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紀實》 > 將星追蹤 > 咬定青山不放松——陳毅橫刀躍馬憑馳騁
咬定青山不放松——陳毅橫刀躍馬憑馳騁
作者:歐陽青 責任編輯:魏冉 來源:《鐵軍·紀實》2013年第6期 日期:2013-10-30 瀏覽次數:7842
紅軍時期的陳毅(1928年8月)
早年生涯
天資聰穎“陳刷板” 弱冠赴法工讀生
陳毅自幼天資聰慧,尤其在言語、文字方面有秉賦。5歲時讀私塾,因讀書認真,入塾幾個月,從未挨過老先生毛崇芝的板子。毛崇芝學問淵博,以管教學生極嚴而聞名鄉里,他常讓學生“背書程”,他念課文中的一句話或一個詞,學生就得接著背下去,三次接不下去便要挨戒尺。陳毅后來回憶道:“小時候,我記憶力很好,讀書三遍就能背誦。”9歲時,陳毅和胞兄陳孟熙到成都錦官驛初等小學學習。家里還為陳毅兄弟請了私塾老師,在放學后教他們《詩經》及唐詩宋詞。
10歲時,陳毅和陳孟熙被母親送回樂至鄉下外婆家寄讀,塾師陳玉堂為當地清末民初的名士。他專門向陳毅傳授詩詞音韻方面的知識,并教習對聯、詩詞,這便是陳毅日后能夠出口成章的緣由。
12歲時,陳毅在錦官驛初等小學畢業后,考入華陽縣德勝鄉高等小學。校長馮湛恩是成都有名的古文學家,人稱“馮刷板”,意即其作文像油印刷子刷制得一樣快捷端正。陳毅學習格外努力,作文進步很快。有一次作文比賽時,他將同樣的題目連作7篇,榮獲全校第一名,馮校長高興地夸他是“陳刷板”。
15歲時,陳毅考入了成都省立甲種工業學校,不到半年退學。后去報考四川靖國軍總司令熊克武辦的講武堂,但數學考試不利,名落孫山。
18歲時,陳毅和胞兄陳孟熙雙雙考取官費留法生,踏上了赴法勤工儉學的征途。他的18歲生日就是在那艘開往法國南部名城馬賽港“麥浪號”的貨船上度過的。
在巴黎,陳毅一邊進入由蒙達尼公學專門為勤工儉學生開辦的法文補習班學習法文,一邊到近郊克里西門外施奈德公司所屬的一個分廠做工。他從鉗工車間的雜工做起,既打掃衛生,又搬運貨物,后來提升為技術工人,充當油漆工和制圖員,工資從每日12法郎增加到18法郎。但好景不長,隨著資本主義世界新經濟危機的爆發,法國工人大批失業,陳毅也于1921年初被解雇出廠,不得不靠華法教育會每天發的幾個法郎艱難度日。在此期間,有文學秉賦的陳毅在業余時間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但因失業后生活難以為繼,他的“文學博士”夢也不幸破滅了。
1921年初,近20歲的陳毅參加了工學世界社,開始讀《共產黨宣言》,并被書中深刻的分析、新鮮的提法所吸引。很快,他參加了蔡和森等領導的留法勤工儉學生為“爭吃飯權、工作權、求學權”而掀起的著名的“二二八”運動。此后,陳毅又參加了周恩來等領導的有旅法各界代表300余人與會的第一次“拒款大會”,大會反對的是北京政府以滇渝鐵路和兩粵鐵路的建筑權作交換條件,并以全國50年的印花稅、驗契稅作抵押,向法國政府秘密商借3億法郎以購買軍火的不法勾當。8月,周恩來等人領導第二次“拒款大會”,陳毅全天忙碌著用白話文起草宣言、通訊,為拒款斗爭的完全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9月初,中法兩國政府旋即采取報復措施,停止發放留法學生的維持費。陳毅和趙世炎等147名勤工儉學的學生集會反對,陳毅執筆起草《宣言》和《通告》,呼吁各地勤工儉學生成立同樣團體,以期互相聯絡,得到積極響應。
9月21日,陳毅和蔡和森等被校方勾結法國軍警押解到附近的一個舊兵營里囚禁起來。10月14日,中法兩國反動當局又以“過激黨”、“宣傳共產主義”的罪名,將陳毅等104名留法勤工儉學生押上“波爾加號”船,強行遣送回國。期間,同學們在船上組織了一個“被迫歸國留法勤工儉學生團”,蔡和森、李立三、陳毅等20余人被推舉為干事會成員。11月23日傍晚,陳毅等人在大洋上顛簸40多天后,駛抵上海港。
