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
- 特稿
- 老兵親述
- 尋訪新四軍老戰士
- 中國夢·邊防情
- 多彩軍營
- 昔日根據地 今日新農村
- 海洋島嶼與國防
- 感懷新四軍
- 新四軍詩詞品讀
- 崢嶸歲月
- 綿綿思念
- 將帥傳奇
- 史林新葉
- 老兵風采
- 鐵軍精神進校園
- 我與新四軍
- 紅色景點
- 藝苑
- 連載
- 本刊專訪
- 特別閱讀
- 我與鐵軍
- 新四軍故事匯
《鐵軍·紀實》
《鐵軍·國防》
您的位置: 首頁 > 鐵軍傳媒網 > 新聞動態 > 上海市陽光中心青少年事務社工深入云南當地探索社會工作介入留守兒童的新路徑
上海市陽光中心青少年事務社工深入云南當地探索社會工作介入留守兒童的新路徑
作者:錢健 林瑩 責任編輯:孫加永 姚云炤 來源:鐵軍傳媒網 日期:2020-11-30 瀏覽次數:7831
上海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者(簡稱:社工)近年來持續深入云南當地,走訪基層,為當地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推進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這份榮譽的背后,社工們肩負著使命,如何將上海日益成熟化的青少年社會工作經驗運用到云南?在云南當地青少年對社工的職業還比較陌生的情況下,如何提高他們對于社工的接受度?帶著這些疑問,社工們踏上了征程。
在云南彌勒團市委的聯絡下,上海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的青少年事務社工先后前往了當地的學校、社區、鄉鎮以及青少年社會組織進行前期需求調研,尋找青少年社會工作在當地的介入方向。
云南有很多大山,在這片土地上,有些家庭年均收入不足10000元,中年人不得不外出打工貼補家用,于是,他們的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社工們從當地某中學了解到: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比例占全校學生總人數的50%以上;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占全校學生總人數的70%以上。從目前來看,云南兒童留守狀態并非短期能改變的,那么社會工作該如何介入留守兒童問題呢?
暢通親情交流的渠道,彌補缺失的愛
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們為人處事的理念以及愛和歸屬感的建立都來源于父母。雖然父母遠在他鄉,但隨著現代網絡的發展,距離已不再是問題。社工建議:父母每周抽出1-2個小時,通過網絡視頻、電話等方式陪伴孩子。
一是讓孩子明白父母無論身在何方,心里都一直愛著孩子。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關系是孩子向上的能量,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在“愛他”和“他所愛”的父母面前是一個“好孩子”。
二是與孩子共同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困惑。有時學業的壓力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有時孩子在人際交往中遇到困惑,有時孩子在自己的人生方向上會有些迷茫,有時身體的不適會讓孩子覺得難以啟齒......這時,父母應扮演孩子最為親密的朋友,傾聽他、接納他、給予建議。請注意,這里是建議并非是要求、命令或者指示,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能力。
三是父母將自己人生經驗以及所在城市中的前沿思想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多一些了解知識的渠道,從而拓寬孩子的視野,帶給孩子廣闊的外部世界。
父母對孩子除了在經濟上給予支持外,在情感支持與家庭教育方面也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和精力,父母需要多給予孩子關愛、尊重與陪伴,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能感受愛,懂得付出愛的人。最終通過“愛”尋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
青少年社會工作介入學生校園生活
據了解,當地留守兒童通常由祖輩照顧居多,有些也會獨自一人居住在家,當兒童生活上遇到問題時,會前往附近的親戚家尋求幫助。所幸的是,這些孩子在周一到周五都被學校要求住校學習,周末如果愿意,也可留校生活,這為在學校開展社會工作奠定了基礎。
學校社會工作模式以學生個體需求為本,進而彌補現今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留守兒童的問題在于自我控制力較弱,心理問題突出,自我認同偏低,社工可充分利用晚自習、周末等時間為留守兒童開展社會工作服務,以個案形式對存在心理困擾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情緒支持;通過小組活動形式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獲得融入感,幫助他們建立朋輩支持系統;組織社區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使他們認識社會、感受生活,培養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對于留守兒童自身能力的培養
云南當地的家庭生活環境因素造就了很多留守兒童都有著獨立和堅毅的品格,而他們的優點并不至于此,更深地挖掘他們個體潛能是社工的工作方向之一。
一、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建設
留守兒童因早年離開父母,從小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在精神上難以得到滿足,久而久之,部分個體會變得沉默寡言、內向、不開朗,在人際關系處理上,也會變得極為敏感與矛盾。
社工運用理性情緒治療模式幫助兒童改變原有的認知,并進行認知重構,讓兒童對自身以及父母境況的成因形成理性的察覺和認識,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父母的選擇。
在此基礎上,社工再與兒童共同分析,明確個人的多層次需求內容,鼓勵他們真實表達意愿、合理宣泄情緒,當兒童的需求被看見時,他們的能量也將被點燃,依靠這股力量他們將重拾信心。
二、提升留守兒童應對問題的能力
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旁,在很多情況下需要獨自面對與解決各類問題。留守兒童普遍獨立意識較強,但又因為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的教育與引導,對于一些負性事件缺乏應對能力。
社工以界定問題、明晰關鍵、尋找資源、情景模擬等課程內容讓兒童懂得在學校、家庭等環境中遇到問題該如何做出合理的應對。此外,社工還強調兒童個體的差異性,提倡他們在面對問題時可采取多樣化的應對方式。
三、培養留守兒童社交能力
留守兒童長期處于學校和家庭的兩點一線,環境相對封閉,多數時間在同學、老師的陪伴下度過。經觀察,不少留守兒童雖然有著強烈的交往意愿,但在交往行動上卻比較被動。他們因長期孤獨而渴望獲得情感,卻又因為擔心自己的表現,顧忌別人看待自己的眼光,而不敢邁出這一步。社工認為當務之急是提升兒童人際交往能力,協助他們獲得外部情感鏈接與支持。
留守兒童對自我認識的主要途徑來源于外部,特別是老師、同學對自己的評價,社工建議老師多采取鼓勵、表揚、接納的方式與學生進行平等、尊重的交流,同學之間則可以經常采用“優點轟炸”等游戲形式,加強留守兒童對自我信心的提升。
社工讓更多的留守兒童在每次活動時都上臺發言,在克服他們自卑心理的同時,讓兒童感受到臺下聽眾的反饋是善意、溫暖、敬佩的,還是敵意、不屑的,當兒童通過體驗發現自己的擔心與顧忌并不存在時,就激發了兒童主動交往的行動力。在此,社工需要設計能帶給兒童良好體驗感的情境。
此外,社工還會通過培養留守兒童積極的情緒、語言與行為,使他們懂得如何成為更受歡迎的人,讓他們了解到真誠、開放、懂得理解、學會包容都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根本。
結語
經過長期在云南當地的考察和基層走訪調研,上海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的青少年事務社工發現:留守兒童在云南當地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需要社工長期的跟蹤與服務。目前,上海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正在培育和推動云南當地的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機構的建立和發展,當地的社會機構未來也將承擔起更多留守兒童的服務工作。希望此次云南的服務經歷分享能為當地社會機構提供參考價值。