授勛的開國將帥中,在開化參加新四軍集結組編的共54人,包括陳毅、粟裕、張云逸、葉飛、鐘期光、傅秋濤等,后晉銜7人,共計61人。黨和國家領導人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彭沖4人,另有地方省部級的高級干部潘啟琦、李清泉、李仰岳、王榮光等29人。
南方紅軍游擊隊集結開化線路要圖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
在開化縣華埠鎮金星村,有一棵千年銀杏樹,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四個成年人合抱才能圍住樹干。前些年因為周圍的土壤破壞嚴重,古樹一度出現萎縮現象。2006年8月,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到金星村考察,和在場的村干部說:“這棵古樹是村里的象征,是金星村的村寶,要保護好。不僅僅要保護好這棵古樹,更重要的是要把這片綠水青山保護好。”
之后,村里開始全力搶救這棵古樹。村民們運來500多車黃土,把古樹周圍的坑全部填平,給古樹澆水施肥,灌上了營養液。瀕臨死亡的千年古樹,終于重新煥發了生機。金星村建立了千年銀杏公園,既為古樹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也為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個休閑旅游觀光的場所。在齊心協力救活古樹的過程中,村民們漸漸體會到,只有保護好綠水青山,發展美麗經濟,才能走上致富路。于是,金星村掀起了村容村貌改造熱潮,修路、種樹、改公廁、造生態停車場、建民宿,并在這棵茂盛的千年銀杏對面建立起“花牽谷”景區游客接待中心。
近年來,金星村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保護生態,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短短幾年間,由全村沒有一輛小汽車,發展到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小汽車。村里的游客每天多達兩三百人,村民們體會到了在家門口賺錢的幸福。金星村的變遷,是開化縣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的一個縮影。目前,開化已創建了錢江源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和錢江源省級度假區,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生態之路越走越寬。
習近平在金星村調研時,曾信步走進村民劉玉蘭家中。劉玉蘭以自家院中種植的無花果招待,習近平拿起一只果子,吃了一口,稱贊道:“無花果是個好東西,沒想到浙江也有。”他還鼓勵劉玉蘭“可以多種一些”。劉玉蘭的兒子周平記下了習近平的話,此后開始從事無花果的種植,慢慢延展到深加工。如今,開化全縣的無花果種植面積已近2000畝,小小一顆無花果,成為帶動上千農戶增收的重要產業。
當年陪同習近平在村里調研的村支書鄭初一回憶,習書記說的雖是無花果,關心的卻是農村脫貧。習近平曾幾番囑咐當地黨員干部:“新農村建設一定要把經濟搞上去,為群眾辦實事。”如今的金星村,不僅有無花果等特色農產品,還成為城里人旅游休閑的目的地。年近八旬的劉玉蘭老人說:“特別想請總書記回開化看看,再來嘗一嘗自家種的無花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開化全縣自覺踐行習總書記的指示,堅持生態立縣,一張藍圖繪到底,甩掉了昔日的“欠發達”,實現了今天的綠、富、美。2016年2月23日下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一次會議上,作為10位發言代表中唯一的縣委書記,開化縣委書記項瑞良向會議匯報了開化縣“多規合一”試點推進落實情況。聽完匯報后,習近平總書記高興地說,開化圍繞規劃體系、空間布局、基礎數據、技術標準、信息平臺和管理機制“六個統一”為目標的改革,“多規合一”試點經驗是可行的,值得肯定。當場,項瑞良向總書記發出盛情的邀請:“開化人民想念您,熱情地盼望您能回去看看富裕起來的開化父老鄉親。”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開化是個好地方,我還是要回去看看的!代我向基層同志問好,向開化的父老鄉親問好。”
“開化是個好地方”。美麗山水和科學發展的理念一旦融合,就會發生令人驚嘆的效應,生態環境優勢可以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優勢,“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相得益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龍頂茶產地
紅色老區的綠色發展
開化縣地處浙、皖、贛三省七縣交界處,是錢塘江源頭。獨特的地域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遠的歷史積淀,使開化縣的文化內涵具有了鮮明的地方特色。