1924年底,陳毅和友人在西山腳下租了房子,成立了名為“斗千社”的文學團體。不到3個月時間,陳毅即以筆名“曲秋”發表了5篇作品,引起了北京文壇的注目。從此,他開始了頻繁的文學創作活動,以實現做文學家的夙愿。1925年元旦,陳毅又與三五個好友創辦了半月刊《燕風》。此后,每期都有他的文章。同年春,陳毅又在學校與幾個同學發起組織了“西山文社”。這時,“斗千社”因經費不足而倒閉。初秋,黨組織決定調陳毅到中共北京地委工作,同時兼任北京學生總會的黨團書記,并讓他以共產黨員的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擔任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相應職務。從此,在文苑中初露鋒芒的陳毅中止了自己的文學工作,成為一個職業革命者。
在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任職期間,陳毅有幸認識了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此時擔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北京分會負責人的李大釗。
1926年5月,李大釗派陳毅到四川軍閥楊森部工作。但此時,楊森參加國民革命的態度卻曖昧起來,竟同時接受了北洋政府的“四川省長”之職。李大釗遂給陳毅介紹了從蘇聯回國并代表陳獨秀的朱德。陳毅和朱德彼此說明了身份之后,決定共同做楊森的工作。9月上旬,英帝國主義動用艦炮制造“萬縣慘案”,陳毅和朱德迅即趕往楊森軍部,敦促楊森截擊英艦,并擬好通電,以楊森的名義發向全國,控訴英帝國主義的嚴重罪行。
10月前后,陳毅經中共重慶地委安排,去達縣川軍田頌堯部胡翼旅任黨代表。不久,在重慶與劉伯承相識。劉伯承是奉中共中央之命,回川負責軍事運動的。不久,陳毅參與了順(慶)瀘(州)起義的組織工作,并準備擔任起義軍的政治部主任,起義軍的總指揮為劉伯承。
不久,汪精衛發動“七一五”事變,公開“分共”叛變革命,中央軍校被張發奎編為第二方面軍的教導團。8月2日,教導團隨張發奎“東征討蔣”。4日行到九江時,陳毅的身份已經暴露,不能再留在教導團,決定星夜去南昌。
8月上旬至中旬,陳毅和特務連連長蕭勁先在撫州,后在宜黃,兩次追上起義軍。周恩來與參謀團諸同志交換意見后,分配陳毅到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團任團指導員,并笑著對陳毅說:“派你干的工作太小了,你不會嫌小吧。”陳毅爽朗地回答說:“什么小不小哩!你叫我當連指導員我也干,只要拿武器我就干。”
后來,陳毅隨第二十五師及第九軍留守三河壩地區,由第九軍軍長朱德指揮。兩位老戰友再次相逢。10月,起義軍主力兵敗潮汕,朱德指揮的4000余人的留守部隊也損失過半。在面對強敵的危難關頭,朱德在廣東饒平縣茂芝鎮全德學校召開干部會議,表示要繼續戰斗下去,陳毅堅決擁護。
10月下旬,到贛南安遠縣的天心圩時,部隊只剩下800多人,團級干部只有第七十三團政治指導員陳毅和第七十四團參謀長王爾琢,而朱德是第九軍軍長,大家對他不太熟悉。陳毅認為一定要樹立朱德的權威,使他成為南昌起義部隊余部真正的主心骨。在天心圩,陳毅不斷地向大家宣傳說:“朱軍長是老黨員,1922年就入黨了。你看師長跑了,黨代表走了,團長走了,參謀長也走了,朱軍長他還不走,我們應該擁護他!”
此時,陳毅如果去上海、北京、四川,都有很好的出路,但他堅決留在隊伍里,擁護朱德,實現自己“只要拿武器我就干”的諾言。作為唯一的團級政工干部,陳毅協助朱德做了大量穩定部隊的工作,功不可沒。
如果說,朱德在革命最黑暗的時刻挽狂瀾于既倒,為保留革命火種立下了汗馬功勞,那么,陳毅則作為朱德最得力的助手之一,挺身而出,屢立功勛,并在日后成為在軍內資歷和地位很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之一。
1933年,陳毅(右)與劉玉堂(開國少將)在寧都合影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中共中央任命項英為中央分局書記、中央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毅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領導留下的紅二十四師及地方武裝共1.6萬余人,在中央蘇區堅持斗爭。
陳毅革命軍旅生涯中艱苦卓絕的南方三年游擊戰爭開始了!
1935年3月初,危急的形勢迫使項英、陳毅等不得不決定部隊分9路向贛南、閩西、東江等地突圍。他們作為司令部所在的一路,是最后突圍的。匆忙中,他們被迫埋掉電臺,燒掉密碼。從此,陳毅和項英等人同黨中央失掉了聯系。他們剛一出動,就遇到敵人的阻擊,于是當機立斷,決定分散行動,沿著崎嶇的山路,改向贛粵邊突圍,并于3月下旬艱難地到達大余東南的油山,先后與贛粵邊特委、贛南軍區、少共贛南省委等機關率領突圍的部隊會合,加上油山游擊隊,共1400余人。于是,陳毅和項英等決定在油山建立根據地。
以大余嶺的油山為中心的贛粵邊區,包括江西省的信豐、南康、贛縣、大余、上猶、崇義、龍南、定南、全南和廣東省的南雄共10個縣的部分地區,中心區域在信豐、大余、南雄3縣的毗鄰邊界。此處地勢險要,宜于游擊回旋,成為紅軍主力長征后的南方游擊區之一。
分散的游擊戰爭環境相當殘酷:強敵數十倍于我,清剿是梳篦式的。部隊不能住村莊,只能用樹枝茅草或竹子搭棚隱蔽,后因棚子目標大,就改用雨傘,或在雨布四角釘上絆子,掛在樹上,既遮露擋雨,又攜帶方便。在游擊戰術上,部隊主動采用兜圈子、挺進游擊和襲擊動作,打擊弱小之敵,以便對付國民黨軍的清剿。
在反清剿斗爭中,最困難的莫過于缺乏藥物。6月,陳毅胯部傷口復發化膿,行走困難,只好抹點萬金油,1個月后膿穿了,傷情稍好了些。可到了9月,腿部又化膿,待膿穿時,他憑著頑強的毅力,忍受著巨大的疼痛,將腿捆在樹干上,叫人拼命往外擠膿水。結果不但擠出很多血水,同時竟還擠出兩塊碎骨頭。隨后,陳毅讓人在扯好的白布條上抹萬金油,用竹簽一點一點地塞進傷口,就這樣,他的傷口居然奇跡般地痊愈了!
游擊隊因長期活動在山上,吃飯成了一大難題。有一次,陳毅與敵人突然遭遇,跟隨他的警衛員被打散,他自己則躲在茅草叢里。第一天,他把隨身帶的鹽拌和著山上的糯米草(江西老表喂豬的飼料)嚼一嚼咽下,第二天就饑餓到無力去溝邊取水,只好靜靜地躺著,好在第三天終于被尋找他的游擊隊員救了回去。
常言道: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1935年10月,已叛變投敵的中央軍區原參謀長龔楚,竟帶著國民黨軍30多人,化裝成紅軍游擊隊,來到北山的天井洞一帶,破壞贛粵邊特委領導機關,造成30多名游擊隊員犧牲。項英、陳毅等聽見槍聲后迅速轉移,使敵人的圍捕陰謀未能得逞。
1935年冬,陳毅在回憶擺脫叛敵、冒險翻越贛南大余與粵北南雄的大梅關那個九死一生的夜里時,感慨萬千,得詩《偷渡梅關》:
敵壘穿空雁陣開,連天衰草月遲來。
攀藤附葛君須記,萬載梅關著劫灰。
生性樂觀的陳毅,與戰友們描述劫后余生的情景時是這樣說的:“當時累得實在走不動了,就在仙人嶺石坳里稍事休息,大家頭朝廣東,腳向江西,躺下一會兒就睡著了。醒來后我風趣地說:我們真了不起呀,一身壓著兩個省呢!說得大家都開口笑了起來。”