開化蘊含著豐厚的紅色革命文化。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開化是方志敏等老一輩革命家創建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是開婺休中心縣委、浙皖特委和開化縣委所在地。1935年7月至12月,閩浙贛省委機關也轉到開化庫坑一帶活動。這期間,開化共建立了黨支部110個,發展黨員513人。全縣英勇犧牲367人。開化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紅色文化。現如今,開化留有庫坑中心縣委舊址、中共浙皖特委舊址、中共開婺休中心縣委舊址、花山革命烈士紀念碑、霞山烈士紀念碑等紅色遺址。2018年春,新四軍集結組編舊址陳列館業已對公眾開放。
與紅色文化相得益彰的,是開化的綠色生態文化。開化屬浙西中山丘陵區,全境峰巒重疊,山嶺連綿,保存有大面積的原始狀態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素有“浙西林海”之稱。錢江源頭優質的自然生態環境,純樸的山地民風,孕育出了具有源頭特色的森林山水文化、龍頂茶文化、綠色食品文化。
開化縣森林面積覆蓋率達79.2%,居浙江省首位。位于蘇莊鎮的古田山,200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化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環境空氣質量優于國家二級標準。大片的原始森林,優美的生態山水環境,形成了開化特色鮮明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體系。綿延不斷的大山森林,奔騰不息的源頭活水,驅之不散的高山云霧,讓開化這片綠水青山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游客。
開化根雕
開化位于中國綠茶“金三角”地區,2000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龍頂名茶之鄉”。開化龍頂茶香高味醇、久沖耐泡,更具有非同尋常的“干茶色綠,湯水清綠,葉底鮮綠”的“三綠”特征。它不僅有飲用價值,還有藥用價值、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如果拿只玻璃杯置茶沖泡,只見茶在杯中飄悠起伏,緩緩舒展,茶葉成形后忽而如過江之鯽直插杯底,忽而輕歌曼舞徐徐飄落。屏息細聞,一股清香悠然撲鼻而來,裊裊不絕。“開化龍頂”名茶先后40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博覽會、名茶評比會金獎,批量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近40余年的發展,龍頂茶已成為該縣農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
在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的今天,開化的綠色食品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青睞。早在1929年西湖國際博覽會上,開化香菇就獲得一等獎,是當時開化縣的主要出口產品。20世紀80年代,開化食用菌產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產品暢銷全國,遠銷日本、東南亞和歐美。開化相繼被命名為“中國金針菇之鄉”“中國黑木耳之鄉”。現如今,何田清水魚、開化青螄、石蛙(雞)、石斑魚、蟠姜、山茶油、野葛粉等種類繁多的綠色食品,催生出一家家綠色食品專營店、特色山貨店,吸引著各方來客。而蟠桃山特產蟠姜更是入選了《中國醫學大辭典》。值得一提的是,開化還是“中國根雕藝術之鄉”。上世紀80年代以來,開化根雕藝術產業迅猛發展,已逐漸形成錢江源頭特色文化產業。近年來,開化根雕有百余件作品在浙江省內和全國獲獎。反映革命戰爭年代各個時期重大戰役和重要人物的大型組合根雕《崢嶸歲月》,在建黨80周年慶典之際被送至嘉興南湖“中共一大革命紀念館”展出,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參觀者。
目前,全縣已擁有數十家的根雕企業,有數千人從事根雕文化產業,還有一支以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徐谷青為代表的根雕藝術創作隊伍。以根雕為主題的5A級旅游景區“根宮佛國”就是由藝術家們鑄就的神秘藝術殿堂。世界根雕看中國,中國根雕看開化。如今,開化年加工根藝作品30余萬件(套),產品暢銷海內外,實現了自然資源優勢到特色文化產業優勢的轉化升級。
物換星移,紅色老區已然發展為今日的富饒城鎮。今天,開化人民正承接著先輩們在戰爭烽火歲月中的拼搏奮斗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道路上繼續前進。
我們相信,開化的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