陳毅手跡《梅嶺三章》
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陳毅等人規定了反清剿戰斗的原則:不是盲目地有仗就打,而是有目的地打;要打能擴大政治影響的仗,打能發動群眾的仗,打能得到物資補充的仗;不打硬仗,堅持“賺錢就來,賠本不干”,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為便于不識字的游擊隊員記憶,陳毅和項英把游擊戰戰術編成歌訣:
團結群眾,配合行動;支配敵人,自己主動。
硬打強攻,戰術最忌;優勢敵人,決戰要避。
敵人正面,力量集中;攻打費力,又難成功。
敵人側翼,力量虛空;集中兵力,堅決猛攻。
駐止之敵,施行襲擊;行進之敵,采用伏擊。
動作突然,敵難防范;不行火戰,白刃來干。
行跡飄忽,敵難追蹤;死板不動,挨打最痛。
勝利要快,進攻進攻;保守主義,革命送終。
1936年春,困境中的陳毅,仍不忘用詩來記述贛南的殘酷環境,贊嘆遠征的紅軍主力渡過金沙江的革命斗志:
走石飛沙大地狂,空山夜靜忽聞狼。
持槍推枕猛起坐,宛如當年在戰場。(《油山埋伏》)
惡風暴雨住無家,日日夜夜轉戰車。
冷食充腸消永晝,禁聲捫虱對山花。
微石終能填血海,大軍遙祝渡金沙。
長夜無燈凝望眼,包胥心事發初華。(《野營》)
在回憶反清剿時,陳毅寫道:“在敵人‘清剿’緊張的時候,斷糧是常有的事,這時就來了個‘靠山吃山’,吃竹筍、吃野菜、吃楊梅、吃各種野水果。有時還可以打野豬,打山雞,或者干脆抓蛇吃,好在山是大山,只要胃口好,吃的東西總不愁的。比方馬蜂的蛹,就是一種美味……將幼蟲搞下,拿來一炒,跟蠶蛹一樣香脆。做湯吃,白得像牛奶。夏天,山里的田雞很肥,晚上弄個松光,一照一大堆,又可以對付幾天了。”
1936年,陳毅始終在贛南五嶺山脈一帶率部作戰,其時危機四伏,條件極度艱苦。8月26日正值自己35歲生日,陳毅寫下了感情真切的生日寄懷:
大軍西去氣如虹,一局南天戰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幾多知友成沙蟲。
日搜夜剿人猶在,萬死千傷鬼亦雄。
物到極時終必變,天翻地覆五洲紅。
從上面的詩中看出,陳毅始終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忘自己面臨的困境,更贊頌主力紅軍脫險后的雄姿,還深深瞻望革命未來的成功。
1936年11月,陳毅身負重傷,彈盡糧絕,被困在贛粵交界的梅嶺樹林草莽之中長達20多天。外有國民黨軍隊重兵圍攻,內有叛徒告密陷害,在九死一生之際,他思慮難以脫身,寫下了著名的《梅嶺三章》“絕筆”: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
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這首藏在衣內的“絕筆”詩,充分表達了陳毅面臨絕境堅持到底以及對革命至死不渝的赤膽忠心。
1937年5月,搞兵運工作的陳宏被捕后叛變,敵人設下圈套誘捕項英、陳毅。陳宏來到梅嶺,謊稱黨中央派人帶來了重要指示,要項英、陳毅到大余城南飯店里會面。為防萬一,陳毅堅持自己前往大余城接頭,讓項英留在梅嶺等候消息。在進城的路上,陳毅左思右想,覺得事情不那么簡單。進城后,他立即發現有詐,即繞道返回梅嶺。果不其然,陳宏帶著國民黨軍隊包圍了梅嶺。項英聽到游擊隊哨兵鳴槍報警,迅即沖出草棚脫險。午夜時分,陳毅與隱蔽在茅草叢中的項英等人會合后立即撤離。
11月中旬,陳毅帶著項英的信親自到達湘贛邊游擊區,讓他們轉變思路,與國民黨軍合作抗日。游擊隊領導人聽了陳毅對國內形勢的分析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介紹后將信將疑,懷疑他是“叛徒”,于是把陳毅送到省委。省委書記譚余保雖覺得陳毅的話有道理,但聯想到前幾天國民黨軍曾沿著陳毅所走的路搜過山,便也懷疑他是“叛徒”,于是把陳毅綁起來,并準備殺掉他。陳毅嚴厲地對譚余保說:“殺掉我,你們要犯大錯誤。”“你是共產黨員,就不能槍斃我;你是土匪,就槍斃我。”于是,譚余保派交通員下山到吉安紅軍游擊隊弄清真相,當聽了交通員的匯報并看了連夜帶回的文件后才知道錯了。他趕緊給陳毅松綁并賠禮道歉。陳毅非但不惱怒,反而對譚余保說:“你是個堅決的老革命,是個好同志!……今天我們要趕快下山。”不久,這支游擊隊下山集中。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對于南方游擊區工作的決議》,對項英、陳毅及各游擊區軍民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業績,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新中國成立后,在1955年全軍授銜時,曾在陳毅等人領導下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各游擊區的干部,領中將銜以上的將領有:元帥陳毅;大將粟裕;上將葉飛、鐘期光、傅秋濤;中將:盧勝、劉培善、張藩、林維先、饒守坤、黃火星、梁從學。
陳毅后來回憶說:“這三年游擊戰爭,是我在革命斗爭中所經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
抗戰奇謀
不久,粟裕親自指揮,在鎮江西南韋崗伏擊日軍旗開得勝。陳毅興奮地賦詩一首:
彎弓射日到江南,
終夜喧呼敵膽寒。
鎮江城下初遭遇,
脫手斬得小樓蘭。
1941年1月6日,新四軍軍部及其所率部隊9000余人由皖南涇縣云嶺地區奉命轉移至長江以北的抗日前線,途中遭國民黨頑固派以近10倍兵力的堵擊、圍攻,導致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新四軍經8晝夜血戰,終因敵眾我寡,彈盡糧絕,除2000余人突出重圍外,大部壯烈犧牲或被捕,軍長葉挺下山談判被國民黨扣押,政治委員項英下落不明。針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倒行逆施,中共中央、中共中央軍委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發布重建新四軍軍部的命令,任命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并將隴海路以南的新四軍和八路軍部隊統一編入新四軍序列,共編7個師和1個獨立旅,計9萬余人。
陳毅和劉少奇臨危受命,既感壓力不小,更覺責任重大。上任伊始,陳毅即在軍部駐地鹽城發表就職演說,決心統帥全軍,誓與日、偽、頑戰斗到底。很快,中央軍委來電明確指示,新四軍的戰略任務是:打破敵頑夾擊,著重鞏固隴海路以南、長江以北、津浦路以東的基本根據地,并大力經營蘇南,發展皖中和鄂豫邊區的游擊戰爭……陳毅與劉少奇一起并肩攜手,力挽危局,迅速展開了華中敵后抗戰抗日、擊偽、反頑斗爭。
1939年3月,周恩來在皖南與新四軍軍部領導人合影。
左起:李一氓、袁國平、粟裕、陳毅、王集成、周恩來、鄧子恢、項英
嚴懲漢奸李長江 毛主席致電祝賀
1941年2月13日,國民黨軍魯蘇皖邊區游擊軍副總指揮李長江竟在泰州率部公開投降日軍,成了貨真價實的漢奸。
2月17日,陳毅與劉少奇正式簽發了《討伐李逆長江命令》,兵分三路,拉開了新四軍戰史上著名的討李戰役帷幕。第一師主力沿海(安)、泰(州)公路向西進攻。在取得姜堰和蘇陳莊等戰斗勝利后,19日拂曉,三路大軍向泰州猛進,傍晚直逼泰州城下。李長江見狀,驚魂四散,急令部隊憑借工事拼死抵抗,等待日軍增援。20日凌晨3時許,王必成的中路軍破東門而入泰州,陶勇的右路軍從西門突入城內,鋒芒直逼李長江司令部。李長江見大勢已去,急忙換上便衣,潛出泰州,落荒而去。此役,新四軍大勝,共俘李部官兵5000余人,并爭取了李部兩個支隊戰場起義。2月24日,毛澤東在延安致電重慶的周恩來,祝賀陳毅討李戰役的勝利:“李長江叛變,陳毅率新四軍討伐,20日占領泰州,俘獲人槍數千,李率數百人西竄,逆部有兩個支隊反正。望廣為宣傳。”
面對日軍的猖狂進攻,劉少奇和陳毅決定堅決保衛蘇北根據地,堅決保衛鹽城,打出新四軍軍部的軍威!陳毅經過思考,決定暫避敵軍重兵壓境的鋒芒,軍部和主力先跳出包圍圈:以第三師第七旅于建陽、湖垛和秦南倉之線,打擊由射陽、興化方向來犯之敵;以第八旅主力于東溝、益林和鹽城以北地區,牽制由陳家洋南下之敵,并監視頑軍韓德勤部的行動;以第一師第二旅位于鹽城以南地區,阻止敵由東臺北犯;以第一師主力在蘇中地區牽制當面之敵,配合鹽阜區軍民進行作戰。
1941年7月10日,新四軍軍部撤離鹽城,向阜寧以西的陳家集轉移。10天后,日偽軍1.7萬余人由東臺、興化、射陽和陳家洋出動,閃擊鹽城。攻進城內后,發現是一座空城。南浦氣急敗壞,遂下令對鹽城周圍地區進行清剿,并控制水陸交通要道,實行分割、封鎖,在水網地區使用特制裝甲汽艇搜索,尋殲新四軍軍部和主力部隊。然而,“捉迷藏”、“兜圈子”、打游擊,是陳毅在三年游擊戰爭中練就的拿手好戲。南浦經過十幾天的連續搜索,連新四軍的影子都沒找到,自己的部隊卻疲憊不堪,消耗日增。與此同時,新四軍各部遵照軍部命令,實施機動作戰,大量殲滅和消耗敵人,并利用自制觸發式和引發式水雷,擊毀敵裝甲汽艇多艘,把南浦氣惱得暴跳如雷。
8月9日晚,按照新四軍軍部的統一部署,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各部從儀征、揚州、泰州、如皋、南通、射陽等縱橫幾千里的戰場全線反擊,鋒芒直指各日偽軍據點。新四軍各部密切配合、互相策應,使敵顧此失彼。
在1個多月的反掃蕩中,陳毅指揮新四軍共作戰130余次,殲敵3800余人,擊沉敵汽艇30余艘,徹底粹碎了敵人的瘋狂掃蕩。
陳毅接到第四師的報告后認為:韓德勤為了其自身利益,愿意與我方秘密合作,以力圖保住其江蘇省主席的位子;如能秘密合作,韓就不會再要求蔣介石派部隊東進;只要韓德勤在,國民黨別的派系想爭江蘇省主席的位子比較困難,也就不會派主力東進。這對華中抗日根據地的鞏固是有利的。于是,陳毅立即向中共中央報告,建議與韓德勤訂立協定,并迅速將韓釋放,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準。陳毅連夜趕到半城,立即同意讓韓德勤的電臺與重慶及國民黨軍第三戰區恢復聯系。
3月31日,陳毅會見韓德勤。他首先闡明了合作抗戰的基本主張,講了山子頭事件的起因,接著說:我方對“韓主席”堅持敵后抗戰采取幫助態度,即使今后局勢演變,不幸有大規模磨擦發生,也力爭與“韓主席”保持友善態度。韓德勤看到陳毅不計前惡,深為感動,說:彭(雪楓)、鄧(子恢)與陳軍長之表示,均坦白誠懇,貴黨貴軍確有顧全合作的誠意,對本人的優待,至為感激。韓德勤承認說:陳軍長多次托人向我示意,我認為彼此無商討余地……故未理會,現在想來,這也是我的錯。韓德勤同意陳毅關于要以地方的相融來爭取國共全局好轉的看法,表示要遵照去做。然后,雙方議論了一些具體事項。
二人會見之后,陳毅決定將韓德勤釋放。對此,韓德勤甚為滿意,確定由韓的參謀長呂漢勁代表其“副總部”,彭雪楓代表新四軍,雙方商談簽訂了《合作抗日的協議》。韓德勤提出借錢,陳毅當即答應送給他8萬元。宴后,韓德勤帶著由新四軍發還的人槍編成的兩個連隊及電臺,由新四軍禮送出境。
界河戰斗后,陳毅召集參戰的團以上干部開會,動員再戰。他朗聲講道:“山是老子開,樹是老子栽,誰敢來摘果,叫他把槍放下來!”陳毅以通俗的語言表達了新四軍保衛人民勝利果實的決心。
11月11日,中共中央致電陳毅、黎玉:“慶祝你們殲滅吳化文的勝利。”此后,陳毅奉命指揮第二縱隊、第八師和新趕到的新四軍第七師等部,沿津浦路向南發動攻勢,至12月中旬,攻克滕縣、韓莊等地,共殲國民黨軍2.8萬人,受降日軍4000余人,控制鐵路200余公里,遲滯了國民黨軍北進,保衛了山東解放區。
1947年5月,陳毅和粟裕珠聯璧合,在魯中孟良崮上演了一出殲滅蔣介石嫡系王牌的經典好戲。粟裕巧妙地提出了“猛虎掏心”的戰法,主張從敵戰斗隊形的中間楔入,切斷整編第七十四師與其左右翼的聯系,將其干凈徹底地消滅掉。陳毅大聲叫好,說:“我們就是要有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他們當即定下方案:圍殲整編第七十四師,活捉張靈甫。不過,張靈甫自恃是蔣介石的嫡系王牌,狂妄之極。他要采取“金鉤釣魚”戰術,把陳粟的主力吸引在光禿禿的孟良崮上,等到主力到達,再反包圍全殲共軍。果然,在圍殲整編第七十四師的會戰中,華野打得并不輕松。戰斗到白熱化時,張靈甫殘部拼死向新四軍陣地反撲,企圖殺開一條血路來;而其援軍的炮彈也已落到孟良崮山腳下。面對十分嚴峻的戰場形勢,陳毅下定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把孟良崮拿下來。他在電話里命令一線攻堅部隊:最后突擊的時刻已經到了,你們打掉一千;我給你們補一千,打掉兩千,我給你們補兩千。誰打下孟良崮,誰就是戰斗英雄!最終,經過4天激戰,華東野戰軍一舉將國民黨軍精銳“五大主力”之一整編第七十四師全部殲滅,該師師長張靈甫被擊斃。蔣介石聞訊后,哀嘆七十四師被殲是他“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
孟良崮戰役的勝利名震五洲,意義非凡。毛澤東稱贊說,殲滅整編七十四師,“付出代價較多,但意義極大”,此役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沉重打擊了國民黨軍隊,創造了在敵重兵集團密集并進的態勢下,從敵戰線中央割殲其進攻主力的范例。陳毅滿懷著喜悅的心情,詩興勃發,揮毫寫道:
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地逃。
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
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濕戰袍。
喜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
我軍個個是英豪,反動王牌哪得逃。
暴戾蔣朝嗟命蹇,凄涼美帝怨心勞。
華東戰局看神變,陜北軍機運妙韜。
更喜雨來催麥熟,成功日近樂陶陶。
1947年陳毅(中)和華東野戰軍將領
戰役第一階段,陳毅、鄧小平指揮中野4個縱隊和華野2個縱隊從西面發起攻勢,保障粟裕指揮華野主力圍殲黃百韜兵團的作戰。戰役期間,為統籌全局領導,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5同志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以劉、陳、鄧為常委,臨機處置一切,以鄧小平為總前委書記。
戰役第二階段,殲滅黃維兵團時,陳毅先命令華野特縱將主要炮兵用于打黃維,保證戰斗的勝利。接著,又令華野參加圍殲黃維兵團的各縱隊將在雙堆集地區繳獲的重裝備全部交給中野,為后來第二野戰軍建立起特種兵縱隊奠定了基礎。
戰役第三階段,粟裕指揮圍殲杜聿明集團時,陳毅等曾給杜聿明寫了勸降信,要他們不要作無謂犧牲。
如果說,粟裕指揮戰役像工筆畫和素描,細致入微、大膽出奇、筆法創新、高潮迭起,那么,陳毅指揮戰役則像國畫大寫意,汪洋恣肆、濃云潑墨、線條粗獷、蒼勁有力。陳毅元帥杰出的軍事天賦與過人的文學修養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斯人已逝,精神不朽!
作者